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主要胴體性狀的測定方法_第1頁
豬主要胴體性狀的測定方法_第2頁
豬主要胴體性狀的測定方法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胴體性狀是衡量豬肉用性能的重要指標,科學開展豬胴體性狀的測定,對于指導豬育種和生產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1測定用具及設備磅秤、臺秤、天平、屠宰刀具、皮尺、游標卡尺、掛鉤、求積儀、硫酸紙等。2測定前的處理豬胴體性狀測定應在體重達95105kg時進行。屠宰前,測定豬應空腹24h,空腹期斷食但應供給充足的飲水,并避免打斗和劇烈的應激。采取心臟刺殺的方式進行屠宰,放血部位由豬咽喉正中偏右3cm刺入心臟附近,割斷前腔動脈或頸動脈,但不刺穿心臟,保證放血良好。燙毛水溫控制在6265°C,燙毛時間57min。胴體開膛劈半應左右對稱,背線切面整齊。3測定性狀及測定方法宰前活重宰前空腹24h用磅秤稱取,

2、單位為kg。胴體重在豬放血、褪毛后,用磅秤城區去掉頭、蹄、尾、內臟(保留板油和腎臟)的兩邊胴體的重量,單位為kg。去頭部位在耳根后緣及下頜第一條自然皺紋處,經枕寰關節垂直切下。前肢的去蹄部位在腕掌關節,后蹄的去蹄部位在跑關節。去尾部位在尾根緊貼肛門處。屠宰率胴體重占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即:屠宰率(%=胴體重/宰前活重X100胴體長分胴體直長和胴體斜長,單位為cm。將右邊胴體倒掛,用皮尺測量胴體恥骨聯合前緣至第一頸椎的凹陷處的長度,即為胴體直長;恥骨聯合前緣至第一肋骨與胸骨結合處內緣的長度,即為胴體斜長。背膘厚分平均背膘厚和67肋背膘厚兩種,單位為mm將右邊胴體倒掛,用游標卡尺測量胴體背中線肩部最

3、后處(A點)、最后肋骨處(B點)和腰薦結合處(C點)三點的皮下脂肪厚度,求出三點背膘厚度的平均值,即為平均背膘厚。用游標卡尺測量第67肋間(第67胸椎相接處)的皮下脂肪厚度,即為67肋間背膘厚。皮厚將右邊胴體倒掛,用游標卡尺測量胴體背中線第67肋處的皮膚厚度,單位為mm胴體分割用左邊胴體除去板油、腎臟以及腰大肌后,將其分為前、中、后三軀。前軀與中軀以67肋間為界垂直切下;中軀與后軀從倒數第1、2腰椎處(腰薦結合處)垂直切下,切前先將腰大肌分離加入后軀。眼肌面積在左邊胴體最后肋骨處垂直切段背最長肌(眼肌),用硫酸紙覆蓋在橫截面上,用深色筆沿眼肌邊緣描繪出輪廓,用求積儀求出面積,單位為cm2。若無求積儀,可量出眼肌的高度和寬度,用下列公式進行估測:眼肌面積(cn二眼肌高度(cm)x眼肌寬度(cm)x胴體剝離及皮率、骨率、肥肉率、瘦肉率的計算將胴體前、中、后各軀的骨、肉、皮、脂肪剝離并稱重,分離時肌間脂肪算作瘦肉不另剔除,皮肌算作肥肉不剔除;軟骨和肌腱計作瘦肉。在胴體剝離時,應注意骨上瘦肉應剝離干凈,剝離過程中的作業損耗應不高于2%將皮、骨、肥肉和瘦肉分別稱重,并按下列公式計算皮率、骨率、肥肉率和瘦肉率。皮率(%=皮重/(皮重+骨重+肥肉重+瘦肉重)X100骨率(%=骨重/(皮重+骨重+肥肉重+瘦肉重)X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