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_第1頁
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_第2頁
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_第3頁
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_第4頁
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經方奇談:名老中醫劉渡舟“苓桂術甘湯”運用拾萃眾診健康2016 年 8 月 17 日苓桂術甘湯,首見于 傷寒論( 67)“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關于本方的作用及臨床應用,眾口一詞,皆認為是治療“脾虛兼水飲”的主治方劑。 如方劑學把本方歸入祛濕劑之溫化水濕類。認為其功能是溫化痰飲,健脾利濕。傷寒論講義認為本方所治之證是脾陽虛兼水氣上沖,治當溫陽健脾,利水降沖。金匱要略講義“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根據之, 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的論述, 把本方作為治療痰飲“溫藥和之”的代表方劑

2、。 中醫內科學則用本方治療痰飲之脾陽虛型和嘔吐之痰飲犯胃型。而劉渡舟教授則緊緊抓住“水氣上沖”這一基本病機,用本方治療多種疾病,尤其是用本方治療心臟病,獨辟蹊徑,臨床療效卓絕,并加減出一系列方劑,實為中醫治療心臟病的又一奇葩。1 、治療心臟疾病劉渡舟教授曾經感嘆,近世醫者,只知“心主血脈”“諸脈系于心”, 臨床一見心臟病,每以大劑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為陽中之太陽,其生理特點,是以陽氣為先,而并非以血脈為先。心主血脈、主神志,必須建立在心陽督守之下來完成,心臟的陽氣旺盛,搏動有力,方能保證其他作用的順利實現。陽氣一虛,則陰霾籠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當道,國安能太平?治病之法

3、,與治國同理,必須去小人,樹正氣,方能國泰民安。治國須先君主明,治病須先陽氣通,陽氣者,心臟之功能也,心臟功能正常,瘀血焉能產生,氣行則血行也。據臨床所見,多種心臟病均由陽氣虛損,水氣上沖所致。心臟病而由水氣上沖所致者,劉渡舟教授謂之“水心病”總由心、脾、腎陽虛,水不化氣而內停,成痰成飲,上凌無制為患。心陽虛衰,君主失位,坐鎮無權,水氣因之上沖,則見胸痛、心悸、胸悶短氣等證候。臨床辨識此病,當注意色、舌、脈證的變化,面色多見黎黑,此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現類似“色素沉著”之黑斑,名為水斑。舌質淡嫩,苔水滑欲滴。脈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見,病重時見脈結代或沉伏不起。心臟病既然其病機為陽虛水氣上沖

4、,治療當然應予溫陽利水降沖之法。劉渡舟教授根據傷寒論論述,認為67 條“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即頭眩,脈沉緊”乃水氣上沖的典型癥狀,與“水心病”的臨床表現不謀而合。 所以, 選擇苓桂術甘湯作為主治方劑,經過數十年的臨床驗證,療效顯著,充分體現了劉渡舟教授對經方的深刻理解和臨床功底之深厚。劉老認為: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小便以消水陰而治療痰飲咳逆;二是養心安神;三是助肺治節之令;四是補脾厚土,為本方之主藥。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溫復心陽;二是下氣降沖;三是通陽消陰,也為本方主藥。茯苓桂枝相配,則溫陽之中以制水陰,利水之中以復心陽。正如葉天士所說“通陽不在溫, 而在利小便。白術助茯苓健脾制水,甘

5、草助桂”枝以溫補心陽。諸藥相配,則溫陽利水降沖而治“水心病”,療效驚人,此為劉老獨創,可謂獨樹一幟!治療心臟病而用利小便的方法,是為中西醫相通的理論,而時醫不解,一見心臟病,就用大劑活血化瘀之方治療,通其血脈,血管已經硬化狹窄,徒侍藥石,能再通乎?溫陽之法,實乃恢復心臟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命質量。二法合用,稍兼活血之品,其臨床療效勝過單純活血化瘀百倍。2、視網膜炎視網膜炎,臨床主要表現為視力下降,或者視野缺陷,眼前出現黑色物體遮蓋不散,中醫治療,多從活血化瘀、滋補肝腎等方面著手,臨床有一定療效。遇其不效者,則無應對之策。劉老曾治本病一例,初亦以常法治療無效,思之良久,觀

6、其人面色黧黑,舌苔水滑欲滴,脈來弦緊,方恍然大悟,此非水氣上沖之病乎?用苓桂術甘湯加澤瀉,30 余劑而病愈。足見劉老思路之活,辨證之精。大家治病,常規之外,尤有奇思妙想,此常醫不及之處。3、慢性咽炎慢性咽炎,臨床主要表現為咽中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亦即中醫之“梅核氣”。對于本病的治療,中醫皆也以疏肝理氣化痰之法,而用半夏厚樸湯為主治之方臨床效與不效參半。不知“水氣上沖”堵塞咽喉之通道,也能出現以,上癥狀。此時再用半夏厚樸湯理氣化痰,焉能見效?而用苓桂術甘湯通陽利水降沖,水寒之氣平復,則諸證自愈。用苓桂術甘湯治療本病,必須抓住“水氣上沖”的典型色、舌、脈、證,方能效如桴鼓。若辨證不精,臨

7、床一見梅核氣,就用本方治療,不惟失中醫辨證論治之靈魂,亦枉費劉老跳出半夏厚樸湯通治慢性咽炎巢臼之苦心。4、美尼爾氏綜合癥美尼爾氏綜合征,又叫內耳眩暈癥,臨床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不能移動,動則眩暈加重,甚至嘔吐痰涎清水。中醫治療, 多從眩暈辨證治療,其臨床療效不能滿意。劉老根據“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即頭眩”的論述,認為本病主要為“水氣上沖”清陽不煦所致,尤其是,“起即頭眩”一證,與苓桂術甘湯證頗為相似,遂用本方治療,通陽利水降沖,并加澤瀉20g,又有金匱要略澤瀉湯治療痰飲眩暈之意,則效果尤著。苓桂類方劉渡舟教授應用苓桂術甘湯得心應手,只要符合“水氣上沖”的病機,則不論何病,皆可使用,而以治療“

8、水心病”最具特色。臨證之時,根據不同表現,又有系列方羽翼之。此將劉老臨床加減變化方簡介如下:苓桂三參湯:此方由苓桂術甘湯加人參、沙參、丹參組成,是劉渡舟教授臨床最常用的方劑。方用苓桂術甘湯溫通心陽,利水降沖,加人參大補心氣;沙參益氣養陰;丹參活血養血,加強益氣養陰活血之功,適用于“水心病”氣虛較重者,也有養陰活血之功效。苓桂杏甘湯:此方即苓桂術甘湯減白術加杏仁而成。用于治療“水心病”水氣上沖,迫使肺氣不利,不能通調水道,而見小便不利,面目浮腫以及咳喘等證。水氣上沖,故去白術之壅,加杏仁宣開肺氣,理水之上源。杏仁一藥,為宣肺去水之妙藥。 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擅用杏仁宣肺去濕,可為佐證。苓桂茜紅湯:該方由茯苓、桂枝、茜草、紅花組成,治療“水心病”血瘀重者, 臨床表現為胸部憋悶疼痛。此方用苓桂通陽去水,用茜草、紅花活血通絡,水去陽通,則血脈暢通,諸證自愈。苓桂參附湯:即苓桂術甘湯合參附湯。此方用于治療“水心病”而陽氣虛較重者,病人畏寒汗出,肢體發涼,甚至夏季也著棉衣,心痛遇寒則發,脈微細欲絕。以苓桂術甘去水通陽,加附子溫補一身之陽,人參大補元氣,藥理研究,兩藥均有較強的強心作用。臨床病重者,必須用紅參方能轉危為安,病情平穩之后,可改用黨參鞏固療效。苓桂杏苡湯:由茯苓、桂枝、薏苡仁、杏仁組成,治療“水心病”兼挾濕濁之證。 臨床表現為心悸氣短、咳嗽多痰、頭重如裹、胸滿似塞、周身酸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