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 錄1、編制依據及原則11.1編制依據11.2編制原則12、編制范圍13、工程概述23.1工程概況23.2氣候特征23.3地形地貌23.4地質特征23.5主要工程量34、濕噴樁施工方案34.1施工準備34.2施工進度計劃44.3資源配置44.4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54.5質量控制64.6施工控制注意事項75、施工安全控制措施85.1安全管理措施85.2施工安全措施106、環境保護措施127、文明施工保證措施12西線南段濕噴樁施工方案1、編制依據及原則1.1編制依據1、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 F10-2006);2、城鎮道路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1-2008);3、公路工程質
2、量檢驗評定標準,(JTG F801-2004);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5、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編制的相關施工圖紙及相關工程業務聯系單。1.2編制原則1、嚴格遵守交通部頒規范、規程和規則等技術標準并將其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2、結合現場情況及本單位工期、質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制定出完善的保證體系和保證措施,確保該項目標的實現;3、以人為本,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確保人身及設備安全;4、充分考慮氣候、季節對施工的影響,以及其它干擾因素,安排各項工序的施工進度;5、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和制度,配備專職質檢人員進行全過程控制;6、堅持文明施工,注重
3、環保和水土保持,爭創“蘇州市平安施工工地”;7、結合施工特點,做好人力、材料、機械的合理配置,推廣“四新”技術,采用成熟可靠、先進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做到施工方案科學適用、技術先進,確保實現設計意圖。2、編制范圍本施工方案涉及的是西線南段路基工程地基加固,采用濕噴樁對軟弱地基進行加固處理。西線南段吳中大道樞紐互通式立交RD4匝道K0+332.5K0+402.5、LU4匝道K0+020K0+090。3、工程概述3.1工程概況本標段工程施工范圍為太湖度假區連接線ZK0+500ZK7+075、西線南段WFbK8+956.645WFbK10+545.232,全線長8.2km;該段地面道路大多利用高架
4、橋兩翼布設,且多處需要經過地基加固處理。其中西線南段吳中大道樞紐互通式立交RD4匝道K0+332.5K0+402.5、LU4匝道K0+020K0+090段采用濕噴樁對其進行地基加固,樁徑0.5m,樁長1415m,間距1.11.4m,平均處理寬度614m,梅花形布置。3.2氣候特征項目區屬于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海洋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東夏季長,春秋季短,雨量充沛。吳中區全年平均溫度15.7。年平均降水量1088.5mm(最多1782.9mm,最少600mm);常年6月16日入梅,7月9日出梅,梅雨量194mm;無霜期240天;年日照時數1940.3小時,年日照百分比為45%。3.3地形地貌沿
5、場地部分為現狀綠化帶,地勢較平坦。地面標高一般為2.336.63m。地貌類型屬古泄湖堆積平原區、低山丘陵區。3.4地質特征部分屬于古泄湖堆積平原區,淺部主要為全新世粉質粘土、粉土,力學強度差中等,其下為晚更新統粘土、粉砂。3.5主要工程量序號起訖樁號長度(m)平均處理寬度樁長(m)間距(m)排列形式根數(根)長度(米)整平高程或停灰面1吳中大道樞紐互通式立交濕噴樁1.1RD4K0+332.5RD4K+362.5308151.2梅花形20330454.21.2RD4K0+362.5RD4K0+402.54014151.4梅花形33049504.23.11.3LU40+020LU40+060401
6、4151.4梅花形33049503.34.61.4LU40+060LU40+090308151.2梅花形20330454.61.5RD4K0+332.5RD4K+362.5306141.1梅花形19226883.31.6LU40+060LU40+090306141.1梅花形19226883.4合計213664、濕噴樁施工方案西線南段吳中大道樞紐互通式立交RD4匝道K0+332.5K0+402.5、LU4匝道K0+020K0+090段采用濕噴樁對其進行地基加固,樁徑0.5m,樁長1415m,間距1.11.4m,平均處理寬度614m,梅花形布置。4.1施工準備1、組織有關單位及相關人員進行圖紙會審
7、。2、對影響施工和受施工影響的地下管線開挖必要的樣洞(開挖樣洞時通知管線單位監護人員到場),核對弄清地下管線的確切情況,做好記錄。在靠近管道施工期間,應有燃氣、供水、電信、高壓線等相關經營企業派出的技術人員到現場提供安全保護指導。3、場地平整。濕噴樁施工范圍內,清除原地面雜草、樹根,拆除老路面混凝土、路緣石、側分帶、管線以及雨污水管等廢棄項目,根據特殊路基設計圖中給出的原地面整平高程進行整平壓實,同時做好施工場地的排水措施。4、濕噴樁施工機械采用1臺深層雙軸攪拌機,并配有電腦記錄并打印噴漿量設備。5、根據設計要求,濕噴樁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設計水泥用量55kg/m。石膏粉摻入量取水泥
8、用量的2.0%3.0%。6、施工前對協作隊伍進行技術交底,明確本工程的技術要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7、每臺樁機均需搭設水泥存放庫,庫存量保證兩天連續施工使用量,水泥存放庫要求防雨、防潮,并在庫房周邊布設排水溝。4.2施工進度計劃西線南段吳中大道樞紐互通式立交RD4匝道K0+332.5K0+402.5、LU4匝道K0+020K0+090段濕噴樁共計1450根,施工計劃工期為:2014年5月8日2014年8月31日。4.3資源配置4.3.1人員配置序號工種人數備注1管理人員4現場負責人、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2技術員23測量員24操作人員55電工16雜工24.3.2設備配置序號設備名稱單位
9、數量備注1深層攪拌機臺12壓漿機臺13灰漿攪拌機臺14自動記錄儀臺15電腦流量計臺16經緯儀臺27水準儀臺28全站儀臺29發電機組臺2備用電源4.4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4.4.1工藝流程濕噴樁施工工藝如下:場地整平 測量放樣 鉆機安裝、調試、標定 鉆機就位對中 預攪下鉆 底部攪拌噴漿、間歇后提鉆 噴漿提鉆至規定高程 重復攪拌下沉直至樁底 重復邊噴漿邊攪拌提升、直至提升至設計標高處 關閉攪拌機械、鉆機移位4.4.2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和技術要求1、樁機運至工地,先行安裝調試并標定,待內外鉆桿旋轉、漿泵及計量設施一切調試正常后,樁機移至樁位;2、樁機預攪下鉆,鉆頭速度1.0m/min;3、按配合比要求制
10、備水泥漿,待樁機鉆頭下沉到接近樁底位置時,提前將水泥漿倒入集料斗中,鉆頭到達樁底位置后開始攪拌噴漿,間歇12min后再提升鉆具,確保底部有足夠的灰量,提鉆速度0.8m/min,確保攪拌均勻;4、從樁底向上邊噴漿邊攪拌提升,嚴格控制提升速度,保證以0.8m/min的均勻速度提升,提升至設計標高處停止噴漿,完成第一次攪拌;5、重復攪拌下沉直至樁底;6、重復邊噴漿邊攪拌提升,直至提升至設計標高處;8、關閉攪拌機械;9、攪拌機械移位;10、水泥用量不小于設計用量;11、為保證攪拌樁的垂直度,注意起吊設備的平整度和導向架對地面的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12、樁位偏差不得大于5cm,深度誤差不
11、得大于5cm;13、攪拌機下沉或提升的時間有專人記錄,時間誤差不得大于5秒。14、橋臺處的濕噴樁處理時要求路基側樁基后至少布設1排樁,濕噴樁施工放樣時預留灌注樁樁位,承臺位置停灰面按承臺底高程控制。15、施工濕噴樁前,應將原地面整平至整平高程,路基施工時,應注意進行不間斷排水。16、濕噴樁的施工應從樁底向上噴漿,直至離整平高程25cm處,再重新攪拌至樁底,然后再提升攪拌至地面下25cm處,并將地表25cm土摻拌水泥處治、壓實,水泥用量與濕噴樁水泥用量一致。樁身無側限抗壓強度(90天齡期)應不低于1.2Mpa。17、濕噴樁施工完成后,填筑路基前,一般在樁頂設置40cm石灰土墊層;零填、低填路段,
12、濕噴樁樁頂標高應控制在路基底面以下40cm處,基底填筑40cm石灰土墊層后再填筑路床,地下水位較高路段墊層采用碎石填筑;擋墻位置停灰面按擋墻基礎底高程控制。4.5質量控制4.5.1樁長控制原則設計時處理深度以打穿軟土進入相對硬層50cm為原則,現場采用雙控,即以地勘資料中軟土層深度和文件中的處理長度為基礎,結合施工機械的電流變化,以確定是否打穿軟土層,當電流發生突變,一般電流達到6070A,可認為已進入相對硬層。根據施工機械的差異,此電流數值可相對變化。一般橋頭段、河塘段往往土層厚度變化明顯,因此一方面須加強施工期勘探,另一方面注意結合現場施工機械的電流變化確定樁長,避免樁長不足的現象,以保證
13、濕噴樁符合地基的處理質量。由于部分路段填方較低,軟土層較厚,設計樁端仍處于軟土層。此時按照設計圖中樁長的要求進行控制,樁端噴漿需保證足夠的時間,確保處理效果。4.5.2濕噴樁的檢測、試驗要求1、樁身強度要求為:7d不小于0.6MPa,28d不小于1MPa,90d不小于1.2MPa。2、水泥漿制備必須有充分的時間(大于4min),確保水泥漿液攪拌的均勻和水泥的活化。3、成樁七天后,進行開挖檢查,使用輕便觸探器進行樁身質量檢驗,根據鉆進速度判定樁身強度,觀測樁體成型情況及攪拌均勻程度,檢查頻率為2%,但最少不得小于2根。當樁身質量有懷疑時,可采用鉆孔取芯做抗壓強度試驗的方法進行檢驗。4、成樁28天
14、后進行鉆孔抽芯檢驗,檢測頻率為千分之五,同時每個段落不少于2根,對于28天的抗壓強度和標準貫入試驗,樁身無側限抗壓強度(90天齡期)不低于1.2Mpa(而28天齡期的樁身無側限抗壓強度不低于0.84Mpa。4.5.3質量控制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的水泥具備出廠合格證、產品質量保證書等質量證明文件,水泥的堆放必須符合防雨、防潮要求,不使用過期、受潮、結塊的水泥。2、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施工隊長向各工種工人進行分類技術交底,使各工種工人明確職責和技術要求,加強全員質量意識,努力把好質量關。3、施工適用圖紙、施工順序、質量要求、施工方案等應按設計要求,在各分部工程開工前上報監理工程師。4、施工時每臺鉆
15、機配備專人記錄及管理,對施工中的各個環節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工作交接和質量互檢制度,各施工隊對工程質量應進行自檢,交接班時兩施工班組進行書面互檢(在施工日志里反映出來),認為上道工序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接班方有權拒絕接收,并由原施工班組立即進行返修、糾正,直至達到質量要求。接收方認為上班合格的則由雙方施工組長在對方施工日志中相關欄簽字確認。5、堅決杜絕不合格品的出現。6、施工及測量原始記錄的計算部分必須有第二人進行復核并簽字,以防差錯。4.6施工控制注意事項1、施工結束時,水泥漿液必須全部用完。2、樁機必須配置噴入計量裝置,嚴禁無噴入計量裝置的樁機投入使用,并記錄水泥漿液的瞬時噴入量和累計
16、噴入量。漿液罐容量不小于一根樁的用灰量加50kg,否則不得開鉆進行下一根樁的施工。3、嚴格控制噴漿標高和停漿標高,不得中斷噴漿,確保樁體長度;嚴禁在尚未噴漿的情況下進行鉆桿提升作業。4、對輸漿管要經常檢查,不得漏漿,輸漿管需通長,禁止焊接。5、施工中發現噴漿量不足,實行整樁復打,復打的噴漿量不小于設計用量。6、濕噴樁施工時,為確保濕噴樁成樁質量,在濕噴樁的全長范圍內進行復攪。7、當復攪發生空洞或意外事故(如停電、灰管堵塞等)影響樁身質量,鉆具提升后立即回填素土,進行重新噴漿復攪,在12小時內補救,搭接長度不小于1.0m;8、樁身施工時,采用中低速檔鉆進(或提升),切勿采用高速檔快速鉆進(或提升
17、)。9、靠近管道施工期間,盡量減少濕噴樁下壓過程中對土體的擾動。10、施工期間不得在地下管上方的地面堆放任何重物,防止在壓力下管道發生破壞。11、濕噴樁布置時預留灌注樁位置,承臺位置停灰面按承臺底高程控制。5、施工安全控制措施5.1安全管理措施5.1.1生產安全檢查制度通過安全檢查,發現施工中的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不衛生問題,并對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預測、預報和預防;另外,通過安全檢查,可以進一步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方針、目標及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還可以互相學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取長補短,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安全生產工作。安全檢查內容主要是
18、查思想、查制度、查機械設備、查安全設施、查安全教育培訓、查操作行為、查勞保用品的發放和使用、查傷亡事故的處理等。安全檢查應做到有領導、有目的、有記錄、有評價、有整改,對查出的隱患除進行登記外,還應發出隱患整改通知書,同時要做到“三定”(即定人員、定期限、定措施)。對查出的問題或隱患要跟蹤檢查,直至整改合格,進行銷案。安保部定期(周、月、季、半年)收集安全生產信息,根據反饋的信息、數據分析安全生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安保部還應會同有關部門定期進行安全生產檢查。5.1.2危險任務作業控制為確保對操作者本人、他人或生產設備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業得到有效控制,杜絕或減少不安全因素,識別施工生產中的
19、高危險任務作業,并做好記錄和標識。5.1.3安全裝置與設備管理對安全裝置與設備的有效管理,及時發現安全隱患,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勞動條件,防止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發生。應按有關要求采購、管理、使用與保養安全裝置與設備。5.1.4安全教育制度通過安全崗位培訓、安全知識培訓、作業人員的三級安全教育、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安全員經常性、制度化的教育等,提高各級生產管理人員和勞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生產知識,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術水平,增強自我防護能力。5.1.5勞動保護按有關規定,定期發給在現場施工的作業人員必需的勞動保護用品,如:安全帽、水靴、雨衣、手套、手燈
20、、防護面具和安全帶等,定期由安全環保部進行檢查勞動保護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況。5.2施工安全措施5.2.1現場施工安全1、根據地形地貌,合理進行施工總平面布置,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2、凡進入現場施工的作業人員,必須認真執行和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3、各種機具設備、材料、物件、臨時設施等,必須按規劃布置,保證現場道路的排水暢通。4、按照施工方案的安排,形成良好的施工環境和協調的施工順序。5、用電線路和防火設施應遵照有關規定,做到設施完備可靠、使用方便。6、對宿舍、發電機房、倉庫等要特別注意防火。7、做好可靠的防護措施以及各種安全設備和標志,確保作業安全。5.2.2機械施工安全為防止發生機械施工人
21、身安全傷害事故(如碰撞、夾入、卷入、觸電、人機掉入水中造成機毀人亡等),機械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和勞保規定進行操作并按規定佩戴防護用具;所有機械的傳動帶、明齒輪、明軸、皮帶輪、飛輪都應設置防護罩;各種啟重設備,應根據需要配備安全限位裝置、超重量控制器、聯鎖開關等安全裝置,啟重機指揮人員和司機要嚴格遵守操作規定,不得違章作業;起重機、裝載機等應配置指揮員、信號員,禁止操作速度過快、作業動作幅度過大;操作員對作業前進方向全方位加以注意,特別是回轉半徑內應無人走動;所有機械設備、起重機具都要經常檢查、保養和維修,保證其靈敏可靠。5.2.3車輛運輸安全本段場內交通為進場簡易交通道路,車輛運輸安
22、全問題突出,因此應嚴格遵守車輛道路運輸安全規程,加強交通安全管理,確保車輛運輸安全。5.2.4用電安全1、用電事故主要指觸電、電器設備的超負荷運行,用電不當引起的火災和爆炸等。制定電氣設施的安裝標準、運行管理、定期檢查制度,根據施工組織和施工方案,訂出具體用電計劃,合理布置供電線路,做好電器設備的防護措施。經常檢查施工現場的電氣設備、閘具,及時排除隱患。有計劃、有組織地培訓各類電工、電器設備操作工、電焊工和經常與電氣接觸人員學習安全用電知識和用電管理規程,嚴禁無證人員從事電氣作業。2、施工區域位于高壓線下時,需保證高壓線下要求安全距離。同時進入高壓線作業區域配專職安全員對施工現場不間斷巡邏監控。電壓等級(KV)10及以下20-4060-110220500安全距離(m)垂直1.54.05.06.08.5水平1.02.04.06.08.53、高壓線附近不得存儲易燃、易爆物。 4、高壓線下不得堆土、堆廢棄物。 5、所有的施工人員不得攀爬高壓線架,禁止向高壓線投擲物品。 6、禁止在高壓線下及防護區域內住人。 5.2.5雨季施工安全雨天之前,要組織電氣人員認真檢查現場所有電器設備、線路及漏電保護裝置,發現絕緣不好,應立即處理。凡露天使用的電器設備和電閘等,都要有可靠的防雨防潮措施。5.2.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東省德州市重點名校2025屆中考物理試題仿真題含解析
- 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市級名校2025年初三下學期階段性測試(四)數學試題含解析
- 安保服務合作合同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年初三8月月考化學試題含解析
- 智慧農業技術與農民福祉提升研究
- 二手車交易與服務合同范本
- 信息技術服務購銷合同2025
- 駕校車輛租賃合同
- 自愿離婚財產分配及贍養合同
-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期末綜合素養測評A卷(含答案)
- (高清版)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第一冊 土建工程
- 《生理學》-血液循環-選擇題(A型)
- 電氣工程接地用銅覆鋼技術條件
- 2.1碳排放與環境安全學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三
- 社區獲得性肺炎治療指南
- 人事行政工作成功典范總結
- 三年級語文下冊 期中綜合模擬測試卷(人教版)
- (新版)制絲操作工(二級)理論考試復習題庫-下(多選、判斷題匯總)
- 會議室改造方案
- 丙烯酰胺生產工藝
- VDA6完整版本.3過程審核報告范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