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無處不在》課堂教學實錄_第1頁
《恐龍無處不在》課堂教學實錄_第2頁
《恐龍無處不在》課堂教學實錄_第3頁
《恐龍無處不在》課堂教學實錄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恐龍無處不在課堂教學實錄導入:阿西莫夫,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他寫這些文章一是回顧科學近期的進展,一是評價導致我們形成清晰知識的歷史過程。這兩篇文章的突出特點以論證為主,綜合運用不同領域的科學知識,見解新穎。板書教學目標:學習作者的思維方法。師:請談談對課文題目恐龍無處不在的理解生:是說恐龍遍布世界各地師:南極也有?生:南極發現了恐龍化石師: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在南極發現了恐龍化石,你的第一個想法是怎樣的?真實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生1:是翼龍,會飛,飛到南極。師:它為何飛到南極?生2:恐龍耐寒,皮和脂肪很厚,與熊一樣。生3:南極有很多恐龍愛吃的東西。南極當時不冷。生4:大陸發生了災難。

2、恐龍遷移而去。比如火山。師:為何每塊大陸都有?結合我們學過的地理知識生:是大陸在漂移。把恐龍帶走的。師:看來還是大陸漂移猜想更有說服力。師:朗讀課文。要求:1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思維方法的句子。2 用自己的話口述“板塊構造”理論。師:找找文中表明作者思維方法的一句話。學生找了兩個設問句后,然后找準了那句話。齊讀:“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師:這句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思維方法?生1:世上許多事物互相聯系的觀點。生2: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方法教師補充完善教學目標(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想問題的方法)投影大陸漂移示意圖。師:請根據這張圖口述板塊構造理論。(略

3、)師:再讀課文611自然段對此理論的介紹。對同學的口述點評。(略)師:下面四人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的邏輯思路,看看作者是怎樣提出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的。小組討論,教師在小組指導。根據各小組學生發言整理作者的思路。投影:提出問題:南極發現恐龍化石恐龍并不適應南極的氣候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去的尋找答案: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提出大陸板塊構造理論泛大陸形成時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不同地區舒適的生活后來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每一塊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結論:恐龍無處不在是支持板塊構造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師:這篇科普文章重在說明事理,采用邏輯順序,層層

4、解剖,作者正是把化石和南極聯系起來思考,才會進一步追問恐龍如何生存?如何越過大洋?善于聯系是研究發現的必要前提,是思維創新的重要特征。具備此種思維品質,我們會在別人不經意的地方有獨到發現。請同學們把第一段再讀讀,此段決非空泛議論,討論這段話對你有什么啟發?你能從自己的學習或生活經驗中舉一兩個例子來闡述這一觀點嗎?小組討論,發言。生1: 數學和物理的關系。復雜的物理關系用一個簡單化的數學公式概括。生2:數學圖案與美術的關系 。 拼圖和對稱。生3:生物學與建筑學,仿生,有種植物花瓣成螺旋形上升的,每個角度都可接受光線,仿照建房,每個房間都能接受陽光。生4:倫琴發現_射線,對醫學很大的影響,還可做探測機器,測出土層厚度,鋼板厚度,做夜視儀。瞄準器。生5:居里夫人的發現,核電站,軍事上的用途。生6:學美術時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才能畫出美麗的圖案。生7:物理中有一個關于溫度的實驗,要用到數學中的直角坐標。生8:數學題,觀察中國地圖,說出拉薩,重慶,杭州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