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透平機封泄漏分析報告(3)_第1頁
液力透平機封泄漏分析報告(3)_第2頁
液力透平機封泄漏分析報告(3)_第3頁
液力透平機封泄漏分析報告(3)_第4頁
液力透平機封泄漏分析報告(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0萬噸/年加氫裂化裝置液力透平機封泄漏原因分析一事故經過二拆檢情況三問題及原因分析四解決辦法五反思目錄MULU11月25日上午11:42,加氫裂化反應進料泵的液力透平驅動端雙端面密封的外側密封發生泄漏,大量白油漏出(見圖1),白油罐壓力短時間內由2.6MPa下降至2.0MPa,車間于11:48停液力透平。一、事故經過圖1二、拆檢情況1、對驅動端機封進行靜態打壓試驗,壓力打到0.40MPa時發生外側密封開始泄露,最后能穩定在0.3MPa,拆檢發現外側密封靠近摩擦副笫四波波紋管開裂;(見圖2)2、拆檢機封,機封內部清潔無雜物,各進出油孔干凈無堵塞;各點靜密封完好;3、機封軸套與泵體喉部襯套接觸

2、處內側發生磨損嚴重;(見圖3)4、內、外兩套密封摩擦副的石墨環(靜環)出現不同程度的偏磨,并有劃痕;外側密封的合金環(動環)有輕微不均勻劃痕,光潔度差;(見圖4、5、6)二、拆檢情況2345三、問題及原因分析首先,對機封泄露原因進行逆向分析提出兩點疑問:該液力透平非驅動端機封不漏而驅動端機封連續發生兩次泄漏;原裝單端面密封使用中未發生過泄漏,而改為雙端面密封后泄漏頻繁;然后,對驅動端雙端面密封、非驅動端雙端面密封和密封改造前使用的單端面密封進行比對,分析處故障的主要原因在驅動端密封的長軸套上(圖6):第一,兩側雙端面密封的軸套長度不一樣:非驅動端機封軸套長度為302.6mm,驅動端機封軸套長度

3、為457.6mm, 長度差為155mm。驅動端的長軸套在隨軸旋轉時容易發生擺動;這就解決了第一個疑問。第二,同為驅動端的兩套密封,一個是單封、一個是雙封,雖然軸套長度一樣,但是定位位置卻不一樣。單封軸套的起定位和密封作用的兩個O型圈分布在軸套的兩端;而雙封軸套的起定位和密封作用的兩個O型圈集中分布在軸套的外側,且只占總長度的1/5,這樣就造成4/5的軸套與軸沒有定位,近似于懸空,這樣進一步增大了軸套的擺動幅度,造成機封的偏磨,軸套與喉部襯套里側,也就是間隙最小和擺臂最長處的磨損。這就解決了第一個疑問。(見圖7、8)第三,雙端面密封的長軸套為什么在改造時,不把O型圈也分布在兩端呢?主要是由于兩種

4、密封的軸套壁厚不一樣,雙端面由于需要兩側安裝,所以壁厚較薄,因此無法在軸套內側刻槽。678四、解決辦法針對性解決辦法:1、針對外側波紋管疲勞性開裂問題,將外側密封改為多彈簧形式,徑向密封變為軸向密封,避免機封短時間內出現大量泄漏;2、針對軸套過長導致剛度不夠問題,將軸套尺寸由457.6mm縮短至200mm,避免軸套偏擺問題的發生;同時將原沖洗油限流處外移至密封腔內側靠近機封靜環處。預見性解決辦法:將密封輔助系統與機封本體水平距離由3m縮短至1m,減小白油循環管阻,提高循環流速,同時也能有效避免白油內存在氣泡,確保機封白油環境良好。四、解決辦法五、總結 首先,在密封改造初期沒有吃透原密封的軸套結構,只是照貓畫虎;其次,在該處密封改造后第一次泄漏時,只是武斷的判斷為軸套沒有鎖住,出現外移的情況,故障分析不透徹;最后,由于該處密封的長軸套的擺動也是泵自機封改造后,驅動端振動一直沒有恢復到改造前的20m,而維持在45m的原因。 12月23日液力透平運轉成功,機封無雜音無泄漏,輔助密封系統運轉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