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設計】2013高考歷史 專題13 第1節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另備試題 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立體設計】2013高考歷史 專題13 第1節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另備試題 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立體設計】2013高考歷史 專題13 第1節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另備試題 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立體設計】2013高考歷史 專題13 第1節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另備試題 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立體設計】2013高考歷史 專題13 第1節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另備試題 人民版必修21.陳旭麓這樣評價南京臨時政府的一項政令:“它反映了禮節上的尊卑等級觀念已逐漸被平等觀念所取代,成為一種不言而喻的意識。”這項政令是A剪發辮 B禁纏足 C易服飾 D廢跪拜答案D2.中國服飾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特征:如唐朝的“豐滿華麗”,民國的“中西合璧”,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多姿多彩”。這折射出的歷史現象分別是A“百家爭鳴”、商業繁華、經濟全球化B富強開放、民主共和、經濟全球化C“百家爭鳴”、新思想萌發、百花齊放D富強開放、中體西用、百花齊放答案B3. 鴉片戰爭以后,中西合璧成為中國居室建筑的典型特

2、征,以下最能體現這一特征的建筑是答案C4.近代交通變化產生的影響是( )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大大增強了同世界的聯系 促進了人們生活的多姿多彩 ABCD答案D5.申報記載20世紀初中國文明婚禮的新觀念:梳一東洋頭,披件西洋衣,穿雙西式履無儐相催請跪拜起立之繁。出現這一觀念的原因是 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傳播近代文化教育的發展 中國封建制度的結束A B C D 答案C6.7月中旬,在百度貼吧里,一個只有標題“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沒有任何內容的空貼,在短短一天時間內迅速成為網絡第一神帖,點擊數百萬次,回帖數十萬條,引發了一場網友們紛紛參與的網絡集體

3、大狂歡。同時,與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語開始大行其道。祖國60周年大慶,有網友就打出了“臺灣,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口號,得到了普遍認同。 由此可見,網絡傳媒:具有迅速傳遞信息的作用 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決定社會的輿論導向A. B. C. D. 答案D7.進入近代社會以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社會化程度大大加強,需要有一種大眾化、傳播速度快的媒介,作為人與人之間進行溝通的渠道。適應這種需要,近代中國最先出現的媒介是 A報刊 B廣播 C電影 D電視答案A8. 1983年,有人針對雜志和日歷的封面都是美女說:“難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嗎?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農民

4、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婦女的照片呢?”這一質疑說明改革開放初期A人們的審美情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B人們的思想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 C不尊重勞動婦女的舊觀念有所抬頭 D西方腐朽生活方式開始影響中國答案B9.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則情意不親,邦交不結矣。且今物質修明,尤尚機器,辮發長重,行動搖舞,誤纏機器,可以立死,今為機器之世,多機器則強,少機器則弱,辮發與機器不相容也。且兵爭之世,執戈跨馬,辮尤不便,其勢不能不去之。歐美百數十年前,人皆辮發也,至近數十年,機器日新,兵事日精,乃盡剪之,今既舉國皆兵,斷發之俗,萬國同風矣。且垂辮既易污衣,而蓄發尤增

5、多垢,衣污則觀瞻不美,沐難則衛生非宜,梳刮則費時甚多,若在外國,為外人指笑,兒童牽弄,既緣國弱,尤遭戲侮,斥為豚尾,去之無損,留之反勞。 康有為政論集(上冊),中華書局1981年版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有不少仁人志士、青年學生率先奮起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辮子,表示反對封建專制的決心。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剪辮令,幾年里全國男子絕大部分都剪掉了辮子;服飾上的變化是在長衫、馬褂的同時,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喜歡穿一種簡便的西服,被稱為“學生裝”。穿著這種服裝,能給人以莊重、儒雅之感。孫中山先生當年即頗喜歡穿著這種服裝,并對此稍作改制,后流傳開來,被尊稱為“中山裝”。很快出現了男子穿中山裝,女子改穿旗

6、袍的局面,百姓也開始穿上洋衣洋襪;同時廢除了殘害婦女身心健康的纏足陋習。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歷史(必修2)教師教學用書材料三 五四時人們認為,婚姻自由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戀愛自由。戀愛是“男女結婚的中心要素”,“必定先有戀愛,方可結為夫婦,必定彼此永久戀愛,方可為永久的夫婦”。(2)婚姻自主。婚姻主體對主婚權的把握是實現婚姻自由的關鍵。他們強調婚姻要“完全憑著男女兩人自由的意志,互相結合”。(3)離婚自由。“在現社會內,自由結婚與自由離婚一樣很重要。如果不同時鼓吹自由離婚,那就這自由婚制也成了鎖鐐”,因此,“自由結婚與自由離婚并行齊進”。(4)再嫁自由。認為寡婦再嫁問題,完全是“一個個人問題”,要按本人的意愿去辦,萬不能“為了褒獎條例,為了貞節牌坊”,而斷了再嫁的念頭。 引自陳文聯論五四時期探求“婚姻自由”的社會思潮 請回答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