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7種_第1頁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7種_第2頁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7種_第3頁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7種_第4頁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7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江蘇海門市陸錦華【分析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美的畫面。【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一、導入小朋友們,你們會數數嗎?我們先來個數數比賽,從1到10看誰數得準。 設計意圖:了解十個數字的發音情況,重在發音。二、認識1至10的漢

2、字寫法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出示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圖片出示的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哪位小朋友能把這十個籃球分給十位運動員,使球上的數字和他們身上的號碼相符合?設計意圖:建立數字與漢字的聯系,了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三、學習古詩古代有位詩人把這十個數字寫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設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2師范讀,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3、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二)了解詩意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系,并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里”時,指圖的學生該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該怎么理

4、解的問題。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6還有什么問題?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三)配樂誦讀全詩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2背誦全詩,并設問:(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4)師總結: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設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四、寫

5、字這節課我們來寫三個字(出示“一、二、三”),這三個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1都是由“橫”組成的。指導寫好“一”(頓一頓,橫過去,再頓一頓,回一回。要稍稍往上斜)。2觀察“二”字的兩橫有什么不一樣。3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并與“二”中兩橫間的距離作比較,得出結論:三橫之間要稍靠緊些。4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字的?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師自言自語)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生發現錯誤)古時候有個故事,那里面有個人就鬧了這么個笑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聽嗎? 設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一去二三里教

6、學設計蔡亞更教學目標1會5個生字,認識4種筆畫“橫折鉤、豎彎鉤、點、捺”。2確地朗讀課文。教學過程一、復習鋪墊1復習幾個音節:r b li s sh。2復習幾個偏旁:“(橫折鉤)、)(豎彎鉤)、(點)、(捺)”。3習上節課學過的生字,并說說筆順規則:從上到下,先左后右。二、新課(一)1話導入:昨天,小朋友們欣賞了美麗醉人的香山紅葉,今天,我們到可愛的鄉村看一看,你們高興嗎?請你們用拼音這把金鑰匙第二課的大門,自己試著讀一讀。要求:眼看拼音,手可指著音節讀,自己讀完后,再相互讀給同桌聽。2名讀課文。請小朋友注意聽,看他讀得怎么樣(2-3人)根據出現的問題,練習朗讀。教師范讀后,學生再讀,可再齊讀

7、一遍。3面,請同學們邊讀課文邊看書上的圖,然后說一說,你想告訴同學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什么?(二)1美麗的小村莊里,有5位小朋友要到我們班做客,看同學們能否找出它,在生字下面點上小點。卡片出示生字:二、四、六、八、十。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誰發現了,我們讀的時候應注意什么呢?2學們讀得真好,這5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4件禮物,你們想看看嗎?“(橫折鉤)、)(豎彎鉤)、(點)、(捺)”,嗬!原來是四種筆畫,這可是組成漢字的寶寶啊,我們可得記住它。生讀書空桌書。3指導寫。下面我們把5位小朋友請到明亮干凈的客廳里,請同學們拿出田字格。指導寫“二、四、六、八、十”。4生練寫,師巡視。三、復習鞏固1看圖讀拼

8、音寫字。2猜字。一升說,其他猜。3讀課文,背誦。四、拓展。平時,我常聽同學們讀有關數字的兒歌,誰能讀給同學們聽一聽。1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教室,在操場,我的朋友在這里。2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五、驗收。聽寫:二、四、六、八、十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小語論壇網友韻雨縹緲一、復習導入1.開學到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拼音王國的所有朋友。今天讓我們帶上這些拼音朋友離開拼音王國,朝生字王國的方向出發,去認識更過朋友,請各組坐上自己的火車,比比哪一輛火車開得快。2.用開火車的形式復習全部的拼音。二、觀察畫圖 揭示課題1.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漢字王國的大門了,哇!這里真美麗。(

9、出示本課掛圖)大家看到什么了?誰來當當導游,把這里美麗的景色介紹給大家。(學生觀察圖后,說說景色)2這里還有一首童謠來介紹這個美麗的地方,現在我們請拼音朋友來幫忙一起去認識它。a.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自己試讀童謠。b.這首童謠的名字是什么?c.請學生朗讀,教師糾正讀音。d.哪些字是你已經認識的?怎么認識的??哪些是在拼音和朋友的幫助下認識的?三、教學生字1. 我們一起去認識生字朋友(出示生字卡,全班齊讀,重點引讀四、十、三)2.拿出你們的生字卡片,小組討論一下要怎么分,為什么要這么分?3.漢字朋友其大家去他們的家里做客,我們一起去吧。瞧!車來了,我們把漢字朋友送上車(出示畫有汽車的圖案,在上面

10、打上方格,讓學生根據童謠給生字安排位子。)4解釋 “里”在童謠中的意思。5.路上的景色很美,大家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把美麗的景色讀出來。6.終于到了漢字朋友的家了,但是他們在路上跟老師說,他們想跟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交朋友,所以他們要考考大家,大門有一個機關,只有通過才可以進去。(出示轉盤:上面標有本課生字,讓學生上來轉轉盤,轉到哪個字,就用那個字擴詞并說一句話)四、認識田字格,學習書寫“一、二、三”漢字朋友邀請大家去參觀它們的房間,我們已經知道四線三格是拼音的房間,那生字的房間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田字格,用兒歌來介紹: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來幫它,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

11、,各個方位記心間。2.指導書寫。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小語論壇網友設評淝濱俗人學習目標: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漢字;認識一種筆畫“一”。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課前準備:生字卡片,插圖,果樹貼圖,與本課數字有關的圖片若干。(點評:目標的確定,還應該包括過程與情感,對于這一課,如何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詩文的意境,是必要的目標。)一、復習導入1、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完了拼音,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老師現在想考考大家,還認不認識這些朋友的名稱(師出示卡片)激趣導入:從

12、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里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漢字朋友最喜歡與上課專心聽講、愛動腦筋的同學交朋友,看哪位同學在這節課中交的漢字朋友最多,現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吧!打開書第44頁。(點評:復習拼音的環節,是怎樣的?全部復習還是復習相關的音節?激趣導入的設計不錯。)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1、同學們,請看看課本圖中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些什么呢?(小組進行討論)2、各小組派代表說。師述說:有一個山村,住著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山上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山下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鮮花,你覺得這充滿生機的村莊美不美?(讓學生閉

13、上眼睛感受這美麗的畫面)3、作者把這個美麗的村莊寫成一首有趣的童謠,你們想不想學,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一課。4、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5、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里:長度單位,一里=500米,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大概四百米,我們跑完一圈再跑多一點也就是一里了。)三、圖文結合,學習課文1、這么美的村莊,這么有趣的童謠,老師情不自禁地想讀讀,去感受這鄉村美麗的風光,你們想不想聽,老師有兩個小小的要求:A閉上眼睛B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什么?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圖上畫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3、這么有趣的童謠,你們想不想去讀,邊讀邊和童謠中的生字交朋友

14、。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1、請小朋友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邊讀邊想:讀音的時候你有什么新發現?(提示“一”的變調)2、你交了哪些生字朋友?你是怎么認識的?(出示要認的字)小朋友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既懂得觀察,有能通過各種途徑自己識字,真棒!3、你覺得這些字中哪個音或字形難讀,難記的,給同學們提個醒。(四、十、三)4、請一位同學上來當小老師,帶同學們讀準這些字的音,好嗎?5、抽取12張生字卡(不帶拼音),開火車讀,小組讀,全班齊讀。6、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A、找朋友的游戲:(持拼音卡片的上來找其對應的生字)B、比賽讀繞口令:(看哪個同學讀得又快又準)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

15、十和十四,要分清四和十,必須認真讀一讀。(點評:這部分的設計缺少章法, 思路不太清晰。看圖、識字、讀文雖然是相互聯系的,但也應該有個相對獨立的步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的環節能否調上來?讀繞口令的內容可以放到拓展訓練里去。)五、指導背誦。1、自己練習背誦。2、與學習伙伴合作,一位讀古詩,一位指圖中的內容,輪換合作。3、會背的同學站起來背。4、男女生、小組比賽。六、課間游戲全班表演唱數鴨子。邊唱邊做動作,讓學生輕松輕松。七、 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一”。a)認識田字格。i.談話激趣: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兒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ii.引導學生了解田字

16、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iii.拍手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b)指導書寫“一”。i.教師介紹筆畫名稱“橫”,范寫“一”,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起筆稍重,向右行筆要果斷,稍上斜,收筆稍頓。ii.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評后,學生繼續練寫。八、布置作業a)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b)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了本課的生字。比一比誰找得多。(點評:如果是第一課時,這樣的安排是否適當?內容是不是略顯多了些?總覺得要安排的內容過緊。結束部分也顯得倉促了。)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江西省南昌

17、市西湖區廣南學校徐英學習目標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筆畫“橫”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4觀察圖畫,圖文結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教學難點:辨別“八”“入”教學方法比較記憶法、以讀代講法教具準備課文插圖、生字卡片、數字卡片、音樂磁帶一、復習導入1復習六個復韻母(ai ei ui ao ou iu)五個整體認讀音節(zhi chi si yi wu)和三個音節(jia zuo hua)2激趣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了不少漢字。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

18、多的“漢字朋友”啦!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現在,讓我們一起快了的向識字王國出發吧!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1看圖說話。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說了些什么?2出示課題:有一首詩歌,說的就是這幅圖。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三、圖文結合,初讀課文1 教師范讀課文2圖文結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3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兩遍)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2用不同符號分別標出會讀的字和不會讀的字,同桌互幫互學。

19、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那些字?是怎樣認識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4教學生字a讀一讀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變序抽取12張生字卡(不帶拼音),開火車讀,小組讀,全班齊讀。b 擺一擺人人動手,把12張字卡分成兩類擺一擺小組交流:說說為什么這么擺。(“一”至“十”是數字,“去”與“里”不是)。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課文的格式),請小朋友把12個“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把每一張字卡分別貼到相應的方格里)。五、朗讀感悟1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個人自由讀,同桌相互讀,指名讀,全班齊讀。(相機指導“一”的變調)

20、2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律,了解詩意。(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2)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3)請小朋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還有什么問題?(5)男女生分別齊讀。課間活動:數數歌六、認識田字格,知道書寫“一”1. 認識田字格2. a談話激趣: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兒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

21、字的家。(我們叫它“田字格”,請學生說一遍“田字格”)b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拍手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3指導書寫“一”。a教師介紹筆畫名稱“橫”,范寫“一”,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起筆稍重,向右行筆要果斷,稍上斜,收筆稍頓。b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評后學生再寫。第二課時一、鞏固生字1我會認變序抽取字卡,學生開火車讀,全班齊讀。2. 我會記小組討論: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辨析“幾、九”“云、去”“入、八”來記住“九”“去”

22、“八”。入捺在撇上住八撇捺要分家3我會用a摘蘋果說詞語或句子出示蘋果樹圖(上面掛著12個蘋果,每個蘋果后有一個生字)。指名摘。摘到后,領大家正確的讀兩遍,再連讀詩句。b選生字卡填空。(圖文對應)c我們來做游戲吧,看看圖,找到生字卡片貼一貼,再拼拼,填對讀對的就是小老師,黑板上有五幅圖,情仔細根據圖意選擇生字卡片填空kuai tian pian gua tiao yu duo hua ge qiu( )塊田( )片瓜 ( )條魚 ( )朵花 ( )個球二、配樂誦讀全詩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2自由配上動作背誦課文:指名背誦,小組背誦,全班齊背。3背誦全詩,并設問:(1)

23、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這個小山村熱鬧嗎?(2)你來到這個小山村,覺得它美嗎?(3)總結:小山村真美,請小朋友一起背,就好象走進了小山村。三、指導書寫“二”“三”1觀察課文中田字格的范字。2說一說:通過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橫的長短及在田字格的位置來說)3教師范寫“二”“三”,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4學生分別描一個、寫一個,寫完后與范字對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5講評:講評后,學生繼續練寫。四、擴展活動1把課文背誦給爸爸媽媽聽2跟好朋友一起說饒口令,比比誰讀得又準又快。饒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要想

24、說對四,舌頭碰牙齒,要想說對四和十,多多練習十和四。五、作業設計1今天我們學了10個表示數字的漢字。請大家課后找一找,說說看我們周圍有哪些地方用上了這課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課程表、座次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報紙比比看,看誰找得多。2課后找一找帶有本課生字的詩或兒歌讀一讀。/SPA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小語論壇網友joan042 【教材簡析】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了童謠

25、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忙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字的漢字。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教學目標】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板塊一:讀中激發興趣。1觀察課文插圖:多美的圖畫呀!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嗎?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練習說話。2這幅美麗的圖畫是編書的叔叔阿姨根據一位古代詩人寫的詩畫出來的,你知道這首詩嗎?3出示課題,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4結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5教師范讀課文。【設計意圖:利用課文插圖,撥動學生心靈的琴

26、弦,使之受到藝術的感染。美麗的插圖再配上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刺激了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板塊二:讀中整體感知,學習生字。1教師鼓勵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讀課文。(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認識的字就看著字讀,不認識的就先讀讀上面的拼音,再讀讀字。看誰的眼睛最靈活,最用心,能把字看清楚,把字音讀準。)2用不同符號標出會讀的字和不會讀的字,同桌互幫互學。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4教學生字讀一讀a、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b、變序抽讀出示12張生字

27、卡片(不帶拼音),開火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擺一擺a、把12張生字卡,分成兩類擺一擺。b、交流:為什么這么擺。(“一”至“十”是數字,“去”與“里”不是)5在學生學習完生字的基礎上,教師再鼓勵學生把課文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然后抽學生個別讀,并指導互相評議、糾正。【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學習生字的過程,鼓勵學生們個性化的識字方法,放手放學生去學,相信他們能會。之后,學生們掃除了生字障礙,讀通讀順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思想也有了整體的感知。】板塊三:讀中有所感悟。1編書的叔叔阿姨根據古代詩人寫的詩可以畫出美麗的圖畫來,他們的本領可真大呀!小朋友們想學這種本領嗎?2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就越多。引導學生說說看見了哪些景物,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設計意圖: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通過這一環節進一步將學生的讀引向深究、發現、感悟的層次,以此也培養了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好習慣。】板塊四:讀中培養語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