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胃部手術常見手術方式?胃大部分切除:畢1式胃大部切除術(殘胃與十二指腸吻合)畢2式胃大部切除術(縫閉十二指腸殘端,殘胃與上段空腸吻合)胃癌根治術:按癌腫部位整塊切除胃的全部或大部、大、小網膜和區域淋巴結并重建消化道1、 胃大部切除術后的并發癥?術后胃出血:術后24小時十二指腸殘端破裂:畢2式胃大部切除術后近期的嚴重并發癥,一般術后36日胃腸吻合口破裂或瘺:術后57日(有明顯腹膜炎癥狀和體征:高熱、腹痛、腹脹,肌緊張)殘胃蠕動無力或稱胃排空延遲:術后710日術后梗阻:輸入段梗阻、吻合口梗阻、輸出段梗阻傾倒綜合征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 胃癌姑息切除術,遠端胃次全切除,畢式吻合術前診斷:胃癌穿孔,局限性
2、腹膜炎術后診斷:胃癌穿孔伴胰腺、橫結腸系膜、肝門侵犯,局限性腹膜炎手術方式:胃癌姑息切除術,遠端胃次全切除,畢式吻合,肝門部淋巴結無水酒精注射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術中所見:腹腔內未見明顯腹水,胃小灣側胃角處后壁巨大潰瘍性病灶,6*8cm大小,質硬,浸出漿肌層,侵犯胰腺,橫結腸系膜,及肝門。胃小彎側,肝門部多枚腫大淋巴結。,肝臟、膽囊、脾臟、雙腎、腹壁及盆腔等未見轉移性結節。 手術經過: 1 氣插全麻,常規導尿,消毒鋪巾。 2 取上腹部正中由劍突至臍下1cm切口。 3 逐層進腹,探查腹腔,見肝、膽、脾、腹壁及盆腔未見明顯轉移。 4 在橫結腸上緣剪開胃結腸韌帶,見胃后壁腫瘤廣泛侵犯橫結腸系膜。分離
3、胃后壁與橫結腸系膜后見腫瘤侵犯胰頭部,同時見肝門部多枚腫大淋巴結,難以根治切除,決定行胃癌姑息切除術,遠端胃次全切除,畢式吻合,肝門部淋巴結無水酒精注射。 5 分離胃后壁與胰腺組織,游離胃網膜右動脈根部,將胃網膜右動脈由胰十二指腸動脈分支根部離斷結扎。 6 游離小網膜,在肝下緣切開小網膜,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及肝總動脈旁淋巴結,離斷胃右動脈。 7 在幽門右側約4cm處離斷十二指腸。采用2-0Vicycle線全層連續縫合和絲線漿肌層間斷縫合法關閉十二指腸殘端。 8 切斷胃左動靜脈。于小彎側距腫瘤6cm處,大彎側脾門下方離斷胃。移去標本。 10. 胃腸吻合重建通路:距屈氏韌帶25cm處提起空腸行殘胃
4、空腸遠端空腸畢式吻合。肝門部腫大淋巴結以5ml無水酒精注射。 11. 關閉腹部切口:腹腔徹底止血,蒸餾水沖洗腹腔,十二指腸殘端放置腹腔引流,清點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放置減張。 12. 手術經過順利,術中出血約100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后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 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手術記錄 手術日期: 術前診斷:胃癌Gastric Carcinoma 術后診斷:胃癌Gastric Carcinoma 手術方式:胃癌根治術(全胃切除,Roux-en-Y 吻合,脾切除) radical resection of gast
5、ric carcinoama( total gastrectomy ,Roux-en-Y rec onstruction and splenectomy) 手術人員: 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general anesthesia 麻醉人員: 術中所見:胃體小彎側可及10*12cm大小腫塊,侵潤性生長,穿破漿膜層,侵犯網膜。腹腔干、脾動脈、肝總動脈旁及脾門均可及腫大淋巴結。肝臟、雙腎、橫結腸、小腸系膜根部、腹壁及盆腔等無轉移性結節。 手術經過: 1 氣插全麻,常規導尿,消毒鋪巾。 2 取上腹部正中由劍突至臍下2cm切口。 3 逐層進腹,探查腹腔,如術中所見。擬行全胃切除術,脾切除術。 4 在橫結腸上
6、緣剪開胃結腸韌帶,將橫結腸系膜之前葉分離,分離胃與橫結腸間的粘連,向上至胰腺下緣,再分離胰腺包膜至胰腺上緣。 5 游離胃網膜右動脈根部,將胃網膜右動脈由胰十二指腸動脈分支根部離斷結扎。清除第6組淋巴結。 6 沿胃大彎側離斷大部分脾胃韌帶,在胰體尾部上緣找到脾動脈,切斷,近端雙重結扎。將脾臟下極向左向上翻開,顯露、切斷、結扎脾結腸韌帶,游離脾下極。后將脾外下方向內向上翻轉,顯露并切斷脾腎韌帶。 7 托出脾臟,分離、結扎,切斷脾隔韌帶和上極的脾胃韌帶。充分游離脾臟。將胰尾與脾蒂分開,用3把全齒血管鉗夾住脾蒂,在貼近脾門的血管鉗內側切斷脾蒂,移走脾臟,殘端脾蒂絲線結扎并逢扎止血。 8 游離小網膜,在
7、肝下緣切開小網膜,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及肝總動脈旁淋巴結,離斷胃右動脈,清除周圍淋巴結。 9 在幽門右側約1cm處離斷十二指腸。采用2-0Vicycle線全層連續縫合和絲線漿肌層間斷縫合法關閉十二指腸殘端。 10 切斷胃左動靜脈,清除周圍淋巴結。 11 分別沿胃小彎、大彎側游離胃近端,緊貼胃壁分離,鉗夾,切斷,結扎入胃血管和迷走神經至賁門上3cm食管處。清除周圍淋巴結。 12 賁門上2cm食管處切斷食管下段,距屈氏韌帶25cm處的切斷空腸,遠端空腸殘端關閉后,和食道行食道空腸端側吻合。 10. 近端空腸距胃腸吻合口約45cm處行腸腸端側吻合。關閉系膜孔。 11. 腹腔徹底止血,蒸餾水沖洗腹腔后灌
8、注5-FU,食道空腸吻合口旁及脾窩各放置20 0ml負壓引流管一根。清點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 12. 手術經過順利,術中出血約1000ml,術中輸血,PRBC:2U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后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胃穿孔修補術麻醉達成后,平臥位,胃腸減壓,留置導尿,常規消毒鋪巾,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長約15cm,逐層切開進腹。探查發現,肝臟外形質地正常,肝胃韌帶,肝腎隱窩,腸間隙間見大量膿腋及食物殘渣,胃幽門管前可見一穿孔,直徑約0.8cm,孔周僵硬,可觸及一腫塊約2.5*1.5cm,予行切除一小塊行病檢,冰凍報告:未見癌細胞。術中診斷:彌漫性腹膜炎,胃潰瘍穿孔。請示于吉人主任后決
9、定行胃穿孔修補術。沿垂直于幽門管方向間斷縫合5針關閉穿孔,表面涂以OB膠,并以大網膜加強。以稀碘伏水沖洗腹腔,于修補處及盆腔各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術中出血少量,手術過程順利,術畢,病人安返病房。2、 結腸癌發生部位?好發乙狀結腸,依次是盲腸、升結腸、橫結腸和降結腸3、 右半結腸與左半結腸臨床表現特點?右半結腸腸腔較大,腫瘤多呈菜花狀,可有腹瀉、便秘交替出現,有便血,血與大便混合,腸梗阻較少見左半結腸腸腔較小,腫瘤多呈浸潤生長引起環狀狹窄,腸梗阻出現較早,糞便表面亦可染有鮮血或粘液10、結腸癌手術方式?右半結腸切除術:適用于盲腸、升結腸、結腸肝曲癌橫結腸切除術:適用于
10、橫結腸左半結腸切除術:適用于橫結腸脾曲、降結腸、乙狀結腸癌腫乙狀結腸切除術:根據腫瘤的位置調整切除范圍。乙狀結腸上段,應包括切除部分降結腸若位于下段,應包括切除直腸上端,包括所屬的系膜淋巴結,重建腸道手術方式:乙狀結腸癌根治切除術麻醉方式:插管全麻 術中所見:腫塊位于乙狀結腸,約5*5cm大小,距肛約25cm。已浸潤至漿膜層,周圍可及腫大淋巴結。腫塊以上結腸腸段明顯擴張。盆腔、肝臟、胃、腹主動脈旁、腹壁等無轉移性結節。 手術經過: 1 平臥位,氣插全麻,常規消毒鋪巾。 2 取下腹部正中切口,上至臍上4cm,下至恥骨聯合上緣,逐層進腹。 3 探查腹腔,如術中所見。擬行乙狀結腸癌根治切除術。 4
11、游離左半結腸:沿降結腸旁溝剪開側腹膜,上至乙狀結腸上方10cm,下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預定切除腸管至腫瘤上、下各10cm處。將預定切除的腸段、系膜及腫大淋巴結與腹膜后組織分離。注意保護輸尿管及精索血管。在腫瘤上方約5cm處擴張腸管處切開腸壁,放入螺紋管減壓。 5 切除并吻合:在腫瘤上、下各10cm處切斷腸管,移去切下的腸段。兩端腸管行端端吻合。 6 吻合切口:間斷縫合側腹膜及腸系膜裂口。沖洗腹腔,確切止血后腹腔內灌注5- FU,清點器械無誤后常規用PDS和皮膚釘關腹。 7 手術經過順利,術中出血約100ml,術中病人血壓平穩,麻醉效果滿意,術后標本送病檢,病人送PACU。手術名稱:全胃切除
12、術手術經過: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上腹正中線長約17cm,逐層切開進腹,探查:肝、膽、脾、盆腔未見異常;胃周未見明顯腫大的淋巴結;胃體上段小彎側、胃體后壁可觸及約1.2cm-1.5cm大小潰瘍各一個,整個胃竇部增厚,未觸及明顯潰瘍或腫塊,在胃體下段前壁切開胃壁,探查胃腔,發現距離賁門口約2.0cm,沿賁門口周圍從小彎側至胃底后壁緊靠著分布三個約為1.2-1.5cm大小淺潰瘍,潰瘍周圍有散在的結節增生,整個胃竇及胃體下段約有10.0cmX8.0cm大小的粘膜增生,呈大小不等結節狀,胃體上段潰瘍下緣與胃體下段增生粘膜之間距離約為1.5-2.0cm,取
13、胃竇部粘膜送快速病理檢查,關閉胃竇切口。術中病理檢查示胃竇癌。術中診斷胃竇癌、胃體多發潰瘍,決定行全胃切除術。于結腸緣斷胃結腸韌帶,向右至十二指腸球部下緣,向左結腸脾曲,并雙重結扎胃網膜左、右血管、胃短血管,切除大網膜、橫結腸系膜前葉、胰腺被膜,清除第4、6、10組淋巴結,然后游離胃小彎側,緊貼肝下緣斷肝胃韌帶,上至賁門右側,下至肝十二指腸韌帶左側,切斷結扎胃左、右血管,清除第3、5、7、8、9、12組淋巴結。橫斷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殘端XF60全層閉合,將肌層1號絲線間斷內翻縫合關閉。游離賁門及食道下段,清除第1、2組淋巴結,切斷、結扎胃迷走神經,于賁門上方約4cm切斷食道,取出標本。分離
14、空腸系膜,于距十二指腸懸韌帶約15cm處切斷空場,將空場遠段于結腸后上提,取空腸遠段的口側端對系膜緣與食道下段吻合,29號GF全層吻合,空場遠段殘端XF60全層閉合。取空場近段的肛側端對系膜緣與距食管空腸吻合口約40cm空腸吻合,29號GF全層閉合,空腸近段XF60全層閉合。1號絲線間斷內翻縫合各吻合口漿肌層,吻合滿意,各吻合口通暢。間斷縫合空腸系膜裂口。沖洗腹腔干凈,查腹腔無活動性出血,右上腹腔置橡皮引流管一條,逐層縫合關閉腹腔切口,清點器械無誤。 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出血約150ml,麻醉效果好,術后安返病房。 標本送病理檢查。胃腸道手術胃
15、癌根治術(D2畢1術)麻醉達成后,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上腹部正中切口繞臍,長約20cm,逐層切開進腹。探查發現,肝臟外形質地正常,網膜、結腸及盆腔未見明顯轉移病灶,胃竇部小彎側可及一腫塊約5*4cm,侵及漿膜。遂決定行胃癌根治術,胃大部切除+淋巴結清掃術。提起胃結腸韌帶,游離大網膜,離斷網膜左右血管,向上分離胰腺前被膜。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淋巴結,離斷胃右血管,游離幽門十二指腸球部,在幽門下約3cm處邊切除邊縫扎離斷十二指腸,殘端包埋。近肝面離斷肝胃韌帶,清掃腹腔干旁淋巴結,近根部離斷胃左動脈。清掃脾動脈旁淋巴結。在胃擬切斷處上Kocher鉗,邊切除邊縫扎,大彎側留2橫指寬上腸鉗擬作吻合口
16、用,切除約3/4胃。距屈氏韌帶約10cm處提起空腸與殘胃行結腸前端側吻合,空腸近端對小彎。吻合口兩側加固縫合。徹底止血。以蒸餾水沖洗腹腔,于吻合口處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術中出血少量,手術過程順利,術畢,病人安返病房。胃癌根治術(遠端胃切除D2淋巴結清掃畢II式消化道重建)患者今取仰臥位,麻醉達成后,常規消毒鋪巾留置導尿,取正中繞臍切口,長約25cm,切開皮膚,逐層進腹,探查見:腫塊位于胃竇部,大小約3cm,已經侵犯漿膜層,腫塊約在幽門上方3cm,肝臟、膽囊、脾臟、小腸、結腸、腸系膜、大網膜、盆腔、腹壁未見明顯轉移灶,未見腹水。決定行胃癌根治術。沿橫結腸壁分離胃結腸韌
17、帶,從肝曲直至脾曲,并剝除淺層結腸系膜層;連帶剝除胰腺外包膜。打開Kocher切口,分離十二指腸起始段,分別結扎胃右動靜脈,并離斷;分別結扎胃網膜右動靜脈,并離斷;分離幽門周圍血管并結扎離斷,直至幽門下約3cm,避開膽總管,于十二指腸起始段上一55mm直線切割器,進行切割吻合;并用絲線對十二指腸殘端進行荷包包埋。分離肝胃韌帶,牽開胃壁,分離結扎胃短靜脈,并離斷;離遠端胃約70左右,分離此處胃周圍各血管分支,結扎并離斷;在此處上一100mm直線切割器,進行切割吻合,切除標本;用絲線對小彎側荷包包埋,剩下約5cm,用于消化道重建。沿肝固有動脈分離周圍結締脂肪組織(進行第79組淋巴結清掃),沿門靜脈
18、周圍清掃結締組織(第12、13組淋巴結)。取屈氏韌帶下約20cm處空腸長約4cm置于橫結腸前方,擬與胃殘端大彎側進行吻合;與目標空腸置一腸鉗,切開空腸壁,仔細消毒,取目標胃殘端大彎側上一腸鉗,剪去吻合器吻合處,長約4cm,仔細消毒,對攏吻合處,用絲線分別間斷縫合后壁及其前壁;用絲線荷包加固雙側角部,仔細檢查見吻合口可容納二橫指,仔細檢查吻合口,部分位置荷包加固。仔細止血,用溫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吸盡后,于吻合口處、睥窩各置一引流管,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術程順利,術中出血約300ml,標本及淋巴結送病理,病人安返。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術中所見:闌尾無明顯腫脹,周圍未見膿
19、性積液,回盲部結構解剖清楚,無水腫,闌尾腔內可及多枚糞石。 手術經過; 1. 平臥,氣插全麻,置下肢氣壓帶,消毒鋪巾。 2. 于臍上作弧行小切口,以氣腹針穿刺入腹腔,充入二氧化碳氣體成15 mmHg氣腹。 3. 拔出氣腹針,以套管針穿刺腹腔,拔出內芯,插入腹腔鏡,檢查腹腔表面為見異常。 4. 腹腔鏡明視下再作二個套管針穿刺,右側置抓鉗,左側置各種操作器械。 5. 改頭高腳低左側臥位,用抓鉗提起闌尾,鈍性解剖闌尾系膜,流離闌尾動脈后上三個鈦夾后切斷闌尾動脈。 6. 流離闌尾至跟部,距回盲部0.5cm處用loop雙道套扎闌尾,切斷闌尾。 7. 取出闌尾后腹腔沖洗,檢查腹腔內無出血,縫合切口。 8.
20、 手術經過順利,出血量約5ml,術中血壓穩定,麻醉效果滿意,病人安返PACU,標本送病檢。直腸癌臨床表現?(1) 排便習慣改變 腹瀉或便秘,排便不盡感,大便進行性變細,晚期有里急后重。(2) 便血 為直腸癌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于糞便表面,合并感染后為濃血便。(3) 慢性腸梗阻時,腹部膨脹,腸鳴音亢進和陣發性絞痛。(4) 全身惡病質 癌腫晚期,病人出現食欲減退、消瘦、乏力、貧血、黃疸、腹水等。(5) 直腸指檢可觸及包塊,手套粘血性粘液。(6) 腹脹 晚期肝大、腹水,導致病人腹脹。(7) 乙狀結腸、直腸鏡檢可觀察到癌腫的形態、色澤、部位。12、直腸癌早期診斷
21、方法?(1) 詳細詢問病史(2) 應用大便潛血檢查對高危人群進行檢測(3) 直腸指檢,75%以上的直腸癌可通過指檢發現(4) 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和纖維結腸鏡檢查直腸腫瘤切除:(1)經腹直腸癌前切除術(Dixon術)切除范圍:該手術需要切除足夠長的乙狀結腸和直腸,并清掃相應的系膜及周圍組織及相應的淋巴腺。切除后行結、直腸端端吻合。若吻合平面較低時可借助吻合器進行。該手術可保留肛門,若切除徹底時是比較理想的手術方式;(2)腹會陰聯合切除保留肛門括約肌手術(Bacon術)與Miles術不同之處是會陰部在齒狀線處切斷直腸,保留了肛門括約肌及周圍組織,將切除腫瘤后的結腸斷端由會陰拖出縫合于皮膚切緣上,該
22、手術保留了括約肌,但排便反射差,且會陰部切除不徹底,故適用于中段直腸癌。如腹膜外套疊式吻合術,肛門外翻出吻合術,以及經腹游離骶前吻合術等。近年由于吻合器的應用,低位結、直腸吻合已較方便,除某些特殊情況,上述手術已少采用;(3)腹會陰聯合直腸切除術(Miles術):該手術的切除范圍包括部分乙狀結腸、全部直腸、腸系膜下動脈周圍淋巴腺,提肛肌,坐骨直腸窩組織,肛門周圍直徑5cm的皮膚及肛管,、括約肌。切除后結腸斷端在腹部作永久性人工肛門,會陰創口縫閉。手術時經腹游離,腹會陰部同時手術。普外科常見手術記錄 腹股溝斜疝修補術疝的定義?體內任何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
23、損或空隙進入另一部位,稱為疝直疝和斜疝的區別斜疝多見于兒童及青壯年;直疝多見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徑:斜疝是經腹股溝管突出,可進入陰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進入陰囊。 3.疝塊外形:斜疝的疝塊為橢圓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狀;直疝的疝塊為半球形,基底較寬。 4.回納疝塊后壓住疝環: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塊仍可突出。 5.精索與疝囊的關系:斜疝發生時,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頸與腹壁下動脈的關系:斜疝的疝囊頸在腹壁下動脈外側;直疝的疝囊頸在腹壁下動脈的內側。 7.嵌頓機會:斜疝發生疝嵌的機會較多;直疝發生嵌頓的機會極少。疝手術治療方法?傳統疝修補術:疝囊高位結扎術
24、、無張力疝修補術經腹腔鏡疝修補術17、疝修補術后護理要點?體位:平臥位(去枕平臥6小時)飲食:術后612小時無惡心、嘔吐可進半流質,次日可進軟食或普食活動:一般于術后23天下床活動防止腹內壓升高:防止受涼引起咳嗽,咳嗽時用手掌按壓、保護切口,保持大便通暢預防陰囊水腫:術后予陰囊抬高預防切口感染疝囊高位結扎+無張力斜疝修補術(沈倩云)麻醉達成后,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左恥骨聯合至左髂前上棘連線上方兩指作斜切口長約5cm。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探及皮下環,打開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精索,切開睪提肌,打開疝囊,發現疝內容物已回縮,疝囊與腹腔相通。疝囊位于腹壁下動脈的外側,術中診斷:左腹股溝斜疝。游離
25、疝囊,在疝環處高位縫扎,切除疝囊,探查發現內環擴大約3指,決定行左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取巴德氏花瓣頂部與疝囊縫扎處縫一針后置入內環,周邊與腹橫筋膜縫合數針,再以巴德氏補片置于精索后方,周邊分別與腹股溝韌帶及聯合腱縫合數針固定以加強后壁。查無活動性出血,清點紗布器械無誤,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層關回。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出血少,術畢,安返病房。急性闌尾炎手術名稱:闌尾切除術手術經過: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皮膚,鋪無菌巾單。 取麥氏點切口,長約4.0cm,逐層進腹。見闌尾充血,無腫脹、化膿,無穿孔及壞疽。診斷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決定行
26、闌尾切除術。分束分離、結扎并切斷闌尾系膜達闌尾根部,距闌尾根部0.3cm結扎闌尾并切斷,用碘酒、酒精、生理鹽水消毒闌尾殘端。把闌尾殘端包埋。探查腹腔未見活動性出血,器械及敷料清點無誤,逐層縫合切口。 手術術程順利,術中出血少,麻醉滿意,術后安返病房。 外傷性脾破裂脾切除術手術經過: 全麻下,仰臥位,常規消毒術野,鋪巾。 左肋緣下斜切口入腹,見腹腔內大量出血,吸盡,量約2300ml。脾臟面中央部有多處裂傷,長約5.0X6.0cm,深約2.5cm,活動性出血。肝、膽、胃、腸、胰腺、雙腎、子宮、雙附
27、件均未見明顯損傷。考慮脾破裂,決定行脾切除。游離、結扎、切斷脾胃、脾結腸、脾腎、脾膈韌帶,結扎并縫扎脾腎韌帶,取出脾臟。查腹腔內無活動性出血,左膈下置一橡皮管自左側腹壁引出,清點器械、紗布無誤,逐層關腹。 手術經過順利,麻醉滿意,術后出血少,術后安返病房。 標本送病理檢查。膽囊腺肌增生癥 手術名稱: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經過: 麻醉成功后,取仰臥位,常規消毒術野,鋪巾。 臍沿切開皮膚1.2cm,Veress穿刺針建立CO2氣腹,設定腹內壓14mmHg。改體位為頭高腳
28、低位及左側臥位各約30度。 臍沿及劍突下各置1.1cm Trocar,右肋緣下于鎖骨中線上及腋前線上各置0.5cm Trocar,分別置入腹腔鏡及相應器械。鏡下探查:肝臟色澤、大小、質地正常,胃小彎等均未發現異常。膽囊大小正常,無明顯充血、腫脹;膽總管無擴張。決定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冷分離游離膽囊管及膽囊動脈,分別上鈦夾夾閉后切斷;熱分離膽囊床,完整剝離膽囊,膽囊床創面用電鏟徹底止血。所切除膽囊自劍突下穿刺孔取出。反復沖洗術野干凈,查無活動性出血,清點器械紗布無誤后,排除氣腹,拔除各Trocar,各穿刺口無活動性出血,縫合關閉各切口,腹壁無皮下氣腫。
29、160; 術程順利,術后出血少,麻醉效果好,術后安返病房。 標本肉眼檢查:膽囊大小正常,膽囊壁增厚,黏膜面粗糙,膽囊內泥砂樣結石。膽囊標本送病理。胃癌術后盆底轉移/乙狀結腸癌手術名稱:乙狀結腸造瘺術(雙管)手術經過: 麻醉成功后,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 取下腹正中線切口,上至臍水平,下至恥骨聯合。進腹腔后探查:肝臟、胰脾、小腸、胃無轉移結節,上腹部原切口可捫及一3.5cmX4.0cmX4.0cm腫物,盆底直腸周圍一6.5cmX4.0cmX4.0cm腫物,使盆底呈冰凍狀。術中診斷:胃癌術后盆底切口轉移,備行乙狀結腸造
30、瘺術(雙管)。沿乙狀結腸系膜左側根部及降結腸的腹膜轉折剪開,使乙狀結腸可拉至切口外,于左髂前上嵴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做造瘺口,將乙狀結腸引出行造瘺術,乙狀結腸系膜穿過玻璃棒,把乙狀結腸固定于造瘺口外。關閉乙狀結腸和腹壁間間隙,清除止血,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后逐層縫合關閉切口。 術中出血100ml,手術順利,患者清醒,安返病區。胃癌右半結腸切除全麻達成后,仰臥位,胃腸減壓,留置導尿,常規消毒,鋪巾。取上腹正中切口,切口長約12cm,逐層切開進腹。探查:盆腔未捫及明顯腫塊,腸系膜未及腫大淋巴結,肝臟未捫及明顯結節,腫塊位于橫結腸近肝曲,直徑約2×2cm,周
31、圍腸壁偏硬,漿膜光整,予縫一針標記。擬行右半結腸切除術。將小腸搬出腹腔,濕鹽水紗布保護,游離結腸肝曲,提起橫結腸,切開胃結腸韌帶,游離橫結腸,離斷結扎中結腸動、靜脈右支,切斷胃結腸韌帶。切開升結腸外側腹膜,游離升結腸,注意保護十二指腸及右側輸尿管,離斷結扎右結腸動、靜脈。游離回盲部及回腸末端。將小腸按序放回腹腔,在橫結腸距離腫塊約15cm處分別夾大直血管鉗及腸鉗各一把,離斷橫結腸,斷端清潔并以碘伏消毒。同法離斷末端回腸,切除回腸末端約5cm。橫結腸、回腸末端行端端吻合(1絲線間斷縫合,1絲線漿肌層間斷加強)。縫合橫結腸系膜與回腸系膜的游離緣。檢查無明顯出血后,蒸餾水沖洗腹腔,吻合口處放置腹腔引
32、流管一根,清點器械紗布無誤后逐層關腹。術中出血100ML,術程順利,標本送病理,病人安返病房。遠端胃大部切除+D1+根治術+畢II吻合術全麻達成后,仰臥位,胃腸減壓,留置導尿,常規消毒,鋪巾。取劍突下至臍下1cm正中繞臍切口,逐層進腹。探查發現:盆腔、腹膜、小腸和結腸系膜、肝臟均未見明顯轉移灶,術中未觸及腫塊,各站未見質硬淋巴結。考慮早期癌,遂準備行遠端胃切除+D1+清掃術。打開Kochers切口,游離十二指腸降部及胰頭,未見肝下下腔靜脈、主動脈間隙腫瘤侵犯。切開肝十二指腸韌帶表面腹膜,清除脂肪及淋巴組織,辨認膽總管及肝動脈,結扎切斷胃右動靜脈,緊貼肝臟緣電刀切斷肝胃韌帶。提起結腸,緊靠結腸,
33、沿無血管區電刀切斷胃結腸韌帶,剝離橫結腸系膜前葉,直達胰腺前包膜,清除胰體前包膜。分別于胰腺頭部上緣結扎切斷胃網膜右動靜脈根部,清除其間的NO6LN,切除十二指腸前壁附帶的淋巴與結締組織。55mm直線切割器封閉切斷十二指腸,切緣距腫瘤約5cm,殘端1號絲線荷包包埋。向左側翻起胃體,繼續剝離胰體前包膜,結扎切斷胃左靜脈,于胃左動脈根部雙重結扎切斷,檢查肝動脈及脾動脈搏動良好。繼續向胃近端清掃,清除NO1 LN及其周圍組織。逐把切斷胃近脾側胃網膜左動脈第二分支以遠大網膜,充分游離胃。10CM直線切割器于近側1/5處離斷胃,保留胃底及少量胃體,切緣距腫瘤約10cm。于屈氏韌帶以遠15cm處空腸經結腸
34、前,與殘胃作胃空腸端側吻合,輸入袢對小彎,小彎漿肌層包埋。吻合滿意,吻合口無張力。仔細沖洗腹腔,于winslows孔處、置一根引流管,并引出體外,檢查腹腔,未見活動出血點,清點紗布及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固定各引流管。標本剖驗,胃竇部見約1cm粘膜凹陷,取各站淋巴結后送病理學檢查。病人送復蘇室后安返病房。疝修補術手術疝囊高位結扎+無張力斜疝修補術(沈巖)麻醉達成后,留置導尿管,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取右下腹股溝上循原切口進入。原切口纖維化,解剖不清。打開腹外斜肌腱膜,仔細分離粘連,游離精索,其內環擴大約3指,因尋找疝囊困難,將陰囊內容物提出,切開睪提肌,打開疝囊,發現疝內容物為小腸,可輕易回送
35、,囊外組織增厚,游離疝囊,在高位縫扎。嚴密止血后,將陰囊內容放回陰囊。術中診斷:右斜疝。決定行右斜疝無張力修補術。取巴德氏花瓣置入內環,周邊與腹橫筋膜及腹肌疤痕縫合數針,再以巴德氏補片置于精索后方,周邊分別與腹股溝韌帶及聯合腱疤痕縫合數針固定以加強后壁。查無活動性出血,清點紗布器械無誤,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層關回。手術過程順利,術中出血少,術畢,安返病房。急診手術胃穿孔修補術麻醉達成后,平臥位,胃腸減壓,留置導尿,常規消毒鋪巾,取上腹部正中切口,長約15cm,逐層切開進腹。探查發現,肝臟外形質地正常,肝胃韌帶,肝腎隱窩,腸間隙間見大量膿腋及食物殘渣,胃幽門管前可見一穿孔,直徑約0.8cm,孔周
36、僵硬,可觸及一腫塊約2.5*1.5cm,予行切除一小塊行病檢,冰凍報告:未見癌細胞。術中診斷:彌漫性腹膜炎,胃潰瘍穿孔。請示于吉人主任后決定行胃穿孔修補術。沿垂直于幽門管方向間斷縫合5針關閉穿孔,表面涂以OB膠,并以大網膜加強。以稀碘伏水沖洗腹腔,于修補處及盆腔各置腹腔引流管一根。清點紗布器械無誤后,逐層關腹。術中出血少量,手術過程順利,術畢,病人安返病房。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部分回腸切除+回腸、乙狀結腸造瘺術全麻達成后,仰臥位,取上腹繞臍正中探查切口,切口長約10cm,逐層切開進腹。探查后延長切口至約25cm,探查發現:腹腔內大量積膿,惡臭,全結腸脹大,最大徑約8cm,降結腸及脾曲
37、、升結腸近盲腸部、回腸末端約60cm,腸管發黑,溫度低,無光澤,失去彈性,腸管失活,壞死腸管系膜血管幾無搏動,盆腔呈冰凍狀,無法進入小骨盆探查,腹腔內未捫及明顯腫塊,腸系膜未及腫大淋巴結,肝臟未捫及明顯結節。術中診斷:彌漫性腹膜炎,節段性結腸、回腸壞死。術中請李鳴主任、于吉人主任會診,不考慮血管栓塞致腸壞死,遂決定行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部分回腸切除+回腸、乙狀結腸造瘺術。推開小腸,提起橫結腸,切開胃結腸韌帶,游離橫結腸,離斷結扎中結腸動、靜脈,切斷胃結腸韌帶。游離結腸脾區,注意保護胰尾及脾臟,切開降結腸外側腹膜,游離降結腸,注意保護左側輸尿管,離斷結扎左結腸動、靜脈。稍微游離乙狀結腸。游離結腸肝曲,切開升結腸外側腹膜,游離升結腸,注意保護十二指腸及右側輸尿管,離斷結扎右結腸動、靜脈。游離回盲部及回腸末端。在距回盲瓣約60cm處分別夾大直血管鉗及腸鉗各一把,離斷壞死回腸,斷端清潔并以碘伏消毒。同法離斷降結腸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