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及答案_第1頁
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及答案_第2頁
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及答案_第3頁
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及答案_第4頁
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辛棄疾詞兩首導學案制作人: 審核人: 使用時間:2014年5月 課時數:兩課時【學習目標】1、賞析水龍吟,運用聯想和想象,領悟其中情與景渾然交觸的意境。 2、賞析永遇樂,能準確說出詞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誦并默寫水龍吟永遇樂。【教學重點難點】1、掌握辛棄疾詠史懷古詞的特點。 2、理解詩中典故的寄寓的情思。第一課時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一、預習感知1、作者: 辛棄疾, 詞人。字 、號 ,山東歷城人。作品題材廣闊,風格多樣,以 (風格)為主,關于用典,也善于白描。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開拓了詞的疆域,提高了詞的表現力。與蘇軾并稱為“ ”

2、。其詞多數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有人這樣贊美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作品集有 。2、背景介紹:   水龍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棄疾在建康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時,時年35歲。這時,他自江北率領人馬來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卻一直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那是因為他有著幾種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對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員的后代;二、他曾參加過農民起義軍;三、他是個意志堅決的主戰派。辛棄疾這三重身份,都觸犯了當權者的忌諱。所以,朝廷只給他一些地方官當當,決不肯讓他帶兵去抗金復國。在這種境遇下他深感受壓抑,內心充滿了憤懣不平。當為了消愁

3、解悶而登上賞心亭時,面對著大好江山,反而是無限感慨涌上心頭,遂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詞。  3、給加點字注音:( ) 玉簪( ) 螺髻 ( )鱸(     )魚堪膾( ) 倩(    )何人喚取   揾( )英雄淚4、解釋下列詞語:1、遙岑遠目: 2、斷鴻:  3、膾:       4、倩:      5、揾: 二、探究學習1、整體感知:你感覺本詞的風格

4、怎樣?2、分片討論:(1)上片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什么?(2)“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一句中“玉簪螺髻”是形容 ,運用了 修辭。(3)“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中“落日”二字,比喻 ; “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 。(4)“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一句。“把吳鉤看了”,借吳鉤閑置身旁,烘托出詞人                        的苦悶,“闌干拍

5、遍”形象地表現出作者                           的情態。(5)辛棄疾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中,表達知音難覓情懷的語句是()A.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B.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C.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D.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6)下片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什么,試加以分析。表現手法: 3、總結整合:

6、這首詞,上片寫景抒情,下片則是直接言志。境界闊大,氣魄雄渾,寄意遙遠,感慨深沉。通過所見所聞所感,層層展開主題。結構曲折而嚴謹。而且典故使用貼切精妙,天然渾成。不愧為傳世之作。第二課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學習目標】(1)通過反復誦讀,感知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2)理解詞中所用典故的含義【教學重點難點】(1)背誦詩歌(2)比較兩首詞的異同一、【基礎知識梳理】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孫仲謀( ) 舞榭( ) 巷陌( ) 金戈( )元嘉( )狼居胥( )倉皇( )可堪( )佛貍祠( )拓跋燾( ) 張浚( )2、解釋下列詞語,掌握在詞中的意思風流: 尋常:草草: 北顧:可堪: 

7、 3、背景介紹:   永遇樂寫于開禧元年(1205),時年66歲。這之前,辛棄疾因政敵的彈劾而被罷官。先后被閑置達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人京師,并派他出任鎮江知府,這首詞便是在鎮江任上所作。這時宰相韓侘胄想用北伐做幌子來籠絡時人,以提高自己的威望,擴大自己的權勢。辛棄疾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鎮江任職的。他本以為到這里能有所作為,可以積極備戰練兵,積蓄軍事實力,準備北伐。但很快他便發覺了韓侘胄是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則毫無北伐復國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氣憤!他登上了北固亭時,聯想起歷史上這里的人和事,再回憶自己的經歷,并對照自

8、己的現實處境,更加感到悲憤不平!便以懷古為名,借用歷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氣和怨恨盡情地在這首詞中發泄了出來。  二、研習課文,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一)所謂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今人以抒發情懷,是古代詩文中常見的一種寫作手法,統稱“用典”。恰當地用典,可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感慨身世;或借古諷今等等。言簡意賅,以一當十。(二)辛棄疾在史上被評論家譏之以“掉書袋”,原因是他的詞作好用典故。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你認為每一個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對照注釋、材料分組討論)上闕用了 1、 ; 2、 。下闋用了:1、 ;2、 ;3、 。(這五個典故

9、用原文的話答)上闕: 1.分析研討前兩個用典。 說說這兩個人的共同點?(C級)用此二人典,蘊含了什么用意?(C級)下闕:2.分析研討第三個用典。 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C級) 3.分析研討第四個用典。詩人寫佛貍祠下祭神廟會的熱鬧景象,是什么心情?(C級)4.、有人說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分析研討用廉頗典故的用意。(D級)答案: 【學習方法】:比較學習法 :本課文所選辛棄疾的兩首詞,主題相同,都表現了作者御敵抗金的愛國思想和壯志難酬的憤慨之情。總體風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了歷史典故,借古諷今。 兩首詞作于不同時期

10、:1、水龍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時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詞中雖然用了藍天、綠水、青山、紅日等景象來陪襯、點染,但沒有柔媚繁縟之感。2、永遇樂是晚期作品,辛棄疾當時以65歲的高齡在鎮江任職,他本以為可以積極備戰,積蓄軍事力量,但很快發現韓侂胄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憤。可見,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揚、激奮;晚期作品則轉向了蒼勁、悲壯。 同為豪放派的詞人,蘇軾與辛棄疾的風格也同中有異。蘇軾天性忠愛,自如暢達;辛棄疾氣勢沉雄,豪壯悲憤。蘇軾詞風曠達,辛棄疾詞風豪健。評論者總是將蘇、辛并稱,說:“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 三、課后鞏固練習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1)(2)題。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1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1)這首詞的上片極力渲染元宵夜賞燈的盛況,其中幾處摹寫燈火的詞語有 、 和 。(2)詞的下片末尾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有人認為是作者追慕的美人,近代學者梁啟超則評這首詞是“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請談談你對“那人”這一形象的理解。【賞析】人間詞話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

12、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四、借景抒情是古典詩詞常見的寫法。作者不言情,而情在景中。閱讀時首先要準確地理解“景”,然后再進一步弄清從“景”中傳達出來的“情”。對下面兩句話所表現的“景”與“情”怎樣理解才正確?試挑選正確的答案。1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

13、句話描繪的“景”是( )A幽靜的 B清涼的 C凄冷的 D明麗的這樣的“景”表達的“情”是( )A凄苦的 B煩惱的 C恬淡的 D空虛的2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句話描繪的“景”是( )A單調死板的 B富有生機的 C赤地千里的 D荒涼空曠的這樣的“景”表達的“情”是( )A.驚詫的 B得意的 C悲傷的 D憤慨的二、名句銜接問君能有幾多愁?_。_,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江山如畫,_。_,又豈在朝朝暮暮。此情無計可消除,_,_。但愿人長久,_。簾卷西風,_。莫等閑,_,_。辛棄疾詞兩首第一課時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1、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 ,豪放 (風格)為主,作品集有稼軒長短句。與蘇軾并

14、稱為“蘇辛”。 2、注音:(cén)玉簪( zn ) 螺髻 ( jì ) 鱸( lú )魚堪膾( kuài ) 倩( qìng)何人喚取 揾英雄淚( wèn )3、解釋:遙岑遠目:眺望遠處的山嶺 斷鴻:失群的孤雁  膾:把魚肉切細  倩:請托。 揾:擦拭。1、整體感知:(1)你感覺詞的風格怎樣?(B級)答案:這首詞,境界闊大,氣魄雄渾,寄意遙遠,感慨深沉。豪放2、分片討論:(1)上片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什么,試加以分析。答案:借景抒情 。(2)、“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一句中“玉

15、簪螺髻”是形容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運用了 比喻 修辭。(3)、“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中“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國勢衰頹;。“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4)、“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一句。“把吳鉤看了”,借吳鉤閑置身旁,烘托出詞人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志,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闌干拍遍”形象地表現出作者雄心壯志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5)、解析:A、B、C三項涉及三個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難覓情懷,只有D項合乎題意輔助分析:詞人由水寫到山,有無情之景寫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是詞人在賞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遼遠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

16、牽動了他久蓄的愁苦。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寫山。“遙岑”即遠山。舉目遠眺,那一層層、一疊疊的遠山,有的很象美人頭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頭上螺旋形的發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詞人的憂愁和憤恨。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棄疾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國勢衰頹的意思,亦表達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斷鴻”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飄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2)下片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什么,試加以分析。(C級)答案:下片的主要表現手法是用典。就本詞來看,詞人用典意在對比,前兩個是反例,后兩個是正例,正反對比表達了詞人的榮辱觀、價值觀。“盡西風、季鷹歸未

17、?”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思,又抒發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憤懣,“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表明了詞人為國忘私的廣闊胸懷,也批判了那些不顧國事、鉆營私利的人。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尤如此”,辛棄疾用這個典故,抒發自己不能為抗擊敵人、收復失地而效力,徒然虛度年華的憤慨和苦痛。 第二課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基礎知識梳理】(A級):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孫仲謀( móu )舞榭(xiè )巷陌(mò )金戈(g )元嘉( ji )狼居胥(x )倉皇(huáng )可堪(kn )佛貍祠(bì )拓跋燾(to ) 張浚(j

18、49;n )王玄謨( mó )2、解釋下列詞語:風流:英雄業績 尋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顧:北望。可堪:不忍。 二、研習課文,探討用典的意義和作用。上闕用了孫權三國“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2)劉裕南朝“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下闋用了:(3)劉義隆南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4)拓跋燾北朝“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5)廉頗戰國“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上闕: 說說這兩個人的共同點?答案:都是能夠建立功業的英雄人物,而且他們的事業都是在京口起步的。用此二人典,蘊含了什么用意?(C級)答案:1表達自己力主抗金

19、和決心恢復中原的宏大抱負,同時借古代帝王來諷刺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的無恥行徑。(2對古代英雄的景仰,用英雄業績鼓勵鞭策自己)輔助分析明確:寫孫權和劉裕二人作者以兩人自比。作者雖力主北伐抗敵,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官員及管理治安、財務的職務,并不給他率兵出征的機會,難以實現其抗金報國的志向。借古諷今,對孫、劉的贊揚,就是對南宋統治者的指責。下闕:2. 辛棄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慘敗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C級)答案:借鑒歷史,伐金必須做好準備,不能草率從事。輔助分析明確:寫宋文帝劉義隆提示:宋文帝好大喜功,在準備不中的情況下,聽信玄謨的話,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

20、樣的業績,結果慘遭失敗。而眼下韓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軍事上的冒險不可取。作者想告誡韓侂胄,應以劉義隆為鑒誡,汲取教訓,慎重行事。“草草”指時間倉促,行動輕率。“贏得”,換得,落得。“倉皇”,手忙腳亂。“北顧”,回頭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敵人追來。極寫慘敗之情狀。 3.分析研討第四個用典。詩人寫佛貍祠下祭神廟會的熱鬧景象,是什么心情?(C級)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輔助分析明確:寫拓跋燾結合“四十三年”至“一片神鴉社鼓”來思考:從1162年辛棄

21、疾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寫這首詞,整整43年。“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語序可調整為“望中猶記四十三年揚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記得43年前,金兵對南宋發動進攻,占領了揚州一帶,作者在南歸途中,一路上還能看到金兵焚燒的廢墟。43年過去了,當時的慘相還記憶猶新;可現在呢,佛貍祠下,卻是一片神鴉的叫聲和祭社的鼓聲,淪陷區的人民安于異族統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忘記收復失地更讓人心寒。詞人將這番意思藝術地融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幅圖景里,頗能發人深思。 4.、有人說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滿腔豪情,也有人說是悲情怨語,說說你的理解。分析研討用廉頗典故的用意。答案:辛棄疾這首詞最

22、后用廉頗事作結,是作者到老而愛國之心不衰的明證。廉頗雖老,還想為趙王所用。他在趙王使者面前一頓飯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飯、十斤肉、又披甲上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棄疾在這詞末了以廉頗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還希望能為國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減當年,切望為國效力,嘆無人前來問訊徒有英雄豪情。答案:(1)花千樹星如雨魚龍舞(2)這一形象寫的是一個不甘寂寞、不隨流俗的女子,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心情,以及寧愿幽居、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四、1C A 2 .D C 2.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多情自古傷離別 一時多少豪杰 兩情若是久長時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千里共嬋娟 人比黃花瘦 白了少

23、年頭,空悲切 青玉案:。“案”讀wan,第三聲,與“碗”同音。元夕: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元宵節,此夜稱元夕或元夜。“東風”句:形容元宵夜花燈繁多。花千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滿天的煙花。寶馬雕車:豪華的馬車。“鳳簫”句:指笙、簫等樂器演奏。鳳簫,簫的美稱。 :比喻明月。亦可解釋為指燈。魚龍舞: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如魚龍鬧海一樣。“蛾兒”句:寫元夕的婦女裝飾。蛾兒、雪柳、黃金縷,皆古代婦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裝飾品。這里指盛裝的婦女。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樣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香氣。他:泛指第三人稱,古時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驀然:突然,猛然。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2-3【賞析】這首詞大家耳熟能詳,特別是最后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已是久吟不衰的。整首詞在最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卻給讀者留下無比寬闊的想象空間。經過等待、尋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發現自己的意中人原來就在身后,那種從天而降的驚喜誰也想象得出來。詞中在“燈火闌珊”的“那人”,不用說是一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