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細胞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的表達_第1頁
星形細胞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的表達_第2頁
星形細胞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的表達_第3頁
星形細胞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的表達_第4頁
星形細胞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的表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星形細胞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的表達 作者:劉永軍, 安麗文, 趙憲林, 關一夫【摘要】 目的: 探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PAR-1)的表達與星形細胞腫瘤病理分級的關系以及兩者的相關性。方法: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檢測50例星形細胞腫瘤和10例正常腦組織中VEGF和PAR-1的表達水平。結果: 在正常腦組織中VEGF和PAR-1的表達與星形細胞腫瘤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VEGF和PAR-1在星形細胞腫瘤級、級與級中的表達水平,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經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VEGF和PAR-1兩者的表達指數正相關(r=0.355,P<

2、0.05)。結論: VEGF和PAR-1的表達與星形細胞腫瘤的侵襲性密切相關,可作為臨床判斷膠質瘤惡性程度、侵襲性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星形細胞瘤; 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蛋白酶激活受體-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 in astrocytoma and their correlation. Methods: Semi-quant

3、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PAR-1 in 50 cases of astrocytic tissues and 10 cases of normal brain tissue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indexes of VEGF and PAR-1 between the astrocytic tissues and the normal brain tissues were

4、of statistical differenc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indexes of VEGF and PAR-1 were found among the tumor tissues of grade , grade and grade .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indexes of VEGF and PAR-1 (r0.355, P<0.05). Conclusions: The express

5、ion of VEGF and PAR-1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asive activity of human astrocytoma, which may be helpful in judging the malignancy and invasion of astrocytoma. Key words astrocytoma;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

6、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 星形細胞腫瘤是最常見的腦膠質瘤之一,約占全部腦膠質瘤的1739.1。由于其侵襲性生長方式,導致手術難以完全切除腫瘤組織,5年生存率為14311。因此,從分子腫瘤學角度研究瘤侵襲性的發生、發展機制,探討有效治療措施十分必要。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蛋白酶激活受體-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PAR-1)與腫瘤的發生、發展的關系受到廣泛的重視。采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

7、n reaction)方法對50例星形細胞腫瘤組織和10例正常腦組織VEGF mRNA和PAR-1 mRNA表達水平進行檢測并行半定量比較,對兩者相關性進行分析,旨在探討VEGF和PAR-1與星形細胞腫瘤侵襲性的關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50例不同級別星形細胞腫瘤選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神經外科。按1993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分類:星形細胞瘤(WHO 級)15例,間變性惡性星形細胞瘤(WHO 級)19例,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WHO 級)16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2470歲(中位年齡49歲)。所有病例術前均未行化療、放療和其他抗癌治療。取在腦外傷手術內減壓

8、中切除的腦組織10例作為正常對照。在手術間切下標本后馬上投入液氮中冷凍30 min后轉入-80冰箱中保存。Trizol試劑購自Invitrogen公司,RT-PCR試劑盒(RNA PCR Kit AMV Ver.3.0)、引物均由TaKaRa公司提供。 1.2 方法 1.2.1 提取組織總RNA 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組織總RNA,用紫外分光光度儀檢測其純度,電泳檢測其完整性,并將RNA稀釋至500 mg/L。 1.2.2 半定量RT-PCR 反應體系依照試劑盒說明,反轉錄得cDNA后行PCR擴增,檢測標本VEGF和PAR-1 mRNA表達水平。PCR反應選擇處于指數生長期的循環數為反應條

9、件,以確保PCR產物量能夠反映最初的模板量;引物以Primer 3 )進行設計,并行生物信息學比對分析;以無菌雙蒸水為陰性對照,以GAPDH為內對照,以試劑盒提供的對照RNA樣品及其特異性引物的擴增產物為陽性對照。引物序列、擴增產物大小及PCR反應條件見表1。PCR產物經8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10 mg/L EB染色,凝膠成像系統(美國 Alpha FluorChem)成像,Image J軟件分析灰度值,計算條帶的積分吸光度(積分吸光度平均吸光度面積)。結果判定:以同一模板VEGF或PAR-1與GAPDH基因產物積分吸光度的比值作為VEGF或PAR-1的表達指數。 1.3 統計學處理 表1 引

10、物序列、擴增產物大小及PCR反應條件所得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相關性用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所有統計均在SPSS10.0統計軟件包中完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VEGF在正常腦組織和不同級別星形細胞腫瘤中的表達 見圖1。在正常腦組織中VEGF的表達指數為0.370.04,與星形細胞腫瘤(0.470.0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照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分類其級組(0.420.06)與級組(0.470.0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級組(0.520.0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

11、t;0.05);級組(0.470.08)與級組(0.520.08)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Spearman等級相關證實,VEGF表達與病理分級成正相關(r=0.457,P<0.05)。注:1、3、5為星形細胞腫瘤;2、4、6為正常腦組織 2.2 PAR-1在正常腦組織和不同級別星形細胞腫瘤中的表達 見圖1。在正常腦組織中PAR-1的表達指數為0.300.03,與星形細胞腫瘤(0.360.0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依照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標準分類,其級組(0.330.04)與級組(0.360.0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與級組(0.380.0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級組(0.360.04)與級組(0.380.0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Spearman等級相關證實,PAR-1表達與病理分級成正相關(r=0.376,P<0.05)。 2.3 VEGF和PAR-1在不同級別星形細胞腫瘤表達的相關性 經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表明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r=0.355,P<0.05)。 3 討論 腫瘤生長與血管生成有密切關系,實體腫瘤超過2 mm必須依靠新生的血管生成,才能與腫瘤宿主的脈管系統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在已發現的許多腫瘤血管形成因子中,VE

13、GF是作用強、特異性高的血管生長因子之一,已在多種腫瘤細胞系和組織有相關報道2。VEGF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細胞上的2種受體flt-1和KDR,調控血管生成,為腫瘤提供充足的血液供應,促使腫瘤細胞惡性增殖和侵襲性生長3。應用RT-PCR方法對星形細胞腫瘤和正常腦組織中VEGF mRNA表達水平進行檢測并行半定量比較,結果顯示,在正常腦組織中VEGF的表達指數(0.370.04)與星形細胞腫瘤(0.470.0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VEGF的表達指數隨星形細胞腫瘤病理分級的增高而增高:級(0.420.06),級(0.470.08),級(0.520.08);其中級與、級分別比

14、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級與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經Spearman等級相關證實,VEGF表達與病理分級成正相關(r=0.457,P<0.05)。證實VEGF的表達與星形細胞腫瘤惡性程度密切相關,其研究結果與報道相似4。因此,VEGF可作為星形細胞腫瘤惡性程度的參考指標。 PAR-1是典型的7次跨膜G蛋白偶聯受體,是第一個發現的凝血酶受體。PAR-1在血栓形成、炎癥反應等過程中發揮多方面作用。新近PAR-1在腫瘤侵襲、轉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關注5。Granovsky-Grisaru S等6利用原位雜交和免疫組織化學方法研究74例子宮內膜癌組織標本

15、PAR-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發現,PAR-1的表達水平與病理分級相關,與組織類型無關,在正常、分化不良、低級別子宮內膜癌中表達陰性。Kaushal V等7利用實時定量RT-PCR和免疫印跡方法檢測PAR-1表達水平,結果顯示與早期前列腺癌組織相比,進展期前列腺癌中PAR-1 mRNA的表達增加2.39倍,蛋白水平增加2.75倍,且PAR-1的表達與術前PSA表達顯著正相關,免疫組織化學結果PAR-1在腫瘤血管呈強陽性表達,提示PAR-1在腫瘤血管生成中可能有重要作用,有望成為診斷治療的新靶點。應用RT-PCR方法對星形細胞腫瘤和正常腦組織中PAR-1 mRNA表達水平進行檢測并行半定量比

16、較,結果顯示,在正常腦組織中PAR-1的表達指數(0.300.03)與星形細胞腫瘤(0.360.0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AR-1的表達指數隨星形細胞腫瘤病理分級的增高而增高:級(0.330.04),級(0.360.04),級(0.380.06);其中級分別與、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級與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經Spearman等級相關證實,PAR-1表達與病理分級成正相關(r=0.376,P<0.05)。證實PAR-1的表達與星形細胞腫瘤惡性程度密切相關,其研究結果與子宮內膜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報道相似68。因

17、此,PAR-1可作為判斷星形細胞腫瘤進展的參考指標。 目前PAR-1與腫瘤血管生成的關系報道較少,且多局限于細胞系和動物模型實驗。在前列腺癌細胞DU145中研究顯示:用PAR-1的siRNA或ERK和PI3K的抑制劑均能減弱凝血酶誘導后VEGF和IL-8表達增加的作用,提示在前列腺癌細胞系中凝血酶PAR-1系統通過上調與腫瘤血管生成有關的細胞因子從而促進腫瘤進展9。Sarker KP等10在視網膜母細胞瘤NB-1細胞系中的研究顯示,凝血酶和PAR-1的激動劑可增加VEGF的分泌,凝血酶抑制劑阿加曲班可有效減少該作用。通過對50例不同級別星形細胞腫瘤臨床標本研究發現,經Spearman等級相關分

18、析,VEGF和PAR-1兩者的表達指數正相關(r0.355,P<0.05),提示兩者在星形細胞瘤血管生成、腫瘤侵襲進展過程中具有協同作用,這為進一步探討VEGF和PAR-1作用機制提供臨床基礎。 綜上所述,VEGF和PAR-1的表達水平與星形膠質細胞瘤病理分級正相關,與侵襲性生物學行為密切相關,VEGF和PAR-1有可能成為反映星形細胞腫瘤惡性程度和病理分級的有效指標。【參考文獻】 1 吳承遠,劉玉光. 臨床神經外科學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249-254. 2 Pradeep CR, Sunila ES, Kuttan G.Expression of vascular

19、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VEGF receptors in tumor angiogenesis and malignancies J. Integr Cancer Ther,2005(4): 315-321. 3 Roskoski R J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signaling in tumor progression J. 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7(3): 179-213. 4 Mentlein R, Forstreuter F, Mehdo

20、rn HM, et al.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xpression on human glioma cells J. J Neurooncol,2004(1-2): 9-18. 5 Arora P, Ricks TK, Trejo J.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signalling, endocytic sorting and dysregulation in cancer J. J Cell Sci, 2001(6):921-928. 6 Granovsky-Grisaru S, Zaidoun S, Grisaru D, et al. The pattern of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1 (PAR1)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J. Gynecol Oncol, 2006(3): 802-806. 7 Kaushal V, Kohli M, Den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