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1頁
雨霖鈴-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2頁
雨霖鈴-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3頁
雨霖鈴-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4頁
雨霖鈴-公開課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雨霖鈴教學設計1、 導語: 提起唐宋文學,同學們首先能想到哪個詞?(對,就是“唐詩宋詞”)在教材必修三中我們已經品鑒了唐詩中的一些精華之作,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宋詞中的一首代表作雨霖鈴,共同來賞析宋詞之精粹。 2、 (回顧關于“詞”的基本知識和)介紹作者(展示“走近柳永”小組匯報預習情況)詞興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發展到高峰。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所以又稱為“詩余”“曲子詞”等。 詞牌是詞的格式的規定(旋律、節奏、文字、音韻結構)“填詞” 詞題是詞的主要內容的集中體現。 流派風格:豪放(蘇辛)和婉約(柳永、秦觀、李清照) 字數:小令(59以下)中調(59-90)

2、長調(90以上) 段數:單調、雙調、三疊、四疊(段落叫闕或片)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 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 由于他的生活環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條件,成為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他的作品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柳永的父親、叔叔、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連兒子、侄子都是。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年近半百方才進士出身。曾授屯田員外郎,又稱柳屯田。詞作極佳,流傳甚廣。其作品僅樂章集一卷流傳至今。描寫羈旅窮愁的,如雨霖鈴、八聲甘州,以嚴肅的態度,唱出不忍的離別,難收的歸思,極富感染力。

3、 柳永一生都在煙花柳巷里親熱唱和,大部分的詞誕生在笙歌樂舞之中,當時歌妓們的心聲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黃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們集資營葬。死后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并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 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鶴沖天中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評他:“此人好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詞去。”,將名字抹去。柳永自稱:“奉旨填詞。” (表面上看,柳永對功名利祿不無鄙視,很有點叛逆精神。其實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騷話,骨子里還是忘不了功名,他在中一方面說“浮名利,

4、擬拚休。是非莫掛心頭。”另一方面卻又自我安慰說“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因此,他在科場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戰科場。仁宗初年的再試,考試成績本已過關,但由于詞傳到禁中,上達宸聽。等到臨軒放榜時,仁宗以詞為口實,說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給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再度的失敗,柳永真的有些憤怒了,他干脆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從此無所顧忌地縱游妓館酒樓之間,致力于民間新聲和詞的藝術創作。官場上的不幸,反倒成全了才子詞人柳永,使他的藝術天賦在詞的創作領域得到充分的發揮。當時教坊樂工和歌姬每得新腔新調,都請求柳永為之填詞,然后才能傳世,得到聽眾的認同。柳永創作的新聲曲子

5、詞,有很多是跟教坊樂工、歌妓合作的結果。)雨霖鈴“雨淋鈴”在中,顛沛流離,苦不堪言。他曾在蜀地棧道中遇雨聞鈴聲,百感交集,他悼念貴妃,不由悲從心來,痛不欲生,因而作了曲。后來雨霖鈴成了詞牌。白居易“夜雨聞鈴腸斷聲”。寫作背景離開都城汴京(河南開封)時與一位紅顏知己離別的情景。婉約詞派“四大名家”“ 閨語”李清照 “別恨”晏殊 “情長”柳永 “愁宗”李煜三、美讀詞作1、 自由誦讀2、 朗讀小組點名其他小組成員誦讀,并作點評、指導和范讀4、 整體感知問1:讀完本詞你有什么感受?答:哀傷、悲惋之美。(師: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很多都帶給人這種感受,對嗎?)問2:本詞只有詞牌而沒有題目,你能否為它起一個題

6、目?(可從文本中找詞語)答:“傷離別”“離別苦”“別佳人”“長亭別”等。問3:圍繞離別寫了哪幾個層次的內容?劃分依據是什么?時 間答: 離別前環境襯托 離別中描寫情態 離別后刻畫心理問4:你認為應該從哪些方面欣賞一首詞?答: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藝術手法(板書)5、 鑒賞分析1、誰感意象美?(1)詞中意象有哪些?請找出來。(寒蟬 長亭 驟雨 蘭舟 煙波 暮靄 楚天 酒 楊柳 曉風 殘月)(2) 這些意象中哪些是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小組展示搜集成果并解讀)蟬(郁達夫故都的秋“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悲涼哀婉羈旅

7、情懷元代盧摯沉醉東風 重九:“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 教白衣送酒?” 宋代晏幾道采桑子:“一寸愁心,日日寒蟬夜夜砧。” 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高潔品質高遠追求 補充:“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唐 虞世南蟬) 長亭秦漢時期便開始在道旁設亭,供旅客休憩或送別餞行之用。“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送別場所,成為離愁別緒的象征。 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弘一法師李叔同送別:

8、“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雨或喜或悲之情。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 山孤。”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楊柳與“留”諧音。折柳送別乃習俗(唐代尤盛“年年柳色,霸陵傷別”)。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孤城一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折楊柳曲)李白春夜洛陽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憶秦娥:“年年柳色,霸橋傷別。月傷

9、感愁緒(離別、思念、時光流逝)離合的象征 琵琶行:“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蘇軾:“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酒消憂解愁的最好辦法。“酒醒”即是“愁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曹操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李清照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醉不成歡慘將別” 白居易“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3) 在本詞中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請小結一下。(可讓上一小組隨意選取其他組成員回答并點評)寒蟬、長亭、驟雨交代時間、

10、地點、特定環境,渲染凄楚悲涼氣氛,烘托出濃重的離愁別緒。煙波、暮靄、楚天描繪朦朧、灰暗、迷茫之景,傳遞出漂泊無依的愁緒。楊柳岸、曉風、殘月構成凄涼之景,更襯托人之孤寂難耐。(板書:意象 渲染氣氛、烘托情思)2、誰解離別情?(1)你認為本詞中哪句最能體現作者心聲?為什么?答:“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A、運用什么表達方式?(抒情、議論) B、你所得知的“自古傷離別”的詩詞語句有哪些? (小組展示所搜集的關于“離別”的名句并略作鑒賞)“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11、:別董大)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2) 請賞析能體現離別情意的其他語句。(由剛才展示的小組點人回答并點評)A、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欲飲無緒,欲留不能,難舍難分(凄楚、無耐)B、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a、描述一下此情景 b、“執”(握、牽)比較 c、由此兩句你可想到哪些詩句?“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板書:纏綿、哀婉)C、“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良辰好景”“千種風情”虛設、無人訴說(板書:孤寂、落寞)3、誰識手法妙

12、?(1)融情于景、直抒胸臆(2)虛實結合請小組展示找到的運用了“虛實結合”手法典型詩詞作品進一步感知妙處(學過、練過的為主) 瑯琊溪(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ch)。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古風(第十九首)(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配合練習: 送魏二 (王昌齡)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請鑒賞詩中的“虛實結合”手法。答:一二句寫在飄散著橘柚清香的秋日,詩人于靠江的高樓上設

13、宴,然后在秋風秋雨中送友人上船。這兩句是寫眼前實景。 三四句以“憶”虛構友人旅夜孤寂的場景:離別后友人將夜泊瀟湘之上,一輪孤月高照,難以成眠;即使暫時入夢,兩岸凄清的猿啼也會聲聲闖入他夢境之中。這是虛寫。 整首詩虛實結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現空間,擴大了意境,使詩更具朦朧之美,更有助于表現惆悵別情。6、 比較鑒賞 踏莎行 周紫芝 情似游絲,人如飛絮,淚珠閣定空相覷。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 雁過斜陽,草迷煙渚,如今已是愁無數。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請與雨霖鈴做比較,品鑒異同之處。 上片寫別時,下片寫別后。開頭兩句,連用兩個比喻。“情似游絲”,喻情之牽惹 ;“人如飛絮 ”,喻

14、人之飄泊也。兩句寫出與情人分別時的特定心境。游絲、飛絮,在古代詩詞中是常常聯用的。接著便用一個特寫鏡頭給予具體的細致的刻畫“淚珠閣定空相覷 ”。兩雙滿含著淚珠的眼睛,一動不動地彼此相覷。句中的“空”字意味著兩人的這種難舍、傷情,都是徒然無用的,無限惆悵、無限凄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溪煙柳萬絲垂,無因系得蘭舟住”兩句把“空”字寫足、寫實。一派天真,滿腔癡情,把本不相涉的景與事勾聯起來,傳達出心底的怨艾之情和無可奈何之苦。借此,又將兩人分別的地點巧妙地暗示出來了。這種即景生情的刻畫抒寫,怨柳絲未曾系住行舟,含蘊著居者徊徨凄惻的傷別意緒。下片寫離別之后心情。過片仍寫居者在行人走后的凄愴情懷。“

15、雁過斜陽,草迷煙渚”,這是“ 蘭舟”去后所見之景,正是為了引出、烘托“如今已是愁無數 ”。這里景物所起的作用與上文又略不相同了。上片寫傷別,下片寫愁思,其間又能留下一些讓人想象、咀嚼的空白,可謂不斷不粘、意緒相貫。句中的“如今 ”,連系下文來看,即指眼前日落黃昏的時刻。黃昏時刻已經被無窮無盡的離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擔心,今晚將怎樣度過。詞人并不逕把此意說出,而是先蕩開說一句“明朝”,然后再說“今宵”:明朝如何過且莫思量,先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思量如何過”這五個字的意思實為兩句中的“明朝”、“今宵”所共有,詞筆巧妙地分屬上下句,各有部分省略。上句所“思量”者是“如何過”,下句“如何過”即是所“思量”者,均可按尋而知。這種手法,詩論家謂之“互體”。由于“明朝”句的襯墊,把離愁無限而今晚如何過的主意,益發重重地烘托出來。此處直抒別情,與前面對薄暮黯淡景色的描寫所起的渲染烘托相應對。七、再創新境請將本詞改寫成散文語段或者古典詩歌(律詩、絕句)。(提示:可從詞中選取詞語,注意韻腳) 別佳人帳飲都門外,相望長亭邊。凝噎留戀處,之手望淚眼。曉風楊柳岸,良景徒虛設。總有千番情,更與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