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2)第三單元_第1頁
語文(2)第三單元_第2頁
語文(2)第三單元_第3頁
語文(2)第三單元_第4頁
語文(2)第三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單元一、基礎知識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崇山峻嶺 趣舍萬殊 疏竣河道 靜噪不同B天朗氣清 山青水秀 傾箱倒篋 輕歌曼舞C慧風和暢 風雨如晦 融會貫通 諄諄教誨D流觴曲水 委曲求全 并駕齊驅 有穴窈然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擊空明兮溯流光(清波下的月光)  未嘗不臨文嗟悼(光臨)B美人兮天一方(美貌女子) 知不可乎驟得(突然得到)C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適合)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相互)D托遺響于悲風(余音,指簫聲)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加點的詞

2、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舞幽壑之潛蛟A侶魚蝦而友麋鹿B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C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D順流而東也5下列各句在句式特點上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A而今安在哉B客有吹洞簫者C孟德之困于周郎D月出于東山之上6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倚歌而和之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茍非吾之所有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耳得之而為聲 不知東方之既白A/B/C/D/7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字子瞻,在被貶黃州期

3、間,于東面山坡之上搭建草屋居住,所以自號“東坡居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并稱“三蘇”,享譽北宋文壇。B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C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繼承和發揚了東晉謝靈運所開創的田園詩傳統,成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D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謚號文,也稱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年間推行新法,是北宋有名的政治家。游褒禪山記中“廬陵蕭君圭君玉”一句,“君圭”是名,“君玉”是字。8課文內容默寫。(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_。后之視今,_,_!(2)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_;自其不變者而觀之,_,_!(3)而世之奇偉、

4、瑰怪、非常之觀,_,_, _。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二、閱讀理解(一)閱讀蘭亭集序一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

5、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1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B所以游目騁懷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C或取諸懷抱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D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何厭之有2下列對語段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從時間、地點、緣由、人物、環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較具體地寫了蘭亭集會的盛況。本段以做“修禊”為名,以行快樂為實,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靜、閑適的。B第二段寫了兩種人:一個是喜歡“靜”的人,一個是喜歡“躁”的人。兩者性格乃至行為上有很大的

6、不同,人生觀上沒有相通之處。C第三段議論的中心問題是生死觀問題。當往日的美好已經成為陳跡,人不能永遠保有美好的留戀,作者不免感慨橫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嘆。D文章借古人“死生亦大矣”的感慨,引出作者對人生的痛惜,充分肯定了“死生之大”的觀點;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之意。3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1)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二)閱讀赤壁賦一文中的語段,回答問題。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

7、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文字,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作者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

8、胸懷。這里所說的“美人”實際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B一曲洞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潛藏在洞壑里的蛟龍都難以寧靜而舞動起來,使人如聞其聲,幾乎也要落淚了。C簫聲當然與“飲酒樂甚”的氣氛很不協調,而且當然要引起蘇軾的驚訝,所以蘇軾鄭重其事地向客詢問,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來。D第二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表現了一種虛無主義思想和消極的人生觀,這是蘇軾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個方面。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三)閱讀游褒禪山記一文中的語段

9、,回答問題。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

10、至者少B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C有志矣,不隨以止也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D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2對上面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以“于是余有嘆焉”一句承上啟下,自然地轉入議論。作者先借托古人,以古喻今。 B“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指出只要“盡吾志”,雖然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C第一段集中抒發了作者未能深入后洞的感想和體會。這是全文的重心,也是作者思想意念之所在,具有十分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作者認為,在“志”“力”和“物”這三個條件中,“志”是最根本的。D這兩段文字緊相承接,最后得出一個結論:“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1、(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長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于舅氏,特為太祖所愛。雖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書傳。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奉朝請,加威烈將軍。祥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尋擢補都督,恒在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撫夷縣伯。仍從擊潼關,獲東魏將薛長孺。又攻回洛城,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十四年,除都督、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民襁負而至者,日有千數。遠近

12、蠻夷,莫不款附。祥隨機撫納,咸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祥乃親巡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祥雖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所出,多諸珍異。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欽其節儉,乃以竹屏風、 绤之屬及經史贈之。祥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太祖后聞之,并以賜祥。十六年,拜大將軍。太祖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命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于洛。功用既畢,民獲其利。周孝閔帝踐祚,進位柱國,遷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

13、與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武成初,吐谷渾侵涼州,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遂與吐谷渾廣定王、鐘留王等戰,破之。因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謚曰景。(選自周書·賀蘭祥傳,有刪改)【注】尚:指娶公主為妻。 解褐:指脫去布衣擔任官職。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 家:定居B遠近蠻夷,莫不款附 款:款待C是歲,大有年 年:收成D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 總:統領2以下六句話,全都屬于賀蘭祥惠民業績的一組是( )隨機撫納,咸得其歡心 親巡境內,觀政得失

14、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之為政耶!” 命所在收葬之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 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ABCD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賀蘭祥出身貴族,年少喪父,守孝符合禮儀;在舅舅家長大,很受太祖鐘愛,雖然在軍旅中,卻不斷多方聘請儒生教自己學習典籍。B賀蘭祥少時就有膽略勇氣,志在建立功業,從十七歲開始擔任官職,后來在對東魏和吐谷渾的戰斗中,都獲得勝利,官爵得到晉升。C賀蘭祥的母親是周太祖的姐姐,他雖然是太祖的近親,但是品性清正儉素;他的節儉作風也受到鄰國雍州刺史、岳陽王蕭督的欽敬。D賀蘭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賴,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閔帝即位之后,執掌朝政的晉公護對他也非常倚重,軍

15、國大事都與他商議謀劃。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后乃遣使迎致之。_(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_(3)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_三、寫作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盲人提燈籠”本是一則笑話,指一個人做事沒用大腦想,盡做些多此一舉的事。可是有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里總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很好奇,就問他:“你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提著燈籠走路?”那盲人滿心歡喜地說:“這個道理很簡單,我提燈籠并不是為自己照路,而是讓別人容易看到我,不會誤撞到我,這樣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也等于保護自己。”要求:全面

16、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和標題,但不要脫離材料內容作文。參考答案一、基礎知識1C2D解析:A項中“竣”“浚”,“噪”“躁”;B項“山青”“山清”;C項“慧”“惠”。3D解析:A項“空明”,月光下的清波;“臨”,面對。B項“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驟得”,數得,屢次得到。C項“適”,享有;“相”,幫助。4C解析:例句及C項均為動詞使動用法;A項為名詞意動,譯為“以之為侶”“以之為友”;B、D兩項均為名詞作動詞,譯為“打魚”“砍柴”和“向東進發”。5B解析:B項與例句均為定語后置;A項為賓語前置;C、D項為介詞結構后

17、置。6B解析:為結構助詞“的”;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為定語后置的標志;為代詞。7C解析:田園詩的開創者應是東晉的陶淵明。8參考答案:(1)齊彭殤為妄作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2)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羨乎(3)常在于險遠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二、閱讀理解(一)1B解析:A 項“修”引申為“高”;(壽命)長。B項 “所以”均為“用來”。 C項“諸” 兼詞“之于”;“眾、各”。D 項“之”為動詞“到去”;提賓標志。2B解析:“人生觀上沒有相通之處”與文意不符。3參考答案:(1)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2)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

18、之間,變為陳跡了。 (二)1B 解析:“高亢激越”錯。 2參考答案:(1)簫聲嗚嗚嗚,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尾聲凄切,婉轉,悠長,如同不斷的細絲。(這聲音)能使深淵中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孤舟的寡婦聽了落淚。(2)面對江面斟酒,橫端著長矛朗誦詩篇,本來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三)1A解析:A項中“以”均為并列連詞,相當于“而”;B項中“之”為人稱代詞,結構助詞“的”;C項中“也”為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為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D項中“而”為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2D解析:兩段話各有一個結論。(四)1B解析:“款”為“誠心、真誠、誠懇”。2B解析:句是其“

19、巡境內,觀得失”的調研活動,與“惠民”無關;句式說為官者的要求和對下級官員的批評,屬于“惠民語言”不屬于“惠民業績”;句是說他“清素”的性格。3A解析:A項中“教自己”,不準確。原文是太祖多方請儒生教賀蘭祥學習詩書經傳等在內的典籍。4參考答案:(1)周太祖剛入關時,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后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們到身邊來。(注意關鍵字:“初”剛剛之意;“致”送達之意。)(2)到這次重新前往就任,老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安心。(注意關鍵字:“是”代詞,此次;“安”意動用法,感到心安。)(3)當時已經與梁國互通友好,使者往來,官方和私人贈送的禮品,(賀蘭祥)一概都不接受。(注意關鍵字:“通好”

20、是互通友好之意;“行李”指使者。)【參考譯文】賀蘭祥字盛樂。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興起,他的后代有憑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鎮守武川的,最終就在那里安家。賀蘭祥的父親賀蘭初真,年輕時就已有名氣,被鄉里看重。后來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長公主為妻。賀蘭祥十一歲父親去世,他成了孤兒,在服喪期間舉止都符合禮儀。他在舅舅家里長大,特別被太祖鐘愛。雖然在軍隊里,但常多方請儒士,教他讀詩書經傳。太祖剛進關的時候,賀蘭祥與晉公護都在晉陽,后來(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們到身邊來。賀蘭祥十七歲時,出仕擔任奉朝請一職,加任威烈將軍。賀蘭祥年輕時就有膽量和勇氣志在建立功業。不久就被提拔補任為都督,常在軍中。他曾參與平定侯莫陳銳,又曾迎請魏孝武帝。因為前后的功勞,朝廷封他為撫夷縣伯。隨后又隨軍攻打潼關,俘獲東魏將領薛長儒。又攻回洛城,攻克下來。回來以后,官拜左右直長,提升爵位為公。大統十四年,朝廷授任他為都督、荊州刺史,提升爵位為博陵郡公。在這之前,賀蘭祥曾經兼任過荊州事務,雖然不滿一個月,但很有德政。到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來而感到很安心。因此漢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幾千人背著嬰兒前來安居。遠遠近近的少數民族,沒有不誠心歸附的。賀蘭祥順應時機安撫招納,使他們都很高興。當時正值盛夏酷暑,賀蘭祥就親自巡視境內,檢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見有人挖掘古墓,使尸骨暴露在荒野,就對守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