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年譯:世界沉埋隧道實績調查_第1頁
劉樹年譯:世界沉埋隧道實績調查_第2頁
劉樹年譯:世界沉埋隧道實績調查_第3頁
劉樹年譯:世界沉埋隧道實績調查_第4頁
劉樹年譯:世界沉埋隧道實績調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刊載于隧道建設1996年第四期世界沉埋隧道實績調查(譯文)日本隧道協會沉埋·懸浮隧道委員會1、前言沉埋施工法作為水底隧道施工方法之一,從最初修建隧道至今約經歷了100年。用沉埋施工法建設的隧道全世界到目前已超過120例。日本隧道技術協會所屬的沉埋·懸浮隧道委員會,對日本有關沉埋隧道的技術資料進行了收集整理,并提供給了國際 隧道協會 ( IT A ) 沉埋·懸浮隧道分會。國際隧協在19 93年匯總了世界沉埋隧道的目錄,現在正在追加修訂中。本委員會根據國際隧道協會的資料,又增加了文獻調查、實地調查,匯總成世界沉埋隧道工作一覽表予以發表。另外,對沉埋隧道建設狀況的發展

2、和各個國家的建設技術特征進行若干分析,特報告如下。2、調查對象:沉埋隧道早在1971年,土木學會就發行了“沉埋隧道要覽”,本文末尾的參考文獻中刊登了各種文獻資料。這次的一覽表,除參 照以往的文獻外,還以國際隧協機關刊物19 9 3 年4月號發表的9 1例沉埋隧道目錄為基礎,匯集增加了國際隧協后 來 ( 9 3 年4月后 ) 的情報及本委員會委員們實地考察的情報等。在刊登的隧道中已完成并投入使用的,有1995年正在施工的,而規劃中的隧道未列入。但計劃建設并且確實開工的日本公路隧道登載了2例 (衣浦港、那霸港)。而且,已經完成使用目的、預定拆除的“京洪南運河隧道”也予以刊登。另外, “安冶川隧道”

3、現在只作為人行道使用。刊載的隧道數為:日本的26 例,國外的100例,共計126例。3、沉埋隧道一覽表沉埋隧道一覽表示于表l表8。表1 表4為日本沉埋隧道,表5表8為外國的沉埋隧道,分別以公路隧道、鐵路隧道、公鐵兩用隧道和其他隧道分類刊登。下面對表中的有關內容加以說明。(1)隧道名稱外國的隧道以原名表示,日本的隧道則將建設隧道的施工企業( 企業名) 和地名一并表示。(2)內部構造在“隧道名稱”欄顯示 部構造,公路隧道以每1個內部空間的車道數表示( 2車道在內空并列的2室斷面表示為l×2車道”),鐵路隧道中,1個隧道凈空容納的復線表示為“復線”,每1個凈空中l條線的表示為“單線2室”。

4、( 3 ) 斷面形狀斷面形狀表示隧道斷面的外部形狀,但“眼鏡形”未用外形表示。而用2孔連接的圓形內空形狀來表示。( 4 )沉埋管段制作方法這里大致分為干船塢式、鋼殼式,干船塢式:使用專門的干船塢將沉埋管段制作完畢后,向船塢注水使管段浮 起的方式。鋼殼式:組裝鋼殼形成沉埋管外殼,將其放入水中,在浮起狀態打設混凝土的方式。其他有使用原有造船船塢進行沉埋管制作的以“造船船塢”方式分類。另外,事先在陸地上挖出隧道組裝部分 的形狀作為干船塢利用的方式,用“明挖方式”進行分類。斷面規模較小的管段,采用數米長的預制段連接成一條沉埋管的施工方法,叫做“預制段”分類方式。使用其他特殊制作方式的個別記述。( 5

5、) 主體構造形式表中縮略字母表示如下的含義RC:表示橫斷面、軸向都為鋼筋混凝土結構。PC:表示橫斷面為PC構造。軸向PC:表示橫斷面為RC構造,縱向為加入預應力的結構。S:采用鋼構造,軀體混凝土部分不分擔應力。表示具有以增重為目的的構造。( 6 )接縫構造形式抒竣工系統的結合狀態分類為:剛性接頭和可撓性接頭。另外,沉埋管的連接施工方法大致分為水中混凝土法與水壓連接法。( 7 )防水施工法及防蝕施工法防水施工法,表示把沉埋管作為不透水構造,在沉埋管外周進行防水處理的方法。防蝕施工法,是在沉埋管外周加有鋼材時的一種防蝕處理法,表示為防蝕施工法。( 8 ) 沉放方法分為平底船( placing ba

6、rge) (雙體船型的沉放作業船)、浮船(pontoon) 沉放 (沉放用臺船)、升降式水上作業臺、起重機船( crane)沉放等類型,除此之外的方法另外記述。( 9 )基礎施工法基礎施工法大致區分為直接基礎與樁基礎。直接基礎分為攤鋪式基礎方式(在敷設的碎石等材料,直接設置沉埋管)和臨時支撐方式(把沉埋管暫時固定在臨時支撐臺,接著向管底空隙注入砂與灰漿)。臨時支撐方式根據注入材料和注入方式分為幾種,表中以他們的施工法表示。樁基礎方式:分沉埋區間全部采用樁基礎或沉埋區間部分采用樁基 礎。還有在樁基集中時設置支撐梁,類似水中朽架式的支撐沉埋管方式,稱之為“水中橋墩方式”。沉埋管只有1節的情況下,由

7、兩端的沉箱簡易支撐的構造稱之為“水中橋臺式”。( 1 0 ) 其他不明確的項以橫線表示。4、沉埋隧道建設的發展及技術特征( 1 )建設狀況圖1為沉埋隧道建設數量的年代區分變化,是以每10年為區分段的示意圖(以下的統計中除計劃建設的日本的2例外,以124例為 對 象 )。1894年美國波士頓的Shirley Gut虹吸下水道最早采用沉埋施工法建設,到現在沉埋施工法已有大約100多年的歷史。我國在約50年前,1944年完成的大阪安治川隧道(公路2車道+人行道) 是最早用沉埋施工法完成的隧道。不同國家及不同用途與沉埋隧道建設數量的關系,見圖2。同樣,不同國家、不同用途與沉埋隧道長度的關系示于圖3。美

8、國、荷蘭和日本以外的匯總在“其他”中。建設數量、隧道延長最多的是美國,接著是日本和荷蘭,兩國大致數量相當。在國別、建設數中排列第四的是德國,有6例。美國、荷蘭、日本可以說是沉埋隧道的3個大國。全世界沉埋隧道的長度約l00 km。按國家區分隧道用途的比例示于圖4。各國都是公路隧道最多,占全部的54%,然后是鐵道點22%。合用表示公路鐵路共用的隧道,目前有5例。從其它用途來看,下水道、人行道,發電站的進水路、排水路、皮帶輸送管道、煤氣管道、電力電纜管道等,建設數量25例,占全部數量的20%。(2)沉埋管的構造及施工方式沉埋隧道的斷面形狀與施工方法關系密切。圖5把沉埋管的斷面形狀分為長方形、圓形、眼

9、鏡形和其它形。圖中比率按國別予以比較。再有,圖6把沉埋管的制作方式按鋼殼方式、干船塢及其它方式分類,同樣,其比率按國別予以比較。可大致稱圓形斷面·鋼殼方式為美國型;稱長方形·干船塢方式為歐洲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構造·施工方法上,美國與其它國家明顯不同。美國的沉埋涵管外形為八角形(或者稱變形八角形),其內空有不同結構,內部為圓形時,同樣包 括內部構造為圓形的眼鏡形。美國以圓形斷面為基數的鋼殼方式就占80%以上。另外,荷蘭采用長方形斷面,干船塢式的占大半。日本水下隧道好像屬歐洲型,但即使長方形斷面也采用鋼殼形式,這是他們的特點。隧道斷面,從內在應力分布講,圓形是最合理

10、的。為了克服浮 力,斷面用混凝土作為附加荷載(八角形等)。也有的在沉管施工時,內部構造材料使用有效 鋼殼,這種方法美國占多數。另外,沉埋隧 道設置在水深比較淺的地方.不必非得使用圓形,荷蘭、日本等所謂歐洲型的管段制作,采用長方形斷面的鋼筋混凝土作為浮力的配重,大斷面隧道也可以用。隧道斷面的構造形式,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構造,采用P C構造的有5例。而且,美國在30年代后,一般采用圓形鋼殼與混凝土合成構造的形式。日本的沉埋隧道,最初較小規模的鐵路隧道使用鋼殼方式·RC斷面。受此影響公路隧道60年代 采用了長方形·鋼殼方式·R C斷 面,斷面加大后就采用了干船塢方式&#

11、183;R C 斷面。而且,現在以防水為目的打設的模板,使混凝土與鋼板一體化,使合成構造實用化。(3)管段接頭把管段彼此接合,采用長時間水中混凝土固定接頭部分的辦法,到了50年代利用止水橡膠的水壓接合方式已實用化,現在,這種方法已普遍采用。使用水中混凝土時,結合部屬剛性 結合,但采用水壓接合方式后,接頭作為柔姓結合,使可撓性接頭構造的采用已成為可能。使用可撓性接頭,隨溫度彎化產生的隧道伸縮和地基沉降引起的彎形被接頭部所克服,有不增加管段主體應力負擔的優點。這種接頭主要被歐洲和日本采用。在日本,以緩解地震時的應力為主要目的。采用可撓性接頭(耐震接頭) 的事例成為70 年代以后的主流。( 4 )

12、基礎施工法等基礎的施工方法,是在鋪設的砂和碎石上(攤鋪工法),直接設置管段的簡單 方法,被以美國為中心的鋼殼方式管段普遍采用。這種方法在圓形2 車道的公路隧道及鐵路眼鏡形雙線隧道中,管段斷面規模比較小,基礎制作的精度方面可以說沒有問題。長方形斷面寬度較寬的管 段,用鋪砂石的方式均等地把管段很密貼地放在基礎上比較困難,可采用在預支撐管段的基底間隙中 注入砂的方式,這種主式歐洲已開發出來。在日本,對基礎灌砂存在地震時的液狀化問題,(東京港隧道之后)開發出注入砂漿的基礎施工法。沉埋方法,使用雙體型沉放作業船(沉放平底船)的方法及有代表性地在管段上設置沉放臺船的方法,根據沉放的規模及選定地點的條件,可采用其他各種方法。5、結束語沉埋工法在美國、荷蘭、日本發揚各自的傳統技術和特征的同時,又有了發展。而且,在美國從 30年代到現在其設計·施工技術基本上沒有變化,可以說對本國沉埋工法已確立的技術越來越感到 自信。在日本,建設沉管隧道以來雖然已30多年,應針對地震國的地理條件,開發出我國的獨特技術,今后應以積極的姿態努力研究新技術。特別是在管段的耐震接頭、最終接頭的改良·竅門,合成構造實用化等構造上的合理性追求,施 工方法的機械、省力化等方面,應視其為要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