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人教版高中地理選修二知識點總結第一課時一、地球上的海與洋1海與洋對比對比項目洋海占海洋面積比重8911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從幾米到二三千米受陸地影響程度影響較小受大陸、河流、氣候和季節影響大水溫和鹽度變化不大比較大海流系統有獨立的系統無獨立的系統2四大洋太平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北冰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3海 (1)概念:通常一面或兩面臨近陸地,但不深入陸地,其余面以開闊的水域或若干海峽與其他海或洋相連。有個別海不鄰近陸地,如北大西洋西部的馬尾藻海。(2)海的分類:按所在
2、位置劃分內海、邊緣海、外海、島間海。內海,或稱地中海,如地中海、紅海、黑海、波羅的海、渤海等。邊緣海,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等。 外海:如阿拉伯海、巴倫支海等。 島間海,如爪哇海、蘇拉威西海等。 舉例:陸間海地中海 內海渤海 邊緣海東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4海峽和海灣(1)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A分類:海峽有天然海峽和人工海峽兩種。B天然海峽的成因有多種,如海底擴張 、大陸漂移 、地層陷落 、冰川重壓等。C世界主要海峽海峽連通海域曼德海峽紅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太平洋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印度洋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大西洋巽他海峽印度洋-太平洋英吉利海峽大西
3、洋北海土耳其海峽黑海-地中海(2)海灣A海灣多由沿海陸地沉降、海面上升淹沒沿海洼地、河谷等形成。B有一些海灣名為灣,實為海,如墨西哥灣、比斯開灣、孟加拉灣等。C有一些海灣名為海,實為灣,如馬爾馬拉海、亞速海等。二、人類對海洋的探索與認識三、海岸與海底地形(一)海岸1海岸線(1)定義: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實際上,海面由于潮汐等因素而漲落不定,因此海岸線的位置也隨之遷移。通常人們把海平面升到最高處時與陸地的交線,叫做海岸線。(2)影響海岸發育因素:除潮汐因素外,風暴潮、海底地震和火山爆發等引發的海嘯、全球變暖等因素。 2海岸的類型(1)按海岸組成物質,可分為基巖海岸、
4、砂質海岸、淤泥質海岸和生物海岸。(2)按海岸塑造因素,可分為侵蝕性海岸、斷層海岸、泥沙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二)海底地形的分布海底地形:從大陸邊緣到大洋中心,海底地形分成大陸架、大陸坡、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類型。 大陸隆:也稱大陸基。是大陸坡麓向大洋盆地緩侵傾斜的海底沉積帶。深度約為15005000m之間。靠近大陸坡的地方較陡,接近大洋盆地的部分較緩。大陸隆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極洲周圍。海隆:深海底寬廣而下坡平緩的高地。呈長條狀或近似圓形,高出海底數百米,寬約數百千米。海山:高出海底1000m的死火山和活火山,坡度在5°-15°
5、之間。深洋底的火山為點狀散布,呈橢圓形或狹長形。(三)海底地形的形成 1洋殼的形成與海底地形海底擴張說認為,大洋底部地殼不斷生成一擴張一消亡的過程,是地幔中物質對流的結果。洋中脊是洋殼在地幔物質對流上升的托頂作用下形成的。洋中脊也是洋殼的誕生處。地幔物質從中脊的頂部裂谷帶涌出,冷卻凝結形成新的洋殼。新洋殼不斷生長,隨著地幔物質的對流向兩側推開,海底不斷擴張形成洋盆。即洋中脊和洋盆是洋殼形成與擴張的產物。2洋殼的消亡與海底地形: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碰撞時,大洋板塊密度大,位置低,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俯沖地帶形成海溝、島弧和海岸山脈。第二課時一
6、 、海水的溫度和鹽度(一)海水溫度1海水熱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陽輻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發。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節,各個海區收支并不平衡,低緯度海區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緯度海區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溫度的分布規律:3海水對大氣溫度的調節作用:海水的溫度變化比陸地溫度變化小;海洋上空的氣溫變化比陸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熱容陸地空氣經典例題1下圖是北半球海洋熱量收支分布曲線圖。讀圖回答(1)、(2)題。(1)關于海洋熱量收入與支出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熱量凈收入從低緯度海區到高緯度海區逐漸減少B.各緯度海區的熱量收支基本平衡C.赤道海區熱量收入最多,極地海區熱量支出最多D.海洋熱量的主要
7、收入是太陽輻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發耗熱(2)有關海洋表層溫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暖流流經海區的水溫均高于寒流流經海區B.洋流可減小高、低緯度海區之間的水溫差異C.熱量輻射是各緯度海區之間熱量交換的主要方式D.水溫的年變化幅度近岸海區大于同緯度大洋中部【解析】(1)海洋熱量收入來自太陽輻射,支出是海水蒸發耗熱,熱量收入大致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由圖可知熱量收入最多在赤道以北 10°N 附近,從全球海洋看熱量收支平衡,而各緯度海區熱量收支不一定平衡,由此可知正確選項為 A、D。(2)洋流通過對高、低緯度熱量輸送、交換可減小高、低緯度海區的水溫差異,且同緯度海區暖流流經海區水溫高,由于近
8、岸洋流影響導致水溫變化幅度近岸海區大于同緯度大洋中部,故正確選項為 B、D。【答案】(1)AD (2)BD(二)海水鹽度:單位質量(100克)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氯化鈉和氯化鎂)的質量。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為3.5%。1影響海水鹽度的主要因素:氣候因素海水鹽度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氣候因素,即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降水量大于蒸發量,鹽度較低,反之較高。洋流因素同一緯度海區,有暖流經過鹽度偏高;寒流經過鹽度偏低。河流徑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匯入的海區,鹽度偏低。另外,高緯度海區結、融冰量的大小(有結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高;有融冰現象發生的海區,鹽度偏低)、海區的封閉度(海區封閉度越強,鹽度會趨于更高或
9、更低)、與附近海區海水的交換量等也能影響到海水的鹽度高低。各個因素具有時空不同的變化,因此海水的鹽度高低也具有時空的差異。2分析影響海水鹽度因素的方法:同一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各海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不同緯度海區,主要考慮寒、暖流的影響;其次近岸海區河流徑流注入量的大小;高緯度海區還要考慮結、融冰的情況。最高海區:紅海位于副熱帶,降水稀少、蒸發旺盛、陸上流入淡水少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達4.1最低海區:波羅的海。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河流有大量淡水匯入;緯度較高,蒸發小、與外洋相通的水域狹窄。不超過13規律: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高緯度和低緯度遞減。(如下圖)副熱帶海區鹽度最高的原
10、因:氣溫高,蒸發大;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沉氣流為主,降水少。赤道海區鹽度較低的原因:赤道低氣壓控制,蒸發量大,但降水量更大。高緯度海區鹽度低的原因:氣溫低,蒸發量小;溫帶多雨帶,多河流水注入。60°N比60°S海區鹽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陸地面積大,河流水注入多。二、海水的運動(一)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是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風暴引起的巨浪,破壞力極大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通常一天觀察到兩次,白天稱為潮、夜晚為汐。杭州灣為三角形海灣,口小內大,夏秋季節夏季風盛行,加劇潮勢,形成錢塘潮。3洋流: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
11、方向作大規模流動,又叫海流,越向深處流速越小。(二)洋流 (1)洋流分類 寒流的溫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與所經過的海區比,阿拉斯加暖流溫度比加利福尼亞寒流低。(2)洋流的分布中低緯度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反氣旋型洋流),北半球順時針、南半球逆時針;中、低緯度大陸東側為暖流,西側為寒流;中高緯度大陸東側為寒流,西側為暖流。重要的洋流: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島寒流(親潮)、加利福尼亞寒流、秘魯寒流、東澳大利亞暖流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印度洋:西澳大利亞寒流、北印度洋季風洋流環球:西風漂流(寒流)第
12、三課時一、海氣相互作用及其影響1海氣相互作用與水熱交換海洋是大氣中水汽的最主要來源 海洋是大氣最主要的熱量儲存庫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碳儲存庫,海洋對大氣中CO2的吸收是平衡CO2的主要途徑。海洋向地球大氣提供40%的再生氧氣,人們把海洋與森林并稱地球的兩葉肺。2海氣相互作用與水、熱平衡(1)全球的水量平衡是通過水循環來實現的能量來源:外因太陽輻射能、重力能,內因水的三相變化(2)地球上高低緯間的熱量輸送主要是通過大氣運動和洋流共同實現的二、厄爾尼諾和拉尼娜1、沃克環流正常年份,在赤道附近及其以南海區,太平洋西部溫度高、海面高,東部溫度低、海面低的狀態下形成的。如圖所示:2厄爾尼諾現象(1)定
13、義: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的海面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2)厄爾尼諾現象的典型特征:赤道西太平洋大氣低層出現西風; 南方濤動(南方濤動(SO),指日界線以東的東南太平洋與日界線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間海平面氣壓的反相關關系)指數表現為明顯的持續負指數; 沃克環流異常偏弱; 赤道太平洋東部副熱帶地區高空氣壓高于正常狀態; 兩半球副熱帶北部冬季平均急流位置向赤道地區和向東偏移。 (3)厄爾尼諾對環太平洋熱帶地區氣候的影響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上升,大氣對流活動加強、降雨增多,暴雨頻繁,洪澇成災。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帶,由于海溫下降,大氣對流活動減弱、降水減少,旱災嚴重。 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區發
14、生的熱帶風暴都比常年偏少。 3拉尼娜現象(1)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海面異常降低的現象(2)拉尼娜現象的典型特征赤道中、東太平洋具有低于正常溫度的深厚冷水層,海面溫度一般平均偏低12,次表層水溫偏低24 ; 赤道中、東太平洋斜溫層深度比正常淺,深度僅達50100m; 在赤道太平洋東部,對流性降水受到抑制; 赤道太平洋大氣偏東信風比正常增強; (3)影響:赤道附近太平洋東西部的溫度差異增大,沃克環流增強,同樣會引起氣候異常和水旱災害。三、海岸帶的開發1海岸帶及其開發利用優勢(1)定義:狹義:主體是指潮間帶。廣義:是指海岸帶向海陸兩側擴展到一定寬度的帶狀區域。(2)海岸帶開發利用的優勢:
15、海岸帶是海域與陸域的交接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海岸帶的自然資源兼備陸地和海洋雙重性質,資源類別和品種最為豐富海岸帶是海洋、陸地和大氣之間各種過程相互作用最活躍的區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產力。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術、資金等優勢。2海岸帶開發利用方式(1)灘涂養殖(2)港口建設 定義:港口是貨物和旅客集散并變換運輸方式的場地,由水域和陸域兩大部分組成。 影響港口區位的因素:港口選址是港口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先決條件。港口選址不僅要考慮水文、水深等水域條件,還要考慮腹地、交通等陸域條件。 一個優良港址一般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和便利的交通運輸;有海闊水深、風平浪靜的港灣
16、,能滿足船舶航行與停泊要求;有足夠的岸線長度和陸域面積,用以布置庫場、鐵路、道路及生產輔助設施。此外,港口選址要盡可能減少對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的不利影響,并能夠與城市發展相協調。港口規劃中,通常要研究這樣幾個問題:準確預測腹地范圍和港口吞吐量,評價腹地范圍內經濟發展水平、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及其生產潛力;研究港口與腹地之間的疏集運條件,以充分發揮港口的區域服務功能。(3)海洋旅游按照其空間范圍,分為:海岸帶旅游、海島旅游、海上旅游和海底旅游距陸域的遠近為標準,分為:濱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遠洋旅游四、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1海洋水資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利用2化學資源:達到工業規模的有食鹽、鎂、溴
17、、淡水等,我國海鹽產量世界首位,天津、河北境內的長蘆鹽場有平坦的海灘和利于蒸發的天氣,是我國最大鹽場3海洋生物資源:(1)海洋中有20多萬種生物,其中動物18萬種,包括16000多萬種魚類海洋生物可以直接捕撈,也可通過養殖、增殖等途徑實現可持續性發展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陸架。(2)漁業資源分布:世界四大漁場:北海道、紐芬蘭、北海、秘魯漁場。中國最大漁場:舟山漁場。 (3)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過度捕撈,造成傳統經濟魚類資源不斷衰減圍墾和人口填海造陸,導致海洋生態環境變化引起物種減少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減。4海底礦產資源 大陸架海底:石油、
18、天然氣、煤、硫、磷等近岸帶的濱海砂礦:砂、貝殼等建筑材料和金屬礦產 海盆:深海錳結核,是未來可利用的潛力最大的金屬礦產資源海底礦產資源的開始是一項高投資、高技術難度、高風險工程,目前海底礦產資源開發以油氣資源為主。五、海洋能的開發利用1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溫差能和鹽差能等。2海洋能特點:總量大、密度小;可再生 污染小,屬清潔能源;時空分布不均3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六、海洋空間的開發利用1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特點和意義:(1)海洋空間利用(海上、海中、海底三部分)(2)海洋環境復雜性和特殊性:多變的氣象狀況和海水運動
19、;深海的黑暗、低溫、缺氧環境;海水的腐蝕性強,海冰的破壞力大,對工程材料和結構有嚴格要求,投資高、難度大、風險大(3)海洋空間開發利用方式 2海洋空間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1)海洋交通與通訊世界主要航線有:北大西洋航線:由美國,加拿大東海岸,橫跨北大西洋至英國,然后分南北兩線。南線溝通西歐或入地中海到達南歐、北非各國;北線入波羅地海,連接中歐和北歐諸國。世界上有1/3的商船航運在這條航線上。亞歐航線也稱蘇伊士運河航線:由亞洲各個港口經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至歐洲。波斯灣所產石油經這條航線,向東去日本,向西去歐洲各國,因此該航線是西方國家出口工業品和進口戰略物
20、資的海上生命線。但受蘇伊士運河航道限制,超過25萬噸的特大船只仍須繞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南北美航線,也稱巴拿馬運河航線:是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徑,對美國東西海岸的聯絡和運送阿拉斯加的石油具有特殊的意義。委內瑞拉、巴西、智利等國的農礦產品也多由此轉運輸出。北太平洋航線:北美各國同亞洲國家間的國際貿易航線。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崛起,這條航線上的貿易量逐年增加。非洲航線,也稱好望角航線:蘇伊士運河鑿通之前,它是從歐洲到東南亞、東亞的唯一海上通道。目前,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大型油輪散裝船舶仍要利用這一航線。它對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國也利益攸關。除此以外,還有南大西洋航線、南太平洋航線等。(2)圍海填海
21、造陸第四課時一、海洋自然災害與防范(一)海洋自然災害:1定義:是由風、潮、浪、冰、霧等自然過程引發的,主要有熱帶氣旋、風暴潮、海嘯、巨浪、海霧等。2風暴潮:3海嘯 (1)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引起的巨浪稱為海嘯。(2)成因: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如圖所示:(3)海嘯危害特點:其始快、來勢猛、突發性強等特點。4海冰和冰山(1)海冰:狹義的海冰是指海水凍結形成的咸水冰。廣義的海冰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2)形成:在風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鹽偏低的近岸淺水區會最先形成海冰。(3)危害:海冰的膨脹力以及運動時發生的推力和撞擊力,都具有很大的破壞性。(4)冰山
22、:是淡水冰的一種,是指大陸冰川滑入海中斷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塊。(二)海洋自然災害防治 1加強海洋自然災害的預報與監測。2加強沿海工程設施建設。3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與自救能力二、海洋環境問題與環境保護 海洋環境問題包括二個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質進入海洋,超過海洋的自凈能力;二是海洋生態環境破壞。(一)海洋環境污染:(1)海洋污染的來源:絕大部分海洋污染物來源于陸地上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污染物進入海洋,污染海洋環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城市和工業生產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棄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業城市附近。核電站和工廠排出的冷卻水,水溫較高,流
23、入河口或海中,也會影響海洋生物。施入農田的殺蟲劑和化肥隨雨水流進江河,或隨土壤顆粒在河口淤積,最終流入海洋。石油污染:沿海工業生產和海洋航運中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石油污染區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線沿線。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污染物集中,污染跡象明顯,危害嚴重,因而也備受公眾關注。(二)海洋生態破壞1產生原因:人類生產活動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過度捕撈一造成生物數量減少;海岸工程建設和圍海造田破壞了海岸環境和海岸生態系統自然環境的變化: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2.赤潮:(1)綜合分析赤潮產生的原因:地理、生物、化學:赤潮生物的種類主要是藻類植物中的甲藻、硅藻等
24、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原生動物和細菌等;海水中的營養鹽和有機物(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是赤潮形成和發發展的基礎。地理(人類活動的影響):工業廢水、農業生產中的廢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無機鹽;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流入江河、湖泊,匯入大海,使近海水體中氮和磷的含量過剩,造成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發生的根本原因。地理(氣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條件):春夏溫暖李節,雨過天晴,風和日麗;洋流緩慢,水溫較高;封閉海灣,這是赤潮發生的外因。總之,赤潮發生是人類活動造成環境污染形成的自然現象。(2)我國沿海易發生赤潮的區域及發生時間:在江、河口海區和沿岸、內灣海區及養殖水體比較容易發生赤
25、潮,如渤海、東海的長江口海域、舟山群島、杭州灣、南海的海口灣等。赤潮易發生的時間段為510月。(3)赤潮的危害:危害水產養殖和捕撈業。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著在魚類的鰓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產生的毒素使魚類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魚類缺氧窒息死亡。損害海洋環境。pH值升高,水體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減少,水體缺氧等。危害人體健康。水產品富積赤潮毒素,人們不慎食用對身體健康產生威脅。影響海洋旅游業。破壞旅游區的秀麗風光,因赤潮有毒,應避免在赤潮發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動。(三)海平面上升1海平面上升原因: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兩極冰川融化、上層海水熱膨脹等原因引起的2帶來的危害
26、:(四)海洋環境保護海洋環境問題的防治措施: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提高陸地資源和海洋資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種資源,減少污染排放和資源浪費,實行清潔生產,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以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利用為目標。加強國際間的合作。經典例題22000年8月20日,廣東大亞灣發生赤潮,下列各因素與之關系不大的是( )A晴天連續水溫偏高 B海流運動微弱C灣內污染嚴重 D有臺風活動 【解析】要回答本題,首先要了解赤潮發生的原因及赤潮現象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所謂赤潮,是指浮游生物大量異常繁殖而使海水變色的現象。天然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多數具有一定的顏色。正常情況下,由于數量小,不易察覺。但當水體富營養
27、化使其急劇繁殖增多時,它們便大全聚集于水面,呈塊狀、帶狀等多種形態漂浮著,使水面具有各種顏色。產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污染,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營養元素積累,造成海洋富營養化,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豐富的營養鹽類。而陽光強烈、水溫升高、海水停滯、海面上空氣流穩定,又是有利于赤潮生物集結的自然條件。赤潮的出現,使生態平衡受到了嚴重破壞。一方面,赤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死亡分解過程中,都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魚、貝等缺氧窒息而死。同時在代謝過程中也產生大量生物毒素,可使魚類病變【答案】 D經典例題3讀下面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圖和兩段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0年10月 3日,一油輪在處擱淺
28、造成7000噸原油泄漏,污染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和海岸,導致大量魚類死亡。 材料二 南非兩個島的近20萬只非洲企鵝因沾上被油輪泄漏的石油而面臨生命危險。摘自中國環境報2000年12月30日(l)材料上所說的石油泄漏事故發生在由世界石油主要供應地駛向主要消費地的兩條石油運輸線上,這個石油供應地是 ,并用字母“A”在圖上標出它的位置。(2)由石油供應地A向東經過處附近的 海峽,運送的石油主要供應 。(3)如石油泄漏事故1月發生在印度半島南端附近的海域,在洋流的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將向偏 方向漂流。在泄油區魚類迅速死亡,其原因是 。 (4)有關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29、( ) A近海航線上的原油泄漏,通常讓其自然分解 B近岸或漁場周圍,可以采用分散法使石油迅速分散 C小面積的油污可用燃燒法清除 D吸收法只能在凈水環境中進行 【解析】海洋污染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海洋石油污染。沿海工業生產和海運航線上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石油污染區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線。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為污染跡象明顯,污染物集中,危害嚴重,因而備受公眾的關注,也是目前治理污染的重點。石油污染產生的危害、怎樣減少石油污染、海上石油泄漏有哪些方法,都是學習中應該了解掌握的內容。 【答案】(1)中東波斯灣沿岸 標注略 (2)馬六甲 日本 (3)西 因油膜覆蓋,海水中
30、缺氧,魚類窒息而死;海水嚴重污染,使魚類中毒死亡 (4)D三、海洋權益 “海洋國土”,它不僅僅包括一國的內水和領海,它是一國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EEZ) 、大陸架等所有管轄海域的形象總稱,是一個集合概念。1海洋權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世界性的海洋開發利用熱潮,使得國與國之間的海洋矛盾和沖突日益增多。國際社會經20多年努力,于1994年通過并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解決矛盾與沖突提供了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行為準則。該“公約”規定:沿海國家在享有12海里領海權外,其管轄范圍可外延至200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
31、的主權,我國的專屬經濟區面積有300萬平方千米。2我國的海洋國情(1)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島嶼6000多個,島岸線超過14000千米,中國的領海面積37萬平方公里,可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為300萬平方公里。(2)我國海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海水污染范圍不斷擴大;海洋生態破壞加劇(3)存在海洋劃界等問題: 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中有1/3是周邊國家也聲稱擁有“主權”的水域。我國海上相鄰或相向的八個國家,都與我國有海洋爭端。 與我國相鄰或相向國家片面劃定涉及我國管轄的海域范圍共約150萬平方公里之多。 就目前而言,存在“重復水域”、大陸架和島礁爭議的重區域是在東海和南海。 3關于維
32、護我國海洋權益的重要性:主權意識:海洋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內水及領海主權、海域管轄主權和主權權利等,這些都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發展。資源意識:海洋是巨大的資源寶庫,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基地,對于解決我國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資源、能源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發展的意義:現代海洋資源的開發,屬知識、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海洋資源講課帶動和促進我國相關產業和技術的發展。經典例題4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圖表示多數沿海國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擁有的( )A.領海范圍為 a + b=200海里B.專屬經濟區范圍為 a + b=200海里C.領海范圍為 a =12
33、海里D.專屬經濟區范圍為 b=200海里【解析】沿海國家擁有 12海里領海權,其管轄海域范圍可外延至 200 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由此可推斷正確選項為 B、C。【答案】B、C 經典例題5讀“海洋空間的劃分留”回答下列問題: (1)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全球144個沿海國家對A處擁有 權;對B處享有 、 、 、保護、管理自然資源的主權;C處為 ,是 財產。 (2)我國 海域面積約473萬平方千米,相當于我國陸地面積的 。 (3)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中的一座小島將使島嶼所在國擁有43萬平方千米的專屬經濟區(請用數學公式列出該答案的計算方法: 。)【解析】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于 1994年
34、 11月16日正式生效。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全球 144個沿海國家除擁有12海里領海權外,其管轄的海域面積可外延至200海里,作為該國的專屬經濟區,享有勘探、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資源的主權。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為473萬平方千米。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洋中的一個小島將使島嶼所在國沿各個方向擁有200海里的資源管轄權限,即占有面積為平方海里,也就是43萬平方千米。 【答案】(l)領海 勘探 開發 利用 國際共同海域 人類共同繼承 (2)管轄二分之一 (3)能力訓練1讀“太平洋1700w附近某觀測站水溫隨深度而變化的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
35、60; A曲線A B曲線B C曲線C D曲線D2(圖2)是海洋表面鹽度隨緯度分布的曲線圖,其中正確的是( ) A曲線A B曲線B C曲線C D曲線D讀大陸邊緣向洋盆過渡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回答34題。3圖中C地位于( )A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地帶 B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張裂地帶C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地帶 D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地帶4流經圖a海域的洋流是( )A秘魯寒流 B墨西哥灣暖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日本暖流5對海洋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36、 ( )A圍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蝕 B過度開采海濱砂礦,會減少人工養殖海產品場所C對魚類過度捕撈,有助于減少生物對海洋造成的壓力D海產品受污染,可影響人體健康2004年12月26日由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襲擊了東南亞和南亞多國,目前已確證有20多萬死亡。據此回答68題:6下列關于海嘯的敘述正確的( )A海嘯是最常見的一種波浪B海底地震、火山爆發可引發海嘯,而風暴則無法引發海嘯C海嘯是波浪的一種表現形式D海嘯的毀壞破壞力極大,主要是對海上船只及其島嶼而言,而對沿海建筑和村鎮則影響很小7此次地震的震中在蘇門答臘島西岸,具體地理坐標為北緯36°,東經9628°,關于此次地震敘述正確
37、的有( )A地震發生的第二天,地球公轉速度明顯變慢 B處于震中海域輪船上的人,先感覺到左右晃動再感覺到上下顛簸C震中位于板塊與板塊的生長邊界處 D震中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 8此次地震海嘯造成該地區人員重大傷亡的主要原因是( )人類自救能力差 人口密度大 人口老齡化 缺乏海嘯預警系統A B C D圖瓦盧是南太平洋一個島國,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過50年,這個擁有9個小島的國家將在世界地圖中消失。讀圖,回答911題:9因被海水侵吞的土地不斷增加,圖瓦盧在2002年舉國移民新西蘭。圖瓦盧土地被淹沒的原因有( ) 島嶼沉降 海水膨脹 暴雨泛濫成災 兩極冰蓋融化A B C D 10風浪對海
38、岸有侵蝕作用,圖瓦盧5月份的盛行風是( )A東北風 B東南風 C西北風 D.西南風 11下列措施能減緩海平面上升的是( )調整生產結構,減少對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減少對工業的依賴性分散城市人口,減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12氣候對海岸帶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A海岸帶變寬 B土地利用減少 C淺海漁場增多 D海岸生態變化13由海底火山噴發引起的海水運動形式是( )風浪 潮汐 洋流 海嘯14目前,人類開發海洋空間的主要場所是( ) 海洋灘涂養殖 海港碼頭 海底通訊電纜鋪設 海洋公園15澳門圍海造陸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A人多地少,經濟實力雄厚 B沿海有
39、許多淤積的淺灘C圍海造陸歷史悠久 D風浪小16讀海底地形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處表層的海域B處海底蘊藏豐富的錳結核和沙礦C處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塊相互碰撞造成的D處海盆的沉積環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氣形成17一艘輪船由世界最大港口駛往我國最大港口的途中,走最短的航線,經過的海上“咽喉要道”有( )直布羅陀海峽好望角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望加錫海峽巴拿馬運河麥哲倫海峽臺灣海峽 A B C D18讀圖分析,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的寬度為12海里 b的寬度為200海里 a區域享有和該國領土一樣的管轄權b區域自然資源所屬國享有勘探、利用、保護、管理的主權19讀(一)大
40、潮和小潮圖、(二)月相變化圖,回答 (1)海水運動形式主要有波浪、洋流、 三種。 (2)潮汐是海水在 作用下發生的周期性漲落現象, 稱為潮。 (3)圖中,A點出現大潮的原因是 ,出現大潮的農歷日期可能為 。 圖中,A點出現小潮的原因是 ,出現小潮時所見月相可能為圖(二)中的 (填字母)。 (4)我國沿海某地利用潮汐發電,一天之內能發電幾次( ) A二次 B一次 C四次 D三次20讀大陸架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D三處, 處理藏著豐富的煤、石油等礦產資源 處廣泛分布著錳結核。C箭頭含義: 。 (2)海洋漁業資源主要集中在 處海域,因為 , 。 (3)目前,地質學家通常利用 方法來
41、尋找海底油氣礦藏。 (4)B上覆海域海水上泛,其原因主要有:洋流中的 流;冬季溫帶海區水溫表層比底層 ,海水易形成對流。 (5)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擁有 海里的領海權, 海里的專屬經濟區。 21讀海洋開發利用示意圖,回答問題:鹽場 潮汐發電 鉆井平臺 海上工廠 海洋捕撈 海上旅游 海洋運輸 海底隧道 石油天然氣 藻類 蟹類 貝類 海底居室 錳結核 海水制取鎂、鉀、溴、碘、鈾等 魚類(1)把圖上有關內容的數碼代號填入下面表內:代號資源及其開發在示意圖上的具體反映A海洋生物資源及其開發B海洋礦產資源及其開發C海洋化學資源及其開發D海洋能源資源及其開發E海洋空間資源及其開發 (2)以上圖表反映了海洋資源的 性,在開發利用中,必須注意 開發,而避免片面開發。 (3)關于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目前海水的運動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是潮汐發電和波浪發電B人類利用海洋空間最早的形式是利用人力或風力,駕駛木船在近海活動C目前海洋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達到工業規模的是深海錳結核D圍海造陸是緩解人多地少的根本途徑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容整形服務免責協議及承諾書
- 停車位轉讓協議書
- 2025年注冊建筑師專業知識考核建筑景觀試題試卷
- 2025年職業指導師專業能力測試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策略解析試題
- 轉讓居間協議合同
-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語言表達與運用經典題庫試卷
- 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支持與服務合同
- 產品分銷合作協議細節
- IP資產交易合同
- 自愿放棄繳納社保協議書
- 國家開放大學《社會心理學》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現代漢語專題》章節自測參考答案
- 《工程制圖》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 防溺水家長會ppt(共34張PPT)
- 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市公開課一等獎省名師優質課賽課一等獎課件
- 框架結構-畢業設計外文文獻翻譯-外文原文中文翻譯-
- A04044《納稅人稅種認定表》
- 脫鹽水反滲透膜技術協議
- 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課件
- 固定資產情況表
- 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定崗標準(試點)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