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麥品種利用與布局_第1頁
河南小麥品種利用與布局_第2頁
河南小麥品種利用與布局_第3頁
河南小麥品種利用與布局_第4頁
河南小麥品種利用與布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麥品種的選育利用及栽培技術小麥品種的選育利用及栽培技術程西永程西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小麥品種的利用小麥品種的利用 河南小麥生產的地位:河南小麥生產的地位: 河南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近幾年小麥種植面河南是我國小麥的主產區,近幾年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積穩定在79007900萬畝左右,約占全國的萬畝左右,約占全國的2020。總產量約占全國的??偖a量約占全國的1/41/4,自,自20022002年以來,河南小麥生產實現了年以來,河南小麥生產實現了9 9連增,連增,20112011年的小麥產量達到年的小麥產量達到624.3624.3億斤。每年提供的商品小麥占全國的億斤。每年提供的商品小麥占全國的2

2、5253030。 目標任務:目標任務:按照按照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規劃綱要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規劃綱要制定目制定目標,標,20202020年河南省糧食生產能力要達到年河南省糧食生產能力要達到650650億億kgkg,即在現有,即在現有500500億億kgkg糧食糧食生產能力基礎上再增加生產能力基礎上再增加150150億億kgkg,其中小麥產量需要增加約,其中小麥產量需要增加約4040億斤。要億斤。要完成這一目標,在種植面積很難增加的情況下,單產需達到完成這一目標,在種植面積很難增加的情況下,單產需達到450450公斤公斤/ /畝,畝,而而20112011年河南省小麥平均單產

3、約為年河南省小麥平均單產約為390390公斤公斤/ /畝。畝。一、河南小麥生產的概況一、河南小麥生產的概況面臨的困境:面臨的困境:從河南省小麥單產的發展過程來看,每畝產量從從河南省小麥單產的發展過程來看,每畝產量從100 100 公斤公斤增長到增長到200200公斤用了公斤用了1010年時間,從年時間,從200200公斤到公斤到300300公斤用了公斤用了1414年時間,從年時間,從308308公斤增長到目前的公斤增長到目前的390390公斤用了公斤用了1515年,再有年,再有9 9年時間要達到年時間要達到450450公斤左公斤左右,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右,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對策:對策:穩定面積

4、,主攻單產,科學分區,抓好重點;在繼續抓好中高產穩定面積,主攻單產,科學分區,抓好重點;在繼續抓好中高產區持續增產的同時,要下大力氣充分挖掘中低產生態區的增產潛力;在區持續增產的同時,要下大力氣充分挖掘中低產生態區的增產潛力;在改善農田基本生產條件的基礎上,大力推行適合于不同生態區的良種良改善農田基本生產條件的基礎上,大力推行適合于不同生態區的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體系,實現全省高、中、低產區全面增產,力爭完成持續發法配套技術體系,實現全省高、中、低產區全面增產,力爭完成持續發展的目標任務。展的目標任務。措施:措施:繼續搞好豫北半干旱平原區小麥的穩產高產和節水高產;著重抓繼續搞好豫北半干旱平原區小麥

5、的穩產高產和節水高產;著重抓好許昌以南半雨養黃淮平原區的小麥高產再高產;大力開發豫西南伏牛好許昌以南半雨養黃淮平原區的小麥高產再高產;大力開發豫西南伏牛山前低丘緩崗雨養區的小麥低產變中產,進一步挖掘這一生態區的小麥山前低丘緩崗雨養區的小麥低產變中產,進一步挖掘這一生態區的小麥生產潛力,為河南省低產田改良開辟一條容易見效的新途徑;同時要保生產潛力,為河南省低產田改良開辟一條容易見效的新途徑;同時要保持豫西黃土丘陵區小麥產量穩中有升的態勢。持豫西黃土丘陵區小麥產量穩中有升的態勢。增產途徑增產途徑1、改善灌溉條件,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耕地產出能力;、改善灌溉條件,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耕地產出能力;2、選

6、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更新換代,實現良種良法配套;、選育推廣優良品種,加快更新換代,實現良種良法配套;3、改進耕作方式,提高復種指數;、改進耕作方式,提高復種指數;4、推廣重大技術措施,提高技術到位率;、推廣重大技術措施,提高技術到位率;5、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節本增效;、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促進節本增效;6、加大病蟲害防控,降低損失率。、加大病蟲害防控,降低損失率。二、小麥品種利用的原則二、小麥品種利用的原則1、因地制宜、因種制宜、因地制宜、因種制宜 河南省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生態條件差異較大,各生態區需根河南省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生態條件差異較大,各生態區需根據本區域的生態特點選擇適宜的品種

7、。南部地區各種病害發生的頻據本區域的生態特點選擇適宜的品種。南部地區各種病害發生的頻率和程度高于北部,應選用抗病性好的早熟品種;東部地區春季凍率和程度高于北部,應選用抗病性好的早熟品種;東部地區春季凍害重于其它地區,應選用春季發育相對平穩,耐寒性較好的中熟品害重于其它地區,應選用春季發育相對平穩,耐寒性較好的中熟品種;西部地區降水、灌溉條件差,應多選用抗旱品種或耐旱性相對種;西部地區降水、灌溉條件差,應多選用抗旱品種或耐旱性相對較好的品種。較好的品種。 同一地區不同田塊也有差異,選擇品種也應區別對待。晚茬地同一地區不同田塊也有差異,選擇品種也應區別對待。晚茬地應選擇弱春性品種;肥力水平偏低的田

8、塊,應選擇耐瘠性較好的品應選擇弱春性品種;肥力水平偏低的田塊,應選擇耐瘠性較好的品種。種。 品種的適應性也存在較大差異,應充分了解品種的特性、適應品種的適應性也存在較大差異,應充分了解品種的特性、適應區域、抗性表現和產量水平,有目的的選擇利用。區域、抗性表現和產量水平,有目的的選擇利用。2 2、高產穩產并重、高產穩產并重 高產是永恒的主題,穩產是保證糧食供應的保證。高產和穩產與品高產是永恒的主題,穩產是保證糧食供應的保證。高產和穩產與品種關系密切,只有產量相對較高,穩產性好的品種才能持續利用。種關系密切,只有產量相對較高,穩產性好的品種才能持續利用。 從當前河南省生產實際看,應選擇多穗類型,抗

9、倒性好,播期和播從當前河南省生產實際看,應選擇多穗類型,抗倒性好,播期和播量彈性大,冬春發育穩健,熟期相對較早,有一定抗(耐)病性和耐旱量彈性大,冬春發育穩健,熟期相對較早,有一定抗(耐)病性和耐旱性的品種。性的品種。 3、高產優質兼顧、高產優質兼顧 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視發展優質小麥,特別是發展優質強筋小麥,但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視發展優質小麥,特別是發展優質強筋小麥,但多數優質小麥比普通小麥產量要低,而且可供選擇的品種有限。生產上多數優質小麥比普通小麥產量要低,而且可供選擇的品種有限。生產上利用時中北部地區最好選用半冬性優質品種,南部地區最好選用弱春性利用時中北部地區最好選用半冬性優質品種,南部地

10、區最好選用弱春性優質品種,并根據品種種的特性配套適宜的栽培技術,在保證品質的同優質品種,并根據品種種的特性配套適宜的栽培技術,在保證品質的同時,提高產量。時,提高產量。4 4、良種良法相配套、良種良法相配套 品種的優劣是相對的,沒有完善無缺的品種,因此,不同生態區選品種的優劣是相對的,沒有完善無缺的品種,因此,不同生態區選擇相對優異的品種后,還要充分了解品種的缺點,采用相應的栽培措擇相對優異的品種后,還要充分了解品種的缺點,采用相應的栽培措施,彌補品種的不足,實現優質高產。比如,倒伏常發區域,在選用施,彌補品種的不足,實現優質高產。比如,倒伏常發區域,在選用抗倒品種的同時,也應引導農民調整耕作

11、和種植方式,特別要提倡盡抗倒品種的同時,也應引導農民調整耕作和種植方式,特別要提倡盡量深耕耙地,減少旋耕面積,降低播種量、優化施肥技術、采用化學量深耕耙地,減少旋耕面積,降低播種量、優化施肥技術、采用化學控制等措施,降低倒伏對生產的影響??刂频却胧?,降低倒伏對生產的影響。5、適時調整品種結構、適時調整品種結構 環境不斷變化,隨著環境的變化,引起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區域、環境不斷變化,隨著環境的變化,引起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區域、危害程度改變,對品種的抗逆能力提高更高要求。危害程度改變,對品種的抗逆能力提高更高要求。 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小麥需求已從單純量的需求,發展到既求市場需求也在不斷變化

12、,小麥需求已從單純量的需求,發展到既求量又求質的階段,也就是既要求產量高,以要求品質優。量又求質的階段,也就是既要求產量高,以要求品質優。 在育種家的努力下,更優的品種也再不斷出現。在育種家的努力下,更優的品種也再不斷出現。三、三、 河南小麥品種的演變河南小麥品種的演變新中國成立以來,已進行新中國成立以來,已進行9次大的品種更換。次大的品種更換。第第1次(次(50年代):當家品種有碧瑪年代):當家品種有碧瑪1號、南大號、南大2419等;等;第第2次(次(60年代):當家品種是阿夫、阿勃、內鄉年代):當家品種是阿夫、阿勃、內鄉5號;號;第第3次(次(70年代):當家品種是鄭州年代):當家品種是鄭

13、州3號、鄭引號、鄭引1號、小偃號、小偃424號、號、7023等;等;第第4次(次(80年代):以百農年代):以百農3217、宛、宛7107、豫麥、豫麥2號、陜農號、陜農7859、豫麥、豫麥7號為主,號為主,占全省麥播總面積的占全省麥播總面積的82%;第第5次(次(90年代初):以豫麥年代初):以豫麥2號、西安號、西安8號、豫麥號、豫麥10號、豫麥號、豫麥13號、豫麥號、豫麥17號號為主,占全省麥播的為主,占全省麥播的51%;第第6次(次(90年代中后期):以豫麥年代中后期):以豫麥18、豫麥、豫麥21、豫麥、豫麥25、豫麥、豫麥41為主;為主;第第7次(次(90年代后期):以豫麥年代后期):以

14、豫麥49、豫麥、豫麥51、豫麥、豫麥54、豫麥、豫麥62、豫麥、豫麥70為主;為主;第第8次(次(21世紀初):以豫麥世紀初):以豫麥34、豫麥、豫麥47、豫麥、豫麥50、鄭州、鄭州9023等優質小麥品種為主;等優質小麥品種為主;第第9次(次(2007年以后):以矮抗年以后):以矮抗58、周麥、周麥18、鄭麥、鄭麥366、西農、西農979、偃展、偃展4110等為主。等為主。四、近期我省小麥品種利用特點四、近期我省小麥品種利用特點通過對從近年全省小麥品種利用現狀分析,品種利用呈現以下幾個特點:通過對從近年全省小麥品種利用現狀分析,品種利用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主導品種明確,搭配品種合理。一是主導

15、品種明確,搭配品種合理。二是新品種更換速度快,冬、春性品種比例得到調整。二是新品種更換速度快,冬、春性品種比例得到調整。三是優質強筋類型小麥品種面積穩步上升,形成了豫北麥區以高產優質強三是優質強筋類型小麥品種面積穩步上升,形成了豫北麥區以高產優質強筋品種為主,豫中麥區以高產優質中筋品種為主,豫南麥區以高產弱筋品筋品種為主,豫中麥區以高產優質中筋品種為主,豫南麥區以高產弱筋品種為主的品種格局,品種品質結構進一步改善。種為主的品種格局,品種品質結構進一步改善。四是新品種試驗、示范、展示網絡初步形成,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四是新品種試驗、示范、展示網絡初步形成,輻射帶動作用明顯。五是新品種選育、引進、篩

16、選力量強、作用發揮得好,各具特色的新品種五是新品種選育、引進、篩選力量強、作用發揮得好,各具特色的新品種不斷推出,基本上能滿足生產和市場的需要。不斷推出,基本上能滿足生產和市場的需要。黃河以北麥區:黃河以北麥區:以矮稈抗倒、抗寒、耐?。ㄖ饕强拱追鄄『图y枯病以矮稈抗倒、抗寒、耐?。ㄖ饕强拱追鄄『图y枯病) )的高的高產、優質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搭配早熟弱春性品種;產、優質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搭配早熟弱春性品種;中南部麥區:中南部麥區:以抗病以抗病( (抗銹病、白粉病抗銹病、白粉病) )、抗穗發芽的早熟弱春性品種為主,、抗穗發芽的早熟弱春性品種為主,早茬搭配半冬性品種;早茬搭配半冬性品種;東南部

17、麥區:東南部麥區:以春季發育相對平穩,抗倒春寒能力較強,抗倒性較好,抗以春季發育相對平穩,抗倒春寒能力較強,抗倒性較好,抗白粉病、銹病,紋枯病輕的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種;白粉病、銹病,紋枯病輕的半冬性品種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種;信陽稻茬麥區:信陽稻茬麥區:以耐濕、早熟、耐赤霉病、紋枯病輕的弱春性品種為主;以耐濕、早熟、耐赤霉病、紋枯病輕的弱春性品種為主;崗坡旱地:崗坡旱地:以耐旱性好、抗寒、抗病以耐旱性好、抗寒、抗病( (抗銹病和黃矮病等抗銹病和黃矮病等) )的半冬性品種為的半冬性品種為主;主;五、目前各生態區域小麥品種的基本布局五、目前各生態區域小麥品種的基本布局六、主導小麥品

18、種的發展趨勢六、主導小麥品種的發展趨勢 根據社會、經濟、生產發展要求和氣候變化出現的新情況,預計今后根據社會、經濟、生產發展要求和氣候變化出現的新情況,預計今后一段時期生產上主導小麥品種需滿足以下要求:一段時期生產上主導小麥品種需滿足以下要求:1 1、株高適中、株高適中(75(7585cm)85cm),稈壯耐肥抗倒,利于機械化收割。,稈壯耐肥抗倒,利于機械化收割。2 2、半冬性,播期彈性大,早播無凍害,晚播不晚熟。前期發育比較慢、半冬性,播期彈性大,早播無凍害,晚播不晚熟。前期發育比較慢( (冬冬季幼苗穩健,早春發育慢季幼苗穩健,早春發育慢) ),抗寒性突出,抽穗后灌漿速度快,熟期中等,抗寒性

19、突出,抽穗后灌漿速度快,熟期中等或中熟偏早。一些耐寒性好的弱春性早熟品種在南部區域仍然會占主導地或中熟偏早。一些耐寒性好的弱春性早熟品種在南部區域仍然會占主導地位。位。3 3、中穗型,播量彈性大,分蘗力中等,成穗數適中、中穗型,播量彈性大,分蘗力中等,成穗數適中(40(40萬萬/ /畝左右),結畝左右),結實性較好實性較好( (穗粒數穗粒數35354O4O粒粒) ),千粒重較高,千粒重較高(45(455Og)5Og)。4 4、具有較好的根系活力,春季和后期耐旱性較好,對水肥的敏感性低,、具有較好的根系活力,春季和后期耐旱性較好,對水肥的敏感性低,吸收能力強,利用效率高,可以減少肥料的施人量和澆

20、水量。吸收能力強,利用效率高,可以減少肥料的施人量和澆水量。5 5、對黃淮麥區主要病害的綜合耐病性較好,可以降低防治成本。、對黃淮麥區主要病害的綜合耐病性較好,可以降低防治成本。6 6、優質,尤其是品質性狀指標達到國家一級優質強筋的小麥品種、優質,尤其是品質性狀指標達到國家一級優質強筋的小麥品種小麥新品種選育小麥新品種選育一、我國小麥品種選育的歷程一、我國小麥品種選育的歷程 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小麥育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從進年來,我國小麥育種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從進程上可劃分三個階段。程上可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一階段:以提高抗病穩產為主的育種階段以提高抗病穩產為主的育種階段(

21、19501960年)年) 1950年春我國小麥條銹病發生空前大流行,造成當年小麥年春我國小麥條銹病發生空前大流行,造成當年小麥大減產,據估計,全國小麥大約減產大減產,據估計,全國小麥大約減產60億公斤。該階段提高抗億公斤。該階段提高抗病性為主要育種目標。病性為主要育種目標。第二階段:第二階段:以矮化與高產為主的育種階段以矮化與高產為主的育種階段(1 9701980(1 9701980年年) ) 隨著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國際上綠色革命的興起,在繼隨著生產條件的不斷改善和國際上綠色革命的興起,在繼續保持對條銹病抗性的基礎上,我國相應育成了一批半矮稈或續保持對條銹病抗性的基礎上,我國相應育成了一批半

22、矮稈或矮稈、抗倒、豐產的優良品種。矮稈、抗倒、豐產的優良品種。第三階段:第三階段:高產和優質育種并進階段(高產和優質育種并進階段(1990年到新世紀初)年到新世紀初)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進入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進入WTOWTO的挑戰,小麥的挑戰,小麥品質改良育種開始提上議程,并有所進展,形成了與高產育種品質改良育種開始提上議程,并有所進展,形成了與高產育種并進的態勢。并進的態勢。 2020世紀世紀9090年代以來,年代以來, 年最大推廣面積在年最大推廣面積在10001000萬畝以上的新萬畝以上的新品種有:品種有:鄭麥鄭麥90239023、濟南、濟南1616、 濟南濟南

23、1717、魯麥、魯麥2121、濟麥濟麥l9l9、濟麥濟麥2020、濟麥、濟麥2222、煙農煙農1919、“豫麥豫麥18 18 、矮抗、矮抗58 58 、石、石4185 4185 、邯、邯6172 6172 、揚麥、揚麥l58l58、綿陽、綿陽2626等。這些代表性品種與其它良種的推等。這些代表性品種與其它良種的推廣應用使我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廣應用使我國小麥平均畝產達到300300公斤以上,個別品種在試驗公斤以上,個別品種在試驗示范中曾達示范中曾達700700公斤以上,公斤以上, 保證了我國小麥的供需平衡。保證了我國小麥的供需平衡。二、目前小麥育種中存在問題二、目前小麥育種中存在問題1、種質資源

24、遺傳基礎狹窄,種質資源創新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種質資源遺傳基礎狹窄,種質資源創新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2、品種的抗逆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品種的抗逆性有待進一步加強3、品種對光、熱、水、肥的利用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品種對光、熱、水、肥的利用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4、小麥品質性狀仍需加強改良、小麥品質性狀仍需加強改良5、產量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產量潛力還需進一步挖掘三、小麥新品種選育的發展趨勢三、小麥新品種選育的發展趨勢1 1、提高產量潛力、提高產量潛力 未來全球對小麥的需求仍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進一步提高單未來全球對小麥的需求仍將呈大幅度增長趨勢,進一步提高單產是多數國家的研發重點。我國要保障產是多數

25、國家的研發重點。我國要保障20202020年年14.514.5億人口的糧食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小麥產量需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安全,小麥產量需在現有基礎上增加2828,由于進一步擴大小麥,由于進一步擴大小麥面積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在北部冬麥區和春麥區小麥面積可能還面積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在北部冬麥區和春麥區小麥面積可能還會繼續減少,所以進一步提高單產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重要途徑會繼續減少,所以進一步提高單產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高產更高產仍是我國小麥育種最基本、最重要的目之一。因此,高產更高產仍是我國小麥育種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標。標。2 2、加強持久抗性研究與應用、加強持久抗性研究與應用 近

26、幾年條銹病和白粉病出現了新小種,不少品種可能開始喪失抗近幾年條銹病和白粉病出現了新小種,不少品種可能開始喪失抗性。持久抗性是多數育種家的追求目標,可通過主效抗性基因的累性。持久抗性是多數育種家的追求目標,可通過主效抗性基因的累加或慢病性加或慢病性( (成株抗性成株抗性) )基因的利用來實現。通過分子輔助選擇可有基因的利用來實現。通過分子輔助選擇可有目的地進行基因累加,但其前提是明確親本中抗病基因的分布及其目的地進行基因累加,但其前提是明確親本中抗病基因的分布及其等位關系,抗病基因精細定位是基礎。沒有與目的基因緊密連鎖的等位關系,抗病基因精細定位是基礎。沒有與目的基因緊密連鎖的分子標記,很難進行

27、基因累加,因此必須加強抗病基因精細定位這分子標記,很難進行基因累加,因此必須加強抗病基因精細定位這一基礎性工作,如能與基因推導相結合,則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一基礎性工作,如能與基因推導相結合,則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3 3、注意應對氣候變化、注意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對小麥生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溫度升高、氣候變化對小麥生產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溫度升高、大氣中大氣中COCO2 2濃度增加及降雨量分布的變化。適度的增溫濃度增加及降雨量分布的變化。適度的增溫(1(13)3)對對中高緯度地區的小麥有一定的增產作用,但進一步提高溫度則會導中高緯度地區的小麥有一定的增產作用,但進一步提

28、高溫度則會導致減產;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致減產;對熱帶和亞熱帶地區,1-2 1-2 的微弱增加也會造成減產,的微弱增加也會造成減產,但對高緯度的春小麥產區會有利,表現為播種期提前,避開后期晚但對高緯度的春小麥產區會有利,表現為播種期提前,避開后期晚霜霜凍,甚至可能改種冬小麥。霜霜凍,甚至可能改種冬小麥。 從育種的角度來看,氣候變化對品種的適應性和病蟲害的抗性提從育種的角度來看,氣候變化對品種的適應性和病蟲害的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育耐高溫和水分高效品種,尤其是后期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育耐高溫和水分高效品種,尤其是后期耐高溫、灌漿快的品種至關重要。高溫、灌漿快的品種至關重要。4 4、商

29、業化育種、商業化育種 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生產應用常規種子,長期以公立機構育種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生產應用常規種子,長期以公立機構育種為主,只有歐洲例外。近年來由于加強品種保護等因素,小麥種業為主,只有歐洲例外。近年來由于加強品種保護等因素,小麥種業私有化步伐顯著加快,澳大利亞的育種已全部商業化,美國的私立私有化步伐顯著加快,澳大利亞的育種已全部商業化,美國的私立公司育種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印度也不例外。近十幾年來,美國的公司育種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印度也不例外。近十幾年來,美國的小麥產業競爭力明顯滯后于玉米和大豆,其根本原因是私立公司培小麥產業競爭力明顯滯后于玉米和大豆,其根本原因是私立公司培育

30、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大面積推廣。育的轉基因玉米和大豆品種大面積推廣。 20112011年年5 5月份,我國國務院出臺的第月份,我國國務院出臺的第8 8號文件,今后中國的作物育號文件,今后中國的作物育種將轉向企業,實現作物育種商業化。種將轉向企業,實現作物育種商業化。四、小麥育種的方法四、小麥育種的方法1 1、雜交選育、雜交選育2 2、物理、化學、航天等誘變育種、物理、化學、航天等誘變育種3 3、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4 4、轉基因育種、轉基因育種5 5、雜種優勢利用、雜種優勢利用五、小麥育種程序(以雜交育種為例)五、小麥育種程序(以雜交育種為例)1 1、制定育種目標、制定

31、育種目標2 2、組雜交組合、組雜交組合3 3、后代選擇、后代選擇4 4、高代品系鑒定、高代品系鑒定5 5、參加區域試驗、參加區域試驗6 6、申請品種審定、申請品種審定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小麥高產栽培技術一、傳統栽培技術提高階段一、傳統栽培技術提高階段(1949(194919571957年年) ) 此階段生產條件差,生產水平低,全省平均畝產此階段生產條件差,生產水平低,全省平均畝產55 kg。在水澆地。在水澆地面積很小、基本沒有化肥、沒有機械的條件下,盡可能發揮精耕細作和面積很小、基本沒有化肥、沒有機械的條件下,盡可能發揮精耕細作和有機肥的作用,提高小麥產量,此階段主要采用了以下幾項栽培技術:有機肥

32、的作用,提高小麥產量,此階段主要采用了以下幾項栽培技術:1、推廣新品種、推廣新品種 此階段主要推廣的品種有:平原此階段主要推廣的品種有:平原50、徐州、徐州438、西農、西農6028、蚰子麥、葫蘆、蚰子麥、葫蘆頭、碧瑪頭、碧瑪1號、碧瑪號、碧瑪4號、白玉皮、南大號、白玉皮、南大2419等。品種的主要特點是耐旱、耐瘠、等。品種的主要特點是耐旱、耐瘠、抗逆力較強,但植株偏高,抗倒性差,生產潛力較低??鼓媪^強,但植株偏高,抗倒性差,生產潛力較低。2、精耕細耙,抗旱保墑、精耕細耙,抗旱保墑3、重視底肥和種肥、重視底肥和種肥4、適時早播,播后鎮壓,保證苗全苗勻、適時早播,播后鎮壓,保證苗全苗勻5、麥田

33、管理:冬春麥田管理以追肥、鎮壓、中耕等為主要措、麥田管理:冬春麥田管理以追肥、鎮壓、中耕等為主要措二、以深耕密植為中心的栽培技術階段二、以深耕密植為中心的栽培技術階段(19581968年年) 該階段全省小麥平均畝產為該階段全省小麥平均畝產為62 77公斤示公斤示”。該階段生產條件。該階段生產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小麥栽培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圍繞小麥高產大搞豐產不斷得到改善,小麥栽培技術的主要特點是:圍繞小麥高產大搞豐產方和試驗田,與上階段相比,以下幾個環節的技術措施有新的發展。方和試驗田,與上階段相比,以下幾個環節的技術措施有新的發展。1 1、大力推廣深耕深翻,加深耕層、大力推廣深耕深翻,加深耕層2

34、 2、推廣綠肥掩青、推廣綠肥掩青3 3、推廣氮素化肥、推廣氮素化肥4 4、防治地下蟲害技術有顯著進展、防治地下蟲害技術有顯著進展5 5、因地制宜,看苗管理、因地制宜,看苗管理三、低產向中產轉變階段三、低產向中產轉變階段(1972(197219801980年年) ) 該階段全省平均畝產為該階段全省平均畝產為134134公斤,從公斤,從19751975年起,省政府組織了小麥高穩低年起,省政府組織了小麥高穩低配套技術研究大協作,研究出了小麥生長發育的配套技術研究大協作,研究出了小麥生長發育的“三大規律三大規律”和不同生態區的和不同生態區的栽培技術,有力地推動全省小麥由低產向中產過渡,并且為中產向高產

35、邁進提栽培技術,有力地推動全省小麥由低產向中產過渡,并且為中產向高產邁進提供了技術支撐。此階段供了技術支撐。此階段低產田中,穗數不足是主要原因,穗數的增產潛力低產田中,穗數不足是主要原因,穗數的增產潛力大于粒數和粒重。大于粒數和粒重。 根據不同生態和生產條件采取相應的關鍵技術,全省大致可分為幾根據不同生態和生產條件采取相應的關鍵技術,全省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種類型1 1、平原灌區小麥、平原灌區小麥(1 1)合理施肥,大力推廣普及磷肥)合理施肥,大力推廣普及磷肥(2 2)深耕細耙,精細整地,足墑下種,實行機播)深耕細耙,精細整地,足墑下種,實行機播(3 3)選用高產品種)選用高產品種(4 4)實行

36、看苗科學管理,掌握合理群體結構)實行看苗科學管理,掌握合理群體結構2 2、丘陵、旱薄地小麥、丘陵、旱薄地小麥(1 1)蓄水保墑)蓄水保墑(2 2)大種綠肥,增施有機肥和磷)大種綠肥,增施有機肥和磷(3 3)選用分蘗力強,根系發達,耐旱耐瘠的偏冬性品種)選用分蘗力強,根系發達,耐旱耐瘠的偏冬性品種(4 4)一切措施要抓住早字,早播早管,增加基本苗,培育壯苗,靠主莖成)一切措施要抓住早字,早播早管,增加基本苗,培育壯苗,靠主莖成穗,以穗多奪高產穗,以穗多奪高產3 3、沙堿地小麥、沙堿地小麥(1 1)大種綠肥,增施農家肥,增施磷肥品種以過磷酸鈣較好)大種綠肥,增施農家肥,增施磷肥品種以過磷酸鈣較好(

37、2 2)適時早播,開溝種植,適當增加播量)適時早播,開溝種植,適當增加播量(3 3)澆好底墑水,淋鹽壓堿)澆好底墑水,淋鹽壓堿4 4、上浸地小麥、上浸地小麥(1 1)除澇防浸,挖好五溝,利于排灌)除澇防浸,挖好五溝,利于排灌(2 2)開溝作廂,種植小墩化)開溝作廂,種植小墩化(3 3)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增施磷肥,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增施磷肥,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肥力。(4 4)早播、早管、促早發)早播、早管、促早發 此階段河南省小麥平均產量為此階段河南省小麥平均產量為225.6225.6公斤。這一階段小麥的主攻方向是公斤。這一階

38、段小麥的主攻方向是每畝產量每畝產量500500公斤的高產栽培技術。公斤的高產栽培技術。四、主攻四、主攻500kg500kg畝畝 技術階段技術階段(1982(198219921992年年) )1 1、品種特點、品種特點產量三要素:每畝穗數產量三要素:每畝穗數4545萬,穗粒數萬,穗粒數3333粒左右,千粒重粒左右,千粒重3434克左右克左右代表性品種:鄭引代表性品種:鄭引1 1號、百泉號、百泉4141、鄭州、鄭州761761、安選、安選5 5號、百農號、百農32173217、冀麥、冀麥54185418、陜、陜農農78597859、豫麥、豫麥2 2號、豫麥號、豫麥1313號、溫號、溫2540254

39、0、西安、西安8 8號、百泉號、百泉30393039等等2 2、提高土壤基礎肥力、提高土壤基礎肥力 要求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要求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0g10gkgkg以上,全氮含量達到以上,全氮含量達到1g1gkgkg,速效磷速效磷(P2O5)(P2O5)達到達到151530mg30mgkgkg,速效鉀,速效鉀(K2O)8O(K2O)8O100mg100mgkgkg。3 3、合理施肥,增施磷肥、合理施肥,增施磷肥 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素化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素化肥1/21/2作底肥,作底肥,1/21/2在返青在返青期期 起身期追肥。起身期追肥。4 4、精細整地、精細

40、整地 耕層達到耕層達到2525 30 cm30 cm,達到耕層上虛下實,表層,達到耕層上虛下實,表層5 cm 5 cm 以下不翹空以下不翹空5 5、以勻播為中心,全面提高播種質量、以勻播為中心,全面提高播種質量6 6、看苗管理、看苗管理 在小麥不同生長階段,根據苗情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田間管理在小麥不同生長階段,根據苗情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田間管理冬前:冬前:這是小麥第一個分蘗高峰,要求個體健壯,群體適中。春性品種主這是小麥第一個分蘗高峰,要求個體健壯,群體適中。春性品種主莖葉齡達到六葉一心,單株分蘗莖葉齡達到六葉一心,單株分蘗3 34 4個,半冬性品種七葉一心,單株分蘗個,半冬性品種七葉一心,單株分

41、蘗5 56 6個。主要管理措施:當耕層土壤含水量低于個。主要管理措施:當耕層土壤含水量低于17%17%時應及時時應及時 澆水。弱苗澆水。弱苗要在要在1111月底之前追肥;壯苗要控水控肥,密切注意苗性發展;旺苗在控水月底之前追肥;壯苗要控水控肥,密切注意苗性發展;旺苗在控水控肥的同時還要進行深中耕和鎮壓??胤实耐瑫r還要進行深中耕和鎮壓。返青返青拔節期:拔節期:該時期是穗數和穗粒數能否正常發育達到高產的關鍵時期。該時期是穗數和穗粒數能否正常發育達到高產的關鍵時期。對于麥苗單株發育較差、群體不足的弱苗,要在返青一起身期追肥澆水,對于麥苗單株發育較差、群體不足的弱苗,要在返青一起身期追肥澆水,對于生長

42、健壯、群體適中麥苗,應在兩極分化結束后追肥澆水。對于生長健壯、群體適中麥苗,應在兩極分化結束后追肥澆水。孕穗一抽穗階段:孕穗一抽穗階段:主要進行病蟲害防治主要進行病蟲害防治揚花揚花成熟階段:成熟階段:繼續進行病蟲害防治,根據墑情以確定是否澆灌漿繼續進行病蟲害防治,根據墑情以確定是否澆灌漿水,灌漿中期進行葉面噴肥。水,灌漿中期進行葉面噴肥。五、畝產五、畝產600600公斤超高產栽培技術公斤超高產栽培技術(“(“九五九五” “ “十五十五”) )1 1、品種的特性、品種的特性 實現超高產的小麥品種以多穗實現超高產的小麥品種以多穗( (中穗中穗) )豎葉型品種為主。產量三要素豎葉型品種為主。產量三要

43、素一般為:畝穗數一般為:畝穗數43504350萬,穗粒數萬,穗粒數34363436粒,千粒重粒,千粒重4444克以上克以上。2 2、高肥力土壤基礎、高肥力土壤基礎 有機質有機質14.5g/kg14.5g/kg,全氮,全氮0.95g/kg0.95g/kg,速效氮,速效氮79.18mg/kg79.18mg/kg,速效磷,速效磷0.24mg/kg0.24mg/kg,速效鉀,速效鉀137mg/kg137mg/kg。3 3、施肥技術、施肥技術 每畝施機粗肥每畝施機粗肥3000 3000 公斤左右,純氮公斤左右,純氮16201620公斤,磷公斤,磷12201220公斤,公斤,鉀鉀812812公斤。其中氮素

44、化肥一半作底肥,另一半在拔節后期追施;磷公斤。其中氮素化肥一半作底肥,另一半在拔節后期追施;磷肥采用底肥分層施用。肥采用底肥分層施用。4 4、深耕細耙,實行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深耕細耙,實行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 整地質量應達到整地質量應達到“深深”(25(2530 cm)30 cm)、“透透”( (不漏耕漏耙不漏耕漏耙) )、“細細”( (整地精細整地精細) )、“實實”( (土壤上松下實土壤上松下實) )、“平平”( (土地平整土地平整) )。 犁地前,每畝用犁地前,每畝用2 2 林丹粉林丹粉2 2公斤拌細土公斤拌細土2020公斤均勻撒施地面,然后公斤均勻撒施地面,

45、然后耕翻入土。耕翻入土。 播種時,最好使用包衣種子,或藥劑拌種。播種時,最好使用包衣種子,或藥劑拌種。5 5、依據品種特性適期適量播種、依據品種特性適期適量播種 半冬性品種在平均氣溫為半冬性品種在平均氣溫為17181718度時播種,弱春性品種在平均氣溫度時播種,弱春性品種在平均氣溫為為16171617度時播種。半冬性品種基本苗要求達到度時播種。半冬性品種基本苗要求達到12141214萬萬/ /畝,弱春性畝,弱春性品種基本苗要達到品種基本苗要達到15161516萬萬/ /畝。播種深度要求在畝。播種深度要求在35cm35cm之間。力爭達之間。力爭達到一播全苗。到一播全苗。6 6、冬前管理、冬前管理

46、苗情指標:苗情指標:半冬性品種越冬前半冬性品種越冬前(12(12月月2020日左右日左右) )主莖葉齡達主莖葉齡達6.5-7.16.5-7.1,單株,單株次生根次生根l0l0條左右,單株分蘗條左右,單株分蘗7-87-8個,幼穗分化到二棱期,苗色深綠,生長個,幼穗分化到二棱期,苗色深綠,生長健壯,群體頭數每公頃健壯,群體頭數每公頃65-7565-75萬。萬。管理措施:管理措施:1 1)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缺苗斷壟的要及時進行疏密補稀。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對缺苗斷壟的要及時進行疏密補稀。2 2)出苗后遇雨,待墑情適宜時,及時精細劃鋤,破除板結。出苗后遇雨,待墑情適宜時,及時精細劃鋤,破除板結

47、。3 3)群體頭數超過指標要進行鎮壓或深中耕,以控上促下,控旺轉壯。群體頭數超過指標要進行鎮壓或深中耕,以控上促下,控旺轉壯。4 4)澆好封凍水)澆好封凍水5 5)根據雜草情況,及時噴灑除草劑。)根據雜草情況,及時噴灑除草劑。7 7、春季管理(返青、春季管理(返青抽穗)抽穗)1 1)返青期不追肥不澆水,及早進行精細劃鋤,以通氣、保墑,提高地溫,促根)返青期不追肥不澆水,及早進行精細劃鋤,以通氣、保墑,提高地溫,促根系發育,麥苗穩健生長。系發育,麥苗穩健生長。2 2)起身期群體頭數超過預定指標,葉色深綠,應進行深中耕、鎮壓,促兩極分)起身期群體頭數超過預定指標,葉色深綠,應進行深中耕、鎮壓,促兩極分化?;? 3)拔節一孕穗期是小麥需肥水臨界期,要根據苗情、天氣、土壤墑情適時澆水)拔節一孕穗期是小麥需肥水臨界期,要根據苗情、天氣、土壤墑情適時澆水和追肥,以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和追肥,以減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數。 4 4)及時防治病蟲害。根據病蟲測報,注意防治紋枯病、白粉病、蚜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