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試講教案_第1頁
《雨霖鈴》試講教案_第2頁
《雨霖鈴》試講教案_第3頁
《雨霖鈴》試講教案_第4頁
《雨霖鈴》試講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雨霖鈴試講教案這是雨霖鈴試講教案,是優秀的語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雨霖鈴試講教案第1篇教學目標1.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對意象的分析,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2.通過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3.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養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興趣。教學重點:體會婉約派詞的特點,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教學難點: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藝術特色。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環節:(一)情感激趣,導入新課

2、1.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讓同學一起跟唱。營造哀傷凄美的離別氛圍。提問:聽完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同學們知道哪些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名句?分享后總結:看來同學們知道的不少,很好!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來欣賞一首別離詞,感受別離詞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2.請同學簡單介紹對詞人的了解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老師以ppt為工具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并簡單介紹雨霖鈴詞牌知識。(二)反復朗讀,整體感知1.試讀。學生小聲誦讀,注意語調、語速、停頓及情感基調。根據自己的預習理解,將疑難之處標出。同位可討論。2.聽讀。老師范讀。注意特殊句式的讀法。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

3、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么?3.指讀。請學生代表配樂朗讀。教師指導。4.齊讀。學生根據ppt課文字幕、意境圖,邊讀邊想象,理解詞意。(三)賞析意象,品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1.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直接表現作者情感的詞句是什么?點撥: 情景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時難舍難分的痛苦,設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涼、悵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2.學習上闋,重點學習融情入景的寫法。(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點撥: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

4、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出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2)“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這寫什么?點撥: 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是眼前之景還是想象之景呢?點撥:由眼前的實景轉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合的寫法,體會全詞纏綿悱惻、凄涼清麗的意境。 3.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詞意象。(1)下闋中出現的典型詩詞意象有哪些?點撥:意象酒、柳、風、月。(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

5、殘月”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有什么特殊意義?詩人借此表達了什么情懷?點撥:。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4. 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么?點撥:提示從寫作技巧,意象意境,表達情感竟敢方面入手。(四)梳理小結,拓展賞析1.請同學們看看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么特點?點撥:圍繞“傷別離”主題,描寫了別前、別時、別后三個部分。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體會情景交融、

6、虛實結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2.賞析柳永的蝶戀花。學生討論后派代表講解,師生共評。點撥:進一步體會柳永詞的婉約特點及纏綿悱惻的情感。(五) 對比體會,布置作業1. 對比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風格特點。2. 課后利用網絡小環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詞”為題,寫一篇小論文。板書設計:雨霖鈴柳永別前寒蟬、長亭、驟雨 (實) 寓情于景傷別離 別時蘭舟 (實)別后煙波、暮靄、酒、楊柳、曉風、殘月(虛) 虛實結合雨霖鈴試講教案第2篇一、 教材(一)教材所處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語文第三冊第八課詞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

7、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詩詞的語言,賞析詩詞的表現手法。按新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語文閱讀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文學品位,并進而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勝枚舉的柳詞中,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的別離情景。這首詞是宋代婉約派的代表作。全詞以“離情”為線索,用白描、鋪敘、點染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情人話別時留戀難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悶心情,景中見情,以情帶景。其中的“楊

8、柳岸曉風殘月”被譽為千古名句。雨霖鈴是課內自讀課文,但也可以做教讀課文,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揚州慢作為課內自讀課文來處理,主要比較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風格。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余。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了。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三)鑒于以上兩點,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1.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領會唐詩、宋詞的藝術特點;初步掌握鑒賞古代詩詞的方法;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體會雨霖鈴的融情

9、入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色。(2)過程與方法:通過詞中意象,具體領會唐代幾位詩人和宋代幾位著名詞人的藝術風格;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3)情感態度:體會作者的感情,領悟作者當時的理想;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2.重點:學習名句鑒賞的方法:易詞造意法;3.難點: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因為這是從鑒賞評價的層次來要求)。二、學法(一)學情分析1.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詩詞作品,因為詩詞語言的優美,情感的豐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歡的較少。但無論哪種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具體說說它美在何處,為什么這樣寫,都是一些難

10、題,更不能很好地把握。2.學生在初中和高一已學過詩詞,對詩詞的一般性鑒賞方法已初步掌握。3.柳永是個著名的詞作家,早已為同學們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平時學生接觸的不多,不知其風格如何,故而有很強的好奇心理。4.中學教材中涉及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二)學法指導:把握整體察背景品味詞語反復吟聯想想象悟主旨再現意境體詩情易詞造意賞名句求同辨異見風格熟讀背誦常積累改寫運用爭創新學生主要運用:快速閱讀法、圈點批注法、發現法、比較法、品析法以及討論法。例如:1.誦讀法:朗讀要注意語言的節奏,體會作者的情感;2.揣摩語句法:主要是從句子所蘊藏的

11、含義和情感入手;3.比較閱讀法:將要學的內容與已知內容進行比較,求同存異,加深理解。三、教法1.課型:自讀、討論、鑒賞。教法與學法力求統一,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激趣,又能創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誦讀法是語文教育與學習的傳統的方法之一。結合詩論賞析法實際上是以前人的鑒賞理論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想象意境法和名句鑒賞法都是詩歌鑒賞和教學的重要方法。(1)誦讀法。大綱要求學生能“流暢地背誦詩詞”。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重音、語調、語速、體會作者的感情等。通過誦讀,使學生得出對本詞的整體印象,感覺文章的“氣質”。通過誦讀去發現精妙詞句,體會其作用。(2

12、)情境法。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過視覺直接獲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快速進入角色,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3)研討法。在高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課堂內的主題式研究。它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4)名句鑒賞法。可選擇一些名句進行具體分析。將這些名句和其他詩詞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內在的比較能力。語文新大綱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師生互動性。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起到引導和組織作用。語文教學主要是主題式探研。以上四種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此外還可靈活運用提問法、討論法、練習法和板書圖示法。

13、2.教學手段:幻燈片等多媒體手段,它既便于學生直觀,節約時間,又能利用情境營造課堂氛圍,引發學生的興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能快速進入角色。四、教學設計教學環節:聽讀析賞背創步驟:(一)導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別賦)我國古代這種寫離情別意的送別詩特別多,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過或你自己感受很深的寫離別的詩句。教師可適當提示:別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等。一面復習舊知識,另一方面為本課的教學提供比較的材料,讓學生很自然的進行新舊的聯系與比較。激發興趣,創設情境。(二)讀試讀:回憶過去所學詞的知識,試讀本詞,考慮語調、語速及感情基調。將疑難之處標出。采用學生小聲讀

14、的方式。“試讀”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可使學生明確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使課堂學習更具目標性。聽讀:與自已剛設想的比較一下,與自己的讀法有哪些不同之處,為什么?點拔:詞里的一些特殊句式的讀法,本詞中領字的停頓。此類知識不必過多分析與講解,讓學生通過比較而領會,然后在實踐中訓練掌握。朗讀:一邊朗讀一邊想象一邊理解詞意。既是訓練朗讀,又是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在誦讀中體味詩歌的意境。獲得感性認識。(三)初步理解1.推斷詞義(1)“寒蟬”“初”“念”“堪”等詞的意義。(2)“留戀處蘭舟催發”的“處”應做何解?與“今霄酒醒何處”的“處”相同嗎?(3)“此去經年”課本注為“一年”,你認為正確嗎?請說明理由。質

15、疑:學生互相質疑解疑。高二學生可培養這種質疑的態度與自已通過查找書籍解疑的能力。2.討論:這首詞寫了什么景,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上下片各寫什么內容。視學生討論的具體情況,相機點拔。結合板書理解此詞的主要內容,作者的感情和結構。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內容和結構,相對而言,這還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并不是難點。(四)想象畫面展現場景描述意境訓練:讓學生想象作者描寫的情景并把它描述出來。(五)賞析1.理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的藝術特色。(1)精講:簡要講解“景中見情、緣情設景”注重其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概念的聯系,主要讓學生明確在文學鑒賞評價中經常使用一些近義概念。(2)教學目標:中學教材中涉及

16、的術語雖然不多,但學生普遍感到混亂。澄清這些相近的概念是學生準確運用這些概念的基礎。2.賞析名句:“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1)問:看似尋常的兩句詞,何以冠以“千古俊句”?改為“今宵酒醒何外,芳草地曉風殘月”如何?此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名句的魅力所在。(2)教學目標:名句鑒賞是詩詞鑒賞的一個重要內容和重要手段。先從語感入手,讓學生按自己的感受來說。讓學生理解意象與意境的關系:意境由意象組成。而意境制約著其中的每一個意象。一個成功意境中的諸意象幾乎是無可置換的。(六)背誦學生互背互檢,要求當堂能背誦。“腹有詩書語自華”背誦一定數

17、量的作品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七)課堂練習討論:1.王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試分析此詞中寫景的詞句以及這些詞句所抒發的感情。2.作者在寫這三個場景時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3.自古以來寫離愁別緒的詩非常多,大多都能注意情景的結合。如“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前者寫別前的環境,后者寫別后之景,但給人的感覺卻沒有此詞寫離別寫得這么曲折詳盡、纏綿細致,意境深遠,試討論此詞在寫作技法上有什么突出之處?點拔:1.抓住文中的三個場景,“別前”“別時”“別后”,進行分析。2.如學生有困難教師可用前三句作示范分析:前三句幾乎純用典型景物刻劃別前環境氛圍,寫景為主,而又筆筆

18、含情。3.引導學生從文體入手,“詞”相對于“七絕”來說,篇幅較長,它要求而且允許作者拓展筆墨,大開大合,充分抒寫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表現一個比較完整的過程。(八)總結:結合板書總結:1.詞的主要內容;2.藝術特色;3.名句鑒賞方法;精講:可適當補充自己對此詞的感悟與認識。從理性的高度整體歸納評價全詞,為閱讀欣賞提供一個范例。(九)布置作業:讓學生將此詞改寫成現代詩。雨霖鈴試講教案第3篇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以讀帶析,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教學難點)(2)鑒賞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約派詞的風格特點。(教學難點)(3)深刻體會雨霖鈴的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藝術特色。(教學重點)

19、2、能力目標:通過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教學重點)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以真情品讀作品,培養學習詩歌的興趣和文學素養。二、教學方法1.誦讀法。2.問答法。3.討論法。4.點拔法。三、教學過程(一) 導語有關離別的詩詞名句: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3、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4、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20、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6、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7、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在現實生活中,離別是一種常事。江淹曾經寫道: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寫離別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鈴。板書課題(二)柳永簡介(略)(三)創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日是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柳永原名柳三變,大約在38歲時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以自己的才華,柳三變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

21、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等了5 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其中有“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三變這首牢騷歌被廣為傳唱,竟傳到了皇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三年后,他再次參加科舉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三變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最后,他在飽受世態炎涼之后,“怪膽狂情”逐漸消退,

22、才改名為柳永,54歲時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最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最為世人傳誦的一首。這首詞寫的'是他不得不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四)整體感知:1.聽錄音,注意正音和節奏2.指讀,注意詩歌基調。本詞是詞人與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離別場景,因此與“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訣別的悲壯不同,是“凄苦”。3.結合注釋理解詞意,描述詩意:雨霖鈴秋蟬的鳴叫凄涼急切,面對著暮色中的長亭,一陣暴雨剛剛停歇。在京城門外設帳飲酒餞別,卻

23、沒有好心情,正當難舍難分之時,行船的人催著要出發。手拉著手淚眼相望,哽咽著竟然說不出一句話來。想到我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離別遠去,舟行千里,水上霧靄朦朧,夜晚濃云籠罩著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遠遼闊。自古以來多情的人無不悲傷地離別,偏偏又在這冷落凄清的深秋時節,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處呢?也許是泊舟楊柳岸邊,晨風習習,天空掛著一鉤殘月。這一去經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虛設。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誰訴說!4.整體把握:1)全詩寫了什么內容?抒發什么情感?“多情自古傷離別”, 詞以“傷離別”為主線。寫離別,抒“傷”情。2)錘煉詩眼: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可結合背景

24、,知人論世)該句在詩中為“過片”,承上啟下,并表明詩歌主旨情感,為全詞“詩眼”。而且本句由傷離別自古傷(見下)多情更傷秋更傷(見下)清秋更傷冷落更傷來層層突出“那堪”“傷離別”的情感,表達細膩,情感凄苦,感人至深!自古:離別在古代是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謂“生離死別”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發達,遠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諸多難以預見的阻隔因素,從而讓分別之人產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復、歸期難料的紛繁情緒。加上離人多半因為被貶、流放,或為生活所迫,或因戰爭離亂或男女情緣,這就特別惹起人的萬端感慨。清秋:秋天本來是草枯葉落,百花凋零的季節,人在秋中往往會有一種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寫秋天

25、的時候,經常與“愁苦悲涼”的感情聯系在一起。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南宋吳文英在唐多令中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而曹雪芹在秋窗風雨夕中則說:“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這些詩句都寫出了懷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詞人把離別之事與清秋之氣疊加悲苦再加凄涼,情感的表達更加沉重。抒情手法:直抒胸臆。3.圍繞詩眼,體會全詩的基本結構:上片:別時(實寫) 晚(黃昏) 長亭(餞別催發執手念)下片: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別后 (虛寫) 今宵 楊柳岸經年 未卜(五)合作探究賞析(理解文句 ,具體賞析意象和意境)寒蟬凄切,對長

26、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分析角度提示:1.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注意抓首句的作用以及本句的意象特色來分析)開首三句道出時間、地點、景物。以凄清景色揭開了離別的序曲:元代的盧摯在沉醉東風:“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宋代詞人晏幾道在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長亭:早在秦漢時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當時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長亭”五里一短亭。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