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淮安喪事風俗習慣設孝堂 孝堂又稱 靈堂” 靈棚” 祭堂”是停放靈柩、祭奠 死者靈魂的場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寬闊的靈棚”正面擺著祭桌,桌后掛關竹簾,簾上糊著一個大大的奠”字或靈”字。兩旁的門上各有一個小豎匾,匾文十分考究,如喪家死的是 父親,則橫匾上寫: 陟岵興悲”如喪家死的是母親,則橫匾上寫: 陟屺興悲”兩旁有挽聯(lián),也稱 靈棚對子”其內(nèi)容要求點出死者與 喪主的關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對國家、民族、家庭的貢獻,要 求對仗工整,情感真摯,令人讀而生悲。無論是棚里棚外的挽聯(lián),不 拘字數(shù)多少,可隨意而作。靈堂里放兩張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稱 大 殿”小者稱 小殿”大桌上供豬頭、公雞、
2、鯉魚、饅頭、糕點及各 種水果,豬鼻孔里要插蔥。也有的用整豬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壺、 酒杯、碗筷、燒紙等。祭桌放喪盤、倒頭燈,事前備好裝著麥穰等物 的白布拜墊,供吊客磕頭用,兩旁排列許多小型拜墊,供小孩趴棚用, 趴棚的小孩多為死者族中輩份晚的男孩, 人數(shù)愈多愈好,輩份愈晚愈 好,這說明死者福壽雙全,族中人丁興旺。靈棚正門有一塊大匾,匾上書: 恭承惠吊”以表喪主對吊客的 謝意。靈堂設置因地位和貧富而異,地位高、富者,為了表示家族大、 親友多,將祭品陳放桌上,多的達幾十桌,最咼者稱 龍門祭”即在 祭品上用各種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 飛禽走獸形狀,其中一大盤 為 鯉魚跳龍門”故稱 龍門祭”地位低的
3、貧者,不分大小殿一張大 桌上簡單擺點供品,不行大禮,只是磕頭而已。如靈堂設小殿者,則 要行三拜九叩大禮。靈堂兩邊有一對紙扎的金童、玉女,稱站棚人” 相傳將紙人焚燒后,到冥間可變成死者的傭人,任其使役。金童、玉 女按男左女右設放。親朋故舊來吊唁時,孝子在靈棚內(nèi)跪接來吊者。 孝堂中懸掛親友送來的挽幛,舊時,掛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檔, 一檔一個席位。一檔為祖檔,即祖母娘家送來的挽幛;二檔為母檔, 其上席為舅舅家送來的挽幛;三檔為妻檔,即妻子娘家送來的挽幛, 其后才是其它親戚的挽幛。掛孝球、釘門麻 人死后在門上懸掛白紙球,名 孝球”,以示家 中有喪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長輩,喪家要大門上橫釘一幅粗麻
4、, 俗稱 釘門麻”作為喪事的一種標志。送無常 舊時,迷信認為,人死是無常鬼勾攝生魂所致,故有送 無常的習俗。在死者尸體移人孝堂后,喪家攜酒飯至河邊、江旁、池 畔、湖濱,焚化紙錢、草鞋、稻草等物,從水中送勾魂的無常鬼離去。主喪、儐相、孝子 主喪者稱 喪主”是操辦喪葬事宜的主人。 由于喪禮儀程繁瑣,清規(guī)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會造成禮儀不全和 失禮,一是對死者不恭,二是對吊唁者不禮,所以在發(fā)生喪事時,必 須請有威望、有經(jīng)驗、閱歷深、會辦事的長者幫忙料理。古代對指引 賓客、贊禮的人員稱 儐相”由于喪主悲痛,孝子忙于跪接親友,故 喪事安排、禮儀施行,均由儐相主持。孝子是死者的兒子、孫子、重孫,其中長子、
5、長孫、長重孫為正 孝子,他們的孝服與一般不同,特點是孝布較長,鞋上罩一層白布, 在后跟半寸左右現(xiàn)出鞋的本色,腰間系草編的繩帶,手持哭喪棒。服重孝者則披麻戴索,俗稱披麻戴孝”孝子手中拿 哭喪棒”亦稱 喪杖” 哀杖”哭喪棒用竹或木制 成。其中父喪用竹杖,稱 苴杖”母喪用桐木杖,稱 削杖”原喪杖 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子過度哀傷,造成身虛體弱,行走困難,設杖 以扶持。后來逐漸演變成俗,為喪禮中的一種規(guī)定。原喪杖長一米, 主要用于扶拄,后演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喪禮儀俗。成服 即喪禮大殮后,死者親屬按同死者關系的親疏,穿著應持 的喪服,叫 成服”古代為亡者服喪的喪服分五等,稱 五服”五服 為:斬衰、齊衰、
6、大功、小功、纟思麻。五服之內(nèi)的親屬稱 五屬”五 服之外,就不再是親屬關系。斬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級,服喪最重, 最低的一級是 緦麻”服喪最輕。由于等級不同,守孝期和喪服不同。斬衰”守孝三年,齊衰”守孝一年。隨著社會的變革,到了清末以后, 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種(I) 重孝”子女為父母、妻 為夫、承重孫(子亡,長孫按子成服)為祖父母,著素服、束麻繩、 頭戴孝箍,女頂白長巾,服穿麻邊白鞋。停靈、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頂白布短手巾,孫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 戴孝帽,外甥、外甥女為舅父母,侄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頂白布手巾, 停靈期服孝,其后則除。(3) 全破孝”內(nèi)外親吊客
7、,每人一條白 布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孫輩穿孝服,帽子前沿 正中縫一用紅絨扎成的圓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稱封鞋”鞋跟處不封死,留一寬縫,加縫紅布一條;鞋臉正中各縫一紅線球。孫女無 帽,則頭扎一白布寬帶,于前額正中部位縫紅絨球一個,鞋同孫男, 這三個絨球稱 纓兒”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孫、外孫女服孝時 也要帶纓,紅線球按男左女右,綴于孝帽和封鞋的偏側(cè),裕稱 歪纓”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紅線球出售,則紅線球就改為 麻制紅線球。建國后又改孝服為佩帶黑紗,紅絨球則綴在黑紗上。對請來的抬殤人員及其它幫忙人員,一律給孝帽。報喪 人死后,由死者的兒孫、侄兒、侄孫們分頭給與死者
8、有往 來的親朋、故舊報信,稱 報喪”報喪分口傳”與文告” 口傳即報 喪者分別奔赴親友家,將死者的故因、亡故時間簡略向親友說明,然 后告之分孝情況以及開吊、送葬日期。有的報喪特別講究,孝子報喪 須赤腳敞頭、披麻。到親友家須叩頭報喪,路遇親朋故舊,也須叩頭。 到一家,必須在這一家吃三個熟雞蛋,才能離開。有時親友不在家, 報喪者必須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離開。孝子在村中挨戶報喪”時,要戶戶下跪,路遇長老也要下跪敬告。文告又稱 訃告”也稱 訃聞” 訃音” 訃文” 訃式”等,由古 代 赴告”演變而來。古代諸候以崩薨禍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書面報喪又出現(xiàn)了新的形式 一一訃帖,內(nèi)容與
9、 訃告同,但訃告可貼可送。而訃帖篇幅小,只宜投送個人。訃告、訃 帖都須在死者出殯前送出,以便親友及時做好吊喪的準備。訃文用白 紙書寫,白為兇事的代表色,顯得肅穆、悲痛。下報單與奔喪 死者的子孫奔走親友家報喪時,因重孝在身,不能 進親友家門,要等候于門外,當親友出來時,突然閃出,跪地磕一響 頭,泣告喪情,稱 下報單”奔喪之俗歷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親友,聽到亡故噩耗,急忙趕 回料理喪事或前往吊唁。開孝、呈白 喪家報喪或發(fā)訃告于親友,葬前一、二天,親友便帶 上花圈、香燭、紙錢、挽聯(lián)等來喪家吊唁。待親友、鄰里聚集稍多, 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于頭上,表示吊喪開始。親友前來吊孝,要先 到靈床前行禮,禮畢
10、,喪家跪呈致吊者孝巾一條,巾長四至五尺,白 色,多以白粗布為之。致吊者接孝巾后,立即頂之于頭,或系之于腰, 否則被視為失禮。題主 題材頭 題材蓋 亦稱寫木主” 寫主牌”古代喪禮規(guī)定, 除幼喪和兇死者外,人死后,都要為其設神位,以饗祭祀。死者入殮 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廟前,喪家要擇日請本族或當?shù)赜忻?之士,為木主題主,以便長期奉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寫銜名、謚號, 背面寫其經(jīng)歷、生卒時間、子女和配偶的姓名,以及安葬的地點方位。 木主正面的 主”字,暫寫為 王”字,待日后舉行點主儀式時補上一點, 也有在題主時一并完成的。加點時須請地方紳士或有威望的老者, 用 紅筆在 王”上加點,變成 神主位”
11、點后將筆向后一甩數(shù)丈,拂袖而 去。再由孝子用墨筆在點上復點一次,俗稱 點主”點后孝子在前跪, 捧主牌,次子等在后跪,磕頭,然后轉(zhuǎn)身將主牌放置棺頭。如果開吊 設祭堂,則神主牌供奉靈堂內(nèi),等出殯時再將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 或列人宗廟內(nèi)。靈柩出殯前,喪家請題主的祭官,在棺頭、棺蓋上題字。題材頭時, 先讓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題材頭的絹和白布,雙手獻上嶄新的毛筆。 然后,孝子執(zhí)硯跪于前,祭官題材頭神位。材頭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 人與年輕人之分,字數(shù)按 生、老、病、死、苦”推算,必須拈 生”字.似 男性為例,老人的神位格式是: 時故先考某公諱某靈柩”宮式門眉 扇形框中,均題 安樂宮”三字。丙邊楹聯(lián)大都書寫
12、孟坡頭上金童送, 奈河橋邊玉女迎” 金童持壺春常在,玉女舉案日月長”等。有的植 材蓋上留有碗口大的圓圈,用以題字,稱 題材蓋”題字仍請祭官書 寫,題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題蓋,寓鎮(zhèn)壓 之意;一是按性別書寫,男性老人多書寫:佑啟我后人” 是之謂不朽”等,女性老人則寫:坤德后嗣昌” 坤柔順利貞”等。也有少數(shù)寫七個字的,男性多題:大德錫類昌后嗣”,女性多題:王母瑤池 添寶座”等,寫法以吉徉為主。大開門 發(fā)葬的前一天,稱作 大開門”這天太凡親友均趕來??或 儐相的安排下,還不時到村口迎接吊客。死者的孫子、重孫,趴在靈 堂兩旁,向前來吊唁的親朋回拜謝吊。中午喪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飯
13、、四菜一湯。有的人家吊客多,從中午就開始置酒席,一直可延 續(xù)到晚席。黃昏時上廟送湯.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席結(jié)束后, 吹鼓手哀樂陣陣,直至深夜,舉行辭靈儀式。扎社火 又稱扎紙扎,此俗是由唐宋時期的隨葬器物演變而成的, 此俗在喪葬中十分盛行,舊時富豪者不但扎 對山以庫”或 金山銀庫” 鹿鶴羊馬”及車轎”等,更有甚者扎 冥宅”,門房、茶房、轎廳、大 堂、臥室、及千種家俱、裝飾、用品,無不精美齊備,還有婢仆數(shù)輩, 其形與生人住宅無異。即是普通人家,死者男性,必扎馬,死者女性, 必扎轎,站栩的金童玉女也不可少,直到今日,扎 社火”之俗仍然流 行??上н@些紙扎藝術(shù)品到了上廟或出殯時,均付之一炬。迷信認
14、為 被焚燒的 社火”,到陰間就變成真物真人,供死者享用。實際上,這 是一種浪費人力、財力、糟蹋紙扎藝術(shù)的陋俗。上廟 人死后,喪家要謁祀神祠,有的人死次日,謁土地廟,死之 三日,謁城隆廟,多燒楮鏹,稱作上廟。舊時,每個村莊都有一所 土地廟”,廟中有土地爺、土地奶奶,以 及蠶神、谷神、痘神、山神、河神、判官、小鬼等偶像。迷信認為人 死是犯罪,先由判官從 生死簿”上劃去名字,然后由閻王派役鬼拘捕, 首先寄押土地廟,為了不使鬼魂挨餓,死者子孫必須一日三餐往土地 廟送 漿水飯”,也即 送湯”。同時為了死者順利通過各道 關卡”,少 受罪,還要給廟神敬獻香燭,磕頭拜祭,用各種食品、酒類、瓜果等 祭品代奉各方
15、大神,賄賂它們予以照顧。做佛事 為了超度亡靈,祈求免除冤孽災禍,人死后要做佛事,其 中有放焰口、拜水懺等。放焰口是指僧人替喪家念 焰口經(jīng)”焰口,佛教所謂地獄中的餓鬼, 其腹大如山,喉細似針,一切飲食到了口邊,即化為火,炭,也有的 說是渴望飲食、口比火焰,故稱 焰口”請和尚放焰口,少則四、五 僧,多則幾十僧,要設誦經(jīng)的經(jīng)堂和和尚起居的經(jīng)廂屋,招待和尚的 酒席要高于客席,有素齋,在誦經(jīng)中要不時地送茶、糖茶、冰糖茶, 以潤嗓子,除正席外,早晨要吃早點,晚上要吃夜飯。做佛事視喪家經(jīng)濟情況,富豪者,送殯念經(jīng)、逢七念經(jīng)、百日念經(jīng)、 除孝念經(jīng)。一般人家只在出殯前一天。此俗純屬迷信活動,建國后已 經(jīng)逐漸被淘汰
16、。辭靈 即向死者靈魂告別,此儀在出殯前一天夜晚舉行,一般在夜 間十二點以前,舊時稱幾更幾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殯,死者上路”為最后分手,此儀十分隆童,鼓樂喧天,哭聲一片,在儐相或支事的 安排下,舉行辭靈儀式,根據(jù)支事(也稱禮贊)喊的禮儀程式,逐一 進行。古代在行禮上十分講究,什么情祝什么禮,都有嚴格規(guī)定,古代九拜之禮是:一曰稽首:行禮時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上,頭緩緩低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較長時間。這是子對父的拜禮。二日頓首:也稱叩頭,行禮方法與稽首同,為平輩間拜禮。三曰空首:又稱拜,或拜手。行禮時,屈膝跪地稽手于胸前,與心 相平,然后手至地,接著俯頭至手。所謂 空”即頭不著地,此禮
17、為 男子常拜之禮。四日振動:行禮時屈膝跪地,兩手相擊,后再叩拜。五曰吉拜:是古代喪俗拜禮,行禮時,先行空手禮,緩行頓首禮。六曰兇拜:也是古代喪俗拜禮,行禮時,先頓首,后空首,服五年喪服者所行之拜禮。.另外還有奇拜、哀拜、肅拜三種,這是人際交往時的正常拜禮,不 為喪俗所用。辭靈儀結(jié)束,眾親友散去,此時,死者的長女要向靈堂 兩旁的 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關事宜,俗稱 教童子”其內(nèi)容 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針在紙人的耳朵上戳一個洞,以防站棚人是聾子,到了陰間聽不到使喚。因次日清晨 出殯,此夜有 伴宿”之俗,伴宿亦稱伴夜,伴亡,喪家多在棺旁守一 夜,以表示 永別”前的奠念。
18、亦有前來吊唁的親友一起伴柩過夜的。引魂 亦稱 討五俗”古代喪俗。把裝有糧食的瓶子與口袋放進棺 材隨葬,謂之 引魂”此俗始于商封時期,后民間沿襲成為用裝有糧 食的瓶子和口袋隨葬,使死者不受饑餓。選吉穴、打金井 相墓,選吉穴是喪葬禮儀中的重要一俗,淮安民 間認為祖上墓穴選擇的好壞,對下代影響極大,如果祖墓葬在風水寶 地上,則下代高官厚祿,甚至可以登皇位。如果祖墓風水不好,則家 境敗落,人丁也不興旺,故在殯葬時一定要請風水先生或陰陽先生選 擇 吉壤”陰陽先生根據(jù)晉代郭璞所傳的 葬書相墓術(shù),用羅盤 為卜具,觀其 陰宅”周圍的地形,風向,水流等形勢,以避禍得福為 標準,選擇墓穴。打金井即挖墓穴。在陰陽先
19、生選擇好的墓地上,按卜定的方位,破 土挖穴。打井挖土時,第一鍬土須收藏一邊,然后一直至挖好為止, 井的大小、深淺,視棺材的大小而定,以容下棺材為宜,穴之深度比 棺高五十公分,即落棺后,棺蓋離地面五十公分。有的找金井時,如 果發(fā)現(xiàn) 四對頭”則需重新在墓地上擇 吉穴”四對頭”是:生對頭” 死對頭” 硬對頭” 軟對頭”如果打井時,發(fā)現(xiàn)有蛇、蟻、鼠、黃鼠狼等的巢穴,稱生對頭;如果發(fā)現(xiàn)有古墓和朽骨等,稱死對頭;如果發(fā)現(xiàn)塊石、大塊砂礓等,稱硬對頭;如果井下生水,稱軟對頭。 如遇上述四對頭一者,則需另外擇地打井,民間俗稱 四不葬”抬殤出殯 又稱 抬重”舉重”即抬棺材。抬重人員稱 殤夫”出 殯前,喪家就要請好
20、殤夫,出殯前夜,喪家要專設酒席款待殤夫,死 者家屬向殤夫安席,以示請之幫忙。殤夫以抬杠抬送靈柩,抬殤人員 的多少,視棺材的大小,墓地的遠近而定,一般八人或者十六人。民 俗規(guī)定,棺材在起重后必須一口氣送至墓穴,中途不準落地,抬時須 十分謹慎,切忌發(fā)生事故,否則系對死者不敬,對喪家不吉利。因此, 殤夫必須在抬殤中輪換,為了使出殯不發(fā)生事故,喪家一直跟隨員柩 左右,不時問殤夫作揖,以求他們平安抬到墓地。出殯通常在清晨舉行,凡準備隨棺下地的人員,早晨必須進食,不 得空腹,而且不準吃豆腐。負責舉重的殤夫,先準備好龍杠” 茼索”并捆綁在棺柩上,等候支事的安排。出棺之前,先將靈堂的祭 桌及祭品搬到大門口,然
21、后由長孝子頭頂 亡人牌位”兩旁由表兄弟 扶架,從靈堂內(nèi)將 牌位”請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 亡人牌位” 叩頭。叩畢,孝子分跪在供桌兩旁,向吊喪的親友行禮,禮畢,仍由 長孝子將 亡人牌位”用頭頂著送回正屋中的供桌上(通常是放在家中 堂柜上),永遠供奉,或以后供入祖祠。這一儀俗稱回靈”回靈結(jié)束,接著 請棺”即將棺柩從正屋內(nèi) 請”到外面來。請棺時,孝子在 棺頭扶棺,閨女、兒媳等在棺尾痛哭,舉重人員分兩邊,用手托棺底, 將棺柩抬到外面,放在兩條長板凳上,并將喪盆、倒頭飯、引魂燈(亦 稱倒頭燈)以及一些祭品,移出門外。棺柩抬至大門口,殤夫在棺上 綁好龍杠”孝子跪在棺前,眾親發(fā)再次向棺柩磕頭,孝子回謝,
22、禮 畢,即 起程”殤夫?qū)⒐阻咽捌穑L孝子雙膝跪倒,頭頂喪盆,靈柩 啟動,長孝子將喪盆摔碎,俗稱 摔老盆”同時,殤夫?qū)⒅霉椎膬砷L 板凳向前推倒。這時鼓樂齊鳴,哭聲一片。前面紙幡、紙人、紙馬引 路,吹鼓手緊跟,后面孫子扛著 柳魂枝”再后是撒紙錢的,接著, 孝子在棺頭領棺,后面是棺柩,拿草把的人(留著墊棺用)和送葬的 親屬、吊客及抬筐的人,最后是送葬的婦女,他們一路啼哭,送葬隊 伍浩浩蕩蕩。擺路祭 莊鄰戚友,為死者在必經(jīng)的路上設祭,稱 路祭”在喪家 發(fā)喪之前,舉行路祭者必須事先送去祭貼,以便到時停柩。設路祭者 要提前在路旁設置一方桌,桌上擺香燭祭品,送葬隊伍遇到祭桌后, 立即停柩,祭喪者在棺頭脆拜叩
23、首,有的行三拜九叩禮。,路祭有二 種,一是一家設祭,全家人在路旁等候,并行跪拜禮;一是幾家共同 設祭,凡參與者都要等候路旁,祭奠時,先由一主祭者跪在棺頭行四 叩首禮,然后示意將桌上的祭品灑在棺前,完畢再跪拜,接著其他人 一一跪拜。在路祭中,孝子一直跪在棺頭右旁,向路祭者磕頭回謝, 祭畢,繼續(xù)起棺行進。下葬墓穴挖好后,即舉行 落葬”儀式。落葬時,鼓樂齊鳴,先將陪葬物 品放于坑底,并在坑底撒銅錢等硬幣,孝子們從坑底將銅錢等檢起一、 二枚帶回,然后將杠索解下,用繩索兜住棺底,將棺緩緩放落坑內(nèi)。棺落葬后,鼓樂停,送葬者均解下孝巾、孝帽。此時,孝子也解下 孝巾,脫下鞋子,將挖墓穴的第一鍬土用衣襟兜回家中
24、。在返回時, 一不能走原路(送葬時走的路),二不準回頭張望,三是到家后,不 能先進屋,要攔門吃塊糕點,然后將土倒在門后或者水缸根底。在棺柩落葬后,將送葬的紙扎,包括幡、轎、馬等焚化,焚化時須 將放在轎內(nèi)的四個 轎夫”取出,放于轎之四角,一起焚燒。另外將一 對站棚人的腳下支架折斷,:某某上轎”某某騎馬”等孝子離開墓地后,舉重人員即用一根紅線從棺頭至棺尾的井口上 拉直,在線的中間系一方孔銅幣,用以測定棺柩在井穴中的正中位置, 并將引魂燈”(倒頭燈)放在棺頭,丟上一盒火柴,然后堆土封棺, 直至墳堆高出地面一至二米止。并將 柳魂枝”插在墳的下首,即棺尾 的中間,同時把 倒頭飯”扣在墳頂上。殯葬完后,眾人紛紛返回,但 不走原路。走到村頭三岔路口時,必須從燒松枝或鋪蓋的火堆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三年級寫作能力培養(yǎng)工作計劃
- 醫(yī)療器械招標方案及異議處理措施
- 工廠建設施工現(xiàn)場揚塵治理及文明管理措施
- 數(shù)學教研組資源共享與建設計劃
- 五年級道德與法治演講比賽方案
- 2025春季小學數(shù)學實驗活動計劃
- 幼兒園美術(shù)課程與科學教育結(jié)合的探索
- 面向地理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
- 物流行業(yè)職務晉升培訓心得體會反思
- 玩具行業(yè)材料采購及質(zhì)量檢測措施
- 質(zhì)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二子女無財產(chǎn)無債務離婚協(xié)議書
- 裝配作業(yè)指導書
- 換填承載力計算(自動版)
- 公司董事會會議臺賬
- 2021-2022學年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
- 煤礦安管人員七新題庫及答案
- (完整word版)中小學教育質(zhì)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
- HIV-1病毒載量測定及質(zhì)量保證指南
- 電路原理圖設計評審檢查要素表
- 工控機測試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