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A服務的傳輸網監控管理系統_第1頁
基于SLA服務的傳輸網監控管理系統_第2頁
基于SLA服務的傳輸網監控管理系統_第3頁
基于SLA服務的傳輸網監控管理系統_第4頁
基于SLA服務的傳輸網監控管理系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attView TR 傳輸網集中監控管理系統技術整體解決方案基于SLA服務的傳輸網監控管理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大唐軟件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10月16日目 錄1. 引言31.1 編寫目的31.2 項目背景及網管現狀32. 總體結構42.1 系統設計原則42.2 系統總體設計思路42.3 硬件及系統平臺62.4 應用軟件平臺72.5 系統接口技術83. 系統功能103.1 配置管理103.2 故障管理123.3 性能管理143.4 安全管理164. 面向大客戶SLA服務的2M端到端測試系統184.1 2M端到端測試系統構成194.2 2M端到端測試系統用戶端設備CT40194.3 2M端到端測

2、試系統中央監測設備CT100-1及探針CT100P215. 參考資料24縮寫表241. 引言1.1 編寫目的該文檔是針對江蘇省基于SLA電信服務質量管理系統試點項目,為能夠提供在SLA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大量的2M電路的性能、故障以及資源數據而提出的解決方案。該方案闡明了傳輸監控系統對于江蘇省SLA管理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實施的可行性,并詳細說明了該監控系統的功能實現。1.2 項目背景及網管現狀 江蘇省SLA電信服務質量管理系統必須對SLA性能和違例信息進行實時監視。對電路性能趨勢進行分析,對故障進行定位,并發布SLA性能預警和性能告警信息,及時發現問題并盡快處理。因此對數字電路的監控,提供實時準確的

3、傳輸性能、故障以及資源數據是SLA管理系統實施的基礎。南京電信公司目前已經建立了SDH、PDH技術為基礎的覆蓋全市大部分地區的傳輸網絡,主要的傳輸設備廠家包括華為、富士通、武郵(烽火)、NEC和少量清華華環的傳輸設備,各廠家提供自己的網管系統管理自己的網元設備,各廠家之間的網管系統互不兼容。這種局面造成了各個技術支持、管理部門無法提供及時有力的支援和配合, 無法為SLA質量管理系統提供準確、統一的實時數據。2. 總體結構2.1 系統設計原則南京省傳輸網SDH業務運營支撐系統以實現傳輸網中的各項管理功能為基本要求,在設計上力求做到既要采用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又要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實用性。具體來講,

4、其設計遵循以下原則:l 開放性采用標準化的UNIX操作系統,標準的圖形用戶界面,標準的數據庫查詢語言(SQL)以及標準的網絡通信協議(TCP/IP),使系統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可以很方便地移植到不同的硬件平臺和不同的數據庫系統上。l 可擴展性網絡系統和服務器系統都具有良好的可擴展能力。以多層結構替代Client/Server結構,形成真正的分布式處理系統,能夠很容易地增加新的硬件產品;同時,軟件的模塊化結構,具有良好的可維護性,可以根據需要修改模塊,增加新功能。l 可靠性本系統是24小時連續運行系統,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來保證系統的高可靠性。l 軟件可靠性充分考慮異常情況的處理,在出現異常情況時,

5、給用戶以提示;并具有進程監控管理功能,保證各進程的可靠運行。l 網絡結構穩定性當增加應用子系統時,應不影響系統的整體結構。l 安全性除了操作系統提供的用戶安全機制外,本系統提供自己的用戶管理機制。只有本系統的合法用戶,才能夠進入本系統,且不同級別的用戶所擁有的操作權限不同。同時,通過網絡安全控制,防止非法訪問。2.2 系統總體設計思路在系統的軟件結構設計時,我們在橫向上采用軟件總線支持分布式計算及數據交互,縱向上采用了如下的分層模型,以保證系統的可擴展性。其中,應用層包括了TMN體系結構中商務管理層功能、業務管理層功能和網絡層管理功能;而協議轉換層和數據接口層主要完成了TMN體系結構中網絡管理

6、層與網元管理層之間的交互(包括信息的采集和控制命令的下發)。保證系統的平滑過渡。我們將ITU-T建議的功能模型與系統的軟件結構模型有機的結合,具體設計思路如下:系統軟件結構層次TMN中各層功能的分布應用層商務管理層功能業務管理層功能網絡管理層功能協議轉換層完成本系統與廠商網元管理系統的雙向交互,包括信息采集和控制命令的下發。處理網元管理層與網絡管理層之間的協議轉換數據接口層廠商網元管理系統網元管理層在具體實現中,由于橫向采用軟件總線方式支持分布式計算以及數據交互,縱向上采用層次化的體系結構,充分保證了系統功能的完善性、可擴展性以及負載的擴展性:(1)當本系統對廠商網元管理系統的接口發生變化時(

7、如廠商版本升級,或廠商數據庫接口發生變化,或廠商提供了雙向專用接口等),我們只需改動數據接口層的部分軟件,便可以完成適配工作,而不會影響到系統的其他部分。(2)當我們制定出標準接口后,可在協議轉換層進行協議及信息的轉換,然后對數據接口層做一定的修改,就可以支持統一的接口了,不需要改動系統中的其他部分。(3)當本系統所管理的傳輸網絡規模擴大后,信息采集的負擔將大大加重,此時,可通過增加服務器數量將現有負載進行分擔,就可以增強系統的吞吐量,保證對全網高效的管理。2.3 硬件及系統平臺硬件結構圖如下所示,具體的硬件配置要求說明如下:系統硬件圖2.3.1 操作臺配置彩色顯示器(圖形總覽采用大屏幕顯示器

8、,其它一般操作采用一般顯示器)、鍵盤、鼠標、光驅、P4 2G以上CPU、256M內存、20G以上硬盤、帶以太網接口、WIN2000或WIN XP以上操作系統的PC機。2.3.2 數據庫服務器基于標準的服務器系列產品,配有單色顯示器、鍵盤、鼠標、硬盤、光驅、磁帶驅動器、以太網接口和雙CPU。2.3.3 通信服務器基于標準的服務器系列產品,配有單色顯示器、鍵盤、鼠標、硬盤、光驅、磁帶驅動器、以太網接口和單CPU。2.3.4 數據通信網(DCN)該集中監控系統和傳輸設備網元管理系統之間通過本地DCN(本地九七網)互聯或其它的通信模式。2.3.5 打印機打印機連接到以太網上,為網上所有用戶使用。2.4

9、 應用軟件平臺該集中監控系統的軟件體系結構如下:軟件結構圖整個軟件包括三部分: 接口模塊、數據庫應用模塊、GUI應用模塊。接口模塊:在UNIX操作系統下,采用 TMN開發平臺;主要通過與廠家網元管理系統的互聯,在第一階段可采用數據庫接口,在今后可升級為標準接口,從而實現對多廠家設備的監視和控制。數據庫應用模塊:在UNIX操作系統下,采用大型數據庫,主要實現該集中監控系統各種數據的存貯和查詢。業務管理接口模塊:為業務管理功能的實現,提供相應的功能接口。GUI應用模塊:基于PC的中文圖形界面,實現對該傳輸網集中監控系統的特定功能,如配置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圖形網絡總

10、覽2.5 系統接口技術南京電信公司經過不斷的發展建設,目前已經建立了SDH、PDH技術為基礎的覆蓋全市大部分地區的傳輸網絡,主要的傳輸設備廠家包括華為、富士通、武郵(烽火)、NEC和少量清華華環的傳輸,具體的設備廠家和網管類型如下表所列:南京傳輸網絡資料列表設備廠家網管版本操作平臺數據庫管理范圍網元數量告警采集性能采集華為SDHT2000V100R002SUNSybase中繼、接入184可以可以富士通SDHR5.21.01SUNInfomix中繼586可以可以武漢八型機OTNM2000 R1SUN接入363可以可以武漢SDHOTNM2000 R1.1Win2000接入47可以可以武漢五型機OT

11、NM2000 R1.1Win2000接入1950可以可以富士通PDHV1.0Win98Sybase中繼320?NEC2000 V1.0Win98Sybase中繼108?清華華環V7.3Win98接入34?對于傳輸設備廠家網管在第一階段采用數據庫采集接口的方案,其主要目的是減少在系統建設初期就和廠家之間對于接口問題的反復溝通,增加系統建設難度和成本,在條件成熟后,廠家能夠承諾提供網管接口,則本系統應能夠平滑過渡到廠家接口方式。數據采集接口方案實現告警數據的實時采集,以及其它網管數據(如:性能數據、事件記錄、配置數據等)的采集。根據廠家網管系統的區別,本系統與廠商網管系統之間的數據采集接口采用不同

12、方式,對于朗訊、愛立信、NEC、阿爾卡特、富士通等廠家的網元管理器的告警數據采集采用數據庫接口方式,從廠商網管系統的數據庫中直接采集相關信息;配置數據也是采用數據庫接口方式分析廠家數據庫得到;性能數據采集則是通過采集進程讀取廠商網管系統性能數據文件實現。采用該方式進行采集時,廠商網管系統本身與采集機僅僅是單向的采集(廠商網管系統采集機),采集機不會影響其正常的工作。目前針對南京電信的實際情況,大部分SDH傳輸設備基本可以接入,進行集中的告警和性能的監控管理,對于PDH和少量其他設備由于目前對其系統的具體情況不清楚,不能確定是否能夠接入,不過如果這些系統目前已經有網管系統應用,則可通過進一步具體

13、分析,以數據庫接口方式進行集中的告警和性能管理。3. 系統功能南京傳輸網集中監控系統的網絡管理功能包括:圖形網絡總覽,配置管理功能、故障管理功能、性能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3.1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是通過廠家EMS收集、存儲傳輸網中相關網絡資源及其使用、分布、配置等數據,來以分層觀點清晰明了地顯示傳輸網中傳輸媒質層和通道層的網絡拓撲結構,分級顯示網絡資源分布機器配置情況;基于物理設備端口的占用情況,提供調度的依據。3.1.1 配置數據的收集SDH終端復用設備(TM)、ADM相關數據,如設備類型,設備容量和已占用狀況。DXC設備的相關數據,如設備類型,設備容量和已占用狀況。通道相關數據,如通道中

14、電路分配情況。對于DASC,本系統將實現終端可以通過命令獲取DACSII設備的配置信息(包括交叉聯接信息等),實現配置數據的采集和更新。配線架數據,包括ODF、DDF、IDF的相關數據,如設備類型,設備容量和已占用狀況。其它相關重要數據。3.1.2 網絡資源管理功能集中監控系統對網絡資源管理應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網絡設備的分類統計和查詢;網元配置參數的查詢和顯示;通道的管理。3.1.3 關于網絡資源、設備配置信息的統計和查詢網絡資源的管理具體可以提供如下的報表:光路ODF數字配線、光路配置查詢表;群路DDF數字配線、電路配置查詢表;電路路由模型表;網絡配置和子網配置報表;系統提供對設備配置信

15、息的查詢功能,用戶可以設定設備名稱、設備類型、設備位置等條件,系統根據查詢條件,對設備配置信息進行查詢。系統可生成報表,并可打印輸出。3.1.4 通道資源控制集中監控系統將能提供DWDM在光通道等級上通道配置預案。集中監控系統將能提供SDH在VC12、VC3、VC4等級上通道配置預案。集中監控系統支持在各種各樣的電路結構上開通電路,如環形、鏈形、環到環、點到點及環到鏈等拓撲結構。3.1.5 狀態控制集中監控系統將記錄建立的通道所承載業務類型及電路編號,還允許用戶根據業務類型或電路編號查詢所使用的通道情況。集中監控系統狀態控制功能是根據用戶需求,對網絡管理資源狀態進行查詢和設置、修改等控制。集中

16、監控系統狀態控制功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能查詢網絡資源狀態。能按指定狀態查詢網絡資源。能修改相關網絡資源狀態。當網絡資源狀態發生變化時,EMS在檢測到網絡通道和設備使用狀態變化后,集中監控系統提供同步功能。對于傳輸設備,一期采用以遠程登錄的方式從本系統登錄至廠商網管系統,完成對設備的配置操作。以后應逐步過渡到分析廠商網管接口協議及格式,通過上行接口實現對設備的控制操作。對于DASC,本系統實現終端的信息收集功能,可以完成電路的交叉配置數據的收集,針對指定的DACSII設備,將顯示其時隙的交叉情況及資源使用狀態,顯示操作指令及參數列表,根據用戶選擇,形成相應的命令,對DACSII設備進行操作,并將

17、返回信息按格式輸出。3.2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功能以對網絡設備和電路的監視為核心,包括對告警數據的采集、存儲,對不同廠商告警格式的統一,在圖形界面上顯示告警,對告警進行相關性處理,確定告警發生地的管理范疇歸屬等功能;故障管理功能,要受到用戶權限的約束。3.2.1 告警信息的收集綜合系統應能夠收集如下方面的告警信息:SDH傳輸物理接口再生段復用段高階通道虛容器低階虛容器目前對傳輸網元設備,采用由采集機讀取廠商網管系統數據庫或網管系統對外信息完成數據采集;在基本實現管理維護需要的基礎上,應逐步過渡到分析廠商網管接口協議及格式,通過上行接口實現告警實時上報。對附屬設備DACSII告警,由采集機通過串口

18、接收附屬設備的數據流,提取告警信息,并由集中維護管理系統進行統一處理。告警信息的存儲、處理集中監控系統將接收到的所有告警,統一成X.733格式(包括告警名稱如干線名稱等、告警類型、告警原因、告警級別等),存入相應數據庫,以備查詢、統計。告警信息在集中監控系統告警中的存儲時間可按用戶要求進行設置,集中監控系統可允許用戶修改存儲時間門限,當所存儲的告警信息超出門限值時系統將進行數據備份和清理。系統對于歷史告警信息應能夠保存三個月,并可做外部系統備份。收集各類傳輸設備和線路的告警信息,以便對全網故障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對不必要的、重復的告警進行過濾,以保證告警的有效性、準確性。對正在維修的設備和電路

19、進行告警屏蔽設置,以過濾大量無意義的告警。用戶可以根據日常維護的需要,以發生告警的電路群次高低、電路的重要等級、告警的類型等因素重新設定電路告警級別。集中監控系統的告警存儲可按下述幾種情況指定告警過濾條件:按告警類別指定按告警級別指定符合過濾條件才向集中監控系統上報。3.2.2 告警關聯和故障定位當某網元產生告警時,會引起相關網元產生大量的告警,而這些告警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此時應對這些告警進行告警關聯,判斷哪些是主要告警、哪些是由此引起的次要告警,并將主要告警上報,而屏蔽掉次要告警,使用戶不需要面對大量無意義的告警,使告警的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根據網元告警及網元與電路的對應關系,進行跨干線電

20、路告警映射,判斷產生故障的設備或電路,實現故障分析和定位,為故障處理和調度提供依據。集中監控系統能結合管理資源庫中的管理資源信息,對從EMS收集到的告警信息進行相關性分析處理后,將網絡故障盡可能地定位到網絡節點或鏈路上,并能提示集中監控系統用戶該網絡故障會影響哪些傳輸通道。故障定位后,集中監控系統能在網絡拓撲圖上顯示故障具體位置,并能以文本方式顯示故障詳細信息。對STM1、STM4、STM16、VC11、VC12、VC3、VC4之間的告警故障能夠準確定位。3.2.3 告警確認集中監控系統要求用戶在界面上對所有從EMS接收到但未確認的告警進行確認,產生告警確認的時間。3.2.4 當前歷史告警查詢

21、和統計提供告警查詢功能,可根據用戶設置的條件對當前告警、歷史告警進行查詢。根據查詢結果對告警進行統計,并將結果以表格方式顯示或打印。對網元告警查詢的條件如下,分別按網元名、局站名、干線名、網元類型、告警類型、告警級別、告警狀態、告警產生/結束時間等。對電路告警查詢的條件如下,分別按電路名、電路起止點、電路速率、承載業務類型、告警類型、告警級別、告警狀態、告警產生/結束時間等。集中監控系統能按要求進行告警電路列表統計、全網重大故障列表統計等。3.2.5 其它功能提供一個可互聯的接口,可與其它專業類型網管系統如交換網管系統互連,實現對相關2M等電路的告警相關性管理。3.3 性能管理性能管理功能提供

22、對全網運行狀況的評估,可以判定全網的運行質量和運行效率,也可以判定特定電路的運營情況,并且可以根據一段時間內的性能數據作出趨勢分析,使運維工作更加高效的進行。3.3.1 性能數據的收集集中監控系統能收集和監視如下通道層性能參數的性能數據:誤塊秒(ES)嚴重誤碼秒(SES)不可用秒(UAS)背景誤碼塊(BBE)碼違例(CV)指針調整計數(AU PJE)線路保護倒換持續時間(PSD)集中監控系統將按以下兩種方式來收集傳輸網中的性能數據:定期上報或請求上報。15分鐘的性能數據、或24小時的性能數據、七天或自定義的數據。3.3.2 性能數據的存儲對15分鐘和24小時性能數據進行存儲,要求15分鐘性能數

23、據保存至少七天,24小時性能數據保存至少三個月。集中監控系統從EMS收集到的性能數據可在性能數據庫中保留特定長時間后,可備份到外圍設備中。3.3.3 性能查詢用戶可以設置時間段、被監測的網元、性能監測點、性能數據類型和性能參數類型等查詢條件,查詢歷史性能數據,產生的性能統計報告。系統可以文字或圖形方式顯示此性能統計報告。用戶可以將所選定的歷史性能統計報告打印輸出。3.3.4 性能分析集中監控系統可根據收集到的性能數據按一定算法進行分析和處理,以此來反映傳輸網中有關通道、復用段或再生段的性能質量。具體的性能質量描述應采用恰當的形式,如表格方式或直方圖方式。還可對網絡運行的性能質量或性能趨勢進行分

24、析。綜合考慮電路告警和電路傳輸性能數據,以評估電路質量、減少電路的故障時間。性能分析統計可提供下面的報表功能:數字電路合格率統計表電路可用率統計表集中監控系統將通過長期的網絡性能質量評估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來推斷某個通道、復用段或再生段的性能發展趨勢。監測設備的實時故障,對設備的障礙進行統計,實現對設備故障突發性的預測。為了網絡的優化及對網絡優化工作的評估,可提供如下的功能:跨多節點電路統計列表跨其它類型設備電路統計列表跨多節點電路門限設置3.3.5 性能管理控制集中監控系統將能通過EMS設置、修改或刪除某一個監視實體或多個監視實體向集中監控系統上報性能數據的上報周期。EMS依據集中監控系統設

25、置的上報周期,定期地將集中監控系統指定的性能數據上報給集中監控系統。集中監控系統將能通過EMS查詢某一個監視實體或多個監視實體向集中監控系統上報性能數據的上報周期。集中監控系統將能通過EMS查詢、設置、修改、刪除某一個監視實體或多個監視實體性能參數門限值的當前設置情況。3.4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功能提供網管系統能夠正常、安全、可靠運行的保障手段。本系統應提供用戶分級和管理范圍分區兩種權限限制機制,可以靈活、合理的對系統的使用者進行管理。3.4.1 用戶權限的劃分設置四個等級的分級管理,相應的操作管理員也分為四個等級,高級別的操作管理員可擁有低級別的功能和控制權限。對訪問集中監控系統的用戶進行安全

26、性檢查,防止未授權用戶進入集中監控系統。系統管理員級:負責對傳輸設備的全面管理。可進行網絡控制調度,各級用戶口令設置,增減、修改或刪除用戶及日志管理和進行安全管理等操作。系統維護員級:負責傳輸系統的日常維護工作。可進行告警等級的修改或設置,可訪問備份管理信息庫中的數據等。設備維護員級:負責通道和電路的維護。可以新建或拆除通道及電路的配置和日常維護操作以及可進行告警處理和故障查找定位等。系統監視員級(只讀用戶):負責監視系統的告警,只有觀察瀏覽權限。當操作員進入某一層菜單時,系統應根據操作員的權限級別檢查本層菜單相關的功能操作權限,允許操作員進入的菜單以正常方式顯示,沒有操作權限的菜單項以減低灰

27、度的方式顯示。3.4.2 管理域的劃分系統應提供靈活的分區管理的機制,系統管理員可以以電路或地理位置為單位,靈活的劃分管理區域,每一個管理區域內包含若干電路以及這些電路所占用的物理設備。當用戶被指定管理某一個區域時,此用戶所有的管理操作功能都被限制在此范圍內進行,即使是實時監視告警,也只能接收到此管理域范圍內發生的告警(但對于管理域范圍外的告警,可以根據權限選擇查詢,以便分析故障原因和位置)。建立管理域。系統管理員可以以電路為單位,靈活地劃分管理域,并為管理域命名;這些電路所占用的物理設備自動地歸入此管理域中,不同管理域的管理范圍可以重疊;也可按網元(如某一機房內的所有網元)劃分管理域,該管理

28、域內的所有網元均由擁有該管理域的用戶維護。修改管理域。系統管理員可以對某一個管理域的管理范圍進行修改,增加或減少一些電路,被這些電路占用的網元也隨之增加或減少,擁有此管理域的用戶的權限也隨之改變。刪除管理域。系統管理員可以將某一個管理域刪除,擁有此管理域的用戶的權限也隨之改變。查看管理域。系統管理員可以查看某個管理域的管理范圍及其描述信息。3.4.3 用戶管理建立用戶。系統管理員可以增加操作員并賦予相應的權限,用戶基本信息包括:用戶標識、用戶名、用戶時效、用戶口令、口令時效、用戶級別、管理域名稱、用戶狀態、描述。用戶狀態分為有效用戶、當前用戶和掛起用戶。查看用戶信息。系統管理員可以查看其他用戶

29、的信息;普通用戶只能查看自己的信息,不能查看口令。修改用戶信息。系統管理員可以修改所有用戶除用戶標識之外的信息。刪除用戶。系統管理員可以根據需要減少進入系統操作的用戶數。3.4.4 系統日志的管理用戶的登錄和所有操作將寫入系統日志,由系統自動維護;任何用戶不得對系統日志執行刪除和修改操作。對重要命令,網元仿真終端命令、遠程登錄命令和操作系統仿真命令將記錄。一般操作命令,記錄。系統管理員可以查看系統日志中的信息,包括各個用戶的登錄和操作信息。系統日志以列表的方式顯示給用戶。根據用戶的查詢條件,可將符合條件的信息打印輸出。3.4.5 防止非法進入和操作通過口令核查防止一切未經授權的人進入系統;通過

30、權限核查防止未授權的操作。口令核查:在用戶登陸時,檢查其用戶名和口令是否匹配、有效。當一定次數的用戶登錄失敗時,隨即將此用戶狀態置為掛起用戶,需由系統管理員恢復其用戶狀態。權限核查:在用戶進行管理操作以及對數據庫訪問時,檢查其是否擁有此種操作的權限。3.4.6 其它功能對集中監控系統網絡自身的狀態進行監視,對系統的資源、人員和例常操作進行管理。不安全因素的檢測功能用于發現網管系統中安全性方面的漏洞,包括用戶無授權訪問、用戶誤操作、數據毀壞等方面。集中監控系統具有一定保護和恢復措施用來修復由于用戶非法入侵、用戶誤操作或病毒造成安全性方面的破壞。4. 面向大客戶SLA服務的2M端到端測試系統此系統

31、是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推出的一套面向大客戶SLA服務的2M端到端測試系統,與上述監控系統并無直接聯系,是一套獨立的系統。它可以作為解決SLA管理系統數據支持的后備方案,或作為前面所述方案的一個補充。此系統的優點是不依賴現有的傳輸網元管理系統,而是在客戶端和中央網絡內分別安裝測試儀器,構成2M端到端數字電路測試系統,生成符合SLA的測試電路運行分析報告。4.1 2M端到端測試系統構成面向大客戶SLA服務的2M端到端測試系統由三部分構成:1連接在用戶機房ODF/DDF架外側的用戶端測試系列設備CT40;2布放在網絡內的中央監測設備CT100和探針CT100P;3測試管理系統MCMS。4.2 2M端到

32、端測試系統用戶端設備CT404.2.1 CT40產品概述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是針對電信數字電路租賃市場對QoS的要求而開發的新型監測系統中的用戶端設備。CT40可以用于E1線路的安裝調試,故障診斷,以及在線檢測記錄故障時間、故障點、故障類型等關鍵數據,為運營商和客戶提供準確可靠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報告。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具備停業務測試的全部功能。可獨立對E1電路進行停業務誤碼性能評價;可測試非幀/PCM30/PCM31系統的停業務誤碼指標,并生成2M出租電路開通報告。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與中央監測設備CT100-1接成系統時具有P

33、CM30/PCM31系統開業務測試的全部功能,實時監控數字電路的狀況。測試的指標符合ITU-T G.821/826標準;可檢測LOS、AIS、LOF、RDI等告警,并可實時記錄2M出租電路的電路可用率。CT40與CT100-1構成2M端到端數字電路測試系統,可通過CT100-1對CT40進行管理和測試結果查看。CT100-1與數字電路質量管理系統進行通信,生成符合SLA的測試電路運行分析報告。4.2.2 CT40設備功能描述4.2.2.1 停業務測試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可進行LOS, LOF, AIS, RDI, PATTERN LOSS, bit error測試及進行G.821分析、

34、M.2100停業務分析,從而保證開通測試時能提供正確的測試報告4.2.2.2 業務測試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可進行code error、frame error、CRC error、E-bit error、signal loss、AIS、frame loss、RA、MRA及進行G.826分析、M.2100開業務分析4.2.2.3 CRC插入功能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可在一端把成幀無CRC的信號轉換成成幀帶CRC的信號,其它內容不變。4.2.2.4 利用Sa bit傳輸測試數據CT40型2M端到端測試設備在停業務非幀測試結束時自動轉換為有幀格式,兩端都通過Sa bit將測試數據傳輸到中

35、心的CT100-1上;在開業務測試過程中實時通過Sa bit將測試數據傳輸到中心的CT100-1上。4.2.2.5 配置管理功能CT40可以通過RS232口和計算機相連接,將測試結果傳給計算機,也可以與CT100-1連成系統,通過CT100-1進行集中配置和管理。4.2.3 CT40技術指標信號輸入速率: 2048kbit/s 50ppm信號編碼: HDB3、AMI輸入抖動容限: 符合圖1的要求 抖動頻率f4f3f2f1A1抖動幅度 峰峰值A2(對數坐標)f1:20Hz f2:2.4kHz f3:18kHz f4:100kHz圖1 輸入抖動容限輸入均衡特性:衰減符合頻率的平方根規律,在1024

36、kHz 處衰減在06dB范圍內。輸入阻抗:(1)非平衡終接:75W 平衡終接: 120W 50Hz3100kHz反射損耗大于18dB(2)非平衡橋接:大于750W 平衡橋接: 大于1200W(3)非平衡監測:75W 20dB增益 平衡監測: 120W 20dB增益 50Hz3100kHz反射損耗大于18dB信號結構:(1)非幀結構(2)幀結構:PCM30、PCM31、PCM30CRC、PCM31CRC 幀結構符合G.704要求測試圖案:29-1、211-1、215-1 輸出接口阻抗:(1)非平衡 75W 符合G.703(2)平衡 120W 符合G.703供電:本設備專用電源適配器INPUT:A

37、C220V 50HzOUTPUT:DC 10V 1A4.3 2M端到端測試系統中央監測設備CT100-1及探針CT100P4.3.1 CT100-1及CT100P產品概述CT100-1型2M端到端測試中央監測設備是針對電信數字電路租賃市場對QoS的要求而開發的新型監測系統中的中心管理設備。CT100-1與CT40組成的系統可以用于E1線路的安裝調試、故障診斷,以及在線檢測記錄故障時間、故障點、故障類型等關鍵數據,為運營商和客戶提供準確可靠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報告。CT100-1型2M端到端測試中央監測設備可配合CT40進行停業務測試的全部功能。可對E1電路

38、進行停業務誤碼性能評價;可測試非幀/PCM30/PCM31系統的停業務誤碼指標,生成中國電信出租電路開通報告。CT100-1型2M端到端測試中央監測設備與兩臺CT40配合可進行PCM30/PCM31系統開業務測試的全部功能,實時監控數字電路的狀況。綜合各端提供的數據,通過故障相關性分析生成中國電信出租電路運行報告。CT100-1測試的指標符合ITU-T G.821/826、M2100標準;可檢測LOS、AIS、LOF、RDI等告警,并可記錄每一秒帶時間標記的誤碼告警事件。CT100-1與CT40構成系統,通過串口與數字電路質量管理系統互聯,進行集中的管理和測試結果查看,最終生成各種報表。CT100P為跨接在2M線路上的探針設備,用于進一步將2M端到端測試系統監測到的線路故障分段。CT100P在2M端到端測試系統中相對獨立,只對線路故障進行監測功能,不需要與其它設備如CT40、CT100-1進行通信,CT100P通過串口與數字電路質量管理系統互聯。4.3.2 設備功能4.3.2.1 配合CT40進行線路測試CT100-1型2M端到端測試中央監測設備與CT40及探針CT100P組成測試系統可以進行code error、frame error、CRC er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