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錄1編制依據及工程概況31.1工程概述31.2編制依據42沉降觀測基本要求42.1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42.2觀測目的52.3觀測范圍52.4沉降觀測測設要求53沉降變形觀測點布置及觀測頻次53.1觀測點的布置53.2觀測頻次84水準基點、工作基點的布設84.1水準點的布設84.2工作基點布設85沉降變形觀測主要技術指標95.1沉降變形觀測主要技術指標105.2觀測精度115.3沉降觀測實施要求116沉降觀測資料的整理及管理126.1一般要求126.2資料整理136.3提交資料137質量保證措施137.1儀器的質量控制137.2觀測階段質量控制137.3質量保證體系138保護措施和制度1
2、48.1水準基點及工作基點148.2監測點及元器件的標識、保護148.3保護獎罰措施141 編制依據及工程概況1.1 工程概況重慶走馬垃圾二次轉運站位于九龍坡區走馬鎮,本項目主要由成渝高速公路主線(變速車道)、新建A匝道、新建B匝道、改建C匝道、改建D匝道、改建F匝道、新建進場道路、還建道路構成,工作內容有:道路、橋梁、巖土、交通安全、照明、收費場站、排水等。A匝道橋上部結構采用2x(28+29+28)+(29+2x30)+(3x30)=349米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梁單幅設置。箱梁采用斜腹板單箱單室截面,箱梁梁高1.7米。箱梁頂部標準寬度9米,箱梁底部寬度4.875米;0#臺至A2#墩箱梁
3、頂部寬度由9.257米向9米漸變,箱梁底部寬度由5.131米向4.875米漸變,翼緣懸臂1.75米,頂板厚0.28米、底板厚0.25米,跨中腹板厚0.5米,端部腹板厚0.8米。橋臺均采用重力式橋臺,基礎為樁擴大基礎,樁基嵌入中風化巖層深度不得小于3倍樁徑。橋墩采用花瓶墩接承臺形式,花瓶墩厚度分別為2.0、2.5米,基礎為嵌巖樁。1#、2#、10#、11#采用單排22.0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2米的花瓶墩;8#、9#墩采用雙排22.0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2.0米的花瓶墩;3#、4#、5#、6#、7#墩采用雙排22.0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2.5米的花瓶墩。B
4、匝道橋上部結構采用3x(3X30)+(27+29+27.5)+(50+55+33)=491.5米,其中3x(3X30)+(27+29+27.5)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50+55+33)為等截面鋼箱梁,橋梁單幅設置。混凝土箱梁采用斜腹板單箱單室截面,箱梁梁高1.7米,鋼箱梁為斜腹板單箱雙室截面,梁高為2.2米。混凝土箱梁頂部寬度9米,箱梁底部寬度4.875米,翼緣懸臂1.75米,頂板厚0.28米、底板厚0.25米,跨中腹板厚0.5米,端部腹板厚0.8米。鋼箱梁頂部寬為9米,懸臂根部高為0.62米,鋼箱梁底板寬為4.7米。鋼箱梁:采用斜腹板單箱雙室截面,箱梁中心線處的梁高2.2米,箱梁底板水平
5、,頂面采用與橋面相同的橫坡,邊腹板斜率1:4,中腹板垂直與箱梁底板。鋼箱梁頂板橫坡值見B匝道橋橋型布置圖,頂板下設置14道U型加勁肋,底板上設置8道U型加勁肋,橫隔板設置間距為1.5m,橫隔板有2種形式,一種是框架式橫隔板,一種是實腹式橫隔板,這兩種橫隔板間隔布置,具體布置方式見鋼箱梁分段圖。頂板厚為0.016米,底板厚度為0.016、0.02米兩種,邊中的腹板厚度為0.016米,橫隔板厚度為0.01米。橋臺均采用重力式橋臺,基礎為樁擴大基礎,樁基嵌入中風化巖層深度不得小于3倍樁徑。B匝道橋橋墩采用花瓶墩接承臺形式,花瓶墩厚度分別為1.8、2.0、2.5米,基礎為嵌巖樁。1#、2#、13#墩采
6、用單排22.0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1.8米的花瓶墩;3#、12#墩采用單排22.0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2.0米的方花瓶墩;4#、5#、6#、7#、8#、9#、10#、11#墩采用雙排22.0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2.5米的花瓶墩。D匝道橋上部結構采用2x20=60米普通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橋梁單幅設置。箱梁采用斜腹板單箱雙室截面,箱梁梁高1.7米。0#臺至D3#墩箱梁頂部寬度由9.721米向8.832米漸變,箱梁底部寬度由5.594米向4.702米漸變,翼緣懸臂1.75米,頂板厚0.28米、底板厚0.25米,跨中腹板厚0.3米,端部腹板厚0.5米。橋臺均
7、采用重力式橋臺,基礎為樁擴大基礎,樁基嵌入中風化巖層深度不得小于3倍樁徑。橋墩采用花瓶墩接承臺形式,花瓶墩厚度為1.5米,基礎為嵌巖樁。1#、2#墩采用單排21.5m鉆孔灌注樁,上接四邊型承臺,上接1.5米的花瓶墩。1.2 編制依據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16)建筑變形測量規范(JGJ8-2016)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交底、設計變更及文件資料2 沉降觀測基本要求2.1 儀器設備、人員素質的要求根據沉降觀測精度要求高的特點,為了能夠精確的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斷增加荷載作用下的沉降,一般規定測量的誤差應小于變形值的1/101/20,為此要求沉降觀測采用精密水準儀(DSZ2),水準尺采用銦合金
8、尺。人員素質的要求,必須經過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本工程結構特點、具體情況采用具體的觀測方法和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匯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正確的運用誤差原理進行平差計算,做到按時、快速、精確地完成每次的觀測任務。2.2 觀測目的工程在設計中雖然對每個橋墩進行沉降量的計算,但是沉降變形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單靠理論計算很難滿足施工后的沉降要求。施工期間必須按設計要求進行沉降觀測,通過對沉降觀測數據的分析處理和評估,驗證或調整沉降設計參數,必要時進行地質復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結構達到規定的變形控制要求。通過對設計沉降的驗證和修改、分析、預測出最終沉降量和施工
9、后沉降量。2.3 觀測范圍AK0+080AK0+380(A1#A11#共11個墩柱)BK0+020BK0+340(B1#B11#共11個墩柱)2.4 沉降觀測測設要求1、沉降觀測點布設在墩柱離地面1m位置,使用螺栓式沉降件進行預埋,做好標識及編號。2、大型市政橋梁變形觀測等級為二等,沉降觀測點測站高差中誤差為±0.5mm。3、沉降觀測前布設沉降觀測基準點,基準點應設在沉降影響范圍以外,以便于長期保存的穩定位置,并應定期復測,當補充新基準點時,應做穩定性檢查或檢驗,應達到穩定后方可開始觀測。3 沉降變形觀測點布置及觀測頻次3.1 觀測點的布置墩臺沉降變形觀測點按照建筑沉降變形測量規程(
10、JGJ/T8-2007),沉降觀測點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承臺觀測標,一種是墩身觀測標。承臺觀測標主要作用是作為首次觀測的觀測點,為臨時觀測標,當墩身觀測標正常使用后,承臺觀測標隨基坑回填將不再使用。承臺觀測點布置2個,分別在左側小里程角上與右側大里程角上。墩身觀測標設置1個在墩身一側,高出地面1米,相對應反方向高出地面2米處再設一個觀測標。橋墩沉降觀測標布設見附圖。3.2 觀測頻次表3.2.1墩、臺沉降觀測頻次觀測階段觀測頻次備注觀測期限觀測周期(/周)墩臺施工期間/設置觀測點、進行首次觀測墩臺施工完成至預制梁架設前或現澆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現澆梁橋梁體施工期間全程施工起止各一次附屬設施施
11、工全程荷載變化前后各一次橋梁路面鋪設期間全程1次/天橋梁路面鋪設完成后24個月03個月1次/月工后沉降長期觀測412個月1次/3月1324個月1次/6個月注:墩臺沉降觀測時,應同時記錄結構荷載狀態、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4 水準基點、工作基點的布設4.1 水準點的布設沉降監測網的建立、精度要求等應符合工程測量規范的要求。本段基準點是使用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測量布設的水準點共4個,水準基點為勘察設計院提供布設。4.2 工作基點布設為滿足沉降變形觀測過程要求,在設計院提供的水準基點間進行工作基點加密,工作基點利用CP、CP點和加密四等導線點作為工作基點共4個,工作基點的間距沿線路縱向60m左右布設。
12、工作基點埋設按CP級控制點埋設,采用二等水準進行測量。水準基點與工作基點布設示意圖見圖4.1;工作基點埋設示意圖見圖4.2。圖4.1水準基點與工作基點布設示意圖注:1-蓋;2-磚;3-素土;4-貧混凝土;圖4.2工作基點埋設示意圖(單位:mm)5 沉降變形觀測主要技術指標5.1 沉降變形觀測主要技術指標1、 根據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有關技術要求確定沉降觀測主要技術指標如下:表5.1.1沉降變形觀測網主要技術要求等級相鄰基準點高差中誤差(mm)每站高差中誤差(mm)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監測已測高差較差(mm)使用儀器、觀測方法的要求三等1.00.30.6n0.8n表5.1.2二
13、等水準測量精度要求(mm)水準等級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mm)每千米水準測量全中誤差(mm)限差檢測已測測段高差之差往返測不符值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左右路線高差不符值二等1.02.06L4L4L表5.1.3二等水準測量儀器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儀器類型視線長度前后視距差任一測站上前后視距累積差視線高度數字水準儀重復測量次數數字數字數字數字數字二等DSZ1DS13且501.56.02.8且0.552次注:下絲為近地面的視距絲,幾何法數字水準儀視線高度的高端限差一、二等允許到2.85m,相位法數字水準儀重復測量次數可以為上表中數值減少一次,所有數字水準儀,在地面震動較大時,應隨時增加重復測量次數。
14、表5.1.4垂直位移觀測點的技術要求和觀測方法等級高程中誤差(mm)相鄰點高差中誤差(mm)觀測方法往返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二等±1.0±0.5按國家二等水準測量0.60n5.2 觀測精度根據施工沉降變形觀測及評估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走馬立交橋工程沉降變形觀測精度按照二等水準觀測要求進行,橋涵基礎沉降和梁體徐變變形的觀測精度±1mm,讀數取位至0.1mm。5.3 沉降觀測實施要求5.3.1水準基點使用時應作穩定性檢驗,并以穩定或相對穩定的點作為沉降變形的參考點,并應有一定數量穩固可靠的點以資校核。沉降變形觀測采用國家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施測。采用單路線往返
15、觀測,每次觀測均形成閉合檢驗條件。每次觀測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應進行檢驗校正,并保留檢驗記錄。5.3.2沉降變形觀測網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網系統。水準工作基點每6個月復測一次。5.3.3水準儀使用拓普康DL101C型儀器,配備2m及1m銦瓦水準標尺,且儀器及水準標尺均在有效合格檢定期內。使用的儀器和設備定期向有關法定的檢定機構進行檢查,水準儀與水準尺在使用前及使用過程中,經常規檢校合格,水準儀視準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均不超過15。儀器各種設置正確,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項目按規范要求在儀器中進行設置,并在數據采集時自動控制,不滿足要求的在現場進行提示并進行重測。為了將觀測中的系統誤差減到最小,達到
16、提高精度的目的,每次觀測應使用同一臺儀器和設備,前后視觀測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須按照固定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進行,觀測路線必須形成附合或閉合路線,使用固定的工作基點對應沉降變形觀測點進行觀測。5.3.4每一測段均為偶數測站。晴天觀測時給儀器打傘,避免陽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環境和觀測條件下工作。扶尺時借助尺撐,使標尺上的氣泡居中,標尺垂直。5.3.5觀測前30min,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對于數字式水準儀,進行不少于20次單次測量,達到儀器預熱的目的。測量中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避免視線被遮擋。5.3.6觀測成果的重測和取舍按國家一、二等水準測量規范(GB/T128
17、97-2006)有關要求執行。觀測時,視線長度50m,前后視距差1.5m(電子);前后視距累積差6.0m(電子);視線高度0.5m(電子);測站限差:兩次讀數差0.4mm,兩次所測高差之差0.6mm,檢測間歇點高差之差1.0mm;觀測讀數和記錄的數字取位:DL101C水準儀,讀記至0.01mm(讀數)及1mm(距離)。5.3.7觀測時,奇數站按后-前-前-后的順序進行,偶數站按前-后-后-前的順序進行,返測時相反。5.3.8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除路線拐彎處外,每一測站上儀器與前后視標尺的三個位置,一般為接近一條直
18、線。5.3.9觀測過程中為保證水準尺的穩定性,選用5kg重的尺墊,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觀測過程中尺墊踩實以避免尺墊下沉。同時觀測過程中避免儀器安置在容易震動的地方,如果臨時有震動,確認震動源造成的震動消失后,再激發測量鍵。5.3.10每次測量時,同時記錄荷載狀態、環境溫度及天氣日照情況。5.3.11每次測量采用同一儀器,固定觀測人員,采用相同的觀測路線和觀測方法,在成像清晰穩定的條件下進行觀測。5.3.12確保各種原始測量記錄真實、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計算成果和圖表清晰、簽字齊全,并妥善保存。5.3.13數據處理時,閉合差、中誤差等均滿足要求后進行平差計算,主水準路線要進行嚴密平差,選用
19、經鑒定合格的軟件進行。5.3.14為保證監測數據的精確性,初始值每個往返測均進行兩次讀數。對沉降觀測組人員進行了專業學習及技能培訓,持證上崗,并固定觀測人員。觀測組人員要熟練掌握儀器的操作規程,熟悉測量理論能針對不同工程特點、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及觀測程序,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分析原因并進行處理。6 沉降觀測資料的整理及管理6.1 一般要求6.1.1沉降觀測資料齊全、詳細、規范,符合設計及細則要求。6.1.2人工觀測數據,必須在觀測當天及時輸入計算機,核對無誤后在計算機內備份;自動采集觀測數據應及時在計算機內備份,配備專門的資料管理員,建立資料柜及數據盤,對監測資料進行嚴格妥善管理
20、。如果設計單位或業主建立了沉降觀測管理信息系統,沉降觀測資料及時輸入沉降觀測管理信息系統,以保證相關單位在觀測過程中監控。觀測中有沉降異常情況及時通知有關單位以便采取措施。6.1.3數據計算方法和計算用工作基點一致。6.1.4按照提交資料要求及時整理、匯總、分析,按有關規定整編成冊。6.2 資料整理6.2.1儀器檢測及校正資料6.2.2觀測記錄薄6.2.3平差計算、測量成果質量評定資料6.3 提交資料6.3.1對于橋墩的沉降觀測,按照要求及時將觀測數據以數據庫電子文件形式報送指定單位;以便進行工程中的沉降發展情況分析。6.3.2橋墩沉降變形觀測完成后,7天內提交評估申請(附沉降變形觀測報告),經監理簽認后,報指揮部及設計單位,由指揮部通知評估單位進行評估。7 質量保證措施7.1 儀器的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年級下冊春天花朵課件語
- 2025年勞務員之勞務員基礎知識過關檢測試卷B卷附答案
- 猜謎課件圖片大全小學生
- 2024新春年貨節民俗文化展示活動方案
- 府君山天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 商住樓設計規范
- 江西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智慧工地考試試題及答案
- 水果主題活動方案
- 創新創業項目計劃書親子
- 項目部職責牌
- 車輛采購、維修服務投標方案
- 藥劑科病房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流程
- 營銷策劃模版課件
- 智慧樓宇設計方案.pdf
- 外架懸挑防護棚施工方案完整
- (精選)社區管理網上形成性考核作業
- 以天然氣制合成氣的工藝
- 設備計算與選型——孫景海
- 恩格勒系統整理17頁
- JGJ_T487-2020建筑結構風振控制技術標準(高清-最新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