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漢語合音詞的界定和形成原因一、漢語合音詞的界定(一)溯源漢語合音詞古即有之,相關論述可以追溯到傳統語文學時期。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藝文二記載,“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首次明確指出“合聲”這一音變現象。清代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卷二:“古人語急,則二字可縮為一字;語緩則一字可引為數字?!鼻迥╉n邦慶海上花列傳?例言:“惟有有音而無字者。如說勿要二字,蘇人每急呼之,并為一音。若仍作勿要二字, 便不合當時神理又無他字可以替代。故將勿要二字并寫一格。”20 世紀,劉復中國文法通論中指出,兩字合作一字的,如文言中合“而已”為“耳”,合“之于”或“之乎”
2、為“諸”,合“于此”“于彼”或“于是”為“焉”, 和北方口語中合“不要”為“別”, 南方口語中合“勿要”為“ ?”我們稱它為合音字。金兆梓國文法之研究中“字的分合?音的分合”一節,亦有關于“合音”的論述,觀點與劉相似。合音作為一種構詞法出現在劉、金二人的語法體系論述中。新時期以來,專門研究合音詞的文章漸次出現,但關于合音詞界定的問題尚未有定論。(二)“詞典”對合音詞的解釋漢語大詞典中關于合音的解釋:“合音,合兩字之音急讀而成一音”“合音字,合二字之音為一字者”,并舉沈括夢溪筆談中的例子為證。(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會,2000)中文大辭典:“合音字,謂合聲成字也鄭樵謂慢聲為二,急聲為一,如慢聲為者
3、焉,急聲為旃,慢聲為者歟,急聲為諸。按:慢聲、急聲,即徐呼、疾呼,凡合音字,皆成于疾呼者也?!保ㄖ形拇筠o典編纂委員會,1968)古漢語知識詞典對合音字的解釋:也稱“合聲”,由兩字讀音合成的一個字。如:之乎=諸,不可=叵,扶搖=飆,不律=筆,蒺藜=茨。由二聲合一字,乃急讀而成;由一字而析為二字,則由緩讀而成;故宋人鄭樵通志?六書略稱“急聲”“慢聲”,清人王念孫廣雅疏證稱“急言 (疾言) ”“徐言 (緩言) ”。二聲合一字,往往上字取聲,下字取韻,故清代顧炎武音學五書 ?音論?反切之始稱其為最早的“反切之語”。 合音字在先秦已出現,詩毛傳已有分析,爾雅方言均有記載,清代顧炎武 音論 則輯錄了數十字
4、。(馬文熙、張歸璧等,2004)楊劍橋實用古漢語知識寶典對合音詞的解釋:“詞匯學術語。 也叫兼詞合聲。 由兩個單音節詞拼合而成的單音節詞。如之乎拼合為諸,不可拼合為叵,扶搖拼合為飆, 蒺藜拼合為茨等等。 ” (楊劍橋,2008)語言學名詞對合音字的解釋:讀音由構成該字的兩個字符反切拼讀而成的漢字。(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2011)(三)合音詞與反切的關系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讀若”之后創制的一種注音方法。反切又稱“反”“翻”“切”, 是指用兩個漢字給一個漢字注音的方法。兩個字中上字取其聲,下字取韻和調,拼合出被注音字的讀音(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2011)。在探求反切起源的過程中,有學者認為反
5、切源于合音,合二字為一音即反切。清代顧炎武音學五書?音論:“反切之語自漢以上即已有之。宋沈括謂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鄭樵謂慢聲為二,急言為一,慢者為者焉,急聲為旃以此推之,反語不始于漢末矣?!鳖櫴险J為合音字是“反切”注音法的前身, 故有“反語不始于漢末矣”的結論。 也有現代學者認為, “反切”注音法是在合音字的合音原理推?酉虜?生的。這一觀點遭到現代學者許嘉璐、何九盈等人的反對。許嘉璐傳統語言學辭典:今天看來,合聲和反切的道理相同,但合聲并不等于反切,其原因有二:第一,合聲是無意識的,反切則是有意識地把一個音節分析成聲、韻兩部分,然后拼合成
6、一個音節;第二,合聲是零星的、偶然的,反切則是普遍實用的法則,可以為每一個漢字注音(許嘉璐,1990)。何九盈中國古代語言學史(第4 版):宋祁、魏了翁、顧炎武等人把古代的合音詞也當作反切來看待,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二者在性質上不一樣?!拜疝肌睘椤按摹敝惖暮弦粼~, 不只是以雙聲疊韻為特點,它的前兩字與后一字在意義上是相等同的。即蒺藜=茨,瓠蘆=壺,不可=叵,彳不=盍,如是=爾,之乎=諸,者焉=旃而反切是不考慮意義的,如德紅切東,不能說“德紅”二字之義等于“東”。 另外, 反切是人們自覺地利用漢語音節的特點而造出來的一種注音方法,合音詞是人們在交際過程中不自覺地造成的,二者在功用上很不一樣。(何
7、九盈,2013)此外, 清代某些等韻學家還把合聲作為指稱某一類反切的專門用語,即指聲、韻、等、呼完全相合的反切。清代李光地、王蘭生在音韻闡微中極力提倡這種方法。(許嘉璐,1990)我們認為:合音不同于反切。反切是作為一種注音方法而存在的, 其作用近似于今天的漢語拼音方案。合音是在自然口語的交流過程中產生的,其結果是二音合為一音,其作用是實現了語言的經濟原則。(四)合音詞的界定現代學者對合音詞的解釋,主要有三種意見。其一,合音詞是由于兩個相鄰的音節快讀拼合而形成的,結果是二音合為一音(章也,1987;王森,1994;崔黎,1994;張子剛,2003;孫向華,2005;李春玲,2011);其二,合
8、音后的單音節詞的意義等于合音前兩個詞的意義(章也,1987; 崔黎, 1994; 孫向華,2005) ;其三, 孫紅舉認為合音及合音成分的認定必須遵循語義關聯、時間先后、 語音照應、文獻或方言佐證等四項原則(孫紅舉,2014)我們基本同意孫的觀點,但還需補充說明。本文認為,合音詞的界定應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語義相通。合音詞與合音成分在語義上必須相通,二者語義相同或相近。這是認定合音詞與合音成分的必要條件。如果合音詞與合音成分在語義上沒有對應,界定就會出現問題。以上各家在界定合音詞時,基本上都堅持了這一原則。語音對應。合音詞與合音成分的語音應該具有對應關系,如彭州方言“不要 po33iau13
9、”合音后讀為 piau13 ,“不愛po33?ai13 ”合音后讀為 pai13 , 合音后的讀音與合音上下字具有明顯的語音對應關系。在考察合音詞及其合音成分的語音對應關系時,還需考慮語音的歷時演變,不能僅限于共時的語音形式, 某些合音詞及其合音成分語音的不對應可能是由于語音的歷時演變, 如洛陽方言“一個 i24k?51 ”合音后讀為 yo51 , “六個 l?u24k?51 ”合音后讀為 luo24 , 這是因為這里的“個”保留了廣韻時代的讀音kuo51 。句法功能相同。合音詞與其合音成分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即合音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均可以由其合音詞來代替。如彭州方言 Lm?55”是“沒得mo
10、33t?55 ”的合音,義為沒有,在彭州方言中,既可以說“沒得 mo33t?55 你的事”,也可以說“m?55你的事”。文獻或方言佐證。合音詞及其合音上下字在滿足上述條件的同時, 還要有歷史文獻資料或周邊方言語料來證明。若缺少這一環節, 判斷有時也會失誤。如萬榮方言“什么 s?33m?20 ”合音后讀為s?51, “怎么?33m?20”合音后讀為?51;洛陽方言“什么?n?m?24”合音后讀為?a51, “怎么 ?n55m?24” 合音后讀為?a55。二、合音詞的形成原因過去多數學者認為,合音詞的產生是由于兩個相鄰音節的“急讀” “快說”。?。紅舉認為漢語的“一音一義”律是形成合音詞的根本推動
11、力,指出合音的形成是具有主觀能動作用的“人”和語言系統內外部各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孫紅舉,2014)。我們認為,應該從語音、語義、語用及語言經濟原則等方面, 系統考慮合音詞的產生條件和形成原因。 “變音本身含有意義, 不是純語音的過程,因而在音系結構的分析中需要涉及語義、語法結構因素的影響”(徐通鏘,2003)。合音詞的存在同樣如此, 它并非完全是純語音的過程,其形成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一)語音語音條件。合音上下字必須屬于同一個自然音步,且此音步的重音為合音上字,即左重音步。是否形成合音還與合音下字的語音有關,合音下字的聲母多為零聲母和鼻音,合音下字韻母的韻腹多為純元音。如洛陽方言合音詞的
12、合音下字主要有“個”“么”“上”“下”“家”五個。 從后字的韻母來看,洛陽方言合音詞后字韻母的韻腹主要為e (“個k?51 ” “么m?24”)和 a("上?a?51 ” “下?ia51 ” “家?ia24 ” )。(二)語義語義條件。合音上字是語義的中心,合音下字的語義需黏附于合音上字方可實現,不具有區別性特征。“基數詞+個”構成的數量短語,重在表“數”,而不是表“個”。洛陽方言中基數詞“一”到“九”加“個”均形成合音詞,如“一個i24k?51 ”讀為 yo51 , “五個 u55k?51 ”讀為 uo51 , “六個 l?u24k?51 ”讀為 luo24 等。 數量短語合音詞還
13、出現在萬榮方言、 固始方言、滎陽方言、覃懷方言、滑縣方言等北方官話區。(三)語用語用條件。組成合音詞的合音上下字經常被連用,具有“全民常用性”。 合音詞多是口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合音上下字的組合在句子中的可預測性較高,具備“急讀”“快說”的認知基礎, 這是促成合音詞的直接因素。洛陽方言中“怎么 ?a55 ”“什么 ?a51 ”“做啥 ?ua55 ”等均 以合音詞的形式出現。(四)語言經濟原則語言經濟原則又稱省力原則(Principle of Least Efort )。美國學者George Zipf 首次明確提出這一概念(George Zipf ,1949)。齊夫認為,人
14、們交際時總是傾向于選擇既能滿足言者完整表達又能滿足聽者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語符。法國語言學家Andre Martinet認為經濟原則支配人們言語活動的規律,它不僅是節省力量消耗的同義語,而且是指在保證語言實現交際功能的前提下,人們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從這一點出發,它能對合音詞的產生提供合理的解釋。合音詞以單音節詞的形式,表現雙音節詞或短語的意義,使得詞語形式更加簡潔(更加省力)。如:“什么?n42m?24”說成“啥?a51 ”,“做啥(做什么)?uo51?a51 ” 說成 “口 ?ua55 ”。三、結語漢語合音詞的形成,是語音、語義、語用等語言系統內部的演變模式和運作特點以及使用語言的人自身對言語活動中力量消耗的經濟要求共同作用的結果。其界定應兼顧語音對應、語義相通、 句法功能相同等原則。研究漢語合音詞,對研究漢語方言、漢語語音、漢語歷史音韻等具有重要意義。注釋:這本書中,還有“合音字”的概念:“文字學術語。兩個字音因快讀而成為一個字音,表現這樣的字音的字叫合音字。有三種: a. 把原來的兩個字合并成為一個字,如不用為甭,勿要為?,勿曾為?B;b. 借用其他字,如之乎和之于為諸,何不為盍,之焉為旃,如是為爾,奈何為那; c. 另造新字,如不可為叵,蒺藜為茨,瓠蘆為壺,丁寧為鉦,僻倪為陴?!憋@然,楊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門診病人護理健康教育
- 淚液排出系統疾病的護理
- 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第二外語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數字通信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安航空學院《計算思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財經職業學院《外科學(含外科手術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2024-2025學年高三年級3月聯合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武漢學院《計算流體力學與傳熱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牡丹江醫學院《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1》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傳媒學院《地下工程施工》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2030中國類腦計算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建設案例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 腦出血病人護理新進展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3部分: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
- 2025時政試題及答案(100題)
-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檢測A卷(原卷+答案)
- 初二勞技試題及答案下冊
- 安全閥培訓課件
- 補全對話10篇(新疆中考真題+中考模擬)(解析版)
- 市場集中度與消費者行為-全面剖析
- 2025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DB11-T 765.4-2010 檔案數字化規范 第4部分:照片檔案數字化加工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