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苗期病害的防治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1頁
黃瓜苗期病害的防治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2頁
黃瓜苗期病害的防治農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瓜苗期病害的防治 1、黃瓜猝倒病(又稱綿腐病、卡脖子病、小腳瘟) (1)發病條件 屬于真菌性土傳病害。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土層越冬,并在土中長期存活。病菌生長相宜地溫1516溫度高于30受到抑制;相宜發病地溫10,低溫對寄生生長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動,尤其是育苗期消失低溫、高濕條件,利于發病。在有雨有水條件下傳播較快。一般在13片葉的幼苗期易發病。結果期陰雨連綿,果實易染病。 (2)主要癥狀 莖基部有水浸狀病斑,后漸漸變成黃褐色,并漸漸干枯,呈現線狀,往往子葉尚未凋零,幼苗即突然猝倒,致幼苗貼服地面,有時瓜苗出土胚軸和子葉已普遍腐爛,變褐枯死。濕度大時,病株四周長出白色棉絮狀菌絲。果實發

2、病多始于臍部,也有的從傷口侵入在其四周開頭腐爛,病斑擴大,呈黃褐色,水漬狀,大斑塊腐爛,病瓜外表有白絮狀菌絲。 (3)防治措施 一是種子和床土消毒。用30%苯賽氰乳油1000倍液浸泡黃瓜種子6小時后帶藥催芽直至播種。床土應選用無病新土,如用舊園土,有帶菌可能,應進行苗床土壤消毒。方法:每平方米苗床用95%噁霜靈原藥1g對水3000倍噴灑苗床。二是養分土消毒。連年種植蔬菜的養分土,育苗時也要用95%噁霜靈原藥每立方米養分土用1.5g,對水3000倍液勻稱噴灑養分土,拌勻后裝盆或育苗盤再播種。 2、黃瓜漚根病(又稱抽扦、爛根) (1)發病條件 黃瓜漚根屬于生理病害。主要是由于長期低地溫柔濕度太大,

3、或遇連陰雨天氣形成的低溫高濕,而引起的病害。 (2)主要癥狀 主要表現為根皮發銹腐爛,地上部分萎蔫,葉緣變褐干枯,整個植株很簡單拔起。 (3)防治措施 主要預防低地溫柔高濕環境。可采納電熱線育苗,或用小拱棚保溫;在愛護地內,要進行膜下暗灌和高壟高畦栽培,并要適當通風散濕;遇有連陰雨天氣,不行澆水;防治傳染性病蟲害,應用粉塵劑或煙劑,以降低棚室內濕度。對于無地膜掩蓋的植株,要常常鋤耪松土,以提高地溫,促發新根。此外,還應設法增加植株抗性,如增施磷、鉀肥,葉面噴磷酸二氫鉀和白糖水(濃度以0.2%0.5%為宜),以抵擋病害的發生(每畝用藥液50kg)。 3、黃瓜立枯病(又稱死苗或霉根) (1)發病條件 立枯病屬于真菌性病害,通過土壤傳播。在高溫高濕或高溫干旱條件下,都易引起這種病害擴散;在苗期,由于炭疽病菌的侵入,也易引發此病。 (2)主要癥狀 立枯病的主要癥狀是,在莖基部或地下根部,消失橢圓形暗褐色凹陷斑,擴展后繞莖1周,使莖萎縮干枯而死亡。但死而不倒,故稱立枯病。癥狀進一步進展,則根莖皮層呈褐色,并漸漸腐爛,同時病斑處有不太明顯的淡褐色輪紋狀或蛛絲狀霉狀物。 (3)防治措施 立枯病的防治,可以參考漚根病的防治。此外,在立枯病初期,還可用15%惡霉靈水劑400倍液噴霧,或95%霉靈原藥3000倍液,或30%苯噻氰乳油1200倍液,每平方米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