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_第1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_第2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_第3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_第4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人間真情” ,精讀課文古詩兩首安排了兩首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其中的一首。本詩是李白出蜀壯游期間的作品。開元盛世,陽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樓,繁華都會這樣的創作背景使盛唐詩人筆下的這次離別在感傷之外,更充滿了少年人青春昂揚的氣息,充滿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麗,體現了盛唐獨有的精神風貌。因此,在“送別詩”中獨放異彩,是歷來傳頌的名篇。學情分析:四年級是中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橋梁,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有了一定數量的語言積累,初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閱讀習慣。從思維發展的角度來看,四年級

2、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孩子能收集相關語文學習材料,但面不廣,收集材料較散。平時能積極發言,但公開課上表達欲望和自信心不穩定。知識面和語言表達能力相對城鎮孩子較弱,在語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夠,語感一般。平時缺少不斷總結學法,培養自學能力的意識。設計思路:1、根據學情,放棄原先上組詩的想法。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這兩首詩之中選學色彩明麗、語淺意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著對古詩語言逐步

3、深入的品味,隨著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于個性化,成熟化。3、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今后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讀懂詩題、讀通詩句、理解詩意、體驗詩情”四個步驟做成卡片,每個步驟結束時及時總結并貼在黑板上,成為板書的一部分。4、注重氛圍的創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5、為了讓學生充分想象畫面、感悟詩所蘊含的感情,專門制作相關課件,營造氛圍, 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目標: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4、培養自主學習的

4、習慣。教學重難點:1、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2、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一、激趣導入。1、課件播放音樂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師:首先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段音樂送別,看看這優美的旋律能否激起你心中情感的浪花,讓你想起以前學過的有關送別的詩句呢!生說詩句時,師引導學生用“我覺得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從-可以看出來。”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生: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生: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2、人間最難舍的是“別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

5、落后,親人朋友之間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了一種習俗,送別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送別詩中的一篇傳世佳作,那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二、解詩題,知作者。1、解詩題,了解送的內容。師:學古詩的第一步就是解詩題,知作者。(貼圖片:解詩題,知作者)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詩題向我們傳遞了哪些信息,你能否從中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生:從“送”“之”字知道了是首送別詩。師:那么看看題目告訴了我們“送”的哪些內容呢?生:知道和送別有關的地點,在黃鶴樓送,要去的地方是廣陵。生:知道送的人是孟浩然。生:我知道了題目的意思就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

6、去廣陵”。過渡:(出示黃鶴樓課件)黃鶴樓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之巔,在長江與武漢的交口處,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傳說因有神仙在此乘黃鶴離去而得名。而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在漢朝時稱“廣陵”,隋唐時稱“揚州”,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李白就在這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我們大家都知道李孟唐朝著名的詩人,可你知道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嗎?李白為什么要送孟浩然呢?不知道吧,那老師來告訴你們。2、(課件出示故事,老師講述。)李白與孟浩然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的鹿門山中,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

7、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那就是-引導學生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師:是啊,李孟年齡雖然相差十二歲,但他們一樣酷愛自由,一樣瀟灑飄逸,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詩才出眾,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情投意合,無話不談,因此,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讓他們依依不舍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

8、首千古名詩,看看李白是怎樣把自己對朋友的深情厚誼表達出來的。三、讀詩句,明詩意1、(課件出示詩句)師:我們我們進行古詩學習的第二步。(貼圖片:讀詩句,明詩意)齊讀詩句,解決不懂的字詞。注意讀準節奏,本詩屬于“二二三”節奏。生:齊讀。注意節奏再讀。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既讀準了字音,又讀出了節奏美、韻律美。詩已經會讀了,那你知道詩中每一句話的意思嗎?先請同學們對照注釋來理解一下詩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字詞,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研究。故人:老朋友。盡:消失。唯見:只看見。天際:天邊。西辭:孟浩然的船要沿長江由西向東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說是向西辭行。(出示課件,理解西辭。)下:順流而下,我國

9、地勢西高東低。孟由西向東,自然是“下”。孤帆:孤單的一只小船。并不是說浩瀚的長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說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船上。煙花:花開得繁茂,像浮動的煙霧。2、師:現在攔路虎已經打跑了,誰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出示課件,送別場面)(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生說詩句意思。師適時指點。看圖:我仿佛聽到李白對孟浩然說:孟兄呀,你今天就要順流東下前往揚州,不知何時我們才能見面呀。我祝你一路順風。我仿佛聽到孟浩然對李白說:賢弟呀,此次分別,不知何相見,想到你我把酒言歡的日子真是令人難忘呀。詩句意思: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從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2)孤帆遠

10、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示課件 小船遠去,李白極目遠望。)詩句意思:我佇立在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四、提問題,想畫面。1、滾滾的長江水由西向東流去,在這三月里,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邊的黃鶴樓,要到東邊的揚州去了。(相機板書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2、揚州的三月是什么樣的呢?詩人用了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煙花三月。”我們已經知道“煙花”是指花開得繁茂,就像煙霧一樣。那么在這煙花三月里,哪些花開了,是什么氣味呢?用“(顏色)的花開了,(氣味)”的句式來表達。指名學生回答。(紫色的白色的丁香花、黃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雪白

11、的梨花、金黃的油菜花、紅色的杜鵑花。花香襲人,十里飄香,香飄萬里 ,香味撲鼻, 淡雅,清淡,香氣四溢,縷縷香氣,濃郁,醇香、馨香、芳香、幽香、雅香、清香,濃香.)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煙花三月的美麗。(課件出示,感受煙花三月的美麗。)師:三月的揚州如此的美麗,能到揚州一游該是多么令人向往呀!齊讀一二句,讀出你的向往。可就在這“青杏小、桑葉肥、繁花似錦、楊柳如煙、斜風細雨”的美好時節,李白不能與昔日的老師、朋友孟浩然結伴同游,吟詩作對,卻要與他分別,他的心情該是怎么樣的呢?(既有對孟浩然能去揚州游玩的羨慕,又有對朋友離開而感到的惆悵、傷感、依依不舍、留戀)3、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孟浩然還是坐著小船,

12、順江東去了。(板書:小船)目送著友人遠去,李白在黃鶴樓上心馳神往,他看呀、望呀,究竟看到了什么?生:看到孤單單的小船愈行愈遠,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師:長江是當時水上的交通要道,難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嗎?生:不是。應該有許多船只。師:可是李白為什么卻說是“孤帆”呢?生:因為李白心里只有孟浩然,只看見孟浩然。師:長江之上應該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可是李白眼里卻只看到孟浩然的船,這真是“千帆過盡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呀。 李白佇立在江邊,看啊看啊,只看到小船越來越遠,最后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這說明他看的時間(生:很長),因為他舍不得(生:孟浩然離開呀。)師:那你們看看老師畫得帆船怎么

13、樣?好不好?為什么?生:太大了、太近了,應該畫遠些。生:畫小點,畫成一個點點,若隱若現。生:不用畫了,因為已經消失了。師:你是從哪里看出小船看不見了呢?生: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師:是呀。長江水滾滾東去,流向天邊。它把孟浩然帶走了,也把李白的牽掛帶走了。孟浩然在哪,李白的心就在哪。他們相互間的情誼與牽掛就像那江水一樣綿綿不斷。 齊讀三四句,這讀邊想象他們送別的畫面,讀出李白的依依不舍的留戀之情。師:剛才我們進行的是古詩學習的第三步:提問題,想畫面,現在我們進行第四步,那就是“品詩句,悟詩情”(相機貼兩張圖片。)五、悟詩情。1、師:多么真摯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畫面呀。詩中找不出直接寫“友情”的字眼,卻表達了何其真摯的友情呀。那么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抒發出他對孟浩然的友情聽呢?(借景抒情)作者把依依惜別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景物的描寫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值得我們深深地回味。2、配樂詩朗誦。(課件出示音樂。)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