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_第1頁
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_第2頁
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_第3頁
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_第4頁
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 言本標準與油氣管道儀表及自動化系統運行技術規范配套使用。本標準由管道分公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管道技術服務中心、管道公司運銷處本標準主要起草人: 前 言I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21 范圍22 規范性引用文件23 術語定義34 技術要求35 檢測周期56 環境測試及外觀檢查57 通訊系統測試68 網絡系統測試79 上位機系統測試910 站控PLC系統(及RTU系統)測試1311 回路測量15輸油氣管道SCADA系統檢測規范1 范圍本標準規定了輸油輸氣管道SCADA系統正常工作的基本準則、技術指標、檢驗測試方法等。本標準適用于長距離原油、成品油及天然氣管道SC

2、ADA系統。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 50093 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53 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GB 50251 輸氣管道工程設計規范SY/T0090-96 油氣田及管道儀表控制系統設計規范GBJ 131-90 自動化儀表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GB 7260.3-2003 不間斷電源設備UPS(第3部分-確定性能的方法和性能要求)API 554 Process Instrumentation

3、 and ControlSY/T 6069-2005 油氣管道儀表及自動化系統運行技術規范DB41/T399-2005 局域網系統檢測規范3 術語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3.2 數據采集周期 SCADA系統控制中心主計算機對各站的全部信息采集一遍所需的時間3.3 系統響應時間站控系統發出信號到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做出相應響應的時間。3.4 時鐘同步 SCADA系統所有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系統時間的一致性,是確保數據連接可靠和無差錯的一項關鍵指標。3.5 PLC(P

4、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邏輯控制器3.6 PLC掃描周期PLC投入運行后完整執行輸入采樣、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刷新三個階段一次所需要的時間。3.7 RTU(Remote Terminal Unit )遠程終端裝置3.8 誤碼率(Bit Error Rate)數據傳輸過程中錯誤數據與所有數據的比值。3.9 傳輸延遲(Transmission Delay)指數據包從發送端口(地址)到目的端口(地址)所需經歷的時間。3.10 丟包率(Packet loss rate)丟失數據包傳送結果與所有傳輸的比值3.11 吞吐率(Throughput)是指在沒有丟包的情況下

5、,被測網絡(設備)所能達到的最大數據包轉發速率。3.12 傳輸速率(Transmission Speed)是指設備間通過網絡傳輸數據信息的速率。4 技術要求4.1 環境適應性4.1.1 技術要求4.1.1.1 機房應該滿足的基本條件。1.水源充足,電子機房環境比較穩定可靠,交通通訊方便,自然環境清潔。2.遠離粉塵、油煙、有害氣體以及產生或儲存具有腐蝕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倉庫、堆場等。3.遠離強震源和強噪聲源。4.避開強電磁場干擾。4.1.2 性能指標4.1.2.1 機房防塵指標 機房內空氣含塵濃度,在靜態條件下測試,每升空氣中大于或等于0.5微米的塵粒數,應該少于18000粒。4.1.2.2

6、機房靜電指標 機房地面及工作臺面的靜電泄漏電阻,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計算機機房用活動地板技術條件的規定。主機房內絕緣體的靜電電位不應大于1KV?4.1.2.3 機房接地指標 1.聯合接地電阻小于1。 2.工作接地電阻小于4。4.1.2.4 機房設備開機和停機時環境要求指標 表1:機房開機、停機環境指標表項目機房設備開機機房設備停機溫度1828535濕度40702080溫度變化率10/h 并不得結露10/h 并不得結露4.2 上位機系統4.2.1 技術要求1.上位機系統能夠完成GB5023-2003輸油管道工程設計規范中關于SCADA系統功能的要求2.上位機系統滿足SY/T60962005油氣管道

7、儀表及自動化系統運行技術規范的相關要求。4.2.2 性能指標1.數據采集周期小于10s2.系統響應時間小于2s3.畫面刷新時間小于2s4.時鐘同步的誤差不大于0.1s4.3 站控PLC系統4.3.1 技術要求應滿足 SY/T6909-2005 的技術要求,并具體符合特定管道的操作原則及SCADA系統相關設計文件的規定。4.3.2 性能指標1.PLC掃描周期不大于100ms2.PLC內存使用率不能超過704.4 通訊系統4.4.1 技術要求應滿足SCADA系統數據傳輸的要求,并具體符合特定管道通訊系統相關設計文件的規定。4.4.2 性能指標1. 誤碼率應小于10-62. 丟包率不能超過0.014

8、.5 網絡系統4.5.1 技術要求應滿足SCADA系統數據傳輸的要求,并具體符合特定管道SCADA系統相關設計文件的規定。4.5.2 性能指標1.連通性:連通性應該滿足最初的設計要求2.傳輸速率:網絡傳輸速率應該滿足設計要求3.吞吐率:根據不同的測試幀長度(64、128、256、1024、1280、1518Byte)應滿足下列要求 表2:網絡吞吐率測試性能指標測試幀長(Byte)10M以太網100M以太網1000M以太網鏈路幀/秒利用率幀/秒利用率幀/秒利用率64 14880100% 11904780% 104166370%128 8445100% 7601390% 63344375%256

9、4528100% 4302595% 36231280%512 2349100% 23496100% 19971685%1024 1197100% 11973100% 10775790%1280 961100% 9615100% 9134395%1518 812100% 8127100% 81270100%注:以上利用率是指實際測得的網絡吞吐率同以太網最大吞吐率的理想值的比值。4.傳輸延遲:根據不同的測試幀長度(64、128、256、1024、1280、1518Byte)在10秒鐘內分別測試應滿足下表的要求。 表3:傳輸延遲測試性能指標測試幀長(Byte)64122565121024128015

10、18傳輸延遲(ms)11122235 檢測周期 每12個月對運行管道的SCADA系統進行一次測試。6 環境測試及外觀檢查6.1 環境適應性6.1.1 測試目的 了解設備所處的環境情況,分析環境對設備的影響,為設備的保養計劃提供依據。6.1.2 測試步驟 1.利用環境數據采集器對環境數據進行采集。 2.利用靜電電位儀表對靜電電位進行測試 3.利用接地電阻測試儀器對工作接地和聯合接地電阻進行測試 4.填寫環境數據表格。 表4:環境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測試儀器:測試地點溫度濕度靜電電位kv聯合接地電阻工作接地電阻測試結論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6.2 設備外觀檢查6.2.1 檢查內容

11、1核對產品的規格、型號和數量。 2檢查設備有無變形及機械性損傷。 3銘牌是否清晰,附件是否齊全。 4有指示燈的設備檢查指示燈是否能正常工作。 5帶有外露接口的設備,接口必須完好可用。 6設備上所有的緊固部件確保無松動。 表5:設備外觀檢查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序號設備名稱規格型號數量檢查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7 通訊系統測試7.1 誤碼率7.1.1 測試目的測試SCADA系統網絡傳輸的準確性。7.1.2 準備條件1. 通訊系統運行正常。2. 誤碼率測試儀表調試完畢。7.1.3 測試步驟1. 在信號源端發送160字節到1500字節的測試包。2. 在信號源接收端接收測試包。3. 記錄

12、測試數據分析誤碼率。7.1.4 測試原理圖信號處理器信號接收端信號處理器信號源被測網絡 圖1:誤碼率測試原理圖表5:誤碼率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測試數據包(Byte)接收到正確數據包(Byte)接收錯誤數據包(Byte)誤碼率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 8 網絡系統測試8.1 系統連通性8.1.1 測試目的檢驗自動化控制網絡系統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可靠。8.1.2 準備條件1. 網絡系統運行正常8.1.3 測試步驟1. 按SCADA系統結構對網絡中的所有節點進行100%的連通性測試。2. 將測試儀表或PC機連接到網絡中的某一位置(子網),如:交換機或HUB的端口。3. 用測試儀

13、表或PC機對位于網絡其它位置(子網)的節點(如:PC機、服務器、路由器等)進行10次Ping測試,測試網絡連通性。4. 如果10次Ping測試全部通過,為合格。網絡連通性符合要求,則網絡設備基本功能測試也符合要求。5.移動測試儀表或PC機到其它位置(子網),重復以上第(2)步測試,直到測完所有不同子網之間的連通性測8.1.4 測試結構示意圖 節點1節點2節點N被測網絡測試儀表測試PC圖1:網絡連通測試示意圖表6:網絡連通性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設備編號設備名稱設備地點IP地址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 8.2 網絡性能8.2.1 測試目的測試網絡系統的整體性能8.2.2 準備

14、條件網絡系統運行正常8.2.3 測試步驟1. 根據SCADA系統網絡節點信息統計表,進行100%的網絡性能測試。2. 將測試儀表的發送端口和接收端口分別連接到被測網絡某段的兩個端口上(可以交換機端口或其他接入點);3. 在發送端口產生設計速率;4. 在接收端口對收到的流量進行統計;5. 對其他鏈路分別按上述步驟進行測試;6. 對外線的傳輸速率測試需要ISP配合進行環線測試。測試儀表1被測網絡測試儀表28.2.4 測試結構示意圖圖2:網絡性能測試結構示意表7:網絡性能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測試幀長(Byte)利用率()傳輸速率(幀/秒)傳輸延遲(ms)吞吐率測試結果 64128256512

15、102412801518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 9 上位機系統測試9.1 系統概況9.1.1 測試目的檢查系統運行信息,分析系統運行狀態。9.1.2 準備條件SCADA系統正常運行。9.1.3 測試步驟 1. 檢查系統運行信息記錄文件; 2. 檢查系統服務器及各工作站CPU負荷;3. 檢查系統服務器及各工作站硬盤空間;4. 檢查系統服務器及各工作站內存狀態;5. 檢查系統數據庫容量;6. 檢查系統網絡通訊狀態;7. 檢查系統與各分系統通訊狀態。 表6:上位機系統概況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序號測試項目測試結果1系統信息記錄文件2工作站CPU負荷3工作站硬盤空間45測試人:測試日期:

16、 年 月 日9.2 數據采集周期9.2.1 測試目的測試SCADA系統的數據采集的速度,分析SCADA系統處理事件的能力。9.2.2 準備條件 1. SCADA系統的故障信息列表里面無故障信息顯示。2.SCADA系統數據采集相關的設備工作正常。9.2.3 測試步驟1. 從SCADA系統的站控端發送全部節點數的30的數據量2.在SCADA系統的中心控制室接收數據。3.通過30節點數的采集周期來分析全部數據的采集周期9.3 系統停運后自動啟動(System Startup)9.3.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3.2 準備條件系統停運(System Shutdown),實時服務器

17、、歷史服務器及相關操作員工作站處于關機狀態。9.3.3 測試步驟1. 服務器1上電,確認服務器操作系統啟動成功;2. 在服務器1上運行的SCADA系統將自動啟動,并顯示為運行狀態(Hot);3. 服務器2上電,確認服務器操作系統啟動成功;4.在服務器2上運行的SCADA系統將自動啟動,并顯示為備用狀態(Standby) 表7:系統停運后自動啟動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服務器名稱測試過程服務器狀態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9.4 系統手動停運(System Shutdown)9.4.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4.2 準備條件SCADA系統正常運行,服務器1為

18、運行狀態(Hot),服務器2為備用狀態(Standby)9.4.3 測試步驟1. 在服務器2上,執行停運SCADA系統命令,并確認其停運狀態;2.在服務器1上,執行停運SCADA系統命令,并確認其停運狀態表8:系統手動停運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服務器名稱測試過程服務器狀態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9.5 系統手動啟動9.5.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5.2 準備條件服務器硬件設備處于開機狀態,但實時數據服務和歷史數據服務(SCADA系統軟件)沒有運行。9.5.3 測試步驟1. 在服務器1上,執行啟動SCADA系統命令,并確認其為運行狀態(Hot);2.在服

19、務器2上,執行啟動SCADA系統命令,并確認其為備用狀態(Standby)表9:系統手動啟動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服務器名稱測試過程服務器狀態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9.6 主備服務器切換(Failover)9.6.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6.2 準備條件SCADA系統正常運行,服務器1為運行狀態(Hot),服務器2為備用狀態(Standby)9.6.3 測試步驟1. 執行主備機切換命令(Failover),確認服務器1由運行狀態(Hot)變為備用狀態(Standby),服務器2由備用狀態(Standby)變為運行狀態(Hot); 2. 確認操作成功

20、的報警產生,并且切換的過程不超過60秒;3. 等待服務器1與服務器2同步,然后將服務器1由備用狀態切換為運行狀態。表10:系統主備服務器切換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服務器序號對服務器的動作服務器狀態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9.7 網絡冗余9.7.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7.2 測試步驟1. 斷開服務器1的A網;2. 檢查A網狀態,應變為故障(Fail);B網狀態應運行正常(Running);3. 從服務器2上測試與服務器1的網絡聯通性(Ping),應為正常;4. 確認服務器1與服務器2狀態正常;5. 恢復A網,確認A網狀態變為正常(Running),B

21、網運行狀態消失;6. 從服務器2上測試與服務器1的網絡聯通性(Ping),應為正常;7. 確認服務器1與服務器2狀態正常;8. 斷開服務器1的B網;9. 檢查B網狀態,應變為故障(Fail);A網狀態應為正常(Running);10. 從服務器2上測試與服務器1的網絡聯通性(Ping),應為正常;11. 確認服務器1與服務器2狀態正常;12. 恢復B網,確認B網故障狀態消失;13. 從服務器2上測試與服務器1的網絡聯通性(Ping),應為正常;14. 確認服務器1與服務器2狀態正常;15.在服務器2上執行上述步驟1至步驟15。表11:網絡冗余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服務器序號對服務器的動作

22、服務器狀態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9.8 主備服務器熱備9.8.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8.2 準備條件系統正常運行,服務器1為運行狀態(Hot),服務器2為備用狀態(Standby)9.8.3 測試步驟1. 在服務器1上,執行系統停運命令(System Shutdown),確認服務器1狀態變為故障(Failed),服務器2狀態變為運行(Hot);2. 在服務器1上執行系統啟動命令(System Startup),確認服務器1狀態變為備用(Standby),服務器2狀態為運行(Hot)。表12:主備服務器熱備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服務器序號對服務器的

23、動作服務器狀態測試結果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9.9 主備服務器同步9.9.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9.2 準備條件系統正常運行,服務器1為運行狀態(Hot),服務器2為備用狀態(Standby9.9.3 測試步驟1. 在服務器1上,執行系統停運命令(System Shutdown),確認服務器1狀態變為故障(Failed),服務器2狀態變為運行(Hot);2. 在服務器1上執行系統啟動命令(System Startup),確認服務器1狀態變為備用(Standby),服務器2狀態為運行(Hot);3. 備份服務器數據保持與運行服務器數據一致的數據同步過程不應超過2

24、分鐘。9.10 系統時鐘同步9.10.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10.2 準備條件系統正常運行9.10.3 測試步驟1. 確認系統中每臺機器與系統中的對時資源時間同步;2. 選擇一臺工作站,更改其系統時間,關機;3. 重新啟動工作站,確認系統中每臺機器與系統中的對時資源時間同步。9.11 歷史數據處理9.11.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11.2 準備條件系統正常運行9.11.3 測試步驟1. 事件報警:選擇一臺調度員工作站,在相關用戶權限下,產生一個事件(開關設備或系統操作等),確認其被系統正確記錄并產生報警信息;2. 歷史趨勢:選取某工藝參數(如管

25、道某點壓力參數)采集點,配置其歷史趨勢圖,并在工作站上顯示此點歷史趨勢,確認其正確性;3. 歷史數據讀取:選擇一臺調度員工作站,選取某工藝參數,選取某一時間段,讀取其歷史數據,確認其正確性。9.12 用戶權限9.12.1 測試目的測試系統配置完整并能夠正確運行。9.12.2 準備條件系統正常運行。9.12.3 測試步驟1. 選擇一臺調度員工作站,以觀察者權限(Viewer)登陸系統,確認系統允許的操作權限并有相關報警信息產生;2. 選擇一臺調度員工作站,以調度員權限(Operator)登陸系統,確認系統允許的操作權限并有相關報警信息產生;3. 選擇選擇一臺調度員工作站,以超級用戶或系統管理員權

26、限(SuperUser or Adminstrator)登陸系統,確認系統允許的操作權限并有相關報警信息產生10 站控PLC系統(及RTU系統)測試10.1 系統概況10.1.1 測試目的測試PLC控制系統的運行狀況,以此為依據做出相應的PLC系統評價和整改措施。10.1.2 準備條件 PLC系統工作正常10.1.3 測試步驟1.檢查PLC內存的使用率,不能超過702.測試PLC控制器CPU的使用率,不能超過70表13:PLC(及RTU)系統概況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控制器型號內存利用率cpu利用率測試結論測試人:測試日期: 年 月 日10.2 PLC(及RTU)電源冗余測試10.2.1

27、 測試目的 測試PLC(及RTU)電源冗余工作是否正常。10.2.2 準備條件 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10.2.3 測試步驟1.斷掉電源A,確認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恢復斷掉電源A的供電。2.斷掉電源B,確認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恢復斷掉電源B的供電。 表14:電源冗余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電源編號PLC(及RTU)系統工作狀況測試結論測試人:測試日期:10.3 PLC(及RTU)控制器冗余測試10.3.1 測試目的測試PLC(及RTU)控制器冗余工作是否正常。10.3.2 準備條件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10.3.3 測試步驟1.停掉控制器A,確認PL

28、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恢復控制器A的工作。2.停掉控制器B,確認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恢復控制器B的工作。 表15:控制器冗余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控制器編號PLC(及RTU)系統工作狀況測試結論測試人:測試日期:10.4 PLC(及RTU)控制網絡冗余測試10.4.1 測試目的測試PLC(及RTU)控制器冗余工作是否正常。10.4.2 準備條件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10.4.3 測試步驟1.斷掉控制網絡A,確認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恢復控制網絡A的工作。2.斷掉控制網絡B,確認PLC(及RTU)系統工作正常,恢復控制網絡B的工作。 表16:控制網絡冗余

29、測試記錄管道名稱:站場名稱:控制網絡編號PLC(及RTU)系統工作狀況測試結論測試人:測試日期:11 回路測量11.1 壓力回路測量11.1.1 測試目的測試輸油氣站場內壓力檢測回路的工作情況。11.1.2 準備條件1.系統的壓力回路監測點無故障報警。2.壓力測量回路的現場儀表運行狀態完好。11.1.3 測試步驟1. 根據回路參與自動控制的實際情況確定在線或者離線檢測。2. 確定需測試的壓力檢測回路,按下圖連接原則,在現場接好壓力標準器;3. 從壓力檢測儀表的下限值開始,選取不少于5個檢定點,平穩輸入壓力標準信號,讀取并記錄現場值、站控系統顯示值、中控系統顯示值直至上限;然后反方向操作直至下限

30、。4. 以上、下行程作為 1 次循環,如有疑義需進行 3 次循環測試。控制中心屏幕顯示站控室屏幕顯示管道測壓點壓力檢測儀表PLC系統壓力標準器11.1.4 測試原理圖壓力標準器壓力檢測儀表管道測壓點PLC系統控制中心屏幕顯示站控室系統屏幕顯示 圖1:壓力回路測量原理圖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回路名稱:儀表編號主機點名主機地址PLC點名PLC地址標準信號輸入(上行)標準信號輸入(下行)現場顯示站控顯示中心顯示上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4mA20mA8mA16mA12mA12mA16mA8mA20mA4mA測試人:測試日期: 表17:模擬量回路測試記錄11.2 溫度回路測量11.2.1 測試目的檢驗輸油

31、氣站場內溫度檢測回路工作正常與否。11.2.2 準備條件1.系統的溫度回路監測點無故障報警。2.溫度測量回路的現場儀表運行狀態完好。11.2.3 測試步驟1. 根據回路參與自動控制的實際情況確定在線或者離線檢測2. 確定需測試的溫度檢測回路,按下圖連接原則,在現場接好標準信號發生器;3. 從儀表下限值開始,選取不少于5個測試點,平穩輸入標準信號,讀取并記錄現場值、站控系統顯示值、中控系統顯示值直至上限;然后反方向操作直至下限。4. 以上、下行程作為 1 次循環,如有疑義需進行 3 次循環測試11.2.4 測試原理圖控制中心屏幕顯示站控室屏幕顯示管道測溫點溫度檢測儀表PLC系統溫度標準器圖2:溫

32、度回路測量原理圖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回路名稱:儀表編號主機點名主機地址PLC點名PLC地址標準信號輸入(上行)標準信號輸入(下行)現場顯示站控顯示中心顯示上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4mA20mA8mA16mA12mA12mA16mA8mA20mA4mA測試人:測試日期: 表17:模擬量回路測試記錄11.3 液位回路測量11.3.1 測試目的檢驗輸油氣站場內液位檢測回路工作正常與否。11.3.2 準備條件1.系統的液位回路監測點無故障報警。2.液位測量回路的現場儀表運行狀態完好。11.3.3 測試步驟1. 根據回路參與自動控制的實際情況確定在線或者離線檢測2. 確定需測試的液位檢測回路,按下圖連接

33、原則,在現場接好標準信號發生器;3. 從液位檢測儀表的下限值開始,選取不少于5個檢定點,平穩輸入標準信號,讀取并記錄現場值、站控系統顯示值、中控系統顯示值直至上限;然后反方向操作直至下限。4. 以上、下行程作為 1 次循環,如有疑義需進行 3 次循環檢定。11.3.4 測試原理圖控制中心屏幕顯示站控室屏幕顯示液位檢測點液位檢測儀表PLC系統液位模擬器圖3:液位回路測試原理圖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回路名稱:儀表編號主機點名主機地址PLC點名PLC地址標準信號輸入(上行)標準信號輸入(下行)現場顯示站控顯示中心顯示上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4mA20mA8mA16mA12mA12mA16mA8mA20

34、mA4mA測試人:測試日期:11.4 其它模擬量回路測量11.4.1 測試目的檢驗輸油氣站場內流量、火焰、震動等檢測回路工作正常與否。11.4.2 準備條件1.需要檢測回路監測點無故障報警。2.測量回路的現場設備運行狀態完好。11.4.3 測試步驟1. 根據回路參與自動控制的實際情況確定在線或者離線檢測2. 確定需測試的檢測回路,按下圖連接原則,在現場接好標準信號發生器;3. 從檢測儀表的下限值開始,選取不少于5個檢定點,平穩輸入標準信號,讀取并記錄現場值、站控系統顯示值、中控系統顯示值直至上限;然后反方向操作直至下限。4. 以上、下行程作為 1 次循環,如有疑義需進行 3 次循環檢定。11.

35、4.4 測試原理圖控制中心屏幕顯示站控室屏幕顯示模擬量檢測點相關檢測設備PLC系統相關模擬器圖3:其它模擬量回路測試原理圖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回路名稱:儀表編號主機點名主機地址PLC點名PLC地址標準信號輸入(上行)標準信號輸入(下行)現場顯示站控顯示中心顯示上行下行上行下行上行下行4mA20mA8mA16mA12mA12mA16mA8mA20mA4mA測試人:測試日期: 表17:模擬量回路測試記錄11.5 數字量回路測量11.5.1 測試目的檢驗輸油氣站場內壓力開關、液位開關、溫度開關、流量開關等數字量回路工作正常與否。11.5.2 準備條件1.數字量回路監測點無故障報警。2.測量回路的現場

36、設備運行狀態完好。11.5.3 測試步驟1. 確定需要進行測試的檢測回路,按下圖連接原則,在現場接好標準信號發生器2. 平穩輸入標準信號使開關動作,記錄動作值并與設定值比較。3. 觀察并確認在站控系統和中控系統中是否顯示正確,并記錄結果11.5.4 測試原理圖控制中心屏幕顯示站控室屏幕顯示模擬量檢測點標準信號發生器PLC系統 圖4:數字量回路測量原理圖管道名稱:站場名稱:回路名稱:儀表編號主機點名主機地址PLC點名PLC地址設備工作設定值現場設備動作值站控顯示動作值中心顯示動作值測試人:測試日期: 表18:數字量回路測試記錄11.6 單體受控設備邏輯測試11.6.1 測試目的在中控系統和站控系

37、統上對受控的單體設備進行最基本的開或啟動以及關或停止操作,并確定得到設備狀態的正確顯示。11.6.2 準備條件1. 單體設備無故障顯示信息2. 單體設備在遠控、手動狀態11.6.3 測試步驟1. 確定受控設備在中控系統和站控系統上狀態顯示正確。2. 在中心控制模式,由中控操作員發“開/啟動”命令,該設備確實產生動作由“關或停止”狀態變為“開或運行”狀態,并在中控系統和站控系統上得到該設備相應狀態顯示;3. 在中心控制模式,由中控操作員發“關/停止”命令,該設備確實產生動作由“開或運行”狀態變為“關或停止”狀態,并在中控系統和站控系統上得到該設備相應狀態顯示;4. 在站控制模式,重復上述控制操作,確認設備動作且狀態顯示正確。5. 如測試的單體設備為調節型閥門,從閥門開度下限值開始,選取不少于5個檢定點,平穩輸入閥位信號,讀取并記錄現場閥門開度、站控系統顯示值、中控系統顯示值直至上限;然后反方向操作直至下限。6. 如受控單體設備有其它的基本功能也應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