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答題技巧(2)_第1頁
說明文答題技巧(2)_第2頁
說明文答題技巧(2)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說明文閱讀答題技巧說明文的類型: 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 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說明方法: 舉例子:舉了 的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 _ (事物的XX特點)。 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XX特點。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

2、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XX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作比較:用_和_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XX特點(地位、影響等)。 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 /事理。 打比方:把比作,生動形象地說明了 ,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女口: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 外到內,前到后,左

3、到右,整體到局部, 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筑物或實體)。邏輯順序(先結果后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 個別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答題模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便于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 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相連的幾個段落可不可以調換?為什么?答題技巧:(1)看所給段落是否與前文總

4、說部分順序一致。(2)找出相連的幾個段落所使用的說明順序。(3)寫出不可調換的理由。答題模式:這幾個段落不可以調換,因為它們采取了由到_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后不合邏輯。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 “總一一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 、 并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 “還”“也”“此外”等詞語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 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 敘述句、 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

5、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 “其次” “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指出說明語段的作用:答題技巧:(1)從結果方面考慮:首段:引出說明對象,領起下文。中間段:承上 啟下。尾段:總結全文或前文,呼應開頭。(2)結合說明方法談。答題模式:通過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_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說明文第一段陳述現象或者說一個小故事或者出一則謎語等,有何作用?答題模式:引出 說明的對象;吸引讀者的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說明說明對象的特征。品味說明語言: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答題技巧:抓住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這一特點答題。答題模式

6、:加點詞在句中表示 ,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或某兩個或多個加點詞的順序能否顛倒?并說明理由。答題技巧:(1)表明態度:不可以。(2)指出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指出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 指出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不符合實際,或顛倒后與前文邏輯順序不相 符合。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答題技巧:(1)表態(刪還是不刪)。(2)解釋詞語的含義。(3)定性。口:“比較” “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大約”“可能”“左右” 等表估計;“多” “有余”等表數量。(4) 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顯得

7、太絕對), 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 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答題技巧:可找表程度的修飾詞、代詞(“這些條件”、“這種現象” “同樣道理”)、數字等。答題模式:該詞在句中表示 ,說明了事物 的特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類型5:指代一一“這些條件”、“這種現象” “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答題技巧: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或幾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二、說明文閱讀理解聆聽植物的心聲秦嶺 古老的印第安人有這樣一個傳統:他們在砍樹或鋸樹枝之前,會做上一段

8、禱告,以此 來請求樹木原諒。 現在一些科學家認為, 美洲土著居民的這種傳統習俗, 可能會成為科學家 們研究植物也有語言的一種依據。 德國波恩大學應用物理研究所地對植物進行最新聲學研究后發現: 人采花時, 花朵會 “哭泣”;人摘黃瓜時,黃瓜會尖叫“;甚至連正常生長的水果也會發出咯咯的聲音。看來 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似乎還真為民間的傳統提供了佐證。不要以為植物會 “說話”是一個 古怪可笑的問題, 法國物理學家施特恩海默說: “20 年前也沒有人相信鯨魚會唱歌, 而現在 鯨魚的歌唱已經被破譯了” 。 為了探索植物語言是否真實存在, 科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后來他 們發現: 當植物的葉

9、子被昆蟲的咀嚼時, 植物身上所發生的反應與動物抑制疼痛和創傷的反 應幾乎一樣。 例如在蟲咬葉子時, 葉子便釋放出一種激素, 類似于動物受到傷害時釋放的內 啡呔。 它們對待傷痛的化學反應如此相似, 在植物表面噴灑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 就會像在 動物身上噴灑此類物質一樣,都能消除傷痛反應。對此,紐約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家伊恩鮑德溫說:“這就是植物喊哎喲的方式。 ” 德國德雷斯頓的生物物理學家魏澤教授認為,樹木是通過聲音來相互溝通和了解的,但由于這種聲音頻率很高,人耳反而聽不到。而波恩大學的科學家弗蘭克朱利曼不僅證實 植物語言的存在, 而且還研制出了能夠探聽植物語言的激光驅動麥克風。 當植物葉子或根莖

10、 被切開時,植物就會發出痛苦的聲音信號一一在整個切面釋放出乙烯氣體。弗蘭克朱利曼 一直用鐘形玻璃容器收集這種氣體。這種氣體的分子開始轟擊標準激光束,然后產生振動, 形成麥克風能夠探聽到的聲波。朱利曼說: “植物受到的壓力越大,麥克風收到的聲音信號 就越強。” 還有的科學家認為, 植物是通過一種能量進行相互交流的。 這種能量是微弱的光, 它 可以被測量出來,人們甚至可以通過 “剩余能量放大器” 使這種光變成可以看得見的光。不家們最終一定會破譯植物的語言之謎。1文章開頭敘述印第安人的傳統有什么作用?2 文章第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話是為了說明什么觀點?3細讀第段,根據文中有關語句完成下表。(4分)現

11、象反應結論葉子被蟲咬(1)(3)動物受到傷害(2)4從目前研究進程來看,科學家認為植物之間是通過哪兩種方式來溝通和交流的?5根據文章的內容及平時的積累,你認為一項科學研究的成功,應該具備哪些條件?請寫 出其中的三種。迷霧探蹤(1) 霧是一種常見的天氣現象。當接近地面的大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狀態時,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懸浮在空中,形成霧茫茫的天氣, 使視野模糊不清, 氣象學上把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霧有輕重之分。當水平能見度在110千米時稱為輕霧,水平能見度低于1千米時稱為大霧,水平能見度在500米以下的稱為濃霧、平流霧、蒸汽霧、上坡霧、鋒面霧等幾種。(2) 霧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來看看生

12、活中的一個現象:在做飯時,大家總能看到鍋的上方有霧氣產生,霧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圍大, 維持的時間長而已。空氣中能容納一定量的水汽。白晝的溫度一般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熱量的散失,使地面溫度下降,同時影響接近地面的空氣層,使空氣的溫度也降低,當溫度低到空氣不能容納原先所有的水汽時,過剩的水汽便凝結成小水滴或小 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氣中, 霧就形成了。凌晨時分空氣溫度低,所以大霧經常出現在早晨。太陽升起后,由于溫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變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霧又漸漸消散了。(3 )大霧天氣不僅對交通影響很大,而且還危害農業。如果連續幾天大霧,將使

13、農作 物缺乏光照,進而影響作物生長,誘使病害發生。如小麥抽穗時遇上3天以上大霧,就容易引起赤霉病。(4) 專家提醒說,霧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隱蔽性。據測定,霧滴中含有各種酸、堿、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氣水滴高出幾十倍。人 們如果在霧中鍛煉或散步,隨著活動量的增加呼吸會加深、加快,這樣就會更多地吸收到霧中的有害物質,極易誘發或加重氣管炎、咽喉炎、結膜炎等諸多疾病。所以,在有霧的天氣里,人們應當停止一些戶外活動,尤其是一些劇烈的運動。(5)既然大霧能給人們帶來危害,那么人們能不能消除迷霧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進行人工消霧。所謂人工消霧,就是指用人工影響的方式消

14、除局部區域內的霧以提高能見度 的行為。霧可分為霧區溫度高于0C的暖霧和低于 0C的過冷霧。目前一般有三種消暖霧的方法:一、加熱法。對小范圍霧區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熱空氣使霧滴蒸發而消失。二、吸濕 法。播撒鹽、尿素等吸濕物質作為催化劑,產生大量凝結核,水汽附著在凝結核上成為大水滴。三、人工攪動混合法。 用直升飛機在霧區頂部緩慢飛行,把霧頂以上干燥空氣驅趕下來 與霧中空氣混合,促使霧滴蒸發消失。6 文章分四個層次介紹了“迷霧”,請分別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一、四層的內容。 霧的形成 霧的危害7第(1) ( 3)段中主要運用了哪幾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至少舉出兩種)&第(2)段在說明霧的形成與消散過程中

15、采用了 的說明順序?9文章在說明霧的危害時,略寫了對交通的影響,詳寫了對人的危害。這樣處理詳略的理由是什么?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是怎樣體現語言準確性的?(1 )在有霧的天氣里,人們應適當.停止一些戶外活動,尤其是一些劇烈的運動。(2)據測定,霧滴中含有各種酸、堿、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氣水滴高出幾十倍。參考答案及答題解析:這篇科普說明文,最早見于 2002年大科技的第 8期,這篇文章改動較多,原文題 目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破譯植物的語言之謎,刪改后的文章去除了大量科技性的專業說明文字,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說明文聆聽植物的心聲,讓筆者不禁聯想到教

16、材中的文章你一定會聽到的 。第1題,說明文基本知識點的考查, 明確敘述印第安人的傳統是為了引出說明的對象。可回答引出“植物也有語言”這個話題,或者:證明植物有可能有語言。(意思符合即可)第2題,考查學生對語段有效信息的篩選能力,答案就是前面一句話。即:不要以為植物會“說話”是一個古怪可笑的問題。或:植物也是可能有語言的。或:植物的語言最終有可能會被破譯。(意思符合即可)第3題,以表格題的形式考查語段閱讀的綜合理解能力, 動植物上下文的對比也有利于得出 結論。(1)釋放出一種激素。(2)釋放出內啡吠。(3)當植物的葉子被昆蟲咀嚼時,植物 身上所發生的反應與動物抑制疼痛和創作的反應幾乎一樣。或:它們對待傷痛的化學反應如此相似。(意思符合即可)第4題,答案基本可以直接從原文中找關鍵詞來概括。聲音(或者:高頻聲音)和能量(或 者:光)。第5題,開放性試題,不過文章卻成了一個引子, 不看文章或者完全脫離文章, 也能夠解答, 如:(1 )大膽的科學設想(2 )廣泛的科學研究(3 )深入的科學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