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骨關節影像解剖上肢骨關節X線解剖1、肩部
2、60;
3、;肩關節正位片 肩關節通常攝前后位片,可觀察鎖骨、肩胛骨、肱骨上段的形態。 鎖骨的肩峰端與肩胛骨的肩峰構成肩鎖關節;肩胛骨的肩胛盂與肱骨頭共同構成肩關節。 肩關節是人體內活動度最大的關節。骨關節影像解剖2、上臂
4、 肱骨正側位片 上臂的骨骼是肱骨,常規攝影位置是正、側位 肱骨為長管狀骨,骨干的上段為圓柱形,中段為三梭形,下段逐漸變為前后向的扁形。骨干的上端與肱
5、骨大、小結節交界處略變細處為肱骨外科頸,為骨折好發處。 肱骨的上端為肱骨頭,與肩胛骨構成肩關節。為觀察肱骨上端,常攝取肩部的穿胸側位片。頭與干的中軸線形成不小于14O度的角。 肱骨的下端與尺、橈骨共同構成肘關節。3、肘部
6、0; 肘關節正側位片 肘關節由三組關節共同構成:肱骨滑車與尺骨半月切跡構成的肱尺關節;肱骨小頭與橈骨小頭構成的肱橈關節;橈骨小頭與尺骨冠狀突的橈骨切跡構成的上尺橈關節。 肘關節的常規攝影位置是正、側位片。 側位片上,肱骨小頭中心線與肱骨干中軸線形成前傾角,約為25-45度。前后位片上,肱骨干中軸線與前臂中軸線形成頂端向內的肘外翻角(或肘外偏角),約為166-170度。4、前臂
7、160;
8、 前臂正側位片 前臂骨為尺、橈骨,尺骨上大下小,橈骨上小下大。 尺骨上端形成半月關節面,與肱骨滑車形成肱尺關節,其后上較大的為鷹嘴突,前上較短小的為冠狀突(或稱喙突)。橈骨上端為橈骨小頭,形如環狀小盤,與肱骨小頭構成關節,內側還與尺骨的橈骨切跡形成上尺橈關節。 尺、橈骨干的相對緣有骨間嵴。
9、; 尺骨遠端為尺骨小頭,與橈骨遠端的尺骨切跡構成下尺橈關節,內側尚有向下延伸的突起為尺骨莖突。橈骨遠端膨大并形成關節面與腕部的舟骨、月骨構成橈腕關節。其外側有向下延伸的突起為橈骨莖突5、腕部
10、0; 腕關節正、側位片 腕骨的X線解剖 :八塊腕骨分兩排,由外到內近排為舟、月、三角、豆骨,遠排為大多角、小多角、頭狀、鉤狀骨。各骨相互形成腕
11、間關節。 近排的舟骨和月骨與橈骨遠端關節面共同構成腕關節。遠排腕骨與各掌骨構成腕掌關節。腕部通常攝照正側位片,為了更好地顯示舟骨,可以攝取舟骨位片 常規X線片包括腕部后前位及側位片。后前位片上,橈骨下端膨大,它向外下方伸出的尖部為橈骨的莖突。下端遠側的致密邊緣是腕關節面,與它相對的腕骨是手舟骨和月骨,其間相隔的透亮帶是橈腕關節間隙的外側半。尺骨下端的膨大是尺骨頭,伸向內下方的突起是莖突。尺骨頭的遠側與三角骨相對,兩者之間有較寬的透亮區,是橈腕關節間隙的內側半和橈尺遠側關節的關節間隙。因分隔這兩個關節的關節盤不顯影,所以關
12、節間隙顯得特別寬闊。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形成一凸向近側的弧形帶狀影,與橈、尺骨的遠側面相對。豌豆骨呈圓形,與三角骨重疊。大、小多角骨的近側緣與手舟骨相對,遠側緣分別與第1、2掌骨底相對。頭狀骨與第3掌骨底相對,鉤骨與第4、5掌骨底相對。鉤骨鉤呈致密的圓圈影重疊于鉤骨的影像內。側位片上,與橈腕關節對應的為手舟骨和月骨,月骨的遠側面呈弧形,與頭狀骨對應。掌骨、指骨的X線解剖 常規攝后前位,掌骨底略呈方形陰影,掌骨頭陰影呈球形。遠節指骨末端呈膨大的陰影。 6、手部
13、60; 手部正、斜位片
14、; 手部有5塊掌骨和14塊指骨,均為短管狀骨。通常攝取正、斜位片,而側位片因各骨重疊明顯,多不采用。 第二掌骨最長,第一掌骨最粗短。掌骨的近端與腕骨構成腕掌關節,遠端分別與各指的近節指骨構成掌指關節。 除了拇指只有兩節指骨外,其余四指均有三節指骨,分別稱為近節、中節和遠節指骨。 遠節指骨末端呈杵狀,稱為爪甲粗隆或爪甲叢簇。下肢關節X線解剖1、髖部
15、160; 骨盆正位片。雙側髖關節對稱,Shenton氏線、Calve氏線均連續。 髖關節為球窩關節,由髖臼,股骨頭、頸及大小粗隆所組成。 髖臼由髂、恥、坐骨三骨之膨大體部所構成,可容納股骨頭
16、2/3的關節面,兩側對稱。股骨頭為球形,表面光滑,中心有一淺窩即股骨頭窩,為圓韌帶所附著。髖關節X線測量 Shenton氏線(恥頸線):為閉孔上緣與股骨頸內緣自然勾畫的連續光滑曲線。髖關節脫位及股骨頸骨折可使此線不連續。 Calve氏線(髂頸線):由髂骨外緣與股骨頸外上緣自然勾畫的連續光滑曲線。股骨頸干角:股骨縱軸與股骨頸縱軸線的內側夾角,正常為120-130度。大于130度為髖外翻,小于120度為髖內翻。 股骨頸前傾角:側位片上,股骨干縱軸線與
17、股骨頸縱軸線的夾角,正常為12-15度。 Penkin氏方格:作水平線使之經過兒童雙側Y形軟骨(髖、坐、恥三骨聯合處),再經髖臼窩的上外突起做垂線。正常股骨頭骨骺中心位于此方格的內下1/4區域內,若向外或向上移位,均表示髖關節脫位。2、大腿 &
18、#160; 股骨正側位片 股骨為人體內最長大的長骨。 骨干為長管狀,略向內、后彎曲,其外層是較厚實的骨皮質,X線顯示為均勻密實的高密度條形帶狀陰影,外緣銳利光滑,內緣不光滑。 骨端僅存一薄層骨皮質,X線顯示為細線狀陰影,其下方為多孔的海綿狀松質骨,X線顯示為許多骨小梁交叉成的網狀陰影。 在骨干的中部,松質骨很少,而由脂肪及造血組織充填,稱為骨髓腔。X線表
19、現為模糊無結構的較透亮區。 股骨上端有股骨頭、頸、大小粗隆等結構,與髖臼共同構成髖關節。 股骨下端有內、外髁等結構,與脛骨、髕骨共同構成膝關節。4、膝部
20、; 膝關節正側位片 膝關節為人體內最大的活動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構成。關節內有半月板、十字韌帶和滑液囊等結構。正常膝關節的股、脛關節面相互適應,關節間隙內外距相等。 觀察膝關節結構,常規攝取正、側位片;如需觀察髕骨,則須加照髕骨軸位片。 4、
21、小腿 小腿正側位片 小腿的主要骨骼是脛骨,為長管狀骨。骨干外側與腓骨相鄰緣有骨間嵴。上端有內、外髁,分別與股骨的內、外髁相對應而構成膝關節,前面有突出的脛骨粗隆,為髕韌帶附著
22、處。下端參與構成踝關節,內側為內踝,外有一凹面,與腓骨相關節。 腓骨為較細長的長管狀骨,不承受體重,伴隨于脛骨的外側。骨干內側與脛骨相鄰緣亦有骨間嵴。上端略呈球形為腓骨頭,其上突出的尖端稱莖突。下端為外踝,外踝內側面光滑并與距骨構成關節5、踝部
23、60; 踝關節正位片
24、0; 踝關節側位片 踝關節由脛、腓骨下端和距骨的上面共同構成。關節面相對應面相互平行,關節間隙規則而等寬。6、足部
25、160; 足部正、斜位片 足部骨骼包括趾骨、跖骨和跗骨。 足部常規攝影位置是正位和斜位;側位少用,可用于判斷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立位水平投照所得的側位片則用于足弓的測量。 每側足共有14個趾骨:其中第一趾2節,其余各趾各有3節。
26、160; 跖骨共有5塊:第一跖骨最粗短,第二跖骨最長。 跗骨共有7塊:分別為跟骨、距骨、舟骨、骰骨及第1、2、3楔骨。 在第一跖骨遠端常可見小子骨;在足舟骨的內側常可見小副骨副舟骨脊柱解剖1.形態解剖
27、 椎骨上面觀 脊柱骨由頸椎7個,胸椎12個,腰椎5個,骶椎5個和尾椎2-4個構成。頸胸腰椎各椎骨間都可相對活動,而骶椎與尾椎則分別聯成骶骨和尾骨。 除1、2頸椎外,每個椎骨由椎體及椎弓兩部分組成,兩者圍成椎孔,各個椎孔連接構成椎管,其內容納脊髓。椎弓由一對椎弓根和一對椎板組成,椎弓根的上下緣各有一切跡,相鄰的椎弓根上下緣切跡構成椎間孔,為神經根通過的部位。椎弓發出7個突起,分別為一個棘突、2個橫突和2對
28、上下關節突。 相鄰兩個椎骨的椎體靠椎間盤及其前縱韌帶、后縱韌帶連接加強。椎間盤由纖維環、髓核及其上下的軟骨板構成。椎弓部分則由寰樞關節、關節突關節、連接椎板的黃韌帶、棘突之間的棘間韌帶、棘突尖部的棘上韌帶(頸部為項韌帶)、橫突之間的橫突間韌帶以及寰椎橫韌帶連接。 胸椎椎體和橫突分別與肋骨形成肋椎關節和肋橫突關節(第11、12肋除外),骶骨和骨盆環形成骶髂關節,使脊柱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2、X線解剖
29、160; 頸椎正、側、左右斜位片 脊柱在正位片上連續排列而成一條直線,在側位片上則形成一條自然柔和的曲線,并形成4個“生理彎曲”頸曲向前,胸曲向后,腰曲又向前,骶尾曲向后。椎間盤在X線片上不顯影,成為透明的椎間隙。 頸椎:第1、
30、2頸椎形態特殊,第3-7頸椎椎體在正位上呈鞍形,椎體上緣兩側端可見斜面向內的三角形突起稱為鉤突,椎體下緣兩側端圓鈍的斜面為斜坡,兩者形成頸椎特有的鉤椎關節。側位上可見第2頸椎棘突又寬又大、第7頸椎棘突最長,兩者均為計數標志。頸椎椎間孔需在斜位上觀察,注意:左前斜位片顯示的為右側椎間孔,而在右前斜位上顯示的是左側椎間孔。
31、60; 胸椎正側位片 胸椎:椎體形態較規則,呈四方形。椎間隙因生
32、理性前曲的關系在側位上顯示為前窄后寬。椎間小關節的關節面呈冠狀位,故關節間隙需在側位片顯示。椎間孔亦在側位片上顯示。每根肋骨的肋小頭與胸椎椎體的肋凹構成肋椎關節,同時肋結節和橫突肋凹構成肋橫突關節(第11、12肋無此關節)。 腰椎正側位片 腰椎:椎體形態較粗大,近似四方形。椎間隙因生理性后曲的關系在側位上顯示為前寬后窄。椎間小關節的關節面多呈矢狀位,故關節間隙在正位片顯示良好。椎間孔在側位片上顯示。斜位片上椎弓形態類似狗的模樣:近片側橫突相當于狗嘴,椎弓根為狗眼,上關節突相當于狗
33、耳,下關節突是狗前腿,狗耳與狗前腿間的間隙為近側的小關節間隙,椎板相當于狗腹,峽部相當于狗頸;遠片側橫突相當于狗尾,下關節突相當于狗后腿。
34、;骶尾椎正側位片骶尾椎:分別融合為骶、尾骨,再共同形成向后的生理彎曲。尾骨由于較小而薄,而周圍軟組織卻相當厚實,故顯示欠佳,需要認真觀察。 3、CT解剖
35、0; 腰椎CT圖像,軟組織窗,椎間
36、盤平面
37、0; 腰椎CT圖像,軟組織窗,椎體平面
38、0; 腰椎CT圖像,骨窗,椎弓根平面 CT檢查常用“骨窗”觀察椎體、椎弓及小關節等骨性
39、部分,“軟組織窗”觀察椎間盤、硬膜囊、神經根、韌帶等軟組織部分。CT可觀察到X線片不能發現的結構,如頸椎的橫突孔,并可直接觀察到椎間盤、脊髓、神經根、韌帶等結構。 骨性部分:椎骨周緣為致密的骨皮質,內部有松質骨的小梁結構。椎體中部的前面和后面都有靜脈通過的小孔,可使局部皮質顯示不連續,椎體內有線形低密度影,應注意與骨折區分。椎管的頸段近似三角形,前后徑平均約為18mm,正常值的下限為12mm;胸段略呈圓形,前后徑平均約為1415mm;腰段上部略呈圓形,下部呈倒三角形,前后徑約為1525mm。 軟組織部分:椎間盤的CT值50110HU,形狀大小
40、與椎體大致相似,在腰段其后緣可略有內凹。硬膜囊由脊髓、被膜及其膜間隙組成,CT值3050HU,CT表現為邊緣光滑、規則的類圓形影。脊神經根呈條索狀或圓點狀軟組織影,位于椎間孔部位并可向前外方延伸。4、MRI解剖 &
41、#160; 腰椎MRI矢狀位圖像 椎骨:自上而下逐漸增大,各段椎體在矢狀面上大致呈方形,在橫斷面圖像上,頸段椎體呈卵圓形,胸段呈心形,腰段則呈腎形。正常椎體內的信號比較均一,因含有骨髓,在T1WI呈略高信號,在T2WI呈中等信號,椎體邊緣的骨皮質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號。 椎間盤:T1WI圖像上,纖維環及髓核均呈中等信號;T2WI圖像上,髓核表現為橢圓形高信號,周圍是低信號的纖維環。 關節軟骨:T1WI及T2WI圖像上均表現為低至中等信號。關節內液體:T1WI圖像上呈低至中等信號,T
42、2WI圖像上表現為高信號。 韌帶:前、后縱韌帶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號,一般不能與骨皮質及其它纖維組織完全加以區別。黃韌帶在T1WI和T2WI上均為中等信號。 脊髓:位于蛛網膜下腔的中央,與腦脊液呈現為不同的信號強度,可清楚地加以區別。T1WI:脊髓信號高于腦脊液;T2WI:腦脊液信號強度高于脊髓。神經根:在T1WI上,中等信號的神經根在周圍高信號脂肪組織的對比下顯示清楚;在T2加權像上,兩者信號差別不大。副骨與子骨 1、副骨的概念 副骨是某一骨骼的多個骨化中線在發育中未合并,以致形成多
43、一塊或幾塊骨,或有額外獨立的骨化中心發育而來。副骨多出現于腕骨和跗骨。2、子骨的概念 子骨是在附著于骨骼的肌腱、韌帶中的發育而來的小骨塊。 子骨多見于掌、指、跖、趾等處,其中又以拇指和拇趾旁為最多見,幾乎人人都有。膝后方的腓腸子骨也很常見。髕骨是人體內最大的子骨。 3、影像表現 子骨和副骨都表現為骨旁的小骨塊,有完整的骨皮質和其內的松質骨,輪廓光整,在切線位時,與周圍的骨分界清晰。4、臨床意義 子骨和副骨本身無病理意義,但在有外傷史的情況下,可被誤診為撕脫性
44、骨折,應注意鑒別。骨折所形成的碎骨片常為輪廓不完整、邊緣不光滑。此外,副骨與子骨是兩側對稱的,診斷有困難時,可加攝對側相應部位X線片進行觀察。
45、160; 箭頭所示為副舟骨。為足舟骨的額外骨化中心發育而來。
46、 箭頭所示為子骨,其中髕骨為人體內最大的子骨。 正常骨齡X線解剖1.骨齡的概念 正常兒童骨骼的發育、生長與其隨年齡的增長相對應,骨骺內骨化中心的出現、完全骨化并與骨干相融合都是按照一定的時間次序進行的,呈現一種有規律性的骨骺線解剖變化。根據這些骨的發育情況來推測被檢查者的年齡,稱為骨齡。2.骨齡的意義
47、60; 將骨齡與實際年齡相比較,能夠判斷被檢查者的骨骼發育是否過早或是過遲,有利于對影響骨骼正常發育的一些病癥如內分泌疾病的診斷。骨齡對判斷正常的被檢查者的實際年齡有幫助,可應用于法醫鑒定、按年齡分組的體育比賽等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骨齡的判斷不能絕對化,應綜合考慮骨齡的變異范圍以及被檢查者的種族、地區、性別等差異。3.骨齡的測定 一般而言,以觀察全身骨骼繼發骨化中心出現、形態變化、骨骺與干骺端部分或完全結合等綜合判定骨齡較為準確,但較復雜。為簡便起見,常將手及腕部作為測定骨齡的代表部位,因為其骨骺出現、
48、發育的變異較少。 對于估計一周歲以內兒童的骨齡,以選擇足部及膝部較為妥當;而1-5歲骨齡的判斷則以統計其左半軀體的繼發骨化中心總數較為有效。
49、0; 不同年齡正常手與腕部骨化狀況
50、; 中國人四肢骨齡標準:方格外數為骨骺最早到最遲年齡之正常范圍,格內數字為骨骺間及干骺間完全聯合年齡之正常范圍,括號內數字為女性材料。 常見變異及發育障礙1.脊柱發育變異 脊柱最常見的發育變異是移行椎,包括頸椎胸化(出現頸肋)、腰椎胸化(出現腰肋)、胸椎
51、腰化、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以第5腰椎骶化為最常見,表現為第5腰椎橫突粗大與骶骨形成假關節或完全與骶骨融合為一體。 脊柱裂為另一種常見的變異,為兩側椎板未愈合而在棘突區遺留部分缺損。如果缺損較小不伴有椎管內容物膨出,稱為隱性脊柱裂,否則稱為真性脊柱裂,可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真性脊柱裂少見。 椎體發育變異可出現半椎體和蝴蝶椎畸形。
52、60; 箭頭所示為僅為一側發育的三角形半椎體畸形,伴腰椎側彎。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審計實務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中國能建部分所屬企業領導人員招聘(競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白酒釀造過程中的工藝傳承與創新考核試卷
- 紙張油墨吸收性考核試卷
- 皮革護理的文化價值傳播與推廣考核試卷
- 2024年微生物檢驗技師考試指導及試題及答案
- 棉花倉儲員工職業素養培訓考核試卷
- 糧油市場渠道開發與維護策略考核試卷
- 相機拍攝模式創新與應用考核試卷
- 2024年項目管理軟技能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政府信息資源管理
- 中小微企業劃型證明
- 西南交大區段站工作組織課程設計2018
- 《監察機關監督執法工作規定》測試題試題含答案
- Q∕GDW 12154-2021 電力安全工器具試驗檢測中心建設規范
- 第四章 金融監管(商業銀行管理-復旦大學)
- 初中文言文專項訓練十篇(含答案)
- 煤礦頂板事故防治(1)
- 影像診斷學-—-總論PPT課件
- 漏電保護器試跳記錄表
- 調Q技術與鎖模技術(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