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與國家經濟_第1頁
明朝太監與國家經濟_第2頁
明朝太監與國家經濟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https:/明朝太監與國家經濟明朝太監與國家經濟皇帝讓“無欲”的親信宦官們干預帝國經濟貿易的初衷是想讓他們為皇室經營財產,實際上,他 們在財富上的“欲望”卻相當強。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個朝代的宦官勢力很大,甚至影響了歷史發展軌跡,作為特殊群體,明代宦官權勢更屬空前絕后。明代宦官之所以被皇帝倚重,跟明朝初年設定的政治統治架構密切相關,為了讓宦官勢力與文官集團互相制約,明朝宦官們不僅在政治、軍事上被委以重任,而且還逐漸把持了國家經濟命脈。據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對宦官的使用有過國策性的規定,明史中記載,明太祖規定宦官“官無過四品”,同時“內臣(宦官)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實際上,從他的兒子朱

2、棣成為永樂皇帝以后,就把他的“家規國法”束之高閣了。眾所周知,明代初期鄭和七下西洋,其領導者鄭和就是永樂皇帝深為信賴的綜合能力很強的太監。鄭和率領的巨大船隊既是一個政治出使團,也是一個軍事集團,同時更是一個從事國際海外貿易的商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鄭和去辦,從技術層面來說固然有能力因素,而鄭和的身份 宦官 更是皇帝所看重的。熟悉明史的讀者都知道,與外廷的文官團隊相比,長期身處大內的皇帝更把作為皇室“家奴”的宦官看成“可靠的自己人”,而那些有頭腦、懂權術、識文斷字的宦官更成了那個時代的能人。鄭和也屬于時勢所造的英雄。可以這么設想,明代早期的七下西洋,即便不是由鄭和組織實施,也會是另一個太監帶隊。

3、“這些遠征都由從事外事活動和為皇帝求寶的宦官組織”(劍橋中國明代史),政治因素固然是其重要方面,而鄭和船隊所扮演的經濟角色也不可小覷,龐大船隊每次出海所攜帶的巨額財富和所有開銷都由國家承擔,帝國是全額投資方,可見皇室對其寄予厚望。鄭和遠航船隊帶回來的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異國產品、珍寶,還有皇室貴族階層所需要的琳瑯滿目的奢侈消費品,這些“舶來品”讓明帝國的國內市場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刮起了商業新風。更重要的是,鄭和船隊沿海跨越了半個地球,向東南亞國家以及印度洋、波斯灣沿岸,包括非洲東海岸的國家打開了一扇國際通商的大門,堪稱為中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壯美篇章。鄭和船隊遠行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經濟貿易,還

4、對明帝國以后的經濟貿易結構影響深遠,并不因為鄭和的宦官身份而在歷史上有絲毫遜色。從史料來看,自明成祖永樂皇帝即位以后的 240 多年,明帝國每一個朝代都賦予宦官中的領導者“太監”以極重的政治、軍事、經濟重權,但本文只談明朝太監們對帝國經濟的作用與影響。https:/出于統治考慮,明朝建國初期為體現民生情懷,以及當時主要承擔賦稅的農民的有限繳稅能力,從頂層設計上,朝廷定的稅率較低,明代的國家賦稅收入遠低于 400 年前宋代的國家稅收(劍橋中國明代史),然而,明帝國皇室的開銷并不見得比宋代皇室少,而且政府運營開支、國防支出等也不會減少,于是除了正常規定的稅收外,實際上各級官府都不同程度增加了額外稅

5、賦,這是“公開的秘密”,從地方到帝國中央都心照不宣。到了明代中后期,皇宮的鋪張奢侈開銷助長了統治者對民間財富的搜刮,明朝皇帝派遣身邊的宦官為他到各地斂財,于是宦官勢力大舉介入帝國經濟領域。誠然,明代宦官群體中也出現過能力較強、品行較好的“好宦官”,這在明史中有記載,如上文所說的鄭和等,但是作為一些長期身處皇宮大內,與帝國最高權力異常接近、生理心理上都發生了畸變的特殊人群,宦官在明朝歷史上對國家經濟的作用弊大于利。作為明朝皇室“經濟代言人”的宦官們插手帝國哪些經濟領域呢?明朝皇帝繞過管理國家財政的法定機構,直接派出一批批太監到全國各地搜刮財富,沿海和內地的關稅、林產品的征用、鹽稅、礦稅、織造等,

6、都成為宦官監管控制的領域。明代皇宮內宦官機構有“十二監、四司、八局,所謂二十四衙門也”,各“監”的負責宦官被稱為“太監”,威權很重。久而久之,“太監”就成了對宦官的尊稱。在明帝國各地出現了很多“經濟太監”,如北京附近的林產品稅征收名義上是歸工部征收,實際上卻是由宦官掌控,他們征收木板和圓木供皇宮使用,權力很大,誰也不敢招惹他們。到 15 世紀后半期,明朝宦官勢力幾乎控制了軍隊所有的軍需品的生產采購,控制了納貢制度下的大部分對外貿易,還替皇室管理皇家絲綢、瓷器工廠,為朝廷采購和運輸國內的產品,負責很多帝國的大工程一一如皇宮、皇陵和寺廟的建造等,可以說,這時候的宦官們成為國家一特殊形態的官僚集團,

7、他們的觸角延伸到并掌控著帝國每一個重要的經濟角落。明史卷 304 這樣記載:“通都大邑皆有稅監,兩淮則有鹽監,廣東則有珠監,或專遣,或兼攝。”皇帝讓“無欲”的親信宦官們干預帝國經濟貿易的初衷是想讓他們為皇室經營財產,實際上,他們在財富上的“欲望”卻相當強。派遣到各地的“經濟太監”絕大多數是貪婪狡猾之人,他們將搜刮來的巨額財富,除了進獻給皇室以及向更高等級的掌權宦官行賄之外,大部分都中飽了私囊,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都知道“經濟太監”是肥差,在選派宦官到各地去擔任稅使、監督的時候,宦官集團內部早就明碼標價出售職位了,所以,他們一上任就想著法子盤剝搜刮也似乎就順理成章了。正史上關于明朝太監巧取豪奪、

8、騷擾地方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李廣,孝宗時太監也,以符篆禱祀帝,因為奸弊又擅奪畿內民田,專鹽利巨萬。”“谷大用者,(劉)瑾掌司禮監時提督西廠建鷹房草場于安州,奪民田無數”等https:/等。“經濟太監”們為所欲為,甚至連朝廷大臣都不放在眼里,隆慶時期的太監滕祥得到皇帝的信任,驕橫跋扈,“傳造采辦器物及修補壇廟樂器,多自加征,靡費巨萬。工廠存留大木,斬截任意”。國有資產,他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經濟太監”們掠取社會財富的情形很瘋狂。明史中如此描述:“大小監縱橫繹騷,吸髓飲血,以供進奉。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蕭然,生靈涂炭。”搜刮的財富 90%進了太監的腰包。當然,貪婪作惡的太監幾乎都沒有好下場

9、。十六世紀初,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太監劉瑾,“專恣驕橫”,權傾天下,據說劉瑾因謀反罪被抄家時,抄出家中“金共一千二百五萬七千八百兩,銀共二萬五千九百五十八萬三千八百兩”(繼世紀聞),其它珍貴物品不在其內。如果所記不虛的話,數額堪稱貪污史上絕無僅有的例子。這從另一個角度也可看出,當時的宦官勢力掌握了大明帝國多少財富。因為劉瑾的巨額家財相當部分是來自各地“經濟太監”的孝敬。明朝末期,宦官勢力對經濟的掠奪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萬歷二十六年(1598 年),宦官楊榮到云南任礦使,楊太監名義上是為皇帝開礦理財,實際上“搜取寶石,詐擾諸夷,土司俱蠢蠢謀亂”(萬歷野獲編),他的貪婪狡詐造成邊境局勢不穩定。像他這樣貪婪陰狠、為非作歹的“經濟太監”在當時很普遍,文人沈德符隨手就列舉了一批“壞太監”,他們是:“天津之馬堂、福建之高采、遼東之高淮、徐州之陳增、湖廣之陳奉、廣東之李鳳、李敬、通灣之張燁、湖口之李道幾遍天下,其播毒皆楊伯仲也(對地方百姓的毒害與楊榮不相上下)”。沈德符用沉痛的筆調控訴了當時宦官勢力對社會財富的劫掠、對民間百姓的殘害壓榨。總而言之,明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