1、第九章宏觀經濟政策第九章 宏觀經濟政策本章主要討論三個問題:1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與工具2 財政政策(需求管理政策)3 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與工具 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一)宏觀經濟政策四項目標: 1、 充分就業充分就業:不是人人都有工作,而是維持一定的失業率,這個失業率在社會允許的范圍內,能為社會所接受。 2、物價穩定物價穩定:維持一個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這種通貨膨脹率能為社會所接受,對經濟也不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3、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達到一個適度的增長率,這種增長率要既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所能達到的。 4、國際收支平衡國際收支平衡:既
2、無國際收支赤字,又無國際收支盈余。一、宏觀經濟政策目標(二)四項目標之間的矛盾 1、充分就業與物價穩定之間的矛盾。擴張政策可以實現充分就業,但可能產生通貨膨脹。 2、充分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經濟增長有利于充分就業,但經濟增長中的技術進步,引起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縮小對勞動的需求。 3、充分就業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國民收入增加的結果是進口增加,國際收支狀況惡化。 4、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經濟增長過程中通貨膨脹是難以避免的。第一節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與工具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1、需求管理 (1)定義:就是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
3、策工具。 (2)需求管理的政策目標:通過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于總供給,達到既無失業又無通貨膨脹的理想目標。 擴張性政策工具和緊縮性政策工具。二、宏觀經濟政策工具2、供給管理 (1)定義:通過對總供給的調節,來達到經濟增長目的的政策工具。 (2)供給管理的政策: 控制工資與物價的收入政策; 改善勞動力市場狀況的人力政策; 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 第二節 財政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一、財政政策的內容與運用 1、財政的構成 國家財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構成。 國家中各級政府支出 由許多具體的支出項目構成,主要可分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 稅收是財政收入中的最主要部分 稅收 我國目前開證的稅
4、種有23種: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耕地占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契稅、屠宰稅、宴席稅、農業稅、牧業稅、關稅。稅收 學者認為中國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等流轉稅導致物價居高不下,中國商品中所含的稅比任何一個發達國家都高:是美國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歐盟15國的2.33倍。 2011年全國財政預算情況 一、全國公共財政收入情況 全國財政總收入103740億元 1.國內增值稅24267億元 2.國內消費稅6936億元
5、 3.營業稅13679億元 4.企業所得稅16760億元 5.個人所得稅6054億元 6.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3560億元 7.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9205億元 8.車輛購置稅2044億元 9.證券交易印花稅438億元 10.城市維護建設稅2777億元 11.地方小稅種收入情況:土地增值稅2063億元 ;房產稅1102億元; 耕地占用稅1072億元 ;契稅2764億元 。總計7001億。 12.非稅收入14020億元 2011年全國財政預算情況二、全國公共財政支出情況 全國財政支出108930億元。 教育支出 16116億元; 醫療衛生支出 6367億元;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 1114
6、4億元; 住房保障支出 3822億元; 農林水事務支出 9890億元;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 1890億元; 節能環保支出 2618億元; 交通運輸支出 7472億元; 城鄉社區事務支出 7653億元; 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 4014億元; 公共安全支出 6293億元; 科學技術支出 3806億元;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 11109億元; 國債付息支出 2388億元;2012年全國財政預算情況n全國財政收入113600億元 n全國財政支出124300億元 (2012年GDP519322億)一、財政政策的內容與運用 2、財政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即為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通過政府支出和
7、稅收來調節經濟的宏觀政策。 3、財政政策工具 (1)政府購買是指政府對物品和勞務的購買。 (2)政府轉移支付也是一項重要的財政政策工具。 (3)稅收作為政府收入手段,既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實施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 (4)公債也是一種有效的財政政策工具。 一、財政政策的內容與運用 4、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 (1)當總需求不足,經濟中存在失業,國民收入水平小于充分就業的均衡狀態時,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和減稅,都會使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在乘數作用下數倍擴大,從而消除失業,實現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均衡。 (2)當總需求過旺,經濟中存在通貨膨脹時,政府應該采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即減
8、少購買支出,增加稅收以便減少總需求,抑制通貨膨脹。 經濟學家把上述財政政策的運用稱為“逆經濟風向行事” 。第二節 財政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二、內在穩定器 財政政策時滯問題的存在,使得在短期內通過實施財政政策抑制經濟波動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經濟中還有一種不存在時滯問題,并能夠抑制經濟波動的機制,這種機制就是自動穩定器。 自動穩定器也稱為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膨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須政府采取任何行動。 自動穩定器的內容主要包括政府的所得稅制度和政府轉移支付制度。二、內在穩定器1稅收的自動變化 所得稅是最重要
9、的自動穩定器。當經濟進入衰退時,由于收人減少,稅收也會自動減少。反之,當經濟繁榮時,由于收入增加,稅收也會自動增加。 2政府轉移支付自動變化 政府的轉移支付包括各種救濟支出和其他社會福利支出,這類轉移支付有固定的發放標準。當經濟進入衰退時,由于失業人數和需要其他補助的人數增加,這類轉移支付會自動增加。當經濟繁榮時,失業人數和需要其他補助的人數減少,這類轉移支付會自動減少。 2011年 9月1日起調整后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扣除數為3500元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不超過1500元 3% 0 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10、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超過80000元 45% 13505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n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第二節 財政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三、財政政策的局限性 1時滯 財政政策時滯主要包括決策時滯和作用時滯。 2不確定性 在理論上,政府收支的
11、變化會通過乘數作用放大,導致國民收入成倍的增加,但這種乘數作用不確定。 3擠出效應 是指增加財政支出以后,總產出增加,從而對貨幣的需求增加,在貨幣供應量沒變的前提下,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會抑制投資和凈出口,從而抵消掉一部分財政擴張的效果。 第三節 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一、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1、貨幣(1)貨幣:弗里德曼:“是一個共同的、普遍接受的交換媒介。”(2)貨幣的本質:第一,交換媒介,即作為一種便利交換的工具。第二,計價單位,即用它的單位來表示其他一切商品的價值。第三,儲藏手段,即作為保存財富的一種方式。一、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 (3)流通貨幣的種類 紙幣:由政府的中央銀行發行的由法律規定
12、了其地位的法償貨幣。 鑄幣:小額幣值的輔幣,一般用金屬制造。 這兩種貨幣又稱為通貨或現金。 存款貨幣:又稱銀行貨幣或信用貨幣,是商業銀行中的活期存款。活 期存款可以用支票在市場上流通,所以是一種可以作為交換媒 介的貨幣。 近似貨幣:又稱準貨幣。是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其他儲蓄機構的儲 蓄存款。這種存款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為活期存款,通過支 票流通,因此成為近似貨幣。 貨幣替代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暫時代替貨幣起到交換媒介的東西。 如信用卡,代替貨幣執行交換媒介的職能。貨幣層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般把貨幣分為四個層次:M0=流通于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M1(狹義貨幣供應量)=M0+活期存款(包括郵政匯劃制
13、度或國庫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廣義貨幣供應量)=M1+儲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債券(包括國庫券) M3=M2+其他短期流動資產(銀行承兌匯票、商業票據等) 經濟學所說的貨幣通常是指M2 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我國對貨幣層次的劃分 nM0=流通中的現金;n狹義貨幣(M1)=M0+活期存款(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n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托類存款+其他存款。n另外還有M3=M2+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課轉讓定期存單等。 其中,M2減M1是準貨幣,M3是根據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而設置的 M1和M2的關系
14、 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中央銀行和各商業銀行可以據此判定貨幣政策。M2過高而M1過低,表明投資過熱、需求不旺,有危機風險;M1過高M2過低,表明需求強勁、投資不足,有漲價風險。 中國廣義貨幣(M2)位居世界第一 n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M2余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1.5倍。n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2013年M2增長目標預計13%左右。 一、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2、銀行制度(1)中央銀行,是國
15、家的銀行。主要職能:第一,作為商業銀行的銀行,接受商業銀行的存款,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并領導與監督商業銀行的業務活動;第二,代表國家分析貨幣;第三,運用貨幣政策調節經濟。(2)商業銀行,從事存貸款業務的金融企業。3、銀行制造貨幣的機制 在法定準備金制度下,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具有創造貨幣的機制。 法定準備金:由中央銀行以法律形式規定的商業銀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須保持的準備金。一、貨幣政策的基本知識 客戶在得到商業銀行的貸款以后,一般并不取出現金,而是把所得到得貸款作為活期存款存入同自己有業務往來的商業銀行,以便隨時開支票使用。所以銀行貸款的增加就意味著活期存款的增加,貨幣供給量的增加。 R D=
16、 - r R代表最初存款;D代表存款總額,即創造出的貨幣; r代表法定準備率(0r1) 商業銀行所能創造出來的貨幣量與法定準備率成反比,與最初存款成正比。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融通資金、買賣有價證券的場所。一般由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兩個部分組成。貨幣市場是短期資金市場,包括同業拆借市場、票據貼現市場、回購市場、短期外匯市場等。資本市場是長期資金市場,包括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期貨市場、長期外匯市場等。第三節 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二、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工具、選擇性工具和間接信用控制三大類。 一般性工具包括以下3種: (1)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
17、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買賣政府債券。 (2)法定準備金比率。是指中央銀行規定的商業銀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須作為準備金留下的比率 (3)貼現率。貼現率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利率。 二、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 選擇性工具包括: (1)消費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消費者除不動產以外的耐用品的消費融資予以控制的政策措施 (2)證券市場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對有價證券的交易中規定的保證金限額 (3)不動產信用控制指中央銀行通過規定和調整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客戶提供不動產抵押貸款的限制條件 間接信用控制包括: (1)道義勸告指中央銀行利用其在金融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和聲望,經常性地對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發出書面通
18、告指示或口頭通知,委婉勸其遵守金融法規,自動采取相應措施,配合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實施。 (2)窗口指導指中央銀行根據產業行情、物價走勢和金融市場動向,規定商業銀行的貸款重點和貸款的變動數量。 二、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2、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與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當經濟進入衰退時,總需求不足,失業率持續上升,為了刺激總需求,中央銀行應采用擴張的貨幣政策,即在證券市場上買進政府債券、降低貼現率和準備率等等。這些政策可以增加貨幣供給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總需求,從而解決衰退和失業問題。 當經濟繁榮時,總需求過旺,價格水平持續上漲,為了抑制總需求,中央銀行應采用緊縮的貨幣政策,即在證券市場上賣出政策債券,提高
19、貼現率和準備金率等等。這些政策可以減少貨幣供給量,提供利率,減少投資,抑制總需求,從而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二、凱恩斯主義的貨幣政策3、貨幣政策的時滯 (1)決策時滯 是指從認識到有必要采取 某種政策到實際作出決策 所需要的時間。 貨幣政策的決策時滯較短。 (2)作用時滯 從政策執行到政策在經濟中 完全發生作用,達到調控目 標之間的時間間隔 貨幣政策的作用時滯比較長 。第三節 貨幣政策(需求管理政策)三、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合方式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主要有以下四種: 1. “雙松”,即在經濟蕭條時期,可以同時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雙管齊下,使經濟所受到的刺激更為迅猛; 2.
20、 “雙緊”,即在經濟高漲時期,同時采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使經濟緊縮的程度更為強烈; 3. “一松一緊” 4. “一緊一松”關注歷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n歷次主題回顧n 2011年年:穩中求進擴內需穩中求進擴內需2010年年:維穩調結構控通脹維穩調結構控通脹2009年年:轉變方式調結構轉變方式調結構2008年年:保增長、促發展保增長、促發展2007年年: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實施從緊貨幣政策2006年年:繼續穩健財政政策繼續穩健財政政策2005年年:繼續搞好宏觀調控繼續搞好宏觀調控2004年年:鞏固宏觀調控成果鞏固宏觀調控成果2003年年:保持政策連續性保持政策連續性2002年年:繼續積極財
21、政政策繼續積極財政政策2001年年:擴大內需擴大內需2000年年:加強和改善宏調加強和改善宏調1999年年:突出抓好國企改革突出抓好國企改革1998年年:實行積極財政政策實行積極財政政策1997年年:繼續穩中求進繼續穩中求進 2010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提出了2011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n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n二、推進發展現代農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n三、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協調性和競爭力n四、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n五、加大改革攻堅力度,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n六、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2011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
22、2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n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n二、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n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n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n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質量2012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3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n一、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n二、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n三、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n四、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n五、加強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n六、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201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猜想 n20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