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_第1頁
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_第2頁
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_第3頁
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_第4頁
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 52202005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標準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Code for designing over-head distributiontransmission line up to 10kVDLT 522020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發布  前 言本標準是根據原國家經貿委關于下達2000年度電力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通知(國經貿電力200070號)的安排,對原水利電力部1987年1月頒發的SDJ206-1987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進行的修訂。本標準較修訂前的規程有以

2、下重要技術內容的改變:(1)本標準將范圍明確為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以滿足城市和農村供電的要求。(2)為滿足城市電網供電的可靠性及電能質量日益提高的要求,1990年以后在我國大中城市配電線路建設中逐步采用架空絕緣導線。故本次修訂增加了10kV及以下絕緣導線設計的有關內容。(3)對交叉跨越提出了補充,補充了典型氣象區。(4)原規程中某些不適合當前生產要求的章節條款,已予刪除或修改。本標準實施后代替SDJ206-1987。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均為規范性附錄。本標準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本標準由電力行業電力規劃設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并負責解釋。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天

3、津電力設計院。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北京供電設計院、武漢供電設計院、南京電力設計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世森、程景春、許寶頤、劉寅初、王秀巖、劉綱、王學侖。1 范 圍101 本標準規定了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電線路(以下簡稱配電線路)的設計原則。102 本標準適用于10kV及以下交流架空配電線路的設計。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179 圓線

4、同心絞架空導線GBl2527 額定電壓lkV及以下架空絕緣電纜GBl4049 額定電壓10kV、35kV架空絕緣電纜GBT16434 高壓架空線路和發電廠、變電所環境污區分級及外絕緣選擇標準GB 50060 3一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DLT7651 架空配電線路金具技術條件DLT5092 110kV50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DLT5130 架空送電線路鋼管桿設計技術規定JTJ001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3 術語和符號31 術 語311平均運行張力 everyday tension導線在年平均氣溫計算情況下的弧垂最低點張力。312鋼

5、筋混凝土桿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普通鋼筋混凝土桿、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桿及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桿的統稱。313居民區 residential area堀鎮、工業企業地區、港口、碼頭、車站等人口密集區。314非居民區 nomresidentialarea上述居民區以外的地區。雖然時常有人、有車輛或農業機械到達,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315交通困難地區 difficult transport area車輛、農業機械不能到達的地區。316大檔距 Iarge distance配電線路由于檔距已超出正常范圍,引起桿塔結構型式、導線型號均需特殊設計,且該檔距中發生故障時,修復特別困難的

6、耐張段(如線路跨越通航大河流、湖泊、山谷等)。3. 2 符 號Wx導線風荷載標準值,kN。Wo基準風壓標準值,KNm2 。s風荷載體型系數。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風振系數。風荷載檔距系數。Lw水平檔距,m。4 總 則4. 0. 1 配電線路的設計必須貫徹國家的建設方針和技術經濟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經濟適用。4. 0. 2 配電線路設計必須從實際出發,結合地區特點,積極慎重地采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4. 0. 3 主干配電線路的導線布置和桿塔結構等設計,應考慮便于帶電作業。4. 0. 4 配電線路大檔距的設計,應符合DL/5092的規定。4. 0. 5 配電線路的設計,除應按本標準規定

7、執行外,還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和有關電力行業標準的規定。5 路 徑501 配電線路路徑的選擇,應認真進行調查研究,綜合考慮運行、施工、交通條件和路徑長度等因素,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做到經濟合理、安全適用。502 配電線路的路徑,應與城鎮總體規劃相結合,與各種管線和其他市政設施協調,線路桿塔位置應與城鎮環境美化相適應。503 配電線路路徑和桿位的選擇應避開低洼地、易沖刷地帶和影響線路安全運行的其他地段。5. 04 鄉鎮地區配電線路路徑應與道路、河道、灌渠相協調,不占或少占農田。505 配電線路應避開儲存易燃、易爆物的倉庫區域,配電線路與有火災危險性的生產廠房和庫房、易燃易爆材料場以及可燃或易燃、易

8、爆液(氣)體儲罐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6 氣 象 條 件601 配電線路設計所采用的氣象條件,應根據當地的氣象資料和附近已有線路的運行經驗確定。如當地氣象資料與附錄A典型氣象區接近,宜采用典型氣象區所列數值。602 配電線路的最大設計風速值,應采用離地面l0m高處,10年一遇lOmin平均最大值。如無可靠資料,在空曠平坦地區不應小于25ms,在山區宜采用剛近干坦地區風速的11倍且不應小于25ms。603 配電線路通過市區或森林等地區,如兩側屏蔽物的平均高度大于桿塔高度的23,其最大設計風速宜比當地最大設計風速減少20。604 配電線路鄰近城市高層建筑周圍,其迎風地段風速值應較其他

9、地段適當增加,如無可靠資料時,一般應按附近平地風速增加20。605 配電線路設計采用的年平均氣溫應按下列方法確定:(1)當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3一17之間時,年平均氣溫應取與此數較鄰近的5的倍數值。(2)當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小于3或大于17時,應將年平均氣溫減少35后,取與此數鄰近的5的倍數值。606 配電線路設計采用導線的覆冰厚度,應根據附近已有線路運行經驗確定,導線覆冰厚度宜取5mm的倍數。7 導 線701 配電線路應采用多股絞合導線,其技術性能應符合GBT1179、GB 14049、GB 12527等規定。702 鋼芯鋁絞線及其他復合導線,應按最大使用張力或平均運行張力進行計算。703 風向

10、與線路垂直情況導線風荷載的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704 城鎮配電線路,遇下列情況應采用架空絕緣導線:l 線路走廊狹窄的地段。2 高層建筑鄰近地段。3 繁華街道或人口密集地區。4 游覽區和綠化區。5 空氣嚴重污穢地段。6 建筑施工現場。705 導線的設計安全系數,不應小于表705所列數值。 706 配電線路導線截面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1 結合地區配電網發展規劃和對導線截面確定,每個地區的導線規格宜采用34種。無配電網規劃地區不宜小于表706所列數值。2 采用允許電壓降校核時:1)lkVlOkV配電線路,自供電的變電所二次側出口至線路末端變壓器或末端受電變電所一次側入口的允許電壓降為供電

11、變電所二次側額定電壓的5。2)lkV以下配電線路,自配電變壓器二次側出口至線路末端(不包括接戶線)的允許電壓降為額定電壓的4。7. 07 校驗導線載流量時,裸導線與聚乙烯、聚氯乙烯絕緣導線的允許溫度采用+70,交聯聚乙烯絕緣導線的允許溫度采用+90。708 lkV以下三相四線制的零線截面,應與相線截面相同。709 導線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不同金屬、不同規格、不同絞向的導線,嚴禁在檔距內連接。2 在一個檔距內,每根導線不應超過一個連接頭。3 檔距內接頭距導線的固定點的距離,不應小于05m。4 鋼芯鋁絞線,鋁絞線在檔距內的連接,宜采用鉗壓方法。5 銅絞線在檔距內的連接,宜采用插接或鉗壓方法

12、。6 銅絞線與鋁絞線的跳線連接,宜采用銅鋁過渡線夾、銅鋁過渡線。7 銅絞線、鋁絞線的跳線連接,宜采用線夾、鉗壓連接方法。7010 導線連接點的電阻,不應大于等長導線的電阻。檔距內連接點的機械強度,不應小于導線計算拉斷力的95。7011 導線的弧垂應根據計算確定。導線架設后塑性伸長對弧垂的影響,宜采用減小弧垂法補償,弧垂減小的百分數為:1 鋁絞線、鋁芯絕緣線為20。2 鋼芯鋁絞線為12。3 銅絞線、銅芯絕緣線為78。7012 配電線路的鋁絞線、鋼芯鋁絞線,在與絕緣子或金具接觸處,應纏繞鋁包帶。8 絕緣子、金具801 配電線路絕緣子的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各類桿型所采用的絕緣子,且應符合下列規定

13、:1 lkV10kV配電線路:1)直線桿采用針式絕緣子或瓷橫擔。2)耐張桿宜采用兩個懸式絕緣子組成的絕緣子串或一個懸式絕緣子和一個蝴蝶式絕緣子組成的絕緣子串。3)結合地區運行經驗采用有機復合絕緣子。2 lkV以下配電線路:1)直線桿宜采用低壓針式絕緣子。2)耐張桿應采用一個懸式絕緣子或蝴蝶式絕緣子。802 在空氣污穢地區,配電線路的電瓷外絕緣應根據地區運行經驗和所處地段外絕緣污穢等級,增加絕緣的泄漏距離或采取其他防污措施。如無運行經驗,應符合附錄B所規定的數值。803 絕緣子和金具的機械強度應按式(803)驗算:KF<Fu (803)式中:K-機械強度安全系數,可按表804采用;F-設計

14、荷載,kN;Fu-懸式絕緣子的機電破壞荷載或針式絕緣子、瓷橫擔絕緣子的受彎破壞荷載或蝶式絕緣子、金具的破壞荷載,kN。804 絕緣子和金具的安裝設計宜采用安全系數設計法。絕緣子及金具的機械強度安全系數,應符合表804的規定。 805 配電線路采用鋼制金具應熱鍍鋅,且應符合DL/T7651的技術規定。9 導 線 排 列901 lkV10kV配電線路的導線應采用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lkV以下配電線路的導線宜采用水平排列。城鎮的lkVlOkV配電線路和lkV以下配電線路宜同桿架設,且應是同一電源并應有明顯的標志。902 同一地區lkV以下配電線路的導線在電桿上的排列應統一。零線應

15、靠近電桿或靠近建筑物側。同一回路的零線,不應高于相線。903 lkV以下路燈線在電桿上的位置,不應高于其他相線和零線。904 配電線路的檔距,宜采用表904所列數值。耐張段的長度不應大于lkm。 905 沿建(構)筑物架設的lkV以下配電線路應采用絕緣線,導線支持點之間的距離不宜大于15m。906 配電線路導線的線間距離,應結合地區運行經驗確定。如無可靠資料,導線的線間距離不應小于表906所列數值。 907 同電壓等級同桿架設的雙回線路或lkV10kV、lkV以下同桿架設的線路、橫擔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表907所列數值。 908 同電壓等級同桿架設的雙回絕緣線路或

16、IkVIOkV、lkV以下同桿架設的絕緣線路、橫擔問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表908所列數值。 909 1kV10kV配電線路與35kV線路同桿架設時,兩線路導線間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2Om。1kV10kV配電線路與66kV線路同桿架設時,兩線路導線間的垂直距離不宜小于35m,當lkV10kV配電線路采用絕緣導線時,垂直距離不應小于3Om。9010 lkVlOkV配電線路架設在同一橫擔上的導線,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級。9011 配電線路每相的過引線、引下線與鄰相的過引線、引下線或導線之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l lkV10kV為03m。2 lkV以下為O15m。3 lkVlOkV引下線

17、與lkV以下的配電線路導線間距離不應小于02m。9012 配電線路的導線與拉線、電桿或構架間的凈空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1 1kV10kV為02m。2 lkV以下為01m。10 電桿、拉線和基礎1001 桿塔結構構件及其連接的承載力(強度和穩定)計算,應采用荷載設計值:變形、抗裂、裂縫、地基和基礎穩定計算,均應采用荷載標準值。1002 桿塔結構構件的承載力的設計采用的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和桿塔結構式的變形、裂縫、抗裂計算采用的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表達式,應按GB 50061的規定設計。型鋼、混凝土、鋼筋的強度設計值和標準值,應按GB 50061的規定設計。1003 各型電桿應按下列荷載條件進行

18、計算:1 最大風速、無冰、未斷線。2 覆冰、相應風速、未斷線。3 最低氣溫、無冰、無風、未斷線(適用于轉角桿和終端桿)。1004 各桿塔均應按以下3種風向計算桿身、導線的風荷載:1 風向與線路方向相垂直(轉角桿應按轉角等分線方向)。2 風向與線路方向的夾角成60°或45°。3 風向與線路方向相同。1005 風向與線路方向在各種角度情況下,桿塔、導線的風荷載,其垂直線路方向分皿和順線路方向分量,應符合GB 50061的規定。1006 桿塔的風振系數,當桿塔高度為30m以下時取10。10. 07 風荷載檔距系數,應按下列規定取值:1 風速20ms以下,=10。2 風速(2029

19、)ms,=085。3 風速(3034)ms,=075。4 風速35ms及以上,=07。1008 配電線路的鋼筋混凝土電桿,應采用定型產品。電桿構造的要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1009 配電線路采用的橫擔應按受力情況進行強度計算,選用應規格化。采用鋼材橫擔時,其規格不應小于:63mm×63mm×6mm。鋼材的橫擔及附件應熱鍍鋅。10010 拉線應根據電桿的受力情況裝設。拉線與電桿的夾角宜采用45°。當受地形限制可適當減小,且不應小于30°。10011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線,對路邊緣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6m。拉線柱的傾斜角宜采用10°20°。

20、跨越電車行車線的水平拉線,對路面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9m。10012 拉線應采用鍍鋅鋼絞線,其截面應按受力情況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25mm2。10013 空曠地區配電線路連續直線桿超過10基時,宜裝設防風拉線。10014 鋼筋混凝土電桿,當設置拉線絕緣子時,在斷拉線情況下拉線絕緣子距地面處不應小于25m,地面范圍的拉線應設置保護套。10015 拉線棒的直徑應根據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16mm。拉線棒應熱鍍鋅。腐蝕地區拉線棒直徑應適當加大2mm4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10016 電桿基礎應結合當地的運行經驗、材料來源、地質情況等條件進行設計。10017 電桿埋設深度應計算確定。單回路的配電

21、線路電桿埋設深度宜采用表10017所列數值。 10018 多回路的配電線路驗算電桿基礎底面壓應力、抗拔穩定、傾覆穩定時,應符合GB 50061的規定。10019 現澆基礎的混凝土強度不宜低于C15級,預制基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0級。10020 采用巖石制做的底盤、卡盤、拉線盤應選擇結構完整、質地堅硬的石料(如花崗巖等),且應進行試驗和鑒定。10021 配電線路采用鋼管桿時,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定。鋼管桿的基礎型式、基礎的傾覆穩定應符合DL/T 5130的規定。11 變壓器臺和開關設備1101 配電變壓器臺的設置,其位置應在負荷中心或附近便于更換和檢修設備的地段。1102 下

22、列類型的電桿不宜裝設變壓器臺:1 轉角、分支電桿。2 設有接戶線或電纜頭的電桿。3 設有線路開關設備的電桿。4 交叉路口的電桿。5 低壓接戶線較多的電桿。6 人員易于觸及或人員密集地段的電桿。7 有嚴重污穢地段的電桿。1103 400kVA及以下的變壓器,宜采用柱上式變壓器臺。400kVA以上的變壓器,宜采用室內裝置。當采用箱式變壓器或落地式變臺時,應綜合考慮使用性質、周圍環境等條件。1104 柱上式變壓器臺底部距地面高度,不應小于25m。其帶電部分,應綜合考慮周圍環境等條件。落地式變壓器臺應裝設固定圍欄,圍欄與帶電部分間的安全凈距,應符合GB 50060的規定。1105 變壓器臺的引下線、引

23、上線和母線應采用多股銅芯絕緣線,其截面應按變壓器額定電流選擇,且不應小于16mm2。變壓器的一、二次側應裝設相適應的電氣設備。一次側熔斷器裝設的對地垂直距離不應小于45m,二次側熔斷器或斷路器裝設的對地垂直距離不應小于35m。各相熔斷器水平距離:一次側不應小于05m,二次側不應小于03m。1106 配電變壓器應選用節能系列變壓器,其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1107 一、二次側熔斷器或隔離開關、低壓斷路器,應優先選用少維護的符合國家標準的定型產品,并應與負荷電流、導線最大允許電流、運行電壓等相配合。1108 配電變壓器熔絲的選擇宜按下列要求進行:I 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壓側熔絲按變壓器

24、額定電流的23倍選擇。2 容量在100kVA及以上者,高壓側熔絲按變壓器額定電流的152倍選擇。3 變壓器低壓側熔絲(片)或斷路器長延時整定值按變壓器額定電流選擇。4 繁華地段,居民密集區域宜設置單相接地保護。1109 lkV10kV配電線路較長的主干線或分支線應裝設分段或分支開關設備。環形供電網絡應裝設聯絡開關設備。lkV10kV配電線路在線路的管區分界處宜裝設開關設備。12 防雷和接地1201 無避雷線的lkV10kV配電線路,在居民區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宜接地,金屬管桿應接地,接地電阻均不宜超過30。中性點直接接地的lkV以下配電線路和10kV及以下共桿的電力線路,其鋼筋混凝土電桿的鐵橫擔或

25、金屈桿,應與零線連接,鋼筋混凝土電桿的鋼筋宜與零線連接。中性點非直接接地的lkV以下配電線路,其鋼筋混凝土電桿宜接地,金屬桿應接地,接地電阻不宜大于50。瀝青路面上的或有運行經驗地區的鋼筋混凝土電桿和金屬桿,可不另設人工接地裝置,鋼筋混凝土電桿的鋼筋、鐵橫擔和金屬桿也可不與零線連接。1202 有避雷線的配電線路,其接地裝置在雷雨季節干燥時間的工頻接地電阻不宜大于表1202所列的數值。 1203 柱上斷路器應設防雷裝置。經常開路運行而又帶電的柱上斷路器或隔離開關的兩側,均應設防雷裝置,其接地線與柱上斷路器等金屬外殼應連接并接地,且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1204 配電變壓器的防雷裝置應結

26、合地區運行經驗確定。防雷裝置位置,應盡量靠近變壓器,其接地線應與變壓器二次側中性點以及金屬外殼相連并接地。1205 多雷區,為防止雷電波或低壓側雷電波擊穿配電變壓器高壓側的絕緣,宜在低壓側裝設避雷器或擊穿熔斷器。如低壓側中性點不接地,應在低壓側中性點裝設擊穿熔斷器。1206 1kV10kV配電線路,當采用絕緣導線時宜有防雷措施,防雷措施應根據當地雷電活動情況和實際運行經驗確定。1207 為防止雷電波沿lkV以下配電線路侵入建筑物,接戶線上的絕緣子鐵腳宜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宜大于30。年平均雷暴日數不超過30日年的地區和lkV以下配電線被建筑物屏蔽的地區以及接產線與lkV以下干線接地點的距離不大于

27、50m的地方,絕緣子鐵腳可不接地。如lkV以下配電線路的鋼筋混凝土電桿的自然接地電阻不大于30,可不另設接地裝置。1208 中性點直接接地的lkV以下配電線路中的零線,應在電源點接地。在干線和分干線終端處,應重復接地。lkV以下配電線路在引入大型建筑物處,如距接地點超過50m,應將零線重復接地。1209 總容量為100kVA以上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4,每個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總容量為100kVA及以下的變壓器,其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lO,每個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且重復接地不應少于3處。12010 懸掛架空絕緣導線的懸掛線兩端應接地,其接地

28、電阻不應大于30。12011 1kV10kV絕緣導線的配電線路在干線與分支線處、干線分段線路處宜裝有接地線掛環及故障顯示器。12012 配電線路通過耕地時,接地體應埋設在耕作深度以下,且不宜小于06m。12013 接地體宜采用垂直敷設的角鋼、圓鋼、鋼管或水平敷設的圓鋼、扁鋼。接地體和埋入土壤內接地線的規格,不應小于表12013所列數值。13 對地距離及交叉跨越1301 導線對地面、建筑物、樹木、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種架空線路的距離,應根據最高氣溫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風速情況或覆冰情況求得的最大風偏計算。計算上述距離,不應考慮由于電流、太陽輻射以及覆冰不均勻等引起的弧垂

29、增大,但應計及導線架線后塑性伸長的影響和設計施工的誤差。1302 導線與地面或水面的距離,不應小于表1302數值。1303 導線與山坡、峭壁、巖石地段之間的凈空距離,在最大計算風偏情況下,不應小于表1303所列數值。 1304 lkVlOkV配電線路不應跨越屋頂為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對耐火屋頂的建筑物,應盡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導線與建筑物的垂直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裸導線不應小于3m,絕緣導線不應小于25m。lkV以下配電線路跨越建筑物,導線與建筑物的垂直距離在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裸導線不應小于25m,絕緣導線不應小于2m。線路邊線與永久建筑物之間的距離在最大風偏情況下,不應小

30、于下列數值:lkVlOkV:裸導線15m,絕緣導線075m。(相鄰建筑物無門窗或實墻)lkV以下:裸導線lm,絕緣導線02m。(相鄰建筑物無門窗或實墻)在無風情況下,導線與不在規劃范圍內城市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上述數值的一半。注1:導線與城市多層建筑物或規劃建筑線間的距離,指水平距離。注2:導線與不在規劃范圍內的城市建筑物間的距離,指凈空距離。1305 lkVlOkV配電線路通過林區應砍伐出通道,通道凈寬度為導線邊線向外側水平延伸5m,絕緣線為3m,當采用絕緣導線時不應小于lm。在下列情況下,如不妨礙架線施工,可不砍伐通道:1 樹木自然生長高度不超過2m。2 導線與樹木(考慮自然生長

31、高度)之間的垂直距離,不小于3m。配電線路通過公園、綠化區和防護林帶,導線與樹木的凈空距離在最大風偏情況下不應小于3m。配電線路通過果林、經濟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應砍伐通道,但導線至樹梢的距離不應小于15m。配電線路的導線與街道行道樹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表1305所列數值。校驗導線與樹木之間的垂直距離,應考慮樹木在修剪周期內生長的高度。1306 lkVlOkV線路與特殊管道交叉時,應避開管道的檢查井或檢查孔,同時,交叉處管道上所有金屬部件應接地。1307 配電線路與甲類廠房、庫房,易燃材料堆場,甲、乙類液體貯罐,液化石油氣貯罐,可燃、助燃氣體貯罐最近水平距離,不應小于桿塔高度的15倍,丙類液

32、體貯罐不應小于12倍。1308 配電線路與弱電線路交叉,應符合下列要求:1 交叉角應符合表1308的要求。2 配電線路一般架在弱電線路上方。配電線路的電桿,應盡量接近交叉點,但不宜小于7m(城區的線路,不受7m的限制)。1309 配電線路與鐵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人行天橋及各種架空線路交叉或接近,應符合表1309的要求。14 接 戶 線1401 接產線是指10kV及以下配電線路與用戶建筑物外第一支持點之間的架空導線。1402 lkVlOkV接戶線的檔距不宜大于40m。檔距超過40m時,應按lkV10kV配電線路設計。lkV以下接戶線的檔距不宜大于25m,超過25m時宜設接戶桿。1403

33、接戶線應選用絕緣導線,lkVlOkV接戶線其截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銅芯絕緣導線為25mm2 :鋁芯絕緣導線為35mm2 。lkV以下接戶線的導線截面應根據允許載流量選擇,且不應小于下列數值:銅芯絕緣導線為lOmm2 ;鋁芯絕緣導線為16mm2 。1404 lkVlOkV接產線,線間距離不應小于040m。lkV以下接戶線的線間距離,不應小于表1404所列數值。lkV以下接戶線的零線和相線交叉處,應保持一定的距離或采取加強絕緣措施。1405 接戶線受電端的對地面垂直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lkV10kV為4m:lkV以下為25m。1406 跨越街道的lkV以下接戶線,至路面中心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有汽車通過的街道為6m:汽車通過困難的街道、人行道為35m:胡同(里、弄、巷)為3m;沿墻敷設對地面垂直距離為25m。140. 7 lkV以下接尸線與建筑物有關部分的距離,不應小于下列數值:與接戶線下方窗戶的垂直距離為03m:與接戶線上方陽臺或窗戶的垂直距離為08m:與窗戶或陽臺的水平距離為075m;與墻壁、構架的距離為O05m。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