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微循環檢測基礎知識手冊 第一章 微循環的基本概念一、定義:微循環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機體與周圍環境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傳遞活動。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膜直接進行傳遞活動,肢節動物是通過組織間隙中的血淋巴進行傳遞,但進化至哺乳動物階段(如人),只有肺和胃腸分別通過氣管和食管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其他組織器官的位置、功能、代謝已經定型,構成器官的組織、細胞、不能直接和外界環境溝通,只有通過組織液、血液、淋巴液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的傳遞。微循環就是直接參與組織、細胞的物質、能量、信息傳遞的血液、淋巴液和組織
2、液的流動。通過微循環顯微鏡可以直接觀測到細動脈、毛細血管、細靜脈內的血液流動,而不做特殊處理是看不清淋巴液和組織液的流動的,因此,臨床上通常認為微循環就是指毛細血管內的血液微循環。直接參與組織、細胞的物質、信息、能量傳遞的血液、淋巴液、組織液的流動,稱為微循環(田牛教授于1993)。二、微循環的組成血管系統是連續管道,小動脈進一步分枝成直徑為15微米左右的細動脈,細動脈再分枝成直徑為5-8微米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匯集注入細靜脈(8-30微米),細靜脈匯合成小靜脈。微血管包括細動脈、毛細血管、細靜脈等直接參與組織細胞物質交換的血管部分。
3、 從血管壁的結構看,小動脈管壁厚,有內彈力板、一至數層平滑肌細胞;小靜脈管腔大、管壁較厚、內壓低。現有材料都證明,不能通過小動脈、小靜脈壁進行物質交換。毛細血管壁的基本結構是內皮細胞、基底膜、外周細胞組成。細靜脈管腔增大,外周細胞向平滑肌轉化。細動脈管壁稍厚有一層平滑肌細胞。毛細血管、細靜脈以及細動脈的管壁結構適合于物質通過。大量醫學實驗工作證明,毛細血管、細靜脈、細動脈及毛細淋巴管是血液、淋巴液和細胞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微血管是血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血管是直接參與組織細胞與循環血液之間物質交換的血管部分。毛細血管是微血管中最細小的部分,位
4、于細動脈和細靜脈之間,管徑一般在5-9微米,紅細胞需要通過變形才能通過管徑小于紅細胞直徑的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是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最重要部位。三、微循環的特點微循環和一般循環相比,具有以下五個顯著的特點:1、微循環在屬性上既是循環系統的最末梢的部分,又是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血管、毛細淋巴管都是循環系統的最末梢部分,屬于循環系統。很多臟器的實質細胞、組織都和細動脈、毛細血管、細靜脈以及毛細淋巴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為重要支架的立體結構,所以它們又是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2、微循環在形態上既具有脈管的共性,又有臟器的特性。微血管、毛細淋巴管在形態上呈空腔管狀,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動。但
5、微血管的形態和結構在各臟器都各有特點,如小腸絨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態和結構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臟器不同部位,如淋巴結、臟器其小體髓質部位的微血管形態各具特點。3、微循環在功能上既是循環的通路,又是物質交換的場所。微血管是循環的通路,全身的循環血液,除部分流經動、靜脈短路枝外,幾乎全部流經微血管,以灌注組織、細胞。組織液存在于組織、細胞之間隙,流動于微血管、細胞、毛細淋巴管之間,毛細淋巴管是細胞、組織的重要輸出通道之一。因此微循環是細胞、組織與血液、淋巴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4、循環在調節上既受全身性神經、體液的調節,又主要受局部的調節。5、微循環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組織間隙等代
6、謝的共同性質,又表現出其所在臟器實質細胞代謝的一些特征。四、研究微循環的意義著名的生物學家貝時璋教授提出:什么是生命活動?根據生物物理學的觀點,無非是自然界三個量綜合運動的表現,既物質、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統中無時無刻地在變化,這三個量有組織、有秩序的活動是生命的基礎。人體是一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肌體,人體的五臟六腑各種器官都是“血肉相連”。任何一個器官,任何一個部位都遍布著許許多多的毛細血管,這些毛細血管最細的僅2微米,最粗的也不過100微米,據估算,人體內大概有100億根毛細血管,表面積可達500-700平方米,約為一個足球場。身體內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功能細胞距離毛細血管的距離超出20-30微米。
7、它們的血管壁均很薄,大約是一張紙的百分之一厚度。把這種細動脈、細靜脈之間毛細血管連接起來,其總長度可繞地球直徑的一周半,有九百萬公里,這樣血液從心臟輸出后要經過漫長的路途才能達到組織細胞,因此僅靠心臟的收縮能力是不可能將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很遠的組織細胞中去的,那么血液從心臟輸出后靠什么力量才能輸送到那么遙遠的場所呢?那就是靠微血管自身的自律性活動才能將血液灌注進細胞;同時因為微血管的自律運動與心跳并不同步,它有自己的規律,這樣微血管起到了第二次調節供血的作用,變成了“第二心臟”。因此微循環也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實際上它的功能遠遠超過了“第二心臟”。因為微循環是直接參與組織細胞新陳代謝和物質
8、交換的,它直接給細胞供血、供氧、供給能量及有關營養物質,同時還把對代謝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廢物如肌酸、乳酸、二氧化碳等帶出。微循環又具有自我調節的重用作用。調節分為穩定調節和應變調節,穩定調節是為了保證全身或主要器官的循環血量和血流量的相對恒定,并維持血壓的相對穩定。應變性調節是為了適應組織器官的需要,來調節血液的灌流量。調節是為了維持全身循環的穩定,適應全身或重要器官臨時變化的需要。為了保證生命活動,必需維持全身循環的穩定和保證全身或重要器官臨時變動所需要,只有及時適當地改變心血管系統的一般循環功能并相應地改變全身及部分器官的微循環狀態才能滿足上述需要。微循環調節的意義就在于維持全身循環的穩定
9、,保證臨時循環變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維持局部組織、細胞物質交換的穩定,保證代謝臨時變化的需要,這些調節的根本意義在于維持生命活動的順利進行。所以微循環就是人體新陳代謝的場所,是人體的內環境,是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證,人體的任何器官,任何部位(其中包括心臟在內)都必須要有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微循環,否則就會出現相應器官的病變。正常情況下,微循環血流量與人體組織、器官代謝水平相適應,使人體內部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進行。若微循環不通暢,就好象塊塊“秧田的水渠”堵塞,禾苗得不到水分就會枯死一樣,人體臟器也會因新陳代謝不正常而出現疾病和衰老等。例如當心肌需求障礙時,人體可以出現心慌、胸悶、早搏、心律不齊、心肌
10、缺血、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當腦循環發生障礙可出現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頭痛頭暈、甚至面癱、中風、癡呆等;當肝微循環障礙時會出現腹痛、腹脹、食欲不振等;當腎循環發生障礙時會出現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腫等癥狀;當皮膚微循環發生障礙時會出現淤斑、老年斑以及手足麻木、身體上有蟻走感,全身不適等異常感覺;全身微循環出現衰退時也就是人體衰老的開始。人們說微循環通不中風,微循環好心肌梗塞少,微循環流暢健康長壽。通常微循環是非常通暢的,但由于血脂高、血粘度高、紅細胞聚集、心腦血管疾病等因素的影響,微循環血流中會出現白色的微小血栓,它隨血液在全身流動,一旦因為血管變細、扭曲變形而堵塞血管(特別是中老年人),就
11、會出現相應的疾病,輕則頭昏、失眠、眩暈、嘴唇麻木、心慌、胸悶,如果出現大面積的腦部或心臟堵塞則會造成半身不遂、語言障礙、心肌梗塞等。因此應通過微循環的檢查及早發現血栓,積極抗栓溶栓,疏通微循環,防患于未然。目前,發現微循環的主要手段是用微循環顯微檢查儀,而一般的如CT,磁共振,X光,B超等都不能發現,因此臨床微循環比宏觀檢查具有較早發現較早診斷的作用。同時,亞健康人群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也主要表現在微循環障礙,微血管灌流不足,血管模糊不清,血流緩慢。通過微循環的檢測也可以迅速發現目前身體所處的狀況,及時及早的進行改善微循環,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改善亞健康狀況。如果微循環功能障礙或血流灌流量減少時
12、,就不能滿足組織細胞新陳代謝的需要,是機體產生疾病和早衰、早逝的直接原因,它根據血流循環的整體性和體表內臟的相關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身體各個部位的疾病。中醫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前蘇聯一位著名醫學家說:“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不管你意識到沒意識到,你所治療的每一種疾病都與微循環有關,微循環狀況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微循環障礙是百病之源。”所以微循環是當前多學科共同研究的領域,微循環研究的具體問題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研究微循環的血管內血液流動的一般規律以及管壁和體液的相互關系。2. 研究各臟器(組織)微循環的特點,以及和臟器特殊功能代謝的關系3. 研究各種疾病發生時微
13、循環的改變及其在診斷疾病、判斷病情、確定治療方針、選擇救治措施中的重要意義。4. 微循環改變是許多病理過程中的最基本的變化,臨床微循環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深入探索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為臨床的防、診、治提供重要依據。5. 尤其對現在普遍流行的心腦血管疾病,通過微循環的檢測,及早發現疾病,及早治療和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6. 證明各種改善微循環的產品的特殊療效。第二章 甲襞微循環的檢測的基本知識臨床觀測的部位主要是甲襞、球結膜,其次有唇、舌、皮膚等,目前開展的主要是甲襞微循環的檢測。1、甲襞微血管的形態及結構手指甲襞是覆蓋在指甲根部的皮膚皺折。甲襞表面為鱗狀上皮覆蓋,其中有皮膚真皮突起形成的乳頭,每一
14、乳頭區一般有一支毛細血管,此毛細血管呈袢狀,因此稱其為毛細血管袢。走向表皮,接近表皮時與表皮平等,在顯微鏡下容易看見。因此,甲襞是觀察微循環的良好部位,也是臨床微循環檢查最常用的部位。 毛細血管袢由較細的輸入支,袢頂和較粗的輸出支組成,正常大多呈“發夾”狀。血流從輸入支基底部流入,經袢頂從輸出支基底部流出。流入毛細血管輸入支的血流來自細動脈,回收輸出支血液的是細動脈。2、儀器、設備進行人體甲襞微循環檢查需要以下主要儀器:1)、顯微鏡:微循環專用顯微鏡、體視顯微鏡或普通顯微鏡均可選用,常用倍數為40100;2)、光源:要求照度好,聚光好,溫度低的光源,光源產生的溫度不宜超過體溫為宜。(
15、高壓汞燈);3)、目鏡測微尺:選用刻度細的,使用前必須經過標準核對;4)、照相、錄像設備:顯微鏡可連接照相機、攝像機、錄像機及檢測器;5)、固定托架:宜保持手臂姿勢自然,并與心臟同高,減少手指顫動。有條件還可配置光點掃描儀血流測速儀或微循環多參數儀。3、 測條件1)檢查室溫度和溫度應保持相對恒定,檢查室溫度應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70%左右;2)、受檢查者一般取坐位,手的高度應與心臟同高;3)、備石蠟油或香柏油,在甲襞皮膚處滴1-2滴。(目的:提高透光度,減少皮膚散射。4)、檢查一般應在上午或下午,復查最好在同一時間。4、檢查對象1)、檢查前一小時避免激烈活動或重體力勞動。2)、檢查前休息1
16、530分鐘。3)、檢查前禁服對心血管有影響的藥物。4)、檢查前一小時不吸煙、不洗手、不吃東西。5)、注意女性經期時的影響。如下圖一、甲襞微循環的血管分布和血液循環通路甲襞的血管來自指動脈。指動脈分出小動脈進入甲襞的真皮,在真皮中分枝為細動脈,互相連接形成乳頭下動脈叢。細動脈分枝成毛細血管,走向表皮,是毛細血管的輸入枝,在乳頭頂端毛細血管急劇反轉和輸入枝平行,是毛細血管的輸出枝。管袢的輸出枝單獨或匯合2-3條輸出枝,注入乳頭下靜脈叢。乳頭下靜脈叢互相交連形成淺、深二層乳頭下靜脈叢。甲襞毛細血管輸入枝和輸出枝形如發夾,統稱毛細血管袢(簡稱管袢)。甲襞微循環血液循環:沿小動脈細動脈毛細血管輸入枝毛細
17、血管輸出枝細靜脈小靜脈方向流動。二、甲襞微循環的觀測觀測甲襞微循環主要從形態、流態和袢周三個方面進行觀測(一)形態正常的微循環圖形為發夾形,血管直,輸入枝和輸出枝平行且管徑比例為1:1.5,血管清晰,排列整齊、分布均勻,數目正常。分為以下幾個指標:1. 清晰度:清晰度是指能夠清楚地看到血管的形狀,但要考慮某些因素,如室溫、皮膚角質化、皮膚粗糙及某些職業的影響等。(清晰)(不清)(模糊)正常為清晰,異常為不清和模糊,可能因為缺氧,血流不暢,亞健康等引起。1. 管袢數以遠心端第1排血管袢中部二分之一以上為管袢計數區,低于此線者不計,模糊不清者不計,在計數時不應改變焦距,以免將不同深度的另一排管袢計
18、入。1mm范圍內的均計入。如下圖:說明:左起第1條應計入,第2、3、5、7、9條管袢亦應計入,第4、8條模糊不清不計,第6條低于測量區不計,第10條超出測量尺度范圍不計。本尺度內管袢數應為6條。圖中水平虛線為計數區。正常:監視器上可以看到7-9條 (上圖管袢數為5條) (上圖為9條)異常:a.管袢多:缺氧、慢性肺心病b.管袢少:低血壓、血量不足、感染性休克。1. 管徑:是指血管中上部的直徑。分為輸入枝管徑、輸出枝管徑、袢頂直徑、管長。1-輸入枝管徑 2-輸出枝管徑3-袢頂管徑 4-管袢長度 異常:
19、0; (A增寬)(B變細) (C短小) (D超長)異常:a.增寬:高血壓、冠心病伴有高血脂、高血粘度等b.變窄:貧血、急性腎炎、低血壓等c.短小: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水腫、休克 d.超長:小動脈硬化,遺傳高血壓等如果血管粗細不均勻,表明血管調節不穩定,循環狀態不良,在過度疲勞中比較常見。 1. 管袢形態:正常為發夾形,異常為交叉和畸形,交叉的比例數應不超過30%,畸形應不超過10% (正常血管1) (正常血管2) (交叉型) (畸形)異常:交叉和畸形血管比例
20、過高,可能原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心梗、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等(二)流態:流速:由于血液是非牛頓流體,正確測定血流的速度非常困難,田牛教授采用半定量法,根據血液流動狀態,將流速分為7個等級。1. 線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條狀、毫無顆粒感,形如塑料帶(正常)2. 線粒流:血流快,呈光滑的索條狀,稍有顆粒感三,形如綢帶(正常)3. 粒線流:血流較快,連續成線,有明顯顆粒感,形如布帶(輕度異常)4. 粒流:血流較慢,軸流、緣流混雜,如泥沙流,形如麻布(中度異常)5. 粒緩流:血流呈泥沙狀,連續緩慢流動。(中、重度異常)6. 粒擺流:血流呈泥沙狀,前后擺動仍能向前流動。(重度異常)7. 停滯:血
21、流停滯不前。也可使用光點跟蹤法,調節軟件中的光點速度,使之同血流同步,此光點速度即為血流速度。紅細胞聚集:紅細胞聚集在血流中,數個或數十個紅細胞集合成團塊的一種微循環改變,紅細胞聚集是活體微循環觀測的重要指標之一,出現紅細胞聚集標志微循環有改變紅細胞的聚集程度分為輕、中、重3個等級。 輕度:在管袢內可見2-3個血細胞聚集,呈顆粒狀中度:較輕度嚴重,多數顆粒狀聚集重度:聚集呈絮狀,團快狀,其間有血漿柱,出現血細胞和血漿分離血管運動性:甲襞管袢自發地出現管徑增寬和變細,或血流速度快和慢的交替變化,稱為毛細血管運動性。白細胞:白細胞離開軸流沿著管壁翻滾而過的現象,稱為白細胞翻滾。正常狀態下
22、,可以有少數白細胞翻滾,但如有多數白細胞沿管壁翻滾,則屬于病理現象,白細胞粘附管壁一段時間停滯不動的現象,稱為白細胞帖壁。1. 白微栓:白微栓是由血小板的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細胞的粘附、聚集而形成。因此凡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和凝固活性升高的因素都可導致白微栓的形成。又分為壁栓和流動的白微栓兩種。白微栓的判斷白微栓在血管里流動的時候,容易和白細胞、血漿柱混淆,參照以下標準進行判斷:1. 白微栓體積大,直徑大于30微米或比白細胞大3倍以上的白色團塊,體積接近管徑或比管徑稍大。2. 形狀不規則,像棉花團似的。3. 通過管袢時比較滯澀,擠漲管袢漂浮而過。4. 出現在乳頭下靜脈叢中或明顯擴張的管袢中。5. 出
23、現部位比較局限,數量比白細胞少。6. 白細胞的特點是:顆粒小(只有管徑的1/3左右)、不透明、不擠漲血管、流過迅速。7. 血漿柱的特點是:血漿柱透明、不擠漲血管、通過狹長的細小輸入枝時會變長、流過管徑較大的流速快的輸出枝時會被沖散而不形成團塊狀、血漿出現在紅細胞嚴重聚集有血球和血漿分離的管袢中。 血色:注意區分淡紅、淺紅、暗紅、暗紫色。(三)袢周在進行了形態和流態的觀測后,還應對周圍的狀態進行觀察:1. 滲出:是指血管內血漿成分過量地通透血管壁并存積于微血管周圍的一種現象,是常見的微循環的改變之一。特征:管袢周圍間隙擴大、明亮;管袢影像模糊,長度縮短。2. 出血:紅細胞出至血管外的現
24、象。應區別外傷或其他非致病因素造成的出血,如果是漏血性出血,主要原因是微血管壁的損傷,導致通透性亢進及血流變等的改變。3乳頭下經脈叢:是指多個毛細血管管袢連接于細靜脈而成,小兒與老人可見,但不擴張,體循環回流受阻可見擴張的乳頭下靜脈叢。明顯擴張的乳頭下靜脈叢提示:右心衰竭、高血壓、冠心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疾病,大面積炎癥、結締組織疾病等。4乳頭乳頭正常呈鋸齒狀、波浪形,每個乳頭下有1-2根管袢,異常可見淺波紋和平坦。(波浪形)(淺波紋)(平坦)異常的乳頭形狀提示:血管動力差、免疫力低等。· 汗腺導管:在管袢之間可見白色線條或螺旋線條,有時和汗滴相連 三、甲襞微循環異常分度
25、診斷標準根據微循環各項指標改變的程度和加權積分值,甲襞臂微循環檢查的綜合判斷可分為:正常、大致正常,輕度異常、中度和重度異常等5級。1.甲襞微循環重度異常(1)具備以下1項變化者管袢數減少至3條/mm以下,或減少80%以上。紅細胞重度聚集,血細胞與血漿分離且多數管袢血流呈粒緩流甚至全停。血流中出現非局部因素引起的多數白微栓。管袢出血大于或等于7條/1指甲襞。(2)綜合積分值大于或等于82.甲襞微循環中度異常1. 具備以下其中2項變化者1. 管袢數減少40%60%。2. 輸入枝管徑縮小20%60%或增寬60%;或管袢縮短80%或增長50%以上;或輸出枝管徑增寬100%以上。3. 明顯的滲出。4.
26、 紅細胞中度聚集,多數管袢血流為粒流。5. 管袢出血達36條/1指甲襞。6. 血色暗紅,管袢形態短時間內變化,畸形加交叉型達40%100%。7. 乳頭平坦。2. 綜合積分值大于或等于4。3.甲襞微循環輕度異常1. 具備下列其中3項變化者1. 輸入枝、輸出枝或袢頂管徑增寬或縮窄達20%,管袢增長250%50%或縮短20%,管袢畸形加交叉達40%。2. 血流呈粒線流。3. 有輕度滲出或出血12條/1指甲襞。4. 乳頭下靜脈叢明顯且擴張變粗。5. 管袢模糊。6. 血流中白細胞全無或增多大于30個/15s。7. 汗腺導管34個/1指甲襞。2. 綜合積分值大于2。4.甲襞微循環大致正常綜合積分值小于或等
27、于2。5.甲襞微循環正常綜合積分值小于1。四、臨床意義甲襞微循環重要改變對臨床的提示舉例· 短期內管袢數的急劇減少提示:病人可能存在明顯的血壓降低,循環血量不足,感染性休克或末梢血管特別是細動脈收縮等。應結合臨床判斷并提出治療方面的相應建議。急劇減少的管袢又重新出現,表明病情可能有好轉。· 管徑顯著增寬,形態特殊血流減慢提示:病人可能患有結締組織疾病、巨球蛋白血癥、慢性缺氧等。· 多數管袢血流停滯或呈粒擺事實流,管袢增寬,乳頭下靜脈叢明顯可見,并擴張。提示:病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嚴重感染,各種傷病(血容量不減少)的危重時期。停滯或嚴重減慢的血流重新逐漸慢快,預示病
28、情可望有所好轉。· 嚴重的紅細胞聚集提示:病人可能存在血漿成分的異常,如巨球蛋白血癥、高指血癥、抗原抗體復合物增多、血粘度增加或紅細胞增多癥。亦常見于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結締組織疾病等。慢性進行性紅細胞聚集,是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因子,治療上應考慮相應的對癥措施如活血化淤等。· 兩手多數管袢及乳頭下靜脈叢內出現多數白微栓提示:病人可能存在DIC,常是心、腦血管意外的“先兆”或由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結晶締組織疾病、妊娠毒血癥等所致應結合臨床建議醫生做相應的檢查和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 多數管袢連續或進行性出血提示:病人估內存在引致出血的因素或病理改變,
29、應建議臨床做進一步的檢查。在抗凝治療或服用大量降血壓藥過程中,出現管袢出血(除外月經周期和局部因素的影響)時應結合臨床建議停藥或減少藥量。· 短期內管袢周圍明顯滲出提示:病人可能存在嚴重感染、中毒、過敏、血管通透性亢進等。五、重要指標的改變紅細胞聚集(一)定義紅細胞聚集在血流中,數個或數十個紅細胞集合成團塊的一種微循環改變,紅細胞聚集是活體微循環觀測的重要指標之一,出現紅細胞聚集標志微循環有改變。(二)發生機理紅細胞聚集的發生機理非常復雜,涉及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 正常血流中有四種力作用于紅細胞:一是形成聚集的紅細胞表面大分子橋接力,二是防止聚集的三個力:電荷斥
30、力、剪切力、膜的彎曲力,正常情況下防止聚集的力和促進聚集的力處于平衡狀態,紅細胞不會聚集。但當促進聚集的力大于防止聚集的力時,聚集就形成了。2. 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球蛋白的含量增加會促進紅細胞聚集,而白蛋白能促進紅細胞解聚。3. 血漿中內皮細胞Weibel-Palade小體和血小板釋放的von-Willfrand Factor 的聚合體含量升高會導致紅細胞聚集。4. 血漿中的二價陽離子和膠原結合蛋白含量升高會促進紅細胞聚集。5. 某些細胞表面的受體會導致紅細胞聚集。6. 紅細胞表面的電荷減低會導致紅細胞聚集,如外傷。7. 血流速度減慢,剪切力減少,易出現紅細胞聚集。(三)意義1.
31、紅細胞聚集是最基本的病理反應之一聚集的紅細胞不能像正常的紅細胞那樣運輸氧,從而影響組織細胞的物質交換和能量傳遞,嚴重聚集的紅細胞在動脈中不能解聚時則成為異物或栓塞微血管,引起局部組織壞死,或被網狀內皮細胞吞噬。1. 靜脈中紅細胞聚集會引起粘度增高,進一步引起血流停滯,導致血管病加重,動脈中會形成局部狹窄,加重動脈疾病,導致組織結構的嚴重病變。2. 紅細胞聚集是導致腦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險因素,如導致高血壓、冠心病出現心絞痛、心梗。3. 聚集程度紅細胞聚集程度分為輕、中、重度:1. 輕度:血流較慢呈粒流或粒緩流,有明顯的顆粒感,失去流利光滑的狀態,紅細胞相互粘連,聚集在一起,混雜流動。2. 中度:紅
32、細胞粘連聚集在一起,形成較大團塊,血流中有明顯的顆粒感,并有大小不等的紅細胞聚集團塊,但沒有血球血漿分離。3. 重度:數量較多的紅細胞粘連、聚集形成較大的團塊,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有明顯的血球、血漿分離,中間有明顯的血漿柱。見下圖 白微栓(一)類型:1. 壁栓:微血管內皮損傷時,在損傷部位粘附、聚集較多的血小板、白細胞及纖維蛋白原等形成的團塊稱為壁栓。2. 流動的白色微小血栓:在血流中出現的白色不規則的團塊漂浮而過,成為白色微小血栓或白微栓。下面重點介紹流動的白色微小血栓。(二)定義:白微栓是流動的白色微小血栓,血流中出現以血小板聚集為主、纏絡部分白細胞所形成的直徑大于30微米的,
33、外形不規則的白色團塊,是白色微小血栓。(三)形成過程白微栓的形成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 血小板和內皮、特別是內皮下膠原組織粘附。2. 血小板相互間,特別是和已粘附于管壁的血小板粘附,纏絡部分白細胞,形成較為松散的壁栓。3. 白色壁栓部分脫落進入血流,形成流動的白微栓。(四)基本機理:白微栓主要由血小板及白細胞等組成,基本形成機理就是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白微栓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血小板的聚集或血小板和白細胞的粘附、聚集,因此凡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都可促使白微栓的形成。1. 促進血小板粘附聚集的因素有:血小板與內皮相互間碰撞、血小板反應性、血小板中促進粘附聚集的因子;對抗粘附聚集的因素有:內皮光滑
34、和血小板分散、血小板和內皮細胞膜的負電荷、內皮和血漿抑制粘附聚集的因子,血小板相互間或與管壁間的接觸和碰撞是粘附和聚集的先決條件,同時流速、切變率和渦流也是影響因素,流速在300-400微米/秒時白微栓形成達到頂峰。2. 微血管內皮損傷時有四種因素可以促使血小板的粘附、聚集:1. 損傷的局部內皮帶陽電荷可吸附帶陰電荷的血小板。2. 內皮細胞及血細胞破壞釋放的ATP,ADP以及組織胺、5-色胺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纖維素。3. 血管內皮細胞破壞,膠原纖維外露可使血小板聚集和破壞。4. 內皮細胞破壞,釋放出組織凝血因子等。上述因素致使血液凝固性增強時血小板粘附性明顯增大,互相聚集并與部分白細胞一起形成流動的微小血栓。(五)意義1. 多處部位出現多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泳救生員資格考試相關法規試題及答案
- 用電安全防火安全課件
- 模具設計中的綠色環保實踐試題及答案
- 辦公樓功能區裝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范文)
- 快速入門游泳救生員資格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師資格考試重要材料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策略與實現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師行業前景與考證相關試題及答案
- 明確考試目標與計劃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心理素質與團隊協作研究試題及答案
- 海為工業物聯網整體解決課件
- 電子商務數據分析教學課件匯總完整版電子教案
- 浙江省公安民警心理測驗考試題目(含答案)
- (精品)3D打印機畢業論文
- 森林防火安全責任書(施工隊用)
- 自卸車液壓系統安裝手冊
- 裝載機 維護保養檢查記錄表
- CIE1964_CIE1931_標準照明體_1nm間隔
- (完整word版)建筑工程公司員工證書管理辦法
- Oring美國國家標準(AS568)
- 教育因愛幸福井曉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