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國寶級名老中醫秘方集錦(三)17、劉云鵬(1910年生,30多歲即譽為湖北沙市八大名醫之一,湖北中醫學院兼職教授,擅長婦科)171、【固胎湯】組成:(1)黨參30克 (2)炒白朮30克 (3)炒扁豆9克 (4)山藥15克 (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 (7)炒杜仲9克 (8)續斷9克 (9)桑寄生15克 (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 (12)枸杞子9克。主治:滑胎(習慣性流產、腰痛、小腹累墜累痛、脈沉弱無力、舌質淡、或有齒痕、苔薄)。加減:(1)若小腹下墜,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升陽舉陷。(
2、2)小腹掣痛或陳發性加劇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緩急止痛。(3)小腹脹痛,加枳實9克以理氣止痛。(4)胎動下血,加阿膠12克、旱蓮草15克、棕櫚炭9克以固沖止血。(5)口干咽噪、舌紅苔黃,去黨參加太子參15克。(6)或選用黃芩9克、麥冬12克、石斛12克、玄參12克,以養陰清熱安胎。(7)胸悶納差,加砂仁9克、陳皮9克以芳香和胃。(8)嘔惡,選加竹茹9克、陳皮9克、生姜9克以和胃止嘔。(9)畏寒肢冷、少腹發涼,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溫陽暖胞。典型案例:毛某,女,24歲,1986年7月6日初診。已妊娠3個月,頭暈、睡眠不佳,有時嘔吐,陰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軟,經注射止血藥物仙鶴素,
3、口服vitk等未效,某醫院婦科診為先兆流產,舌苔薄白、左脈大、右脈虛數。此脾腎兩虛,治宜雙補。方用黨參30克、炒白朮30克、云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黃芩炭10克、骨脂15克,每日煎服一劑。于1988年6月因產后便血亦來診曰:上次腹墜流血等癥狀服五劑即愈。于1987年1月順產一女嬰很好。18、張鏡人(1923年6月生,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上海醫科大學教授)181、【安中湯】組成:(1)柴胡6克 (2)炒黃芩9克 (3)炒白朮9克 (4)香扁豆9克 (5)炒白芍9克(6)炙甘草3克 (7)蘇梗6克 (8)制香附9克 (9)炙延胡9克 (10)八月札15克(11)炒六曲
4、6克 (12)香谷芽12克。主治:脘部漲滿、疼痛、口苦、食欲減退、或伴噯氣泛酸、脈弦、細弦或濡細、舌苔薄黃膩或白膩、舌質編紅。用法:水煎,分二次,飲后一小時溫服。加減:(1)疼痛較甚,加九香蟲6克。(2)脹滿不已,加炒枳殼9克。(3)胃脘灼熱,加連翹9克(包),或炒知母9克(4)噯氣,加旋覆花9克、代赭石15克。(5)泛酸,瓦楞15克、海螵蛸15克。(6)嘈雜,加炒山藥9克。(7)苔膩較厚,加陳佩梗9克。(8)苔紅苔剝,去蘇梗,加川石斛9克。(9)便溏,加焦楂炭9克。(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克、煨木香9克。(11)便結,加全瓜萎15克、望江南9克。(12)腹脹,加大腹皮9克(13)X線示胃
5、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加鳳凰衣6克、芙蓉葉9克(14)胃粘膜活檢病理示腸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克。(15)腺體萎縮,加丹參。19、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福建中醫學院教授,當代中醫學家,中醫醫史學家,教育家,國家級中醫藥專家,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學家、全國首批“繼承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指導”老師。191【止咳定喘湯】組成:(1)蜜麻黃6克 (2)光杏仁5克 (3)炙甘草3克 (4)紫蘇子10克 (5)白芥子6克(6)葶藶子6克(布包) (7)蜜款冬6克 (8)蜜橘紅5克 (9)結茯苓10克 (10)清半夏6克主治: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或輕度肺氣腫。尤對風寒咳喘痰多者有較
6、好的療效。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加減:(1)若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表證明顯者,可酌加荊芥、防風、紫蘇葉等。(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貝母(3)胸悶不舒者,加瓜萎、郁金。(4)如痰黃之咳喘者,可加條黃芩、桑白皮、浙貝母等。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癥,多年來經常發作。近日不慎受涼,咳嗽不已,且見喘促氣急,胸悶,痰多色白,脈細緩,舌質淡紅苔白。證屬外邪引動內飲致肺氣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湯加味。處方:蜜麻黃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貝母10克、鹽陳皮5克、結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蘇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藶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劑后,咳
7、喘明顯減輕,仍胸悶,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進五劑后,諸癥悉平。20、何炎燊(廣東省名老中醫,廣東中醫學院兼職教授)201、加減清海丸組成:(1)熟地24克(2)淮山藥12克(3)山萸肉12克(4)丹皮9克(5)北沙參15克(6)阿膠12克(7)麥冬12克(8)白朮9克(9)桑葉9克(10)白芍15克(11)石斛12克(12)龍骨24克(13)女貞子12克(14)旱蓮草12克。主治:室女崩漏。用法:每日一劑,水煎分服。服至57劑后,崩塊之熱得減者,去桑葉、丹皮,加龜板、鱉甲、牡蠣。愈后每月經前服45劑,病根可除。典型案例:柴某,學生。因陰道出血淋漓不斷,孩提年令有一定的恐懼感,有此癥狀避而不談,
8、但經問診可知,其血色鮮紅,心煩想哭、夜間盜汗、手心腳心發燒、腰痛及足跟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于是處方為:熟地24克、淮山藥12克、山萸肉12克、丹皮9克、秦艽9克、白薇6克、地骨皮9克、白朮9克、石斛12克、麥冬12克、龍骨24克、龜板24克,上服三劑后,已見效果,陰虛癥狀明顯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趨見少。為鞏固療效計,囑其每月經前按上方服三劑,后追訪半年未見覆發。21、董漱六(1916年生,江蘇省丹陽市云陽鎮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211麻杏射膽湯組成:(1)凈麻黃5克(2)大杏仁10克(3)嫩射干9克(4)玉桔梗6克(5)炒蘇子9克(6)凈蟬衣4.5克(7)炒僵蠶9克(8)制半夏9
9、克(9)廣陳皮4.5克(10)生甘草4.5克(11)鵝管石12克(緞、杵)(12)江枳實6克(13)指膽星6克。主治:支氣管哮喘、慢性氣管炎急性發作期。癥見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悶氣急、喉癢作嗆有哮鳴音,夜間不得平臥,乳蛾腫脹、苔薄白膩、脈浮滑數。中醫辨證為風寒客肺、痰濁內阻、肺氣失于宣降者。用法:根據藥劑大小,先將冷水浸過藥面,約半小時再加水少許,煎沸后再煎10分鐘左右,頭煎取汁一碗,接著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頭煎、二煎藥汁一同灌入熱水瓶內,分2次頓服。如小兒可分3-4次服,當天服完。加減:本方為急性支氣管炎慢性喘息性氣管伴有肺氣腫等疾病的有效方劑。(1)如有口渴煩燥、痰粘、舌紅苔黃者
10、,上方可去半夏、陳皮,加石膏30克、知母12克、貝母12克。 (2)如形寒肢冷無汗、痰白呈泡沫狀、舌苔白滑者,可去蟬衣、僵蠶、桔梗,加桂枝4.5克、細辛3克、干姜2.4克。 (3)如咽紅乳蛾腫痛、痰稠、舌紅脈數者,可去半夏、陳皮,加銀花9克、連翹9克、炒牛蒡子12克、生麻黃改用水炙麻黃5克。 (4)如溲黃便秘舌紅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黃芩9克、桑白皮12克。生麻黃改用蜜炙麻黃5克,制半夏改用竹瀝、半夏9克,廣陳皮改用廣橘絡5克。
11、60; (5)如咳喘氣逆、腹脹脅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克、白芥子9克。 (6)如脘腹痞脹、口粘納差、苔白膩者,去蟬衣、僵蠶,加厚樸4.5克、焦六曲12克。 (7)如有頭脹頭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陳皮,加辛夷9克、蒼耳子9克。典型病例:吳某,男,13歲,學生,1989年7月10日初診。有奶癬史,咳嗽反復發作,日久發展為哮喘,每逢秋冬之交必發,已
12、達四五年之久。今感時寒,咳嗽隨起,痰吐不爽,胸悶氣急,喉間有哮鳴音,夜臥不得安枕,舌苔薄白、脈浮滑數,擬麻杏射膽湯連服3劑,哮喘得止,咳減痰亦少,夜寐已安,仍口干咽燥、舌紅、苔薄黃、脈象滑數,上方去半夏、陳皮,加桑白皮9克,再服3劑,咳平,痰鳴、哮喘未作,因大便干結,上方去半夏、陳皮,加全瓜萎12克、浙貝母12克、凈麻黃改用蜜炙麻黃,迄今年余,哮喘未見復發。董氏多少年來在日常診療工作中,咳喘病人較多,單屬寒型或熱型較少,而寒包熱型者屬多數。臨床上常用宣上導下法,以麻杏射膽湯加減,既可宣肺達邪,又能清熱導痰,對證下藥,咳喘病每多獲得良好療效,這是董氏臨床辨證經驗之處。22、李振華(1922年生,
13、河南省文安縣人,出身中醫世家,天津市中醫醫院技術顧問)221香砂溫中湯組成:(1)黨參12克(2)白朮10克(3)茯苓15克(4)陳皮10克(5)半夏10克(6)木香6克(7)砂仁8克(8)厚樸10克(9)干姜10克(10)川芎10克(11)丁香5克(12)炙甘草3克主治:適用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等病。癥見胃脘隱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脹納差、曖氣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懶言、畏寒肢冷、形體消瘦、舌質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等,中醫辨證屬于脾胃氣虛、陽虛者。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服。加減:(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2)
14、兼血瘀,加丹參15克、元胡10克。(3)濕盛泄瀉者,加薏仁30克、澤瀉10克、桂枝5克。(4)濕阻嘔惡者,加蒼朮10克、藿香15克。(5)食滯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麥芽各12克。(6)阻虛甚者,加制附子10克。(7)氣虛甚者,加黃耆1530克。典型病例:王某,男54歲,干部,1987年4月13日初診。患者自述10年前因飲食不當致胃脘疼痛,10年來雖經中西藥治療,病情時輕時重,每因飲食失宜、情志不遂則癥狀加重。1987年10月經胃鏡檢查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病理活檢:胃粘膜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上皮生化。病人恐懼癌變,前來請李氏診治。診視中見:胃脘隱痛,喜噯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時連及兩脅,腹脹納差,
15、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黃,形體消瘦,舌質淡,舌體胖大,邊見齒痕,脈弦細。證屬脾胃陽虛,兼肝郁氣滯。治宜溫中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溫中湯加香附10克、烏藥10克,水煎服。二診:上方服用18劑,脅痛消失、胃痛大減、納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方中去香附、烏藥,加薏仁30克,以增健脾袪濕之力。三診:上方又服18劑,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脹。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克,繼服。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飲食好,大便正常、諸癥消失、面色紅潤、體重增加。后覆查胃鏡及胃粘膜活檢,胃粘膜輕度淺表性炎癥。一年后追訪,知其身體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23、婁多峰(1929
16、年3月生,河南省原陽縣祝樓村人,出身中醫世家,河南省中醫學院骨傷科教授、主任醫師)231化瘀通痹湯組成:(1)當歸18克(2)丹參30克(3)雞血藤21克(4)制乳香9克(5)制沒藥9克(6)香附12克(7)延索胡12克(8)透骨草30克。主治:瘀血痹癥(損傷后遺癥、網球肘、肩凝癥等)。用法:日一劑,水煎服。加減:(1)偏寒者,加桂枝、細辛、制川草烏。(2)偏熱者,加敗醬、丹皮。 (3)氣虛者,加黃耆。(4)久痹骨節腫大變形者,加穿山甲、全蟲、烏梢蛇。典型病例:劉某,女,16歲。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關節著地,當時聽到口卡嚓聲響,隨后膝關節處
17、腫痛,經治療局部腫脹消失,留有持續性左膝關節疼痛,經常打軟腿,甚者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質淡紅,脈弦。證屬外傷瘀血,覆感寒濕,經脈閉阻。用化瘀通痹湯加細辛3克、桂枝9克、川牛膝9克、木瓜18克、薏仁3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15劑,疼痛消失,未再出現打軟腿。隨訪一年未覆發。24、何任(1921年1月11日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浙江中醫學院教授、院長)241補益沖任湯組成:(1)小茴香3克(2)炒當歸9克(3)鹿角霜6克(4)女貞子12克(5)沙菀蒺藜9克(6)黨參15克(7)淡蓯蓉9克(8)補骨脂12克(9)淡竹茹15克(10)紫石英12克(11)枸杞子9克(12)旱蓮草9克。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經西醫婦科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凈,或疑似子宮內膜異位致崩等)。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為多,攝止以后,即服本湯以補益沖任,以覆其正,連服一、二個月,每日煎服一劑,崩漏即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鐵路旅客運輸服務鐵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監管課件
- 鐵路的管理體制鐵道概論課件
- 鐵路市場營銷市場營銷發展的新趨勢課件
- 鐵路貨物運輸保險YourSiteHere83課件
- 鐵路信號與通信設備-接發列車工作-1738488352028
- 中醫文化課件培訓教材
- 權威二手房成交合同匯編
- 部分時間工作的合同
- 四川輕化工大學《應用分析化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高安市吳有訓實驗校2025屆初三中考仿真模擬卷(一)數學試題含解析
- 個人專門制作的風機功率計算公式及方法
- 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章程范本
- 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
- 定向鉆出入土點平面布置圖(可編輯)
- 《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2023》解讀
- ANSYS導出柔性體MNF文件入ADAMS的詳細步驟
- (完整版)200210號文-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2002年修訂本)本月修正2023簡版
- 《駱駝祥子》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 光學零件制造工藝
- 2024屆高考語文復習-新高考卷文學類閱讀真題《建水記》《大師》講評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一單元堅持憲法至上思維導圖人教部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