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娘溝村名的來歷_第1頁
望娘溝村名的來歷_第2頁
望娘溝村名的來歷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望娘溝村名的來歷 “來年春暖花開日,槐蔭樹下把子交。不怕天規重拆散,天上人間心一條?!碑斂吹诫娪疤煜膳渲械钠呦膳慈f分,不得不在老槐樹上留詩,她萬般無奈,依依難舍的情景,觀眾很容易對玉皇大帝頓生憎恨,對董永與七仙女備感同情。家喻戶曉,天仙配寫的是仙女七姐與孝子董永爭取自由幸福的故事,作者構思巧妙,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感人,深受大眾喜愛。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旅游業異常紅火,許多地區為了吸引游客,牽強地編造故事,說董永的故鄉在什么什么地方,并建廟造墳,傳說頗多。筆者最近翻閱舊書,驚奇地發現淄博在歷史上早有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清康熙版淄川縣志上記載:“城北阿里莊東,有古冢,相傳為孝子董

2、永墓。又東北五里許,其廟在焉,周各十里從不下霜,迄今猶然。”據考,“阿里莊”就是今天的周村區的韓家窩村(舊屬淄川縣)。該村建于明朝前,因村處低洼,四面環山,始稱阿里,又稱珂里。明初韓姓人入居,漸繁而眾,便更名韓家阿,現在叫韓家窩。在韓家窩村東北里許山坡下,有高大古冢一座,相傳為董永墳,至于是何年何月所筑,卻不得而知,但有“先有董永墳,后有韓家人”之說,此?!拔母铩敝型诰蜻^,至三四米深時,有磚鋪場底,無他物,后填平,復為耕地?!岸缽R”,原名“仙女祠”,在今周村區小劉家莊東不遠處一高埠上。亦曾廟宇闊綽,房舍多間,供有七仙女和董永塑像。后在廟西傍修蓋房舍作學宮,取名“槐蔭書院”,該書院曾兩科連出四

3、進士:韓萃善、韓取善、曲喬遷、劉一湘,榮寵一時。此廟及書院在40年代被日軍燒毀。據民間傳說,董永是淄川董家村人氏,因家貧無計,與現周村附近一家經營織綢業傅姓財主協定“賣身葬父”,路遇七仙女,結為夫婦,同赴傅家,夫妻時被財主刁難,董永無計可施,七仙女求救于眾姐,使傅員外狂口為實,百日后夫妻還家。因七仙女嬌貴體弱,更兼有孕,所以行動不便。當走到半路時,就累得氣喘吁吁,渾身出汗,不得不坐下來歇息。董永為七仙女擦罷汗,一擰汗帕,汗水滴流地下,后來,此地人聚居為村,便取村名為“擰水”,也就是今天的萌水村。七仙女歇罷又起身上路。誰知走不多遠,玉皇大帝派天兵到來,捉其回天宮。七仙女若若哀求,天兵天將答應回天

4、宮奏請玉皇大帝作主,董永與七仙女急忙脫去原穿衣服,換上別樣顏色衣服,以待天兵天將再來時好逃天禍。換衣的地方,后來也聚眾為村,村名曰“換衣鋪”,后遂演衍為今日的變衣鋪村了。董永夫婦不顧勞累,急急趕路,一心回家享受男耕女織、幸福美滿的歡樂生活,不想走至一條溝壑中,天兵天將又來宣玉皇大帝之旨,定要將七仙女捉拿回宮。七仙女誓死不從,天兵天將欲害董永,七仙女悲痛無計,不得不走上一塊巨石,與天兵天將同回天宮。董永呼天號地,悲苦萬狀。后來發現了七仙女寫在槐樹上的留言。第二年春暖花開之時,董永又在七仙女升天之地盼望七仙女到來。忽然,身后老槐樹下,傳來陣陣嬰啼,他循聲而去,見有一襁褓。開褓細看,是一嬰兒,其眉眼長相一如七仙女。董永喜出望外,急忙抱起,仔細認看。見在嬰兒腋下藏一絲帕,上寫:“凄涼天宮待花開,喜盼今日送子來。子長成人望娘時,只在昔日上天臺。”從此,董永精心撫育嬰兒。到兒子懂事時,一天晚上,兒問母親何在,董永領兒到七仙女升天站立過的巨石旁,向天望去,只見云開夜朗,在九天之上,有一仙女微微笑對,董永認出是七仙女,便對兒子說知。后來,兒子望娘心切,常站在巨石上觀望,日久天長,巨石也被踏出兩個深深的腳印。其子長大成人,在巨石旁筑一屋居,漸而為村。因村在一大溝中,故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