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學設計教案doc - 陽光學習網給_第1頁
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學設計教案doc - 陽光學習網給_第2頁
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學設計教案doc - 陽光學習網給_第3頁
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學設計教案doc - 陽光學習網給_第4頁
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學設計教案doc - 陽光學習網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3第三課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教學設計(原創 課件下載)江蘇南京市第一中學 李宏亮【課標再現】內容目標提示與建議二、文化傳承與創新2.6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 ¨       資料演示:各民族傳統節日各具民族文化韻味。¨       從理解和尊重多種文化的角度,討論多元文化存在的意義。¨       討論或撰

2、文: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為主題。 2.8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       文化傳播有多種途徑;傳播和借鑒對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討論:“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承的影響”。¨       教育具有選擇、整理、傳遞、保存、改造和創造文化的重要功能;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

3、化傳承具有深遠影響。¨       演示:學習型社會的特點。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2)理解世界各民族的長期交融,對現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明確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人類文明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4)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5)了解文化的傳播與借鑒對文化發展的重要性(6)了解文化傳播的方式及其特點2、能力目標(1)從民族節日、文化遺產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2)認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尊重文化多樣性(3)在實際生活中傳播中國文化3、情感、態度、

4、值觀目標(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進文化的多樣性(2)歡迎世界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自覺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二、教學重難點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三、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四、課時3課時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學生活動欣賞俄羅斯民歌卡秋莎、中國民歌茉莉花、韓國大長今,談談你的感受。(引導學生感受民歌中體現了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民族音樂、節日、文化遺產等中,人們能夠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二、正文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一)異彩紛呈,交相輝映引:世界上各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獨特的文化,會集中在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中展現出來。1.民族節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

5、示學生活動:學生在預先準備的基礎上分別介紹中國和外國的傳統節日,展現文化多樣性(1)民族節日,蘊涵著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舉例:我們的祖幽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它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等。如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龍頭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2)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舉例:在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被合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獨存異鄉為異客,

6、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慶祝活動豐富多彩,通過掃塵、守歲、掛年燈、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賞花燈等習俗活動,祝福新的一年團圓發財、萬事如意,整個節日期問充滿著喜慶的氣氛。(3)透過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舉例:茶道是一種以特有的形式和禮儀進點茶和飲茶的日本傳統文化。日本的“茶道”、韓國稱為“茶禮”、中國“茶式”。2.文化遺產: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文化遺產不僅對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學生活動:你去過哪些文化遺產,能舉例分

7、析一下它們的歷史成就和文化特色嗎?(世界文化遺產網、)舉例:地震出的麗江古城,真實完美地保存和再現了古樸的風貌,展現了悠久、淳樸的納西族文化。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有中國的長城、北京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與兵馬俑、大津巴布韋遺址、埃及金字塔、美洲金字塔、英倫巨石陣、麥加清真寺、比薩斜塔等等。(二)透視文化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及表現(1)文化多樣性的界定相對于世界文化的總體,我們所說的文化多樣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樣性。A.不同民族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傳統舉例:民族服飾、飲食的多樣性表現(顯示:蒙古族的衣飾尚青、黑色,以皮衣為多,男女都穿袍子;彝族服飾種類繁多,一般以黑或近黑的青藍等

8、色為主,襯以紅、黃等色;惠安女是福建惠安的一個女性群體,她們的服飾常被描述為 “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佤族人非常注重裝束,崇拜紅色和黑色,服飾多數以黑為質,以紅為飾,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苗族女子的頭飾可以說是中國少數民族女子頭飾中最豐富、 最漂亮的,它反映出濃郁的民族習俗風尚和古老的文化傳統,是崇拜圖騰文化和農耕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土族服飾的特點是鮮艷。 土族婦女通常的裝束是身穿斜襟上衣,兩條袖子是用紅、黃、綠、紫、藍五色彩布圈縫制成的,遠看,如同兩道美麗的彩虹。)B.不同的地域,有地域文化的差異舉例:就世界范圍而言,有中國儒家文化、歐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

9、東阿拉伯文化等。就某一國家而言,如中國,則有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2)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文化多樣性,可見諸多種多樣的語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禮儀禁忌、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筑、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絢麗多姿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鮮明獨特的思想理論等各個方面。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舉例:截止2006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30處,其中文化遺產644處,自然遺產162處,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雙重遺產24處。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

10、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學生活動:談談你記憶中各國、各民族最典型的文化個性特征。舉例:以建筑為例展示各國、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侗寨的鼓樓、喀什市的香妃墓(3)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舉例:服飾文化,榮萍服飾的旗袍中的小開領體現西方文化,利郎西裝中的立領體現中國文化。(三)尊重文化多樣性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舉例:在歷史上,人們對

11、異文化的態度有著不同的表現,既有虛心學習不同文化、與異國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經;也有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的情況,如西方殖民者對非洲文明的懷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還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文化的現象,如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主義者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2.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樣性(1)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A.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個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舉例:中國古代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四大發明改變了整個人

12、類歷史進程,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集中體現。B.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這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舉例:中國傳統的安身立命觀念最注重個人的自我德性修養,其中,儒家的修養理論影響最為深遠。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思想,孟子注重仁義并舉,為了實現仁的理想,主張“舍生取義”。在儒家道德的熏陶下,中華民族的無數崇道貴德的志士仁人躬身踐行,以仁愛為核心,不斷衍生出許多道德性的規范,如寬恕、節儉、禮讓等。這些傳統美德,已經和整個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維系中華民族成員間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民族聚合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

13、愛國情操等方面,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2)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A.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舉例: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炸毀舉世聞名的巴米揚大佛B.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舉例:斯賓格勒認為,世界上有8個獨立的、已經發展完成文化民族,它們是希臘(古典)、阿拉伯、西方、印度、中國、埃及、巴比倫、墨西哥,此外還有尚未完成的俄羅斯,總共有9個文化團體。學生活動:P33的活動(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從文化意義上標識出一個民族的個性和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文化遺產體現著一個民

14、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文化價值,是民族的根基,是歷史的紀念碑。文化遺產既屬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點,所以對那些面臨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我們不能坐視不管,要進行及時有效地搶救和保護。我國還有許多獨特的文化形式可以申報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如南京的云錦、湖南江永的女書、原生態民歌、古藏戲、長陽土家哭嫁歌,西安鼓樂、川戲中的變臉等。)3.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1)承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舉例:西方利用自己所具有的信息技術優勢和對傳播媒體壟斷,將非西方文化作為異端進行打壓。文化霸權主義就是對自己的文化懷有一種居高

15、臨下的優越感,并把自己的文化作為衡量一切文化的尺度和標準。在他們眼里別人的文化都是“落后的,野蠻的”;自己的文化才是“文明的、進步的”。(2)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舉例:中法文化年、雅典奧運會到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變化體現了文化的個性與共性,繁榮奧運文化,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張藝謀)(3)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舉例:學習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本民族的優秀文化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一)生活中的文化傳播1.文化傳播的含義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

16、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為文化傳播。2.文化傳播的途徑學生活動:閱讀P-1/3435,了解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有哪些,并舉例分析。(1)商人進行的貿易活動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商人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含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舉例:絲綢之路。中國的石窟藝術、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術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同時中國對印度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如哲學、科學技術等方面。茶馬古道風景是唐代以后,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2)人口遷徙

17、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著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生產極大的影響。學生活動:P35活動(兩晉之際,由于漢族統治階級內亂和少數民族內遷,山東、山西淪為主戰場。永嘉之亂后的人口流動,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潮。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高潮發生在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后,大批北方人涌入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兩宋之際,靖康之亂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遷高潮。隨著大批北人南遷,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經濟重心的南移也帶來了文化重心的南移。以風俗習慣為例,南遷的北人給南方帶去了很多新的風俗習慣,促進了南北風俗的融合,如南宋都城?臨安,即使是南方本地人開的

18、酒館也往往仿效汴京舊俗,在門前張掛爐子燈;茶館則學北方張掛名人畫像。更有趣的是,北方人吃蒸餅的時候習慣于先去掉皮,原本是因為北方風塵較大,但南方人也跟著學,去了皮才吃。)舉例:古時朋友相逢稱“攜手”,等于現代的握手。離別時稱“解手”。宋秦觀詩有:“不堪春解手,更為客停舟。”可是到了明代,這個充滿友情的詞,就變成了另一種含義了。明代的人口遷徙。每次遷移,均以萬戶計,攜家帶眷,狼狽不堪,所以在未集結上路之前,每每有人逃亡。押解之官吏,為了防范人民逃走,把他們繩捆索綁,挽結串聯,使其魚貫而行。旅途漫漫,動輒數月,移民大小便時,就得請求官吏,把捆綁手臂的繩索解開,便后,再重新捆綁。時間一久,移民要求大

19、小便時,便簡單的呼叫:“我要解手!”從此這個詞就成了“上廁所”的專有名詞了。(3)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A.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舉例:讀書是與古人的對話、與外人的對話B.各國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更是一種更為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舉例:近年來,外國留學生來華求學如火如荼,每年以兩成以上的速度遞增。2005年留學生數量更是突破14萬人。中醫藥成為在華留學生自然科學首選專業,至2005年底,共有外國留學生3500人;截至2005年5月,在日本的我國留學有80592人,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已達到6萬人唐朝時,日本共派遣唐使近20次,最大規模時一次派遣約650人,最少時

20、也有120人。遣唐使全面學習中國的經學、佛學、醫學、文學藝術、天文歷法、建筑、手工藝術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風俗習慣,吸收中國的先進文化,文化交流達到了頂峰,從而極大地推進了日本社會的全面發展。(二)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1.什么是傳媒即文化傳播的媒介,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2.什么是大眾傳媒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為大眾傳媒。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眾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為標志的。3.大眾傳媒: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依托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光纖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