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第一章_第1頁
單片機第一章_第2頁
單片機第一章_第3頁
單片機第一章_第4頁
單片機第一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本章重點本章重點1、單片機的概念及組成2、進位計數制:計數原理3、進位計數制之間的轉換:二與十轉換;二與十六轉換;4、原碼、反碼、補碼的應用5、基本運算方法:算術運算與邏輯運算;6、常用編碼:BCD。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1.1 計算機的發展與分類計算機的發展與分類一、計算機的發展 自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研制成功以來,計算機在當今世界有了極大的發展。根據計算機所采用的電子元器件的不同,人們把計算機的發展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從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從ENI

2、AC問世至問世至50年代后期)年代后期) 主要電子元件主要電子元件是電子管 缺點:缺點:體積龐大,耗電量大,運算速度低,而且價格昂貴 應用范圍:應用范圍:僅用于軍事研究及科學運算。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主要特點主要特點 :1)采用電子管作為邏輯開關元件; 2)存儲器使用水銀延遲線、靜電存儲管、磁鼓等;3)外部設備采用紙帶、卡片、磁帶等;4)使用機器語言,50年代中期開始使用匯編語言,但還沒有操作系統。2.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第二代電子計算機(50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主要電子元件主要電子元件是晶體管 優點:優點:運算速度提高了,積變小了,同時成本也降低

3、了,并且耗電量大為降低,可靠性則大大提高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主要特點主要特點 :l)使用半導體晶體管作為邏輯開關元件;2)使用磁芯作為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采用磁盤和磁帶;3)輸入輸出方式有了很大改進;4)開始使用操作系統,有了各種計算機高級語言。3. 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第三代電子計算機(60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主要電子元件主要電子元件是半導體(中、小規模的集成電路)主要特點主要特點 : 1)使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作為邏輯開關元件;2)開始使用半導體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仍以磁盤、磁帶為主;3)外部設備種類和品種增加;4)開始走向系列化、通用化和標準化;5

4、)操作系統進一步完善,高級語言數量增多。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4.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第四代電子計算機(70年代初期至現在)年代初期至現在) 主要電子元件主要電子元件是半導體(大規模、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主要特點主要特點 : 1)使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作為邏輯開關元件;2)主存儲器采用半導體存儲器、輔助存儲器采用大容量的軟、硬磁盤,并開始引入光盤;3)外部設備有了很大發展,采用光字符閱讀器(OCR)、掃描儀、激光打印機和各種繪圖儀;4)操作系統不斷發展和完善,數據庫管理系統進一步發展,軟件行業已發展成為現代新型的工業部門。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二、

5、計算機的分類按規模分,計算機分為以下四類。1. 巨型計算機(巨型計算機(super computer) 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每秒1億次以上 應用范圍:應用范圍:主要用于天氣、氣象、地質及核反應堆、航天飛機、衛星軌道計算等尖端科學技術領域。2. 大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Mainframe computer) 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每秒數千萬次 應用范圍:應用范圍:常用于宇航事業、國防科技、以及氣象預報、油田計算或國際金融等方面。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3. 中小型計算機(中小型計算機(mincomputer) 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每秒百萬次 應用范圍:應用范圍:常用于國家機關和科研機構的

6、信息處理系統、大型報業系統及企業的現代化管理等。 4. 微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microcomputer) 應用范圍:應用范圍:學校、企事業單位大多配置這種計算機。等。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1.2 單片機概況及應用單片機概況及應用一、概念計算機的主要組成:計算機的主要組成: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ROM、RAM)、輸入/輸出接口(I/O口)。單片機單片機(single-chip computer)是把中央處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定時器/計數器及I/O(Input/Output)接口電路等一些

7、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塊集成電路芯片上的微型計算機。有時,也把它稱作為微處理器(Microcomputer Unit)。單片機的特點:單片機的特點:高性能、高速度、體積小、價格低廉、應用廣泛。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二、單片機的發展與應用自20世紀70午代,美國的Fairchild(仙童)公司首先推出了第一款單片機F8以來,單片機以其體積小、功能全和價格低等特點贏得了廣泛的關注,迄今為止,單片機技術已經成為計算機技術的一個獨特的分支。而單片機的發展也經歷了探索、完善、MCU化和百花齊放四個階段。1.單片機初級階段(芯片化探索階段)單片機初級階段(芯片化探索階段)2.缺點

8、:缺點:采用雙片,功能比較簡單3.這時期的單片機有這時期的單片機有:美國Fairchild 公司的F-8、Intel公司的MCS-48特點:特點:1) 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的芯片集成設計;2) 少資源、無軟件,只保證基本控制功能。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2. 結構體系的完善階段結構體系的完善階段 這時期的單片機有這時期的單片機有:Intel公司的MCS-51它在以下幾個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總線型單片機的體系結構。1)完善的總線結構: 并行總線:8位數據總線、16位地址總線及相應的控制總線,兩個獨立的地址空間; 串行總線:通信總線,擴展總線。2)完善的指令系統: 具有很強的位處理功能

9、和邏輯控制功能,以滿足工業控制等方面的需要; 功能單元的SFR(特殊功能寄存器)集中管理。3)完善的MCS-51成為單片機的經典體系結構。現在,許多電氣商在MCS-51的內核和體系結構的基礎上,生產出各具特色的單片機。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3. 從從SCMC向向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化過渡階段)化過渡階段這時期的單片機有這時期的單片機有:Intel公司的MCS-96其特點是:其特點是:1)滿足嵌入式應用要求的外圍擴展,如程序運行監視器WDT、脈寬調制器PWM、ADC、DAC、高速I/0口等。2)眾多計算機外圍功能集成,如: 提供串行擴展總線:SP

10、I、I2C、BUS、Microwire; 配置現場總線接口:CAN BUS。3)CMOS化,提供功耗管理功能。4)提供OTP供應狀態,利于大規模和批量生產。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4. MCU的百花齊放階段的百花齊放階段 其特點是:其特點是:1)電氣商、半導體商的普遍介入 2)大力發展專用單片機 3)提高綜合品質 根據控制單元設計的方式與采用的技術不同,目前市場上的這些單片機可區分為兩大類型:繁雜指令集結構(CISC架構)80C51、80C196、MC68K精簡指令集結構(RISC架構)PIC、EM78XXX、Z86HCXXX實時在線開發方式:ISP(In System Pr

11、ogramming)和IAP(In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4)C語言的廣泛支持選擇單片機原則:選擇單片機原則: 尋求最簡化的單片機應用系統; 盡可能選擇專用單片機; 綜合考慮下進行合理的選擇。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三、Intel MCS系統單片機簡介1MCS-51系列單片機 是Intel公司1980推出的高檔8位系列單片機,MCS-51系列的典型芯片是80C51(CHMOS型的8051)。這種機型性價比高、品種多,許多新的品種還在不斷出現。為此,眾多的廠商都介入了以80C51為代表的8位單片機的發展,如Philips、Siemens(Infine

12、on)、Dallas、ATMEL等公司,我們把這些公司生產的與80C51兼容的單片機統稱為MCS-51系列。Intel MCS-51單片機包括以下型號:1)基本型 包括8031/8031A/8051/8051AH/8751H/8751BH等。片內集成8位CPU、128B數據存儲器(RAM)、4KB程序存儲器(ROM)(8031片內沒有ROM、8751用EPROM代替ROM)、21個特殊功能寄存器(SFR),32條并行I/O線,2個定時/計數器,一個全雙工I/O串行口,5個中斷源(分兩個優先級),片內時鐘振蕩器和時鐘電路;片外可擴展64KB的RAM或ROM;它的指令大部分為單指令,運行速度快。第

13、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2)增強型 包括8052AH/8032AH/8752BH等。與其相應的基本型不同的是,內部ROM、RAM的容量均增大一倍,定時/計數器增加3個,串行口速度快6倍。3)低功耗型 包括80C51AH/80C31BH/87C51等。 這些機型都采用CHMOS工藝,功耗低,其中87C51還內置兩級程序存儲器保密系統,可禁止外部對片內ROM中的程序非法拷貝。4)超級型 包括8XC252系列。 這種機型采用高可靠的CHMOS-II工藝,具有高速輸入/輸出功能和脈寬調制輸出,增加了128K片內RAM,一個加減計數器,一個可編程序計數器陣列,還能對串行口的場錯誤進行監測,

14、自動地址識別。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2MCS-96系列單片機MCS-96系列單片機是Intel公司1983年研制出的16位單片機,它是目前性能最好的單片機產品之一。它包括一個高性能的16位CPU、256B數據存儲器(其中24B專用寄存器、232B通用寄存器)、8KB程序存儲器(ROM)、功能豐富的I/O接口,10位A/D轉換器等。與MCS-51系列單片機相比,它具有以下特點:CPU不采用常規的累加器結構,改用寄存器寄存器結構,CPU直接面向256B寄存器,提高操作速度和數據吞吐速度;數據寄存器是MCS-51系列的兩倍;有一套效率和速度都更高的指令系統;增加了高速輸入/輸出;增

15、加了看門狗“Watchdog”功能。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MCS-96系列單片機可分為以下幾大類:1) 8X9X系列 采用NHMOS工藝。該系列中的8098芯片與8096芯片是典型代表。8096具有16位CPU、高效的指令系統、10位A/D轉換器、脈寬調制輸出、全雙工串行口,高速輸入/輸出器、5個8位標準輸入/輸出口、8個中斷源、16位監視定時器、可動態配置總線、256B數據存儲器(其中24B專用寄存器、232B通用寄存器)、8KB/16KB內部程序存儲器(RAM)、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軟件定時器。2)以80C196KB為代表 它保留8X9X芯片的基本硬件結構,有兩種

16、節電工作方式。3)以80C196KC為代表 在8X9X基礎上增加了外設事務服務器(PTS),提高了中斷處理能力。4)以80C196KR為代表 在8X9X基礎上增加了同步串行口和適用于主從機通信的從口(SlavePort)功能并以事件處理陣列(EPA)代替原來的高速輸入/輸出器件(HSIO)。5)以80C196MC為代表 在8X9X基礎上增加了一個3相波形發生器,適用于電機控制。6)以80C196NT為代表 相于對8X9X其尋址空間由64KB增大到1MB。 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四、單片機的應用目前單片機已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對各個行業的技術改造和產品的更新換代起著重

17、要作用。單片機按其應用領域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消費電子的應用2智能儀表中的應用3工業測控中的應用4網絡與通信中的應用5軍工領域的應用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1.3 計算機的運算基礎計算機的運算基礎一、進位計數制二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二、進制位之間的轉換三、帶符號位的表示原碼反碼補碼四、運算方法算術運算、邏輯運算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1.4 常用編碼常用編碼在計算機處理運算、文件編輯和實時控制時,不僅要用到數字,還要用到各種字母、符號和控制信號等。由于計算機只能認別二進制數,因而計算機所用到的各種數字、字符、字母也只能用二進制數表示。為了便于用識別數字、字

18、符、字母等,可以按標準約定一組特定的二進制數來表示所規定的字母、字符和數字,這就是所謂的編碼。常用的標準編碼有BCD、ASCII碼,以下分別介紹。第第1章章 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一、8421 BCD碼BCD碼是一種以二進制形式表示十進制數的編碼,以稱二十進制碼,它像是二進制,實際是十進制。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使用十進制,于是通常的輸入、輸出的數據通常也是用十進制實現人機交互。為了解決慣用的十進制與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二進制之間的差別,通常引入BCD編碼。BCD碼以4位為一組,選用0000B-1001B十種狀態,代表十進制中的0-9共10個數,并舍棄剩余的6種狀態。當BCD碼與十進制進行互換時,可以按4位一組,逐組進行互換。表1-2為 B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