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寫出記敘文的真實感人(26張PPT)_第1頁
學會如何寫出記敘文的真實感人(26張PPT)_第2頁
學會如何寫出記敘文的真實感人(26張PPT)_第3頁
學會如何寫出記敘文的真實感人(26張PPT)_第4頁
學會如何寫出記敘文的真實感人(26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八講真情實感動人心學會如何寫出記敘文的真實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先乎情者,莫過于真”。所謂“真”,就是要求學生在作文中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使感情的流露給人以真實感、真誠感,而不是附加感、裝飾感。真情是文章的靈魂,抒寫真情實感是一篇作文自成高格的關鍵因素。 但是,在部分同學的作文中,脫離生活、虛情假意、矯揉造作、機械模仿的現象比較嚴重,一到考試,“屈原、李白、司馬遷、蘇軾”就忙了起來,以致情感失真,或衰退頹廢,表露偏執。那么,怎樣才能讓記敘文走進我們的真實生活呢? 一、把握生活中的“感動” 文章的選材要貼近生活,強調真實,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談何抒寫真情,使人感動呢?寫記

2、敘文,就應該反映生活的本質,走進生活中的“感動”,抒發真摯的感情。當然,強調“真實”不是說不能虛構,不等于生活瑣事的簡單“拷貝”,而是說虛構的情節也應該符合生活的必然規律。這就叫“文學來自生活并高于生活”。可以講生活中從來就不缺少感人的事情,只是我們沒有用心去體會。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把握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動”。 比如,2012年高考江蘇卷的滿分作文憂與愛則運用了這樣一則文字: 在超市,他拿著一個棕紅色的山楂糕,上面被打了黑白的條形碼,服務員堆出一臉笑容:“先生,不如買這種促銷的吧,它比蘭芳齋牌的好賣多了。”他停了一下,卻依然將手中的山楂糕放在籃中。回到家,兒子正在看電視,從袋中翻出個紅棕色的

3、塊狀物體,卻被扔在一邊。“我買了山楂糕,這是你太奶奶原本最愛買給我吃的”“別說了,我又不愛吃,我不知太奶奶是誰!”說著,便翻出一包薯片,咔嚓。 這段文字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真實性,所寫的事例緊緊貼近我們的生活,從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真”與“假”來揭示“憂與愛”這一主題,讓我們覺得真實可信而感人。 二、請你不要忘記“我” 現在的我們的作文存在兩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談,空話、假話、套話多;二是目光總是關注別人,整篇文章沒有“我”的參與。這就意味著這些作文勢必流于空而不真、華而不實,虛情假意。只有大膽寫“我”,寫“我”的生活,寫“我”的所見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作文的“真”。郁達夫說“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

4、葉花說人情”,只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仔細回憶往事,認真品味細節,一定會陷入情不自禁的境界之中,使文章具有感人的藝術力度。 這也是學生平時寫的日記、隨筆、書信等表現出較高寫作水平的原因。由于寫了“我”,寫了我之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以及種種喜怒哀樂,從而表現出最大的真實和可信,才能引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 比如,2012年高考廣東卷的滿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的一段文字: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個用詩來構造的朝代。安史之亂的踐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憤。當他聽聞河南河北收復之時,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時,我感受到他的狂歡。我想生活在唐朝,領略一群愛國人士發出的肺腑之音,聆聽大唐王朝的號角聲,領略由盛轉衰的悲

5、壯。沒有人為杜甫送葬,沒有人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邊,用他的詩、他的才,來表達那股愛國之情。 文章的內容寫的是唐朝這個遠離我們的時代,但是我們讀后并不感覺到時代的久遠,反而感覺一切都離我們那么地近。這就是作者巧妙的運用了“我”這一人稱來表述。所以,在作文中不要忘記“我”。 三、細微之處見真誠 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起于至微。”這里的“至微”就是那些顯示人情美、人性美,能夠讓人久久品讀的生動畫面,具有永久藝術價值的細節。人的成長變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經意的小事上反映出來的,作文中只要抓住了體現真情的“動情點”,就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精妙境界。我們要善于選取有豐富內涵,能感動人的細小材料,以

6、小見大,在平淡中見真情,于細微處見真誠。 比如,2012年高考湖南卷的滿分作文我手畫我心的一段文字: 曾經看到電視上白沙煙的廣告讓我深受觸動。那段時間因打球受傷住在醫院,心情十分憂郁,無意看到電視中兩三只白鶴飛過,緊接著一雙手大拇指交叉緊扣,其余八個手指頭舒展開呈飛翔的翅膀狀態。看到這個手勢時我心中的積郁一掃而光,因為我從這個手勢中看到了自由的心,夢想的心,那是追逐夢想的姿態,那是自由和夢想的姿態。 讀了這段文字,我們的腦海馬上閃過廣告的畫面。那交叉緊扣的拇指,還有那呈翅膀飛翔般的其余手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細節放在文中也就成了真實的畫面,一個動人的鏡頭。 總之,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我

7、們要學會用真情動人,成就一篇佳作。 請以“站在_的門口”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請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象等等;不少于800字。【題目設計【題目設計】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首先我們要把題目補充完整。作文題不能讓人不知所云,這道題目補題內容切忌大而無當,盡量具體一些,這樣容易把握。在文體上看,這個命題比較適合寫成記敘文。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的,不妨擬有濃郁情感的題目,如站在車站的門口;確定了記敘文體,我們在寫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寫出真情實感,以情動人,在眾多的作文中脫穎而出。【寫作指導【寫作指導】 站在車站的門口 車站,一個不斷上演

8、著離別與歡聚的舞臺。這幕離別與歡聚之戲的主人翁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一個滿是喜氣和生機的季節,同時,在我眼里,又是一個失意的季節。一天,爸媽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東西。還處在夢鄉與現實的過渡地帶的我,忽然依稀聽到了一絲啜泣。我爬到母親懷里,問她怎么了,她沒有說話。 【原文在線【原文在線】 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親開口了:我們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當時就哭了,因為不想爸媽離開。但是這些都于事無補。奶奶拉著滿臉淚痕的我,站在車站的門口,和媽媽、爸爸道別。然后便目送他們踏上汽車。汽車緩緩啟動,漸漸地成了點,漸漸地消失在大霧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聲的我和奶奶站在車站的

9、門口從此,車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我時不時地會站在車站的門口,愿遠去的車能帶去我對母親父親的祝福,愿回來的車能為我捎來父親母親的音訊。我會站在車站的門口,繼續著我離別與期待歡聚的車站之戲。 送別的場景總讓我難忘。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親總是會像當年遠去一樣的早早起床,為我收拾行李,為我準備早餐,一切完畢后便送我到車站,來繼續這部沒有結局的戲。千叮嚀萬囑咐:好好學習,注意身體,多吃飯,少喝冷水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嘮叨”,一種讓人心田溫暖的嘮叨。車開了,離去了,便是無限的不舍與懷念;待到歸來時,眼中是一種欣喜若狂的興奮。但眼睛不管是在離去還是歸來時總是濕濕的。 站在車站的門口,祝愿遠去的人一路平安

10、;站在車站的門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歸來。我的心里有一個車站,一個不斷上演離別與歡聚的車站。我會一直站在車站的門口,去送別,去祝福,去等待,去歡聚。這是一篇得43分的考場作文。作者選取一個特殊的場景車站來抒寫生活中的離別之情,用這種離別來表現普通百姓家庭的摯愛。選材很好,但是文章在個別細節之處還顯得不夠完美,有些心理、動作等細節寫得還不夠真實、細膩。同時,文章的個別語句還需要潤色一下,這是我們在升格作文的時候所必須注意的。 站在車站的門口 車站,一個不斷上演著離別與歡聚的舞臺。這幕離別與歡聚之戲的主人翁總是在不斷地變化,不變的是,這是同一個站臺。 戲劇的主人翁在變,有一天,我就成了這部戲里的主角

11、。 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一個滿是喜氣和生機的季節,同時,在我眼里,又是一個失意的季節。一天,爸媽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地收拾東西。還處在夢鄉與現實的過渡地帶的我,忽然依稀聽到了一絲啜泣。我睜開朦朧睡眼,發現在昏暗燈光下親愛的母親的臉,掛著一些淚水,寫著一臉憂傷。我爬到母親懷里,問她怎么了,她沒有說話。 【升格之作【升格之作】 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親開口了:我們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當時就哭了,因為不想爸媽離開。但是這些都于事無補。奶奶拉著滿臉淚痕的我,站在車站的門口,和媽媽、爸爸道別。然后便目送他們踏上汽車。汽車緩緩啟動,漸漸地成了點,漸漸地消失在大霧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聲的我和

12、奶奶站在車站的門口從此,車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我時不時地會站在車站的門口,愿遠去的車能帶去我對母親父親的祝福,愿回來的車能為我捎來父親母親的音訊。我會站在車站的門口,繼續著我離別與期待歡聚的車站之戲。葉子綠了又黃,黃了就落,落了之后又長。這個世界一直在變,而站臺的戲卻沒變,它依然在上演著。變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十多年前送別的我成了如今遠去的人,十多年前遠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別的人。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親總是會像當年遠去一樣的早早起床,為我收拾行李,為我準備早餐,一切完畢后便送我到車站,來繼續這部沒有結局的戲。千叮嚀萬囑咐:好好學習,注意身體,多吃飯,少喝冷水總有說不完道不盡的“嘮叨”,一種

13、讓人心田溫暖的嘮叨。車開了,透過窗,雖然外面光線暗,但我卻分明看到了母親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離去了,便是無限的不舍與懷念;待到歸來時,眼中是一種欣喜若狂的興奮。但眼睛不管是在離去還是歸來時總是濕濕的。 站在車站的門口,祝愿遠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車站的門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歸來。我的心里有一個車站,一個不斷上演離別與歡聚的車站。我會一直站在車站的門口,去送別,去祝福,去等待,去歡聚。 經過升格之后,本文成為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為了謀生,當年我送別父母;為了求學,如今父母送我。貼近生活的選材,第一人稱的運用在這里都做得很好。更可貴的是,離別的心理、動作等細節寫得真實、細膩,令人怦然心動。作者把離別這種永恒的人生狀態寫得入題入骨,讀后讓人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也是成就這篇文章的一個原因。 評分:60分。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來教育學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兩塊面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或者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題目設計【題目設計】 仔細審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