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骨性解剖及臨床_第1頁
眼眶骨性解剖及臨床_第2頁
眼眶骨性解剖及臨床_第3頁
眼眶骨性解剖及臨床_第4頁
眼眶骨性解剖及臨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眼眶影像學的進步為臨床解剖提供了眼眶影像學的進步為臨床解剖提供了更加詳盡的細節描述更加詳盡的細節描述 眼眶及眶周圍部位的解剖知識是理解眼眶及眶周圍部位的解剖知識是理解疾病影響及手術干預的基礎疾病影響及手術干預的基礎 . 眼眶骨性組織解剖眼眶骨性組織解剖.視覺功能的主體視覺功能的主體-眼球及視神經眼球及視神經.眼眶內是由眼球、視神經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眼眶內是由眼球、視神經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血管、分泌結構等結成的復合體血管、分泌結構等結成的復合體周圍被鼻竇周圍被鼻竇 、顱內組織、深部面組織所圍繞、顱內組織、深部面組織所圍繞 .眼眶眼眶為兩個四棱錐狀骨腔,位于顱面正中垂直線兩側,左右對稱

2、,眶口向前向外,眶尖向后和顱腔相通眼眶分為上、下、內、外四壁上壁、下壁又稱眶頂和眶底。眼眶眼眶.內壁大致平行, 相距2.5cm,長4.45cm外壁互成直角,長44.5cm從眶下緣的前緣到眶下溝的后緣的距離是2.53cm.眼眶眼眶.眼眶由七塊骨組成 額骨額骨 顴骨顴骨 蝶骨蝶骨 篩骨篩骨 淚骨淚骨 腭骨腭骨 上頜骨上頜骨 眼眶眼眶眼眶骨性結構局部解剖與臨床眼眶骨性結構局部解剖與臨床 眶頂眶頂 眶內壁眶內壁 眶底眶底 眶外壁眶外壁 眼眶與鼻竇的關系眼眶與鼻竇的關系 眼眶裂、管和孔眼眶裂、管和孔.眶頂解剖特點眶頂解剖特點 眶頂類似三角形()由額骨的眶板形成前方的大部分()蝶骨小翼形成后方的三角形眶尖

3、.眶頂有幾個特殊結構1.1.淚腺窩淚腺窩:位于額骨顴突后方,寬大的平滑凹陷,淚腺位于其中。2.2.滑車凹滑車凹:位于內眥突附近,距眶緣4mm的圓形小凹,為上斜肌軟骨性滑車附著處。3.3.視神經孔視神經孔:位于眶頂尖端,卵園形,視神經由此進入顱中窩。4.4.眶上切跡眶上切跡:眶上緣由額骨形成,其內1/3與外2/3交界處,眶上血管和眶上神經由此通過。.淚腺區手術經皮切口不超過中內淚腺區手術經皮切口不超過中內1/3處處眶上神經斷裂后如可能盡量修復眶上神經斷裂后如可能盡量修復內上方感覺神經較多,是神經鞘瘤多發區內上方感覺神經較多,是神經鞘瘤多發區眶頂結構與臨床.內上方的手術操作易損傷滑車,發現滑車脫落

4、要復位內上方的手術操作易損傷滑車,發現滑車脫落要復位眶頂結構與臨床. 眶內側壁大致成長方形由四塊骨構成: 上頜骨額突,位于眶內側壁前方。淚骨,位于前下方。篩骨紙板,構成眶內側壁的中心部分。蝶骨體的側部,形成眶內側壁的一小部分。眶內壁解剖特點眶內壁解剖特點 .額篩縫額篩縫 相當于篩前、后孔的水平 是眶內壁減壓的重要標志 標志篩竇頂部 手術前應行冠狀CT,了解篩骨水平板的位置、形態至關重要篩骨后緣篩骨后緣 標志著眼眶內側壁的中后部交界 是修復眼眶的關鍵性標志淚囊窩淚囊窩 由上頜骨額突、淚骨組成 卵圓形,前后界分別 為淚前嵴、淚后嵴 上半部分與篩竇為鄰,下半部與中鼻道為鄰眶內壁解剖特點眶內壁解剖特點

5、 .眶內側壁的幾個重要結構給修復帶來一定困難: (1)內眥韌帶(2)淚道系統眶內壁解剖特點眶內壁解剖特點 .內眥韌帶內眥韌帶大部分附著于由上頜骨額突構成的前淚嵴上,小部分附著于由淚骨組成的后淚嵴上,眶內側壁骨折移位造成內眥韌帶斷裂移位,臨床表現為外傷性眶距增寬癥。 內眥韌帶內眥韌帶.由淚小點、淚小管、淚總管、位于前后淚嵴間淚囊窩內的淚囊和骨道中的鼻淚管組成眶內側壁外傷骨折極易累及淚道系統,造成淚道阻塞、流淚,流膿。淚道系統淚道系統.眶底似三角形,由內向外稍向下傾斜,外側的前部最低。眶底由三塊骨構成 上頜骨的眶面,形成其中心區的大部分。顴骨的眶面,形成外側前部。腭骨的眶尖,組成后方的一個小三角區

6、。眶底解剖特點眶底解剖特點 眶下緣由上頜骨與顴骨構成,各占一半.眶底有眶下溝經過,此溝在眶下裂的下內側向前行進,最后變成眶下管眶下管,約在眶下緣下方4mm處開口,成為眶下孔眶下孔,眶下神經和眶下動脈通過此孔。眶底解剖特點眶底解剖特點 .然而這部分也是眶底中最脆弱的部位,極易受外力的沖擊,導致突出結構消失,引起眼球移位。同時,該部位的眼眶結構不易矯正,許多手術的成敗關鍵就在于此。眶底結構與臨床.1.眶下神經溝不要誤診為骨折眶下神經溝不要誤診為骨折2.修復眶下壁骨折時易損傷眶下神經修復眶下壁骨折時易損傷眶下神經眶底結構與臨床.眶外側壁呈三角形,由前向后向內傾斜,與正中矢狀面成45度角。 眶外側壁由

7、兩塊骨組成: 顴骨的眶面形成其前1/3部分蝶骨大翼形成其后2/3部分。眶外壁解剖特點眶外壁解剖特點 .眶外側緣的下方為顴骨的額突,上方為額骨。額骨在上部較突出,保護眼球,使來自上方的外傷不易損傷眼球。眶外側緣向后呈彎曲狀,使視野擴大。眶外側壁在前方隔開眶與顳窩,在后方隔開眶與顱中窩和大腦顳葉。外直肌在眶內走行中均與眶外側壁接觸,其上方為淚腺神經和淚腺動脈。 眶外壁解剖特點眶外壁解剖特點 .眶外側壁的前部有顴骨和額骨組成,較堅固,故單純眶外側壁前部骨折發生率不高,往往由于顴骨骨折移位導致眶外側壁骨折。眶外側壁后部由蝶骨大翼構成,較薄,也可發生爆裂性骨折。眶外側壁位于顱面中央最外側,在顱頜面外傷時

8、,眶外側壁易受累骨折。外側開眶時用鋸鋸開前端,再用咬骨鉗向外骨折較容易外側開眶時用鋸鋸開前端,再用咬骨鉗向外骨折較容易眶外壁解剖特點眶外壁解剖特點 .在眼眶的四個壁之間,有許多裂、骨和孔,為血管及神經的通路。 1眶上裂 2眶下裂3視神經孔或視神經管 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點眼眶裂、管和孔的解剖特點 .眶上裂外側由額骨封閉,內側較寬,位置在視神經孔的下方,由此向外此裂逐漸縮小,故此裂又被分為兩部分,外側部分位于眶頂和眶外側壁之間向前方伸展,內側部分在眶頂尖端及視神經孔之間,兩部分形狀不同,外側較窄,內側較寬。眶上裂為眶頂和顱中窩之間的最大交通,其尖端距額顴縫30-40mm。眶上裂眶上裂.通過眶上

9、裂的血管神經有: 第、顱神經; 淚腺神經、額神經及鼻睫神經; 眼靜脈; 腦膜中動脈的回返支; 睫狀神經。眶上裂眶上裂.位于眶外側壁和眶底之間,此裂將眶外側壁后23與眶底隔開上界為蝶骨大翼,下界在前方為上頜骨,在后方為腭骨。此裂起自視神經孔的下外方及眶上裂內側端附近,向前向外行進,其前端距眶下緣約20mm左右。眶下裂在后方與翼腭窩相交通,在前下方與顳下窩相連,后端開口于圓孔內。眶下裂眶下裂眶下裂眶下裂通過的血管神經有:第v顱神經上頜支;眶下動脈;顴神經;蝶腭神經節分支;至翼腭叢的眼下靜脈分支。 .由蝶骨小翼兩根相連而成。視神經管向后向內走行與矢狀面成36 角,通過此管,眼眶與顱中窩交通。視神經管

10、呈漏斗狀,前方開口為卵圓形,垂直徑較大,其顱內的開口則上下較扁平。視神經孔視神經孔視神經管內通過下列組織:視神經及其三層鞘膜;眼動脈;來自交感神經的分支。 .眼眶周圍被四個鼻竇所環繞,上有額竇,下有上頜竇,內有篩竇,后有蝶竇。眼眶與鼻竇關系密切,眼眶外傷、骨折等大多發生于眼眶和鼻竇之間的眶壁,導致眼眶內容物疝入或嵌頓到鼻竇內。 額竇 上頜竇 篩竇 蝶竇 眼眶與鼻竇的關系眼眶與鼻竇的關系 .額竇額竇:位于眼眶前上方,出生時在篩漏斗前上方存在額隱窩,此后逐漸擴大形成額竇。 大約25歲左右額竇發育正常。額竇形狀不規則,且左右不對稱,大小一般為高3mm,寬25mm,深20mm,兩竇之間有中隔分開。額竇前壁為額骨外板,后壁很薄,以腦膜和大腦額回相隔。額竇由鼻額管與鼻腔相通,開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額竇額竇.額竇額竇.上頜竇上頜竇:為錐體形空腔,在眶下面,位于上頜骨內,底為鼻外側壁的一部分,尖端在顴骨下方。出生時上頜竇在鼻腔外壁為長形小空腔,在第二次生牙時,其快速發育,至15歲時發育完全。上頜竇的上壁由上頜骨的眶面形成,它也是眶底的組成部分,其中含有通過眶下神經和血管的管道。上頜竇開口于中鼻道。上頜竇上頜竇.篩竇:位于眶內側,由篩骨、腭骨、蝶骨、上頜骨和淚骨組成。篩竇上方為顱前窩的腦膜和額回,前上方為額竇,后方為蝶竇,下方為鼻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