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 第9課對外開放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 第9課對外開放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 第9課對外開放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 第9課對外開放_第4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 第9課對外開放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9課 對外開放【學習目標】唯物史觀說出社會生活變化與國家政策變化之間的關聯時空觀念依據地圖指出經濟特區、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的地理位置史料實證依據照片、文獻、現實生活的變化等講述中國對外開放的前后變化歷史解釋依據課本所學知識講述中國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及對外開放對我國發展帶來的好處家國情懷對比近現代中國對外開放的異同,敘述中國發展的成就及存在的問題,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設計說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是歷史學科知識通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橋梁。本板塊是歷史核心素養培養在本課教學中的具體化,主要描述學生經歷具體教學活動后所形成的包含著核心素養要求的具體行為。一、學習報告一、請認真閱

2、讀課本,完成時間軸1980年 1984年 1985年1990年 1992年2001年設立經濟特區二、想一想、說一說中國對外開放格局有什么特點?【學習報告答案】一、設立沿海開放城市、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設立上海浦東新區、開放沿江沿邊及內地省會城市、加入 WTO。1二、特點: 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二、思維拓展1.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地圖,并思考問題:圖一中國近代開放的部分通商口岸 圖二 中國對外開放格局圖(1)請根據圖中信息分別說出兩幅地圖的時間,并在圖二相應位置填出經濟特區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名稱(2)依據地圖,說一說

3、中國近現代對外開放城市(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共同點?這兩個時期的開放又有何不同?答案:共同點:都是從東南沿海逐步向全國擴展(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不同點:前者的開放是無計劃、無規律,是被迫的,后者的開始是有計劃、逐步開放的,是主動開放;前者的開放具有不徹底行,后者的開放是全方位、多層次、點線面結合的全面開放;近代前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當前已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前者開放使我國經濟狀態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強,后者的開放使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并已取得許多令世界各國刮目相看的輝煌成就。2.有人說加入 WTO使中國很多民族企業遭遇嚴峻的挑戰,我們不應該加入。你同

4、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注意:請結合所學過的知識加以說明】答案:不同意。因為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三、反思感悟1.創設情境:主人公:小明,出生于 1980年小明小的時候全家住在筒子樓里,有公共廚房、衛生間,家里最值錢的東西就是自行車、縫紉機。在小明 8歲時,家里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這在當時的筒子樓里可是個稀罕物件,每到晚上,小伙伴們就聚集到小明家來看電視。現在的小明已經有了自己的家,他住在高檔住宅小區,家里各種家用電器十分齊全,生活方便舒適。在前兩年他還買了一輛小轎車,經常帶父母家人

5、出去游玩。(1) 請你簡單概括一下,小明家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重大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2)老照片從一個側面記錄了我們的生活的變化,時代的變遷。你家里也有不少老照片吧?請你做一個小調查,收集老照片來說說你家庭生活的都有哪些變化,并和同學進行交流,了解改革開放對中國民眾生活帶來的影響。答案:學生收集資料,自由表達四、沙場練兵1.有一座城市,它是 1980年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這座城市是( )A.汕頭 B.深圳 C.珠海 D.廈門2.實行對外開放的最終目的是( )A.引進外國資金 B.引進外國技術C.學習外國管理經驗 D.發展民族經濟3.歌曲和口號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

6、的社會狀況。下列建國后的歌曲和口號,按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打倒一切,全面內戰 我們講著春天的故事,改革開放富起來ABCD4.“中國夢”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主題。人民日報的每一篇社論都是流淌著的歷史,足以勾勒出當代中國“強國夢”的軌跡。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將是我國進行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負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為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斗。”1953年元旦社論材料二

7、 “用最高的速度來發展我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總路線的基本精神速度是總路線的靈魂。”1958年 6月 21日社論“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的產是由人的膽決定的。”1958年 8月 3日社論材料三 “我們懷著十分興奮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實行四個現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1979年元旦社論(1)據材料一,指出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黨和政府為實現這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