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語文古詩閱讀專項綜合練習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完成下面練習。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_。我勸天公重抖擻,_。1補全古詩2己亥雜詩是清朝的_寫的,詩中有兩個成語是_、_。3解釋下列詞語。生氣:_恃:_喑:_抖擻:_4其中對“九州生氣恃風雷”中“九州”一詞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的別稱之一B.地名5詩中反映詩人渴望天公振作精神,打破常規降下有用人才的詩句是:_。6讀了這首詩,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強烈的_之情。2. 閱讀樂園。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注釋暝:日暮,黃昏。浣女:洗衣女。隨意
2、春芳歇:任憑春花凋落。1解釋加點的字。(1)空山新雨后:空:_ 新:_(2)竹喧歸浣女:喧:_歸:_2根據詩歌內容填空。詩歌描寫的季節:_時間:_地點:_天氣情況:_3翻譯詩中畫線的句子。_4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_5宋代蘇軾曾經夸贊說,山居秋暝是王維詩歌“詩中有畫”的經典之作,你覺得這首詩中最能體現“詩中有畫”的是哪一聯?寫在下面的橫線上。_3. 課外閱讀。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這首詩中描寫的景物有哪些?_2詩中寫景的詩句是:_抒情的詩句是:_3用自己的話說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意思。_4
3、. 課內閱讀。(一)房兵曹胡馬胡馬大宛名,_。竹批雙耳峻,_。所向無空闊,_。驍騰有如此,_。1補充詩句。2這首詩的作者是_代詩人_。3詩中寫出了作者寄希望于馬的主人房兵曹能建功立業于萬里之外的詩句是:_。(二)馬詩大漠_,_。何當_,_。1補充詩句。2本詩的作者是_代詩人_。3這首詩中描寫了_等景物,詩中最能表達詩人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的詩句是:_。5. 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練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_,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_。1把古詩補充完整。2請標注出下列讀音。晝(_)耘(_) 供(_)3選擇下列加點詞語的正確意思。耘田(_)A在田里鋤草B犁地傍(
4、_)A靠近B并排4本課的兩首古詩都選自_(朝代)詩人_的_組詩,他的詩作大部分反映_。5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本課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農村_的景象。6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后兩行的意思。_6. 讀下面的兒童詩山村孩子的畫,完成以下練習題。山村孩子的畫云是畫面的主角讓陽光渲染它的模樣暖一抹,冷一抹在小溪的天空漂浮樹是畫面的主角讓風涂抹它的年輪濃一筆,淡一筆葉的眼睛在懸崖畔張望泥土是畫面的主角讓幻想展示它的富有深一腳,淺一腳山路上印滿秋天的芬芳(1)這幅兒童的畫中都畫了哪些景物_。(2)詩中有三對意思相反的詞:(3)詩中運用這些反義詞的好處是_。(4)
5、這首詩中三個“它”分別是指:_7. 對比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練習。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唐呂巖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1下列對詩句的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項是( )A.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B.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C.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D.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2村晚為我們展示了一幅_圖,牧童為我們展示了一幅_圖。右邊這幅圖可以用詩句“_,_”來概括,我能結合圖片,用自己的話把詩句中的情景描繪出來:_。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異同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
6、描寫了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塑造了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B.兩首詩都是前兩句寫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來,構成了一幅幽靜美麗的圖畫;牧童則通過“六七里”“三四聲”等寫出了原野的廣闊、傍晚的寧靜。C.兩首詩都表現了牧童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但牧童還通過“不脫蓑衣”讓我們體會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勞累。D.兩首詩都是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來寫的,詩中有景、有人、有聲,流露出作者對悠然自得的鄉村生活的向往。4笛聲悠揚悅耳,笛子也分為好多種,你認識下面的笛子嗎?選一選,填一填。A長笛B風笛C豎笛D陶笛 (_) (_) (_) (_)8.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7、宋)辛棄疾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1)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 “夜行黃沙道中”是。意思是。(2)填空詞中描寫的是(季節)的景象,從“”可以看出來。(3)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_9. 按要求完成練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1哪一個字貫串全詩始終?作者是如何描寫喜悅之情的?_2描寫詩人聽到消息驚喜的情態的句子是:“_。”3生動地表現詩人釋放往日積郁,在突然到來的喜訊面前情感發生巨
8、大變化的句子是:“_,_。”10. 閱讀古詩,回答問題。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1“烽火”在詩中指_。2“家書抵萬金”中“書”的意思是_。從這句詩中可以體會到_。3詩題中的“望”字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方面是看到了“_”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于_的期盼。4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全詩意脈貫通,情景兼具,內容豐富,感情強烈,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B.在頷聯中,詩人移情于物,通過花、鳥的情態表達了自己感時傷世的內心情感。C.詩人得不到家信,是因為戰亂引發了長安城內一場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的大火。D.“深”字形象地描
9、寫了戰亂中長安城草木叢生、滿目凄涼的景象,流露出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5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并指出詩句所蘊含的情感。_11. 課內閱讀。1.七律長征本課是()在紅軍()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和()精神。2.寫出具體寫山的詩句。(并用“”劃出擬人化的詞語)_3.寫出具體寫水的詩句。(并用“”劃出一動一靜的詞語)_12. 古詩閱讀。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1從詩的題目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首_詩,詩人要遠行的朋友是_。2詩人與友人分別當天的天氣非常_
10、(A晴朗B陰沉),這一點可以從“_,_。”句中看出。3詩人用“_,_。”來勸慰友人不要因為離別而哀愁,用_、_的修辭手法,激勵朋友增強自信心,努力進取。4有關送別的古詩名句還有“_,_。”13. 古詩鑒賞。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用自己的話說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詩句的意思。_。2詩的前兩句寫了哪六種景象?“月落”、“_”、“霜滿天”、“_”、“_”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前兩句是詩人_到的,后兩句是詩人_到的。3這首七言絕句中的“愁”字用的妙不可言,說一說這個“愁”字表現了什么,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_。4本詩作者憑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自然地把旅途寂寞的郁結愁思表達出來。我們學過的借景抒情的古詩還有很多,你能寫出一句嗎?_。14. 古詩閱讀。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日照道路施工方案
- 麗水2024年浙江麗水青田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招聘編外聘用人員52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板房租賃合同書樣本
- 二零二五房屋買賣證明范文
- 鋼軌病害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版反擔保合同的內容
- 有房貸的離婚協議書模板
- 古詩詞誦讀1 采薇(節選)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
- 二零二五民辦學校教師聘任合同書
- 3 天窗(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2025年文化產業投資入股保密協議模板3篇
- 《公司財務決算報表》課件
- 2025年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軍戀對象申請書表
- 2025年山東省港口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木材干燥學的課程設計
- 2025屆河北省部分重點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社區關愛老人志愿服務活動
- 泰坦尼克號Titanic(中英對白)
- 安全生產警示教育
- 人民醫院病房樓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