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高一試題質量評價及分析報告_第1頁
語文學科高一試題質量評價及分析報告_第2頁
語文學科高一試題質量評價及分析報告_第3頁
語文學科高一試題質量評價及分析報告_第4頁
語文學科高一試題質量評價及分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語文學科高一試題質量評價及分析報告 一、試題質量總體評價(優點、缺點、意見、建議等)  實用類閱讀題,題目難度適中,學生能比較容易找到與問題相關的段落與句子,但又需要適當篩選整合方能得出最終答案。試題有效考查了學生的審題能力、篩選整合信息能力及表述能力。課內文言文翻譯考查重點篇目的句子翻譯,其中的得分點“所以”“信”這兩個實詞也是重要實詞。通過本題可以檢查學生對課內文言文的掌握情況。難度一般,認真學習和復習的學生一般能拿到3至4分(滿分)。如果再加上對重點/特殊句式的考查,就更全面了。課外文言文翻譯能夠根據語文考綱來命題。但對于高一的學生,考查的難度比較大

2、,如第小題的實詞“蘊藉”、“逋”,在必修一、必修二以及初中的教材里,沒出現過。命題不能做到依綱靠本。另外,兩小題都沒有考查文言的特殊句式。高一是高中階段的基礎年級,命題應該循序漸進,不要用考查高三學生的題目來考查高一的學生。詩歌鑒賞題難度大,學生對“聯想”這一表現手法非常陌生,基本上答不上來。建議以后詩歌鑒賞題降低難度。默寫題難度中等,多數同學得分在3分以上。但學生似乎對默寫題重視程度不夠,有不少同學粗心大意,個別字之差,還有不少同學明明知道怎樣寫,但寫的時候由于平時不夠嚴格要求自己,所以真正寫的時候很容易的就出錯了。語用題20題從體裁角度看,選材及填寫內容基本上為議論性語段。因為議論文語段邏

3、輯性、順序性較強,有利考查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但所選文段沒有貼近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21題根據對聯寫出對應的歷史人物,題目既能考查學生的知識面又有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作文題采用了材料+命題作文形式,總分65分,其中含卷面分5分。題目側重考察高一作文教學重點記敘文,材料適合學生表達,約82%的學生能從材料的基本內容及寫作要求出發,完整地寫出一篇及格的記敘文。約11%的學生作文能切合題意;敘事方式巧妙;善于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借助細節描寫等刻畫人物形象;通過對比等手法突出文章主題;文章的感情真摯,自然流露,極富感染力;且書寫較佳。但是作文沒有具體的評分標準參考細則,特別是書寫方面,評卷老師在評

4、卷過程中不容易把握。建議作文題參照高考評卷標準提供詳細具體的評分細則。二、學科各題答題基本情況表題號平均分標準差難度區分度62.731.150.700.3491.561.230.390.46132.731.470.340.2515 1.56 1.03 0.260.25163.38 1.96 0.56 0.54 202.421.440.400.27212.311.630.460.452243.975.73 0.67 0.15 三、學科各題答題典型錯誤、錯因分析及對策意見表題號考查內容(重點)典型錯誤錯誤原因分析對策意見6新聞消息閱讀中篩選、歸納信息的能力1.答題時將

5、依據與不良現象雜糅在一起;2.信息不全面,漏答“五行八字”“成語俗語”等;3.直接摘抄文中第6段數據,沒有整合信息;4.答題不規范,沒有分點作答或使用“依據”“不良現象”等提示語。1.審題不清,將題目理解為“取名時不良的依據有哪些”; 2.篩選文本信息不全面,只從第1段找到部分答案;3.整合、歸納文本信息的能力較差;4.尚未養成規范答題的好習慣。加強審題訓練;針對相關題型培養學生整合歸納文本信息的能力;著力培養學生規范答題等良好習慣。9課內重點實詞、虛詞的識記及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一,“所以”譯成“的原因”或保留不譯;二,“信”譯成“相信”或“信念,信仰”;三,完全拋開所給的句子,天馬行

6、空;四,意譯較多。不理解“所以”“信”的意思;不理解句子含義;沒有結合要翻譯的句子;沒有直譯,也沒有一字一句對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識記重點實詞、虛詞,加強課內外的文言文翻譯練習13(1).文言實詞“蘊藉”、“逋”、“舉”“蘊藉”、這詞,大部分考生不懂作答,照抄原詞。有些考生翻譯為“很少讀書”; “逋” 翻譯為“犯法”或者“捉小偷”; “舉” 翻譯為“選舉、選拔”或者“成為”1、課外文言知識積累少;2、沒有文言的語感;3、架空,沒結合語境來翻譯。拓展文言課外知識,強化積累。13(2).常見的文言虛詞“其”、“所”、和文言實詞“勝”文言虛詞“其”、“所”, 大部分考生能作答,只有少部分考生把

7、“其”翻譯為“其中、這樣”或者搞錯了人稱,代“溫舒”。 文言實詞“勝” 翻譯為“勝利”,結合后一分句翻譯,考生翻譯為“奸惡取不得勝利”或“得不得益處”等。1、課內外文言知識積累少;2、沒有文言的語感;3、架空,沒結合語境來翻譯。加強課內文言文常見的虛詞及實詞的積累15.詩歌表現手法學生將14題的選項摘錄到15題的答題區域作為答案。學生答對偶、對比等手法,然后進行分析。根本不理解詩歌的內容,對“聯想”的寫作手法不懂,同時也讀不懂題目的要求。夯實文言文基礎,讀懂詩家語,特別是詩歌鑒賞的寫作技巧。16.泮、隰、猶、蝣、滄泮”寫成“伴”,“隰”字寫錯;“蝣”寫成“游”,“滄”字寫成“蒼”對默寫題重視程

8、度不夠,有不少同學粗心大意,讀書不認字今后教師應該多注意要求學生讀書要寫字;另外,筆畫要清楚;也要注意白話和普通話的區分。20對語段內容的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邏輯推導能力,語言有效表達能力。1、沒有抓住話題的中心;2、邏輯分析能力較差;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欠缺,沒有理解和分析出這段話的話題中心,表達錯誤;主要根據上下文解題。語段一般分為三層,所填補的句子具有概括性或結論性。一般一層填寫一句。21對文化常識、知識積累、閱讀面的考查,留空白或亂寫閱讀量和積累都不夠加強對文化常識的記憶,增加閱讀量22材料+命題作文標題:一句話的影響材料立意:1.一句的證明影響。2.一句話的負面影響文體要求:記

9、敘文1.無視材料,另起爐灶,偏題。2.立意整體不高,普遍以個人經歷入手。3. 特別出色的敘事技巧缺乏。4.不明題目為偏正結構,沒有特寫“影響”。4.不審題目,同時寫了幾句話的“影響”。5.文體不符,寫成議論文。6.存約6%的殘篇。7.存約0.8%的抄襲現象。8.書寫不容樂觀。9.錯別字的現象不少見。1. 時間緊湊。2. 對材料缺乏提煉、歸納能力。3. 沒有重視寫作要求。4. 不分析題目特點。5. 視野不闊,素材積累不多。6. 沒有列提綱的習慣,在寫作過程中信馬由韁,寫作中心發生轉移。7. 個別學生完篇意識不強烈8. 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1. 提高前面題目的解題速度,樹立強烈的完篇意識。2.

10、 平時教學重視對材料分析,不忽視雙則材料的審題訓練。3. 引導學生重視寫作要求。4. 強調范文式作文教學,引導學生多閱讀多借鑒范文,并積累素材。5. 重視文體特色訓練。四、教學建議  (一)、實用類閱讀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根據題目關鍵詞,并結合文本內容來推敲題目,弄清題目“問什么”,避免出現答非所問或答案不全等現象。培養學生規范答題的習慣。使學生在答題中學會思考“怎么答”,學會分點作答、使用提示語作答,合理安排答案,避免出現答案混亂的情況。(二)、課內文言文閱讀強化學生的文本意識。使學生明白實用類文本答案源自文本,但需要加以篩選整合,避免出現主觀猜想的答案。教 師在講

11、授文言文課程時,可指出本課出現的重點實詞、虛詞及重點句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識記。還可以讓學生課后對此進行分類歸納,并舉出課內外例子,方便識記。此外,課上可讓學生翻譯重要句子,課后加強相關練習,學會遷移運用,提高文言文翻譯能力。(三)、課外文言文閱讀,(1)強化語境意識:首先是聯系上下文(即與翻譯句子有關的那件事),通過語境推斷陌生字詞的意義;其次是句內語境,通過句內其它字詞的意思推斷陌生字詞的意思。(2)回歸課本,夯實基礎知識,牢記常見字詞。(3)關注句法的教學;關注常見字詞的不常見義項。(4)落實規范,字字落實。對翻譯題,一定要落實好解題規范,字字落實,直譯為主,避免拋開文本,過

12、度揣度,引申。(5)注重檢查,避免錯漏。學生在完成翻譯之后,一定要注重檢查,首先要檢查有無錯別字,尤其是重點詞語,檢查整句是否邏輯準確,避免病句。然后聯系上下文,看是否和文段內容相契合。(四)、詩歌鑒賞,首先要從讀懂詩歌內容抓起,確定學生能讀懂詩家語。其次要抓詩歌鑒賞的寫作技巧,讓學生真正明白各種技巧的使用情況,不要張冠李戴。再次,要多讀各類詩歌,擴大學生詩歌的閱讀量,開闊其的視野。最后,一定要加強審題訓練,讓學生能讀懂題目的要求,不會盲目答題,導致答非所問。(五)、默寫應該多注意要求學生讀書要寫字;另外,筆畫要清楚;也要注意白話和普通話的區分。(六)、語用題,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 

13、理解整個語段內容。分析語段的邏輯關系,善于準確有效分層。 注意所填語句的位置。 注意合理推導。  注意分析上下文中提示句子。  注意語段內的一些基本邏輯關系和標題符號。注意排序題的一些技巧。注意檢查修改。加強學生積累文化常識的意識;出現有文化常識的要特別強調。(七)、作文,(1).高一第一學期主攻記敘文寫作,要求學生明確記敘文的特點,記敘文要素要到位,要塑造出一個完整的人物或敘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且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記敘文的幾種常見表現手法(描寫、渲染、對比、伏筆)及修辭手法。(2).提高前面題目的解題速度,預留充足的時間去審作文材料、要求,提醒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樹立強烈的完篇意識。(3). 常抓審材料不放松,平時教學重視對材料分析,不忽視雙則材料的審題訓練。明確審材料的整體性、多向性、篩選性原則。(4).引導學生重視寫作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