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_第1頁
《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_第2頁
《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_第3頁
《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_第4頁
《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土地利用規劃學考點整理題型:1、 填空15*1'2、 名詞解釋 6*3'3、 簡答 5*5'4、 計算與應用 32'5、 論述 1*10' 【第一章 導論】1·土地利用規劃:是對一定區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計劃和安排,是依據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土地的自然歷史特性在時空上進行土地資源分配和合理組織土地利用的綜合技術經濟措施。2·我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分類:按等級層次劃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詳細規劃(居民點用地規劃、交 通運輸用地規劃、水利工程用地規劃、農業用地規劃)、土地 利用專項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

2、土地整理規劃、土地復 墾規劃、土地整治規劃)按行政區劃單位劃分:全國省市縣鄉五級土地利用規劃【第二章 土地利用規劃的理論和原則】1·土地利用規劃的原則: 維護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原則;因地制宜原則;綜合效益原則;逐級控制原則;動態平衡原則【第三章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概述】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概念:是在一定規劃區域內,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土地自身的適宜性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協調土地總供給和總需求,確定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用地布局的宏觀戰略措施。特點:整體性、長期性、戰略性、控制性2·土地利用結構:系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以及其相互關系的總和。3

3、3;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內容: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供給量預測;土地需求量預測;確定規劃目標和任務;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土地利用分區;制定實施規劃的措施v 縣級土地總體規劃側重點:落實市級土地利用任務,確定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目標和任務;土地利用規模,結構和布局的合理具體安排;土地用途管制分區及其管制規劃;城鎮村用地擴展便捷的劃定; 土地管理復墾開發項目的安排。4·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程序:1) 準備工作階段(組織準備;制定工作計劃;制定技術方案;收集資料)2) 方案編制階段(土地利用現狀評價與土地供需預測;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確定土地利用目標與基本方針;編制供選方案;方案擇優;編制

4、成果規劃成果資料)3) 規劃審批階段(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評審;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批)5·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查報批程序:審查報批的前期工作;申報;審查;批復6·土地利用戰略研究:明確規劃要解決的問題;分析土地供需基本狀況;確定土地利用的戰略目標;確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針【第四章 土地供給量預測】1·人口自然增長法:包括人口自然增長和人口機械增長兩部分2·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評價的內容:1) 土地利用基本狀況描述;2)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土地資源數量分析;土地資源質量分析;土地利用開發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結構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3) 土地利用評述3·

5、;土地利用現狀評價指標體系:1) 土地利用開發程度(A)土地墾殖率=耕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土地總面積*100%土地農業(或建設)利用率=農業(或建設)用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耕地復種指數=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耕地總面積*100%人口密度=人口總數/土地總面積(人/平方公里)人均居民點用地面積=居民點用地總面積/人口總數2) 土地集約經營程度(B)單位用地產值率=土地產出價值/用地面積單位產值占地率=用地面積/土地產出價值交通密度=交通線總長度/土地總面積城鎮化水平=城鎮人口總數/人口總數3) 土地利用綜合效益(C)單位播種面積(或收獲面積)產量(或產值)=

6、作物總產量(或總產值)/作物總播種面積(或收獲面積)糧食耕地年單產=糧食總產量/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復種指數4·土地適宜性評價:就是評定土地對于某種用途是否適宜以及適宜的程度,它是進行土地利用決策、科學地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的基本依據。5·土地生產潛力:是指在一定的技術投入條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潛在生產能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6·土地人口承載力:又稱土地承載力或資源承載力,它是指一定地區的土地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預測】1·耕地需求量預測:(糧食用地+經濟作物用地+蔬菜用地)v 以糧食用地為例:總人口=基期人口*(1+自然增長率)年數+機械變

7、動人口 糧食總量=總人口*人均糧食占有量=糧食耕地單產*耕地面積=糧食播種單產*糧食種面積 糧食耕地面積=糧食播種面積/復種指數v 經濟作物用地和蔬菜用地同上2·居民點用地需求量(指標概算法)(Z2居民點規劃占地面積 N規劃人口數 J2人均用地定額)【第六章 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1·土地利用結構編制方法:土宜法、綜合法、模型法v 重點:綜合法P97土地利用綜合平衡表填寫2·土地利用結構的時空布局形式常稱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模式。常見模型有:土地利用分區土地利用地域分區:是根據自然、社會、經濟相結合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土地利用條件、特征、發展方向及途徑的相對一致性而劃分的

8、土地利用綜合區域。土地利用用地分區:又稱土地利用控制分區。是在土地適宜性特點的基礎上,結合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今后土地利用結構調整的需要劃分的用地區域。分區方法:綜合分析法、主導因素法、疊置法、聚類法土地利用類型【第三篇 土地利用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土地利用詳細規劃:是在總體規劃或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控制和指導下,直接對某一地段或某一土地使用單位的土地利用及其配套設施作出具體的安排,它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深入和細化。【第八章 交通運輸用地】1·公路的三個投影面:平面上的投影公路平面圖;平行路中線的立面投影公路縱斷面圖;垂直路中線的立面投影公路橫斷面圖2·公

9、路選線原則:要適應遠景交通流向和運輸量的需要;因地制宜;要根據城鎮和居民點的布局狀況,做到路線順直短捷,節約用地;要與其他交通線路布局協調統一,形成一個較為合理的交通網;要經濟合理3·山嶺、重丘陵地區選線特點:其線形可以歸納為沿溪線、山坡線、山脊線和越嶺線v 沿溪線就是沿溪流岸鋪設的線路,選線時應綜合考慮定位(路線位置的高低)、選岸(選擇走溪流的哪一岸)和橋位選擇(路線選擇在何處跨橋)4·選線方案擇優:評價時可采用三項指標:道路的工程造價;年度運營費用;占地面積損失【第九章 水利工程用地規劃】1·水利工程用地類型:防洪工程;灌溉工程;治澇工程;水電工程;輸水工程2

10、·水庫用地要求:水庫庫址選擇是供水工程規劃的首要問題,庫址選擇要做到經濟合理,以求達到省工高效之目的。具體要求包括:庫址地形:地形要肚大口小;庫址水源:水源豐富,要有足夠的積水面積;河段落差:庫址河段應有適當的落差,能夠集中滿足發電需要;壩址地質條件:壩址地質條件好,基礎穩固不沉陷、不漏水;灌溉條件:庫址距離灌溉區要近,地形要高于灌溉區地面,以使引水渠道短,沿渠水量損失小和建筑物少,并能保證自流灌溉;淹沒損失:庫區淹沒損失要小,淹沒農田、村莊和交通設施少,避免大規模的人口遷移。3·灌排水工程系統:灌溉取水樞紐:從水源飲水灌溉農田;輸水配水系統:通過各級渠道輸送和分配水道田間

11、。灌溉渠道一般分為干、支、斗、農、毛五級;田間調節系統(田間工程):將水輸送到田塊,滿足作物需要;排泄排水泄水系統:將田塊多余的水排至容泄區。排水渠道一般分為干、支、斗、農、毛五級;排水樞紐和排水容泄區灌溉排水系統上的建筑物【第十章 農業用地規劃】1·耕地規劃的內容:耕地組織形式;耕作田塊配置;田間灌排渠系配置;田間道路配置;農田防護林配置;田間設施綜合配置2·耕地組織形式:系指實施作物種植結構和作物輪作制度的耕地利用方式輪作田區組織形式(固定輪作或分區輪作);耕作田塊組織形式(單田輪作)3·耕作田塊配置內容:耕作田塊的長度;耕作田塊的寬度;耕作田塊的規模;耕作田

12、塊的外形;耕作田塊的方向;耕作田塊的質量組成4·田間道路的種類:機耕道、田間道、田間小道(輔助田間路)5· 田間設施綜合配置具體形式:(具體圖示見P218)道路設置在灌水地段上端與斗渠結合布置;道路設置在灌水地段下端與斗溝結合布置;【第十一章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1·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是為了解決某個特定的土地利用問題而編制的一種土地利用規劃類型,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2·基本農田:系指一定時期人口和國民經濟對農產品的需求以及對建設用地的預測而確定的不得占用的和基本農田保護規劃期內不得占用的耕地。3·基本農田保護區:指為對基本農田實施特

13、殊保護而依照法定程序劃定的區域。4·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 規劃原則:切實保護耕地的原則;綜合協調的原則;雙軌并行的原則; 區劃完整性的原則 劃區定界(規劃步驟):實地勘察;編號登記;簽訂公約;設置標志5·土地開發:是指人類通過一定的行政、經濟、技術的手段,擴大對土地有效利用范圍,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滿足人們對土地不斷增加的需求。它包括兩方面含義:土地利用范圍的擴大,即對未利用土地的開發;土地利用深度的開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6·土地整理:系指合理組織土地利用的調整與治理。通過對土地利用環境條件的改善和生態景觀建設,消除土地中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制約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

14、進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約化。7·土地整理的范疇: 農地整理:農田整治;農地改造;地塊調整;土地結構調整;宜農 荒地的開發;農村建設用地整理 市地整理8·土地整理的規劃程序:選擇土地整理單元;編制土地整理規劃;審批土地整理方案;組織土地整理實施;土地整理成果檢查驗收9·土地復墾:凡是在生產過長中,因塌陷、挖損、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狀態的活動,稱作土地復墾。10·土地整治:系指改變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態環境條件的綜合措施土地整治規劃:是指為了使土地資源得以永續利用人為地創造土地生態良性循環的途徑和措施的總體安排。【第十三章 土地利

15、用規劃的論證方法】1·土地利用規劃的可行性研究四個階段:投資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詳細可行性研究、決策階段財務評價指標: 靜態評價指標*投資回收期:即投資返本年限N=K / M(N投資回收期 K規劃項目的投資額 M年平均凈增收益) 動態評價指標【第十四章 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管理】1·土地利用規劃圖設計程序:分為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兩個階段2·土地利用規劃圖的整飾內容:圖廓、比例尺、指北針、圖名及圖簽、圖例、土地利用統計表、圖幅結合表、輪作計劃表3·土地利用規劃說明書內容:前言;基本情況;土地利用戰略研究;土地利用供需平衡;居民點、水利工程、交通運輸等各

16、項建設用地規劃;農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效益預測;土地利用規劃實施措施4·土地利用規劃文本內容:前言:簡述規劃目的、任務、依據和規劃期限; 土地資源利用狀況:簡述土地資源利用現狀和潛力,闡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規劃目標與方針:闡述規劃背景、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土地利用規劃目標、近期規劃任務和土地利用方針,展望遠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結構調整:闡述規劃期各類用地調控數量、結構變化,各類土地利用原則、調控措施; 土地利用布局調整:闡述規劃期內主要用地布局調整的指導思想、調整原則、布局方案和調控措施; 土地用途分區:明各類土地利用區的面積、分布和分區土地利用管制規則

17、; 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布局。闡述重點建設項目用地配置情況; 土地保護、整理、復墾和開發。簡述基本農田保護和土地整理、復墾、開發的區域范圍、利用方向和目標;重點項目概況;分期實施計劃;管理措施;土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簡述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用地的規模、范圍、對策等;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簡述中心城區發展目標、人口和土地規模、土地利用方向和開發次序等;11、 鄉級土地利用:簡述各鄉鎮土地利用調控指標分解方案;12、實施規劃的措施。闡明實施規劃的行政、經濟、法規和技術手段。5·土地利用規劃方案:包括現場鋪圖和編制實施計劃兩部分6·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概念:是指國家為保證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18、,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通過編制土地利用規劃,規定土地用途,明確土地使用條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嚴格按照規劃確定的用途和條件使用土地的制度內容:土地按用途進行合理分類;土地利用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和土地使用條件;土地登記注明土地用途;對用途變更實施審批許可制;實施土地利用監督管理,對違反土地利用規劃的行為嚴格查處7·土地用途管制規則:是在劃分土地分區,明確各區的土地用途的基礎上,對土地使用和用途變更作出的限制、許可或限制性許可的條款,是實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據。8·農業用地區管制規規則:包括農地非農化的管制和農地農用的管制。堅持的原則“農地、農有、農用”。

19、9·建設用地區管制規則:包括建成區和規劃區。規劃區內的耕地及其他農用地,在批準用于建設前,應當按原來用途使用,不得擅自轉用,也不得廢棄撂荒。耕地轉用前必須在本區外開發復墾不少于所占面積且符合質量標準的耕地,或交納相當的耕地造地費。10·土地利用計劃管理概念:就是國家通過編制計劃和下達控制指標,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進行統籌安排,宏觀地指導和約束人們有計劃地合理組織土地利用的一項行政調控措施。內容:包括計劃編制、指標下達、計劃實施三部分編制程序:采取自上而下、上下結合的程序。中期計劃一般采用兩上兩下的程序,年度計劃一般采用一上一下的程序。11·土地利用計

20、劃的實施:1) 分解落實土地利用年度計劃:農用地轉用計劃指標的分解與執行: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規劃區內應按批次使用農用地轉用計劃,實行成片開發。土地開發整理計劃指標的分解和執行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的分解:耕地保有量計劃指標的分解一般要求在省級行政區域內動態平衡。2) 嚴格把好建設用地審批關3) 占用耕地與補充耕地相平衡:為保證耕地占補平衡,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計劃應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補充耕地的計劃掛鉤,建立占補平衡臺賬。4) 加強土地利用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5) 建立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報告制度12·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的內容:區域土地利用狀況監測;土地政策措施執行情況監測;土地生產力監測;土地

21、環境條件監測。【補充部分】1·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采用二級分類體系。一級類12個,二級類57個具體參考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準(GB/T 210102007)2·統計分析中描述數據一般水平的指標:平均值(Mean)、中位數(Median)、眾數(Mode)、極差(Range)、方差(Variance)、標準差(Std.deviation)、偏度系數(Skewness)、峰度系數(Kurtosis)3·回歸預測法(一元線性回歸與多元線性回歸)v 一元線性回歸Coefficientsa 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

22、andardized CoefficientstSig.95.0%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BBStd. ErrorBetaLower BoundUpper Bound 1(Constant)306.89962.8714.881.000177.139436.659人均國內生產總 值(元).609.011.99655.312.000.586.632a. Dependent Variable: 城鎮居民消費額(元)根據輸出結果寫出線性方程,并進行相應計算:如上表中所給出數據,我們可得到一元線性方程:v 多元線性回歸CoefficientsaModelUnstandardiz

23、ed Coefficients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tSig.Collinearity StatisticsBStd. ErrorBetaToleranceVIF1(Constant)13.3921.9996.698.000卷煙銷量(X2).320.048.8796.640.0001.0001.0002(Constant)17.240.54531.647.000卷煙銷量(X2).315.012.86527.347.000.9991.001打火石銷量(X4)-.243.017-.465-14.689.000.9991.0013(Constant)17.420.3944

24、4.243.000卷煙銷量(X2).254.019.69813.228.000.1855.417打火石銷量(X4)-.243.012-.465-20.526.000.9991.001煤氣戶數(X1).049.014.1853.516.005.1855.415a. Dependent Variable: 火柴銷量(Y)根據輸出結果寫出線性方程,并進行相應計算: 根據上表數據我們可以得到多元線性方程: 4·聚類分析(譜系圖識別)v P115動態聚類譜系圖識別5·主成分分析法(要求:根據特征值判斷主成分指標,并寫出主成分函數)將數據導入SPSS內,并進行數據的標準化(xzx)對標準化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得到如下結果:Total Variance 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