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區1:2000地形測繪控制網技術設計書_第1頁
哈爾濱市區1:2000地形測繪控制網技術設計書_第2頁
哈爾濱市區1:2000地形測繪控制網技術設計書_第3頁
哈爾濱市區1:2000地形測繪控制網技術設計書_第4頁
哈爾濱市區1:2000地形測繪控制網技術設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哈爾濱市區1:2000地形測繪控制網技術設計系部名稱: 測繪工程學院 專業班級: 測繪工程10-1班 學生姓名: 白國鋒 學 號: 20210203 指導教師: 孟慶武 黑龍江工程學院2021年 5月目 錄1測區概況································

2、·····························12任務來源····················

3、·········································13作業依據和已有資料 ·······

4、··········································1 3.1 作業依據······&#

5、183;·················································&#

6、183;1 3.2 已有資料···············································

7、3;·········14實地勘探與選點·······································&

8、#183;···············1 4.1 實地勘探 ································&#

9、183;·······················1 4.2 選點要求 ························

10、83;·······························15起算數據分析與選擇················

11、3;·································16平面控制網技術設計要求··············

12、83;······························27高程控制網技術設計要求 ·················&

13、#183;·························3 8測繪儀器配置和人員組織······················

14、;·······················49提交資料 ·························

15、3;···································41.測區概況:哈爾濱市位于東經125°42130°10、北緯44°0446°40之間,地處中國東北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哈爾濱境內的

16、大小河流均屬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 哈爾濱的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清楚。本次進行測繪區域北起北新街,南至先鋒路,西至景陽街,東至南直路,該區域地勢比擬平坦,測區內主要是學校,還有居民區、商店和公園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2.任務來源:為滿足哈爾濱市規劃管理和工程建設的需要,市政府決定對規劃區進行 1:2000 地形、地物測量。受哈爾濱市城市規劃管理處的委托,承當了此項任務。3.作業依據和已有資料:本次地形測量工作執行的作業技術依據如下:1.?城市測量標準?2.?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3.?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數字化標準?4

17、.?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標準? GB12898-915.?國家水準測量標準? GB12897911. 平面控制資料 測區內有國家控制點4個,經過實地踏勘,這些點位保存完好,其成果可直接作為一級導線的坐 標起 算元素。 2. 高程控制資料 離測區較近的水準點國家控制點2個,經實地踏勘,這些個水準點標石完好。上述水準點可作為本次高程控制的起算數據。測區內及附近有四等水準成果的導線點,可進行四等水準聯測以資檢核。 3. 圖紙資料 測區內有由哈爾濱測繪勘察院提供的 1:10000 地圖,可作為本次控制網設計、選點,以及圖幅劃分、作業、分組等的工作用圖。4.實地勘探與選點:經過實地走訪測區內4個點位,發

18、現測區內點位保存完好,標志清晰,可直接使用。選定水準點時,必須能保證點位地基穩定、平安僻靜,并利于表示長期保存與觀測使用。水準點應盡可能選在路線附近的機關、學校、公園內。不宜在易于淹沒和土質松軟的地域埋設水準標石,也不宜在易受震動和地勢隱蔽而不宜觀測的地方埋石。水準點點位選定后,應填繪點之記,繪制水準路線圖及結點接測圖。5.起算數據分析和選擇:東直路與南二十道街,東直路與南通大街交叉口點位相互通視,且點位完好,可作為平面控制點;文廟街與一曼街,文廟街與紅旗大街交叉口點位通視,且點位完好,可作為平面控制點。黑龍江工程學院實驗樓到圖書館之間。哈爾濱市第四醫院門診樓左側有完整的水準點,且高程,可直接

19、作為水準控制點使用。6.平面控制網技術設計要求:根據控制網優化設計的原那么,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因地制宜,既從當前 需要出發,又適當考慮開展。首先在地形圖上進行控制網設計,設計時注意考 慮控制網覆蓋的范圍和密度,按照規程要求的平均邊長,同時考慮點與點之間 的通視情況,考慮交通便捷程度,減少測繪本錢。平面控制網的建立可以采用導線測量的方法,本次布設平面控制網為四等導線網。 采用導線測量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要求: 1當導線邊長較短時,應控制導線邊數,但不得超過相應等級到線長度和平均 邊長算得的邊數。 2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形,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當附合導線長度超過規定時, 應布設成結點導線網,結點

20、與結點、結點與高級點之間的導線長度,不應 大于標準中規定的長度的0.7 倍。 3相關技術指標:表1 導線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km)平均邊長(km)測角中誤差測距中誤差(mm)測距相對中誤差測回數方位角閉合差相對閉合差DJ1DJ2DJ6三等143201/150000610n1/55000四等9181/80000465n1/35000一級45151/300002410n1/15000二級8151/140001316n1/10000三級12151/70001224n1/5000注:1)、 表中n 為測站數。2)、 當測區測圖的最大比例尺為1:1000 時,一、二、三級導線的導線長度、平

21、均邊長可適當放長,但最大長度不應大于表中規定相應長度的2 倍。 3)、當導線平均邊長較短時,應控制導線邊數,但不得超過表相應等級導線長度和平 均邊長算得的邊數;當導線長度小于表規定長度的1/3 時,導線全長的絕對閉合差不 應大于13cm。4)、導線宜布設成直伸形狀,相鄰邊長不宜相差過大。當附合導線長度超過規定 時,應布設成結點網形,結點與結點、結點與高級點之間的導線長度,不應大于 表中規定長度的0.7 倍。5)、當導線網用作首級控制時,應布設成環形網,網內不同環節上的點不宜相距過近。7.高程控制網技術設計要求:根據對地形圖進行分析的結果,測區處于東北平原地勢起伏不大,因此可以將導線點兼作水準點

22、,即水準網的布設形式同導線網。本次采用四等水準測量。 水準測量所使用的儀器及水準尺,應符合 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i,DS3 型不應超過 20。 補償式自動安平水準儀的補償誤差a 對于四等不應超過0.5。 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對于因瓦水準尺,不應超過 ;對于條形碼尺,不應超過 ;對于木質雙面水準尺,不應超 過。 兩次觀測高差較差超限時應重測。三等水準應將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 比擬,較差不超過限值時,取三次結果的平均數。 電磁波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宜在平面控制點的根底上布設成三角高程網或 者高程導線。 應采用規定的手簿記錄并統一編號,手簿中記載工程的原始數據應字跡 清晰端正、填寫齊全。外業手簿種任何原始記錄不得擦該或涂改,更不能轉抄 復制。劃去不用的廢站也應注明原因。表2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全中誤差mm附合路線長度km水準儀型號水準尺觀測次數往返較差、附合或環形閉合差mm與點聯測附合或環形平地山地二等2DS1銦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三等650DS1銦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4DS3雙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20DS3雙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6五等15DS3單面往返各一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