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常古代漢語常用語氣詞用語氣詞v一、語氣詞一、語氣詞v語氣詞表示語氣的虛詞,常用在語氣詞表示語氣的虛詞,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句尾或句中停頓處表示種種語氣。v既不充當句子成分,也不表示成既不充當句子成分,也不表示成分之間的語法關系,只表示各種分之間的語法關系,只表示各種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語氣。v語氣詞按照它們在句子中的位置,語氣詞按照它們在句子中的位置,可分為三類:句尾語氣詞、句首可分為三類:句尾語氣詞、句首語氣詞、句中語氣詞。語氣詞、句中語氣詞。v1.句尾語氣詞句尾語氣詞v古代漢語常用的句尾語氣詞有:古代漢語常用的句尾語氣詞有:也、矣、乎、哉等。也、矣、乎、哉等。v(1)
2、也也v“也也”用在句尾,含有判斷、肯用在句尾,含有判斷、肯定、確認的語氣。定、確認的語氣。“也也”的用法的用法主要有六種:主要有六種:v“也也”用于判斷句,幫助謂語用于判斷句,幫助謂語進行判斷。如:進行判斷。如:v陳勝者,陽城人陳勝者,陽城人也也。史記史記陳陳涉世家涉世家v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通江水也也。 巫山、巫峽巫山、巫峽v “也也”用于敘述句,表示對用于敘述句,表示對所述情況深信不疑。例如:所述情況深信不疑。例如:v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難圖也也。鄭伯克段于鄢鄭伯克段于鄢v雖梁王兔苑,想之不如雖梁王兔苑,想之不如
3、也也。王子坊王子坊v “也也”用于復句最后一個分句用于復句最后一個分句的句尾,表示對前面論斷的肯定的句尾,表示對前面論斷的肯定和確認,加強全句的語氣。例如:和確認,加強全句的語氣。例如:v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路也也。孟子孟子許行許行v雖殺臣,不能絕雖殺臣,不能絕也也。墨子墨子公輸公輸v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賞罰不信,故士民不死也也。韓韓非子非子初見秦初見秦v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用于祈使句,表示命令、禁止、祈使等語氣。例如:祈使等語氣。例如:v不及黃泉,無相見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也!左傳左傳隱隱公元年公元年(表命令表命令)v(項伯項伯)欲呼張良與俱去,曰
4、: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毋從俱死也也!”史記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表禁止表禁止)v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曰: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曰:“不足為外人道不足為外人道也也。”陶淵明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記(表祈使表祈使)v用于感嘆句,表示感嘆語氣。用于感嘆句,表示感嘆語氣。例如:例如:v孟子孟子公孫丑上公孫丑上:“惡惡!是何是何言言也也!”(2)矣矣“矣矣”和和“也也”的區別:的區別:“也也”表表靜態靜態,“矣矣”表表動態動態;“也也”不表示變化過程,只把不表示變化過程,只把對事物的對事物的判斷判斷告訴別人,告訴別人,“矣矣”強調事物的發展強調事物的發展變化變化,把事物發,把事物發展變化中的狀
5、況當作新情況告訴展變化中的狀況當作新情況告訴別人;別人;“矣矣”與現代的與現代的“了了”大致相當,大致相當,“也也”字則沒有與之相當的現代字則沒有與之相當的現代語詞。語詞。v“矣矣”表示的事物發展變化過程,表示的事物發展變化過程,有兩種意義:有兩種意義:v“已然已然”階段:表示事情已經階段:表示事情已經發生,但仍把事情發展的現階段發生,但仍把事情發展的現階段作為新情況告訴別人。例如:作為新情況告訴別人。例如:v雞既鳴雞既鳴矣矣。(。(詩經詩經雞鳴雞鳴)v余病余病矣矣。左傳左傳成公二年成公二年v吾知所過吾知所過矣,矣,將改之。將改之。左傳左傳宣宣公二年公二年v“將然將然”階段:事情尚未發生,階段
6、:事情尚未發生,但預料將要發生,把它當作新情況但預料將要發生,把它當作新情況告訴別人。例如:告訴別人。例如:v孔子曰:孔子曰:“諾,吾將仕諾,吾將仕矣矣。”論語論語陽貨陽貨v吾屬今為之虜吾屬今為之虜矣矣。(。(鴻門宴鴻門宴)v吾君已老矣,已昏吾君已老矣,已昏矣矣。(。(谷梁谷梁傳傳僖公十年僖公十年)v v“矣矣”的用法:的用法:v用在敘述句句尾。例如:用在敘述句句尾。例如:v雞既鳴雞既鳴矣矣。(。(詩經詩經齊風齊風雞鳴雞鳴)v吾屬今為之虜吾屬今為之虜矣矣。(。(史記史記鴻門鴻門宴宴)v用在復句中的后一分句末尾。用在復句中的后一分句末尾。例如:例如:v君能補過,袞不廢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矣。左傳左
7、傳宣宣公二年公二年v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矣。論論語語憲問憲問v用在描寫句句尾:用在描寫句句尾:v天下苦秦久天下苦秦久矣矣。史記史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v今老今老矣矣。左傳左傳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年v甚甚矣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列子列子湯問湯問v用在疑問句句尾,這種疑問句用在疑問句句尾,這種疑問句中必然還另有專門表示疑問的詞,中必然還另有專門表示疑問的詞,如:如:v敬諾。年幾何敬諾。年幾何矣矣?戰國策戰國策趙策趙策v何如斯可謂之士何如斯可謂之士矣矣?論語論語子路子路v用在祈使句句尾:用在祈使句句尾:v先生休先生休矣矣!戰國策戰國策齊策齊策v善哉,吾請無攻宋善哉,吾請無攻宋矣矣。
8、墨子墨子公公輸輸v(3)已已v用法與用法與“矣矣”相似,主要是相似,主要是說明動作行為的既成狀態、對說明動作行為的既成狀態、對將來的判斷和肯定,側重于一將來的判斷和肯定,側重于一種限制語氣,即說話人認為只種限制語氣,即說話人認為只能如此,可譯作能如此,可譯作“了了”。v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莊子莊子養養生主生主v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已。史史記記貨殖列傳貨殖列傳v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已。國語國語越語上越語上v(4)乎乎v“乎乎”是用得最廣泛的疑問語是用得最廣泛的疑問語氣詞,它表示的疑
9、問語氣也最強。氣詞,它表示的疑問語氣也最強。用法主要有五種:用法主要有五種:v用于是非問,要求對方作出肯用于是非問,要求對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譯成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譯成“嗎嗎”。例如:例如:v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乎?戰國戰國策策趙策趙策v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于漢陰,可乎乎?列子列子湯問湯問v是非問句中是非問句中常與常與“其其”、“得得無無”、“無乃無乃”等呼應,等呼應,表示委表示委婉推測地發問,可譯成婉推測地發問,可譯成“吧吧”、“呢呢”。例如:。例如:v大義滅親,其是之謂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乎?左左傳傳隱公四年隱公四年v日食飲
10、得無衰日食飲得無衰乎乎?戰國策戰國策趙策趙策v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乎?左傳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僖公三十二年v用于選擇問,相當于用于選擇問,相當于“呢呢”。例如:例如:v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乎?莊莊子子秋水秋水v事齊事齊乎乎?事楚事楚乎乎?孟子孟子梁惠梁惠王下王下v子以秦為將救韓子以秦為將救韓乎乎?其不?其不乎乎?戰國策戰國策韓策二韓策二v v 用于特指問,表示疑問語氣,用于特指問,表示疑問語氣,可譯成可譯成“呢呢”。例如:。例如:v軫不之楚,何歸軫不之楚,何歸乎乎?史記史記陳軫陳軫列傳列傳
11、v陛下與誰取天下陛下與誰取天下乎乎?史記史記留侯留侯世家世家v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與其殺是人也,寧其得此國也,其孰利其孰利乎乎?句踐滅吳句踐滅吳v 用于反問句,可譯成用于反問句,可譯成“嗎嗎”或或“呢呢”。例如:。例如:v寡人請死!余何面目以視于天下寡人請死!余何面目以視于天下乎乎?越王句踐越王句踐v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耳,曷足貴乎乎?報任安書報任安書v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猶有不孝者乎乎?墨子墨子兼愛上兼愛上v沛公不先破關,公豈敢入沛公不先破關,公豈敢入乎乎?史史記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v王侯將
12、相,寧有種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乎?史記史記陳陳涉起義涉起義v v 用于感嘆,可譯為用于感嘆,可譯為“啊啊”、“呀呀”。例如:。例如:v善哉,技蓋至此善哉,技蓋至此乎乎!莊子莊子養養生主生主v天天乎乎!吾無罪吾無罪!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秦始皇本紀紀v “不亦不亦乎乎”是常見的反問格是常見的反問格式。例如:式。例如:v學而時習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亦說乎?有朋自有朋自遠方來,遠方來,不亦樂乎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亦君子乎?論語論語學而學而v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悲乎?莊子莊子逍遙游逍遙游v(5)與與(歟歟)、邪、邪(耶耶)
13、v“與與(歟歟)”、“邪邪(耶耶)”都是疑問語都是疑問語氣詞,它們的語法作用基本相同,氣詞,它們的語法作用基本相同,與與“乎乎”基本相同,但所表示的語基本相同,但所表示的語氣要弱得多。氣要弱得多。v用于是非問,譯成用于是非問,譯成“嗎嗎”。例如:例如:v是魯孔丘是魯孔丘與與?論語論語微子微子v子自謂才士圣人子自謂才士圣人邪邪?莊子莊子盜盜跖跖v也可與也可與“其其”、“得無得無”、“無無乃乃”等呼應,表示委婉推測的疑等呼應,表示委婉推測的疑問,譯成問,譯成“吧吧”、“呢呢”。例如:。例如:v彼其智者彼其智者歟歟?柳宗元柳宗元梓人傳梓人傳v得無教我獵蟲所得無教我獵蟲所邪邪?聊齋志聊齋志異異促織促織
14、v孔子曰: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求!無乃爾是過與與?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v 用于選擇問,可譯為用于選擇問,可譯為“呢呢”。如:如:v不知不知(莊莊)周之夢為胡蝶周之夢為胡蝶與與?胡蝶之胡蝶之夢為夢為(莊莊)周周與與?莊子莊子齊物論齊物論v天之蒼蒼,其正色天之蒼蒼,其正色邪邪?其遠而無所其遠而無所至極至極邪邪?莊子莊子逍遙游逍遙游v孫子所言非邪孫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先生所言是邪邪?莊子莊子達生達生v仲子所居之室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伯夷之所筑與與?抑?抑亦盜跖之所筑亦盜跖之所筑與與?所食之粟,伯?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夷之所樹與與?抑亦盜路之所樹?抑亦盜路之所樹與與?是未可知也。是未可知
15、也。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v v用于特指問,譯成用于特指問,譯成“呢呢”。如:。如:v論語論語季氏季氏:“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與?”v莊子莊子外物外物:“子何為者子何為者邪邪?”v 用于反問,譯成用于反問,譯成“嗎嗎”、“呢呢”。例如:。例如:v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與?孟孟子子滕文公上滕文公上v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邪?莊子莊子盜跖盜跖v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其宮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邪?答李翊書答李翊書v(6)為為v“為為”()作語氣詞,主要
16、作語氣詞,主要有三種用法:有三種用法:v與與“何何”、“何以何以”等配合,等配合,組成組成“何何為為”、“何以何以為為”的格式,表示反問,譯成的格式,表示反問,譯成“為什么為什么呢呢”。例如:。例如:v史記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如今人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何辭為?”v論語論語季氏季氏:“是社稷之臣是社稷之臣也,也,何以伐為何以伐為?”v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何以兵為以兵為?荀子荀子議兵議兵v人而已矣,人而已矣,奚以名為奚以名為?列子列子楊楊朱朱v用于一般疑問句,譯成用于一般疑問句,譯成“呢呢”:v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何故深思高舉,
17、自令放為為?楚楚辭辭漁父漁父v用于感嘆句,譯成用于感嘆句,譯成“啊啊”:v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為!莊莊子子逍遙游逍遙游v(7)哉哉v“哉哉”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嘆的基本作用是表示感嘆語氣,可用于感嘆句、反問句和語氣,可用于感嘆句、反問句和一般疑問句,也可用于祈使句。一般疑問句,也可用于祈使句。vv用于感嘆句,語氣強烈,譯用于感嘆句,語氣強烈,譯作作“啊啊”。例如:。例如:v君君哉哉,舜也,舜也!”又:又:“大大哉哉,堯,堯之為君之為君!孟子孟子許行許行v得其所得其所哉哉!得其所得其所哉哉!孟孟子子萬章上萬章上v 用于反問句,一般同疑問代詞用于反問句,一般同疑問代詞或或“
18、安、豈安、豈”相配合,譯作相配合,譯作“呢呢”或或“嗎嗎”。例如:。例如:v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哉?史史記記陳涉世家陳涉世家v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哉?戰國策戰國策趙策趙策vv用于一般疑問句,譯作用于一般疑問句,譯作“呢呢”。例如:例如:v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何哉哉?蘇洵蘇洵六國論六國論v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哉?詩經詩經王風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v 用于祈使句,表示祈使、命令用于祈使句,表示祈使、命令的語氣,譯作的語氣,譯作“吧吧”。例如:。例如:v振振君子,歸振振君子,歸哉哉歸歸哉哉!詩經詩經
19、召召南南殷其雷殷其雷v董生勉之董生勉之哉哉!韓愈韓愈送董邵南序送董邵南序v與與“哉哉”的語氣相近的還有的語氣相近的還有“夫夫”,用在感嘆句尾表示感嘆,用在感嘆句尾表示感嘆,偏于惋惜、悲傷的情緒。如:偏于惋惜、悲傷的情緒。如:v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夫夫!不舍晝夜。!不舍晝夜。論論語語子罕子罕v悲悲夫夫!悲!悲夫夫!事未易一二為俗人!事未易一二為俗人言也。言也。:“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
20、君不知。君不知。” ” v(8)焉焉v“焉焉”作句尾語氣詞,有三種用作句尾語氣詞,有三種用法:法:v用于敘述句,表示直陳語氣,用于敘述句,表示直陳語氣,有肯定意味。譯成有肯定意味。譯成“了了”、“啊啊”,或不譯。例如:,或不譯。例如:v寒暑易節,始一反寒暑易節,始一反焉焉。列列子子湯問湯問v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志焉焉。文天祥。文天祥指南錄后序指南錄后序v用于一般疑問句,語氣委婉,用于一般疑問句,語氣委婉,譯成譯成“呢呢”。例如:。例如:v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何擇焉焉?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v子子(孔子孔子)如不言,
21、則小子何述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焉?論語論語陽貨陽貨v與其殺是僮,與其賣而分,孰若與其殺是僮,與其賣而分,孰若吾得專吾得專焉焉?柳宗元柳宗元童區寄傳童區寄傳 v用于感嘆句,語氣不太強烈,用于感嘆句,語氣不太強烈,譯作譯作“啊啊”。例如:。例如:v巍巍乎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焉!論語論語泰伯泰伯| (9)句尾語氣詞的連用句尾語氣詞的連用|古漢語的句尾語氣詞,可以兩古漢語的句尾語氣詞,可以兩個或三個連用,表示兩重或三重個或三個連用,表示兩重或三重語氣,但句子語氣的重點一般落語氣,但句子語氣的重點一般落在最后一個語氣詞上。在最后一個語氣詞上。|最常見的是最常見的是“乎乎”、“哉
22、哉”放在放在別的語氣詞后面別的語氣詞后面(“乎乎”與與“哉哉”連連用時,則用時,則“哉哉”只能放在只能放在“乎乎”后面后面)。v女為女為周南周南、召南召南矣乎矣乎?論語論語陽貨陽貨v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也哉!”左傳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襄公二十五年v“吾罪吾罪也乎哉也乎哉!”左傳左傳襄公二十襄公二十五年五年v鄙夫可與事君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也與哉!論語論語陽陽貨貨v若寡人者,可以保民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乎哉?孟孟子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v此外,此外,“矣矣”、“已已”、“與與”、“邪邪”、“夫夫”等也可以放在別等也可以放在別的語氣詞后面。例如:的語氣詞后面。例如:
23、v寡人之于國也,盡心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焉耳矣!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v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謂好學也已也已!論語論語子張子張v舜其大知舜其大知也與也與?禮記禮記中庸中庸v此其利也,不可失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也已。君必滅。君必滅之!之!句踐滅吳句踐滅吳v若夫招近募選、隆勢詐、尚功利若夫招近募選、隆勢詐、尚功利之兵,則勝不勝無常,代翕代張,之兵,則勝不勝無常,代翕代張,代存代亡,相為雌雄代存代亡,相為雌雄耳矣耳矣!荀荀子子議兵議兵v何愚何愚也耶也耶!金石錄后序金石錄后序v此是命此是命矣乎矣乎!刺
24、世疾邪賦刺世疾邪賦 v2.句首語氣詞句首語氣詞v常用的句首語氣詞有:夫,唯常用的句首語氣詞有:夫,唯(維、維、惟惟),其。,其。v(1)夫(夫()v“夫夫”用在句首,表示要發議論,用在句首,表示要發議論,是所謂是所謂“發語辭發語辭”,不必翻譯。,不必翻譯。例如:例如:v夫夫將者,國之輔也。將者,國之輔也。孫子孫子謀謀攻攻v夫夫寒之於衣,不待輕暖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餓之於食,餓之於食,不待甘旨。不待甘旨。晁錯晁錯論貴粟疏論貴粟疏v “夫夫”可以與可以與“且且”、“故故”、“若若”、“今今”結合,成為結合,成為“且且夫夫”、“故夫故夫”、“若夫若夫”、“今夫今夫”,用于句首,表示有議,用于句首,表
25、示有議論要發,論要發,“且且”、“故故”、“若若”、“今今”的詞義基本保留。的詞義基本保留。v 且夫且夫表示進一步發議論,譯作表示進一步發議論,譯作“而且而且”。v且夫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無力。莊子莊子逍遙游逍遙游v故夫故夫表示承接上文再發議論,表示承接上文再發議論,譯作譯作“所以所以”。v故夫故夫作法術之人,立取舍之行,別作法術之人,立取舍之行,別辭爭之論,而莫為之正。辭爭之論,而莫為之正。韓非韓非子子問辯問辯v若夫若夫表示另起話端發議論,表示另起話端發議論,譯作譯作“至于說到至于說到”。v若夫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
26、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于生也。范雎說秦王范雎說秦王v今夫今夫表示另起一端的議論,表示另起一端的議論,譯作譯作“現在說到現在說到”。v今夫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后世必為子孫憂。季氏將伐顓季氏將伐顓臾臾v2、惟(維,唯)惟(維,唯)v用于句首時,有兩種作用。用于句首時,有兩種作用。v提示、引出主語或年月。如:提示、引出主語或年月。如:v惟惟辟(國君)作福,惟辟作威。辟(國君)作福,惟辟作威。書經書經洪范洪范v唯唯赤則非邦也與?赤則非邦也與?子路曾晢冉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有公西華侍坐v惟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十有一年,武王
27、伐殷。書書經經泰誓上泰誓上v惟惟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十有三年春,大會于孟津。書經書經泰誓上泰誓上v惟惟十有三祀十有三祀(年年),王訪于箕子。,王訪于箕子。尚書尚書洪范洪范v表示期望的語氣。例如:表示期望的語氣。例如:v闕秦以利晉,闕秦以利晉,唯唯君圖之。君圖之。左左傳傳僖公三十年僖公三十年v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今亡,唯唯王使人道送我。誠得至,王使人道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言。張騫傳張騫傳v (3)其其,主要有兩種作用:,主要有兩種作用:v表示推測、擬議的語氣,譯表示推測、擬議的語氣,譯作作“大概大
28、概”、“恐怕恐怕”。例如:。例如:v天之蒼蒼,天之蒼蒼,其其正色邪正色邪?其其遠而無所遠而無所至極邪至極邪?莊子莊子逍遙游逍遙游v嗚呼!嗚呼!其其信然耶?信然耶?其其夢耶?夢耶?其其傳傳之非其真耶?韓愈之非其真耶?韓愈祭十二郎文祭十二郎文v v用于反問句,加強反問語氣,用于反問句,加強反問語氣,作用同作用同“豈豈”,常與,常與“乎乎”呼應,呼應,譯作譯作“難道難道”。例如:。例如:v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其可再乎可再乎?左傳左傳僖公五年僖公五年v雖如是,雖如是,其其敢自謂幾于成乎敢自謂幾于成乎?韓愈韓愈答李詡書答李詡書vv3.句中語氣詞句中語氣詞v常用的句中語氣詞有:其,也,惟。常用的句中語氣詞有:其,也,惟。v(1)其其v“其其”用于句中,主要有兩種作用于句中,主要有兩種作用。用。表示推測、擬議的語氣,譯作表示推測、擬議的語氣,譯作“大概大概”、“恐怕恐怕”。例如:。例如:叔向曰:叔向曰:“齊齊其其何如何如?”晏子曰: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其為陳氏為陳氏矣。矣。”左傳左傳昭公三年昭公三年王送知罃曰:王送知罃曰:“子子其其怨我乎怨我乎?”左傳左傳成公三年成公三年用于祈使句,表示勸勉、期望、用于祈使句,表示勸勉、期望、命令的語氣。例如:命令的語氣。例如:u吾子吾子其其無廢先王之功無廢先王之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毛里求斯協議書
- 創設和諧教育環境的學校幼兒園教研計劃
- 道路通行協議書模板
- 車房裝修協議書范本
- 民宿包場協議書
- 河里取土協議書
- 演員合同協議書
- 業務承攬合同與業務行為規范承諾書
- 鄉村集體經濟合作協議
- 建筑業農民工勞動合同書
- 2024-2030年中國蘿卜種植市場營銷渠道分析與發展規模研究研究報告
- 外研版英語四年級下冊閱讀理解練習(含答案)
- 紡織非遺:讓世界讀懂中國之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天津工業大學
- DZT 0447-2023 巖溶塌陷調查規范(1:50000)
- 2024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試題
- JCT 871-2023 鍍銀玻璃鏡 (正式版)
- 【“三全育人”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探究3700字(論文)】
- 法醫精神病題庫
- MOOC 英國小說-南京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肺栓塞中國指南
- 房建監理投標文件技術部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