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_第1頁
九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_第2頁
九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_第3頁
九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_第4頁
九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九年級上歷史教案設計13 課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篇二: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套教案1】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全套教案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1 3 課) 知識與能力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1 、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2 、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3 、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2 、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文明古人類基本情況 難點歷史人

2、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系。 課時6 課時 課型 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開國大典相關多媒體、圖第 1 課 人類的形成 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全面了解人類形成的歷史,包括人類的出現、氏族社會的產生等相關史實。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氏族社會的產生和原始社會解體等相關重點問題的闡釋和分析,使學生認識: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文化的進步是人類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也是人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尺。 重點和難點本課教學重點: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和作用。本課的難點人類是怎樣由古猿進化而來的? 教法、學法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

3、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方式與方法 綜合啟發式教學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相關多媒體、幻燈片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可借用圣經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也就是“上帝造人說”)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此基礎上設置相關提問,從而導入新課。二、講授新課:1 、人類的出現:( 1 )講清人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三個基本階段,即“ 猿類 ”、 “正在形成中的人”和 “完全形成的人”三個概念。“猿類 ”是指生活在千、百萬年以前的古代猿類,它們是人類的遠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從猿到人的過渡,他們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塊等天然工具,但還沒有進行真正的勞動;“完全形成的人”則

4、是指已能夠制造工具、真正進行勞動的人,他們已經從動物中完全脫離出來。( 2)關于人類進化史,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法,旨在調動學生去積極思考和探究。教師要善于設問置疑,引導學生從教科書和已掌握的知識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獲取有效信息,作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組織系列式的議論和討論,并與教師的陳述和總結相結合。2、教師簡要介紹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背景,參加會議代表的廣泛性,便于學生理解會議的重要作用,也為學生進一步理解“人民當家作主 ”的含義打下基礎。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資料片段或錄音片段,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3)關于人種的起源問題,教師可結合近現代史上帝國主義分

5、子宣揚的 “種族優劣論”和所謂的“白種人是最優秀的種族”等相關言論,引導學生積極探討人種起源的原因,駁斥“種族優劣論”的邪說。考古發現,晚期智人階段,人類已經遍布亞、非、歐、美各洲大陸,由于混血和地球各區域地理條件差別造成的巨大影響,人類經遺傳而造成的膚色、毛發、鼻唇等也極不相同,終于形成黃、白、黑三大人種。但這是外貌特征的差異,各人種在體質和智力上并無優劣之分。人種的劃分是人類起源后在遷徙過程中隨著環境變化而逐步形成的。近現代史上,帝國主義宣揚的“種族優劣論”是為他們的侵略戰爭服務的。3. “氏族社會 ”是本課的重點。( 1 )提問:“ 人類社會的歷史開始后,人類最初經歷的是什么社會?原始人

6、類為什么過著群居生活?”引導學生看書作答,使學生對原始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有初步的了解,也為下面討論“氏族社會的產生及其特點”等有關問題做準備。( 2)講述氏族社會的產生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從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婚姻關系的變化(即從血族群婚到族外群婚制的轉變)角度去分析氏族社會產生的原因。通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規律教育。( 3)利用活動與探究中提出的問題制成投影片,組織討論:問題一:氏族社會的產生有什么作用?問題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點和不同點?打出討論題后,引導學生做好準備,尋找答案。閱讀理解教科書相關內容及材料;在討論氏族社會產生的作用

7、 時,教師可作適當的提示和引導,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討 論上述問題時,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議論,鼓勵發表不同意見,再選派代表進行概括和總結,努力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時,可提示學生注意兩點:一是提出看法要說明理由;二是看問題要全面。4. “原始社會的解體 ”是閱讀教材,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時要注意通過系列問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探究能力。例如:(1 )原始社會是怎樣解體的?(2)國家與氏族組織相比有哪些不同特征?( 3)為什么說殘暴的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歷史的進步?三、最后教師可用本課標題“人類的形成”作全課總結。投影圖示:四、課堂練習:(使用投影)五、推薦作業:制作

8、與本課有關的自由閱讀卡。附:板書設計一、人類的出現二、氏族社會: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三國家的產生:教后記:1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中“以正文為綱,從多渠道獲取信息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信息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2 . 指導學生閱讀簡短的歷史材料,培養學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第2課大河流域一大類文明的搖籃 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歷史。包括埃及、巴比倫、印度等文明古國的相關歷史知識。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漢謨拉比法典、印度種姓制度等相關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奴隸制度的實質,提高學生認識歷史事件本質特征的能力。 重點和難點本

9、課的重點是金字塔的建造、漢謨拉比法典。本課的難點是:一是古代文明為何產生在大河流域;二是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 教法、學法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金字塔的建造、漢謨拉比法典圖。 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有何共同點和不同點?二、導入新課:1 .教師可利用課文導言中獅身人面像的故事,讓學生初步領略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燦爛而神奇的文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導入新課。三、講授新課:1. “金字塔的國度 ”是本課重點之一。( 1 )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教材7 至 8 頁的內容及其相關歷史資料,讓學生在現有條件下獲

10、取知識的有效信息;( 2)利用多媒體手段,放映有關尼羅河風光,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的資料片,讓學生盡可能多角度地獲取課本外的知識信息,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3)組織系列討論:利用課文中動腦筋的欄目內容,用投影儀或幻燈機打出討論題:問題一:為什么說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問題二:金字塔是通過什么方式建筑的?討論時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揮。最后選派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作最后總結。問題一: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話。這句話一語道出了尼羅河與埃及文明兩者的關系。在非洲廣闊的土地上,尼羅河由南向北、傾瀉而下,注入地中海。古埃及人的活動范圍,南起尼羅河第一瀑布,

11、北至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不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作物生長,這就給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條件。尼羅河不僅養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馬克思說: “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生了埃及的天文學”,古埃及的科學文化知識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羅河的生產實踐中產生的。因此,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河水猶如母親甘甜的乳汁,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兒女。問題二:金字塔的建筑,從古到今都給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傳統的說法,特別是史書(希羅多德的著作)的記載,都認為是依靠奴隸的集體勞動建成的。但是在當時生產力水平非常低的情況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

12、工具將一人來高、兩噸半重的巨石從山上鑿出?又是如何將巨石從幾英里甚至幾十英里外運來,再吊上甚至高達一百多米的塔頂?對于這些問題,無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一些學者推斷,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筑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著斜坡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來,又有一些學者推斷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為。當然,要真正揭開金字塔的建筑之謎,還得依靠人們的不懈努力和勤奮研究。3.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 1 )結合課本地圖或教學掛圖,講清“新月沃地”的概念含義。(2)提問:兩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和尼羅河流域相比,有什

13、么共同點?由此使學生認識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產生的共同規律,為后面的“古代人類文明為何產生在大河流域”問題探究奠定基礎。(3)講述兩河流域人類文明的產生,著重向學生介紹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和古巴比倫王國的建立,不必補充材料,以免加重學生的負擔。(4)漢謨拉比法典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適當介紹一下漢謨拉比法典被發現的經過(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朗的蘇撒考古時發現,后被劫奪到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激發學生的興趣。講清漢謨拉比制定法典的目的和法典本身的歷史價值。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中的小字材料,然后根據法典的部分條款組織學生討論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作陳述總結:從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看,

14、它處處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強化奴隸主階級的專政。在階級社會里,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維護國家政權的工具。4. “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是本課的難點之一,教學時教師應精心設計教法,將研究性學習方法滲透到教學中去,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理性思維能力。教學時建議教師:( 1 )結合課本地圖古代印度和插圖印度河流域古城遺址,講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圍,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條件。( 2)關于印度文明的興起,要向學生強調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發祥地。約公元前2500 年,由印度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家開始在印度河流域產生。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屬于印歐語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

15、南下,他們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3)關于種姓制度,教學時建議教師: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及其相關材料,最大限度地從課文中獲取有關種姓制度的知識信息;將下列問題制成投影片,組織學生討論:問題一:種姓制度是怎樣產生的?四個等級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創造的?問題二:不同等級之間的權力和義務有什么區別?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么?對印度未來社會產生什么影響?請一位學生朗讀動腦筋,然后選派兩位學生扮演吠舍與婆羅門,就種姓制度展開辯論。辯論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揮。布置學生在課后撰寫一篇有關印度種姓制度的小論文(字數在300 字左右)。5. 最后,教師利用教材13

16、 頁的亞非文明地圖,最好制成精美的幻燈片并利用投影儀投影,對全課進行總結。6. 、作業:課后練習。教后記:第 3 課 西方文明之源 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古代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發展的基本概況,包括古代希臘文明的淵源,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展,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興亡。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隸制得到高度發展,從而理解改革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杰出人物對歷史發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為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奴隸制的高度發展。本課的難點是一是對伯利克里統治時期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的

17、全面辯證地認識,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透過現象認識本質,這對初中生具有一定理論思維上的難度;二是對古代羅馬歷史發展基本線索的把握,要求學生能從宏觀上把握歷史現象發展演變的過程,具有一定難度。 教法、學法 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古代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相關多媒體、歷史掛圖 教學過程【篇三: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上冊全套教案】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第 1 課 人類的形成教學目的1 知識要點人類從類人猿進化而來:“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種;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產生;原始社會瓦解;國家產生。2 能力要求;(1

18、)在教帥的幫助下,要求正確認識到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從而培養學生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評價問題。(2)通過對本課的閱讀和教學,提高學生閱讀、了解和認識歷史知識的能力。3 思想品德教育:(1)通過對人類出現的學習,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到人類的進化過程,勞動創造了世界和人類本身。(2)通過人種的出現是由于自然和歷史條件形成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種之間是互相平等的。(3)通過對氏族、國家的產生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類社會也不斷向前發展。本課重點和難點重點:氏族社會、國家的產生難點: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的關系、國家的產生課堂教學設計【導入新課】人類的歷史是從人類

19、的出現開始的。那么人類是怎樣起源、發展,不同的人種又是怎樣產生的呢?人類最初的社會是什么樣的?國家又是怎樣產生的?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第一課人類歷史的開端,共同去追尋早期人類生活的足跡吧!【講授新課】關于人類的出現,世界各國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傳說。比如說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盤古開天辟地和女媧造人等神話故事。其他很多國家也有類似的傳說,如圣經里的“上帝造人說”等等。但這些僅僅是人們的傳說和想象。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文字資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跡或遺址來學習和了解人類歷史。那么,人類究竟怎樣出現的呢?一、人類的出現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人類是通過勞動和自然進化從類人猿發展而來的,形成于三四百萬

20、年前。最初的人類被稱為“完全形成的人”。地史學家根據古生物的演化和地殼的運動,將地球的歷史分成五大階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經出現了極低等的菌藻類生物,它們生活在海洋當中。古生代出現了魚類、上陸的爬行動物。中生代是恐龍的世紀,還出現了最早的哺乳動物。新生代后期出現了古猿和人類。1 “完全形成的人”現今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兒?“完全形成的人”又分為哪幾個階段?結合中國的歷史,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中國的古人類有哪些,他們分別屬于哪個階段。2人種的差異現代人種何時出現?世界上的人類有哪些人種?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由于體型、膚色等外部形態的差異,人類

21、學家把人類分成了這三大人種。黃種人又叫蒙古利亞人種,如中國人、印地安人等;白種人又叫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又叫尼格羅人種。人種的差異是長時期不同的自然和歷史條件影響的結果,各人種之間只是在體質的外部形態,如體型、鼻型、眼型、發型、膚色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點和智力方面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那種認為人種有優劣高下之分的觀點是反科學的,是別有目的的。當人類出現的時候,人類歷史也就開始了。二、氏族社會以學生自學、教師引導提問的方式進行。在教師幫助下,師生共同歸納要點。集體生活,但居無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1 )母系氏族社會(原始農業、畜牧業出現)(2)父系氏族社會(原始農業、畜牧業分離

22、,出現手工業和商品生產)人類早期為什么要過群居生活?環境險惡,工具簡單粗糙。隨著勞動工具的不斷革新,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擴大,適合男子的犁耕農業和畜牧業不斷發展,男子在生產生活中逐漸取代了婦女,占據了支配地位。男女經濟地位的變化導致彼此社會地位的變化,母系氏族社會逐漸過渡到了父系氏族社會。由于生產的發展,到了父系氏族社會后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人類社會開始進入階級社會。奴隸社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階級社會。三、原始社會的瓦解和國家的產生讓學生閱讀本課最后一個目錄,結合中國歷史的發展,思考:原始社會是怎樣解體的?國家又是怎么出現的?國家是階級

23、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它不是為整個社會成員服務的機構,而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列寧曾說:“國家是維護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的機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階級受一個階級控制的機器。國家機構包括軍隊、法庭、警察、監獄等設施。 ”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剩余產品出現,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逐漸發展。生產工具、牲畜、農產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漸變為家庭私產。私有制的出現導致貧富分化,階級差別擴大。奴隸主階級為加強自己的統治,設置了一系列組織和機構:軍隊、警察、法庭、監獄和城墻等等。它們的出現,標志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和國家的產生。生產力提高 產品剩余,個體勞動發展 私有制產生,奴隸制度出現 貧富分化,階級

24、差別不斷擴大 階級矛盾激化 國家出現第 2 課 大河流域 人類文明的搖籃教學目的1 知識要點: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隸制國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兩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隸制國家。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種姓制度。2 能力要求:(1 )在教師幫助下,要求學生結合埃及奴隸制軍事帝國的興起,從國家的強盛和國王對人民的殘酷奴役兩方面思考,使學生認識公元前15 世紀埃及帝國的實質,從而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師幫助下,分析漢漠拉比法典的內容,提高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3)通過分析印度種姓制度和佛教教義,培養學生辯證地看

25、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3 思想品德教育:(1)通過對古代埃及國家的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國王奴役勞動人民的歷史見證,更是埃及勞動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創造的世界一大奇跡。(2)通過新月地帶的古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兩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源地。漢漠拉比法典是現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奴隸制專政的實質。本課重點和難點重點:金字塔漢漠拉比法典希伯來國家重印度種姓制度難點:埃及奴隸制軍事帝國的興衰漢漠拉比法典的實質印度的種姓制度教學設計【導入新課】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第一個階段。隨著生產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人類步入文明時代

26、。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跡,舉世聞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園等等,你們知道它們是如何建造的嗎?人類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時候、從哪里開始的?這些文明古國現在還存在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今天學習第二課。【講授新課】同學們知道最早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大文明古國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和中國。翻開四個文明古國的歷史,只有中國的歷史沒有中斷,源遠流長。一、金字塔的國度埃及位于非洲東北部。尼羅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 年前希羅多德就說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可見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史中,水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剛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母親河。1 奴隸制國

27、家的出現和初步統一公元前 3500 年左右,古埃及陸續出現了40 多個奴隸制小國。大約在公元前3000 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奴隸制國家。人們不能再稱國王的名字,而要稱“法老 ”(意為 “宮殿 ”,相當于中國稱皇帝為“陛下 ” )。2 埃及國王的巨型陵墓 金字塔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稱金字塔為“庇里穆斯”( “高 ”之意)。從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 ”宇,所以,人們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 ”。現在,在尼羅河下游散布著約80 多座金字塔。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國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國埃菲爾鐵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塊砌成的。比大金字塔僅低3 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還有一尊巨大的石雕 獅身人面像。希臘人稱“斯芬克斯 ”。獅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 年的歷史。公元前 6 世紀埃及被西亞的波斯所滅。(相當于中國的春秋時期)古埃及的歷史結束了。古埃及從開始統一到滅亡,經歷了約2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