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種非視距傳播的變電站調試通道方案謝明海,王亞倫,徐習東(紹興大明電力設計院312000)(杭州儒普310058)(浙江大學)摘 要在電力系統中最常發生的是局部性事故。當發生局部的停電事故時,如何盡快恢復供電是事故應急措施的重要內容。建設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是應對局部事故的有效手段。這就需要建設一套能夠快速重建通道的應急通信系統,在現有通信網絡發生故障或遭受破壞時,臨時承擔起傳遞監控和管理電網的信息,為恢復供電提供保障機制,降低因電力通信系統故障或供電系統故障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本文從國網紹興供電公司的實際出發,對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進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國網紹興供電公司的電力通信網現
2、狀和特點,提出一種利用現有的光纜網絡,通過無線、有線結合的方法建設機動、可靠、經濟的應急通信系統的思路;根據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的要求,設計出一個由應急通信中心、機動應急通道、綜合接入設備及現有的SDH/MSTP傳輸網組成的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的方案;對現代常用的幾種寬帶無線技術在電力系統中應用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選取TD-LTE基站中繼通信作為應急通信通道;通過對微波非視距繞射損耗計算和對非視距傳播特點、抗多徑衰落措施的分析,以及對TD-LTE基站中繼損耗估算和鏈路預算,證明了基于TD-LTE基站中繼的機動應急通道的技術可行性;介紹了LTE的演變過程、關鍵技術、系統組成,分析了TD-LT
3、E系統的性能和安全性;通過借助于紹興供電公司已建的LTE230系統的基站及用戶終端進行模擬測試,驗證TD-LTE系統的關健性能,分析測試數據表明TD-LTE系統滿足應急通信通道的要求;文中對綜合接入設備的功能要求、設備組成、通信接口、數據幀結構等作了詳細的規定;對應急通信車輛的要求和布置作了描述。本文設計的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基本能滿足的需要。隨著輸變電工程通用設計的深入,此系統還能進一步簡化和提高性能,在靈活性、可靠性。經濟性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關鍵詞:調試通道 變電站 LTE作者簡介謝明海1967年6月出生于浙江紹興。1985年9月考入華北電力學院(現華北電力大學)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專業,
4、1989年7月本科畢業。1989年7月到浙江省電力公司紹興供電公司工作。工作過的部門有調度所(現調控中心、信道公司)、設計所,現在紹興供電公司經研所工作,任設計中心總師辦主任,高級工程師。1 前言現代的變電站自動化程度很高,國網公司220kV以下的變電站基本上實行無人值班。變電站的遙信、遙測、遙控需要在變電站投運前完成點位、對象核對,功能測試等。在輸、變電工程建設中,由于線路路徑政策處理難度大、地形復雜,輸電工程建設滯后于變電工程。并且線路的改接會影響電力系統的接線,往往要到變電站投運前才進行線路割接,造成通信光纜不能提前進入變電站。為了保證自動化遠動信息的調試時間,需要建設臨時調試通道。由于
5、公用通信網沒有與電力系統以外的數據進行有效的隔離,在安全方面存在隱患,一般采用自建通道的方式解決。臨時調試通道通常的構成是在新建變電站與附近已建成的變電站之間建設無線或有線的臨時通道,再借助于原有的通信網絡實現新建站與主站端的通信。由于新建變電站與附近已建成的變電站之間的臨時通道是整條調試通道中的關鍵部分,本文主要計論的是這段臨時通道的建設方案,文中的“調試通道”特指這段臨時通道。調試通道可以用有線或無線的通信方式來實現,有線方式主要采用架設臨界時光纜,一般是與相臨的變電站之間架設一根普通光纜作為調試光纜。調試光纜架設費時費力費財,變電站投運后就沒有利用價值,拆除造成資產浪費,如果不拆除就需要
6、維護,加重通信運維人員的負擔。無線中繼通信方式有數字微波、特高頻/甚高頻(VHF/UHF)、衛星通信等。衛星通信具有中繼距離遠、覆蓋范圍廣、通信容量大、可靠性高的優點,在電力系統中多用于應急通信業務。數字微波、特高頻/甚高頻(VHF/UHF)方式要求在無線信號傳播的通道上無阻擋物,這就需要提高收、發天線的高度,把天線架設在高樓上或新建鐵塔用來安裝天線,安裝維度大、建設周期長、費用高、通用性差,不能重復利用。可以用對于光纜不能提前架通的變電站,目前沒有解決調試通道的好辦法。如果能找到并利用一種非視距傳播的無線通信裝置,在新建變電站與附近已建成的變電站之間建立臨時通道,就能較好地解決新建變電站的調
7、試通道。非視距傳播方式不需要修建天線鐵塔,不需要天、饋線的安裝,也無需對天線方向進行調整,大大提高建設速度,節省投資,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調試通道方案。通過對浙江電網某地級供電公司變電站情況的統計分析,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共有216座,地理分布不均但相對集中,主要分在三塊區域。一個變電站距它相近的另一個變電站都不太遠,極大部分在5km以內,110kV及以上的變電站中只有大市聚110kV變電站、儒岙110kV變電站、長樂110kV變電站三個站離相近變電站的距離超過5km。5km作為非視距傳播設備的傳輸距離能夠滿足絕大多數變電站的需求。2 無線信號的非視距傳播2.1 視距條件下的傳播損耗無線
8、電波有多種傳播方式,根據在傳播路徑上有無阻擋通常分為視距(LOS)傳播和非視距(NLOS)傳播。在傳播通路內沒有對微波造成阻擋的物體,微波無阻擋地在發信端與接收端之間直線傳播,這種傳播方式叫視距傳播,視距傳播的通信最常見的是微波中繼通信、衛星通信。視距通信要求在0.6倍的第一菲涅爾區域內無障礙物,否則接收信號的強度會明顯減弱。圖4.1 微波的視距傳播傳播損耗與電波的頻率和傳輸距離有關,微波在視距條件下的傳播損耗為:Llos=32.44+20lgf+20lgD(4.1)式中:Llos為視距條件下的傳播損耗(dB),f為微波頻率(MHz),D為傳播距離(km)。2.2 非視距通信的特點與視距(LO
9、S)傳播相比,非視距(NLOS)傳播的損耗通常遠大于視距(LOS)傳播損耗。非視距(NLOS)環境下,微波信號經過反射、折射和衍射到達接收端,因為各條傳播路徑會隨時間變化,參與干涉的各分量場之間的相互關系也就隨時間而變化,由此引起合成波場的隨機變化。實現非視距通信需要克服二個技術難點:一是設備要有很大的衰耗余量,二是采用的設備、技術能對抗多徑效應。2.2.1 非視距傳播的衰耗非視距傳輸環境十分復雜,無線電波在地球表面的繞射受地形不規則的影響。一般是將傳輸路徑中遇到的障礙物理想化,用各種無線信道模型來模擬,希望對非視距環境下信號傳輸做出準確的預測。這些模型一般都會分析無線信號空中傳輸損耗、地形因
10、素、收發天線高度、信號頻率等特征參數。ITU-R(th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 Radiocommunicationssector,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組)針對無線電波的光滑球面繞射和障礙物繞射提出多種預測模型,并通過大量的實測數據加以驗證,其研究成果體現在ITR-R P.526建議書中。利用其研究成果,可以估算非視距傳播的衰耗。變電站調試通道的衰耗決定了信號的傳輸距離,但要計算各種情況下實際的通道衰耗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假設一種理想化的傳輸模型,通過對傳輸模型的衰耗計算,大致了解非視距傳播的衰耗值,明確傳輸設備的衰耗余量。假設兩臺無線通信設備的收發
11、頻段均采用300MHz,天線高度均為5m,兩設備相距6km,在傳播的路徑2km處和4km處上有二個高度20m的刀刃形障礙物,如圖4.9所示。圖4.9 有二個障礙物的傳播圖無線信號從左側發射,遇到第一個障礙物時發生繞射后繼續向右傳播,第一個障礙物的頂部起電波源的作用,到達第二個障礙物時再發生繞射。因此傳播過程可分解成二部分:從左側發射點經第一個障礙物向第二個障礙物頂點傳播;從第一個障礙物頂點經第二個障礙物向右側接收點傳播。第一繞射路徑由距離a、b和高度h1確定,計算出損耗值L1(dB)。第二繞射路徑由b、c和h2高度確定,計算出損耗值L2(dB)。L1、L2用單個刀刃形障礙物繞射損耗計算公式進行
12、計算。考慮到兩個刀刃形障礙物之間有距離b,必須加上校正項LS。LS可以用下面公式進行估算:LS=10lga+b(b+c)b(a+b+c)(4.16)相對于自由空間傳播,二個孤立的刀刃形障礙物的總繞射損耗為:L=L1+L2+LS(4.17)單個刀刃形障礙物繞射的損耗J()(dB)近似為:J=6.9+20lg-0.12+1+-0.1(4.15)為標記的單個歸一化、無量綱的參數,與連接路徑兩端的直線上方障礙物頂部的高度、波長、障礙物與路徑兩端之間的距離相關。的計算可參照ITR-R P.526建議書。單個刀刃形障礙物繞射的損耗也可查損耗曲線得到。圖4.6 單個刃形障礙物繞射損耗曲線根據上述公式,可估算
13、出二個孤立的刀刃形障礙物的總繞射損耗:h1=h2=10(m)=h2(1d1+1d2)=10×21(12000.08+12000.08)=0.4472L1=6.9+20lg0.4472-0.12+1+0.4472-0.1=9.86(dB)L2=L1=9.86(dB)LS=10lga+b(b+C)b(a+b+c)=10lg1612=1.25(dB)總繞射損耗為:L=L1+L2+LS=9.86+9.86+1.25=20.97(dB)發射點與接收點間的總損耗為:97.55+20.97=118.52(dB)當采用2000MHz頻段時,總損耗為:114.02+30.03=145.05(dB)2.
14、2.2 非視距通信的多徑衰落及對策非視距信道與視距信道相比,不只是損耗變大,在非視距信道中,無線電波經多條反射、繞射和衍射到達接收端,不同路徑的信號具有不同的時延、衰減和極化,同時多徑傳輸還具有時變特性,產生隨機衰落和周期性衰落,傳輸的信號特性和信道特性決定了衰落的類型。多徑傳輸的時延擴展引起的衰落有平坦衰落和頻率選擇性衰落;如果無線信道帶寬大于傳輸信號的帶寬且有恒定的幅頻特性,傳輸信號帶寬的倒數(即信號周期)遠大于信道的多徑時延擴展,接收信號會經歷平坦落過程,接收信號的幅度分布是瑞利分布。當無線信道帶寬小于傳輸信號的帶寬,多徑時延接近或超過傳輸信號的周期時就會產生頻率選擇性衰落。系統可以采取
15、均衡、直接序列擴頻、OFDM、智能無線電等技術來改善頻率選擇性落對數字通信造成的影響。多徑傳輸的多普勒擴展引起的衰落有快衰落和慢衰落。如果信道沖擊響應在信號周期內變化很快,即信道的相干時間小于傳輸信號的周期,由于多普勒擴展引起頻率色散,從而導致信號失真,信號經歷快衰落。快衰落會增加系統的誤碼率和誤分組率。常用的對抗快衰落的技術有差錯控制編碼、調頻技術、跳頻技術、分集技術和交織技術等。當信道沖擊響應變化率比傳輸的基帶信號變化率低得多,信道的多普勒擴展遠小于基帶信號帶寬,此時信道為慢衰落信道。3 通信方式的選擇3.1 新興無線傳輸技術的優點:無線傳輸技術有應用非常成熟的小型數字微波,也有新興的方式
16、如McWiLL技術、WiMax技術、LTE等。這些新興技術采用了頻分多址(FDMA)、自適應調制編碼(AMC)、多入多出(MIMO)、自動重傳請求(ARQ)、多重加密等現代無線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發射功率低、容量大、安全性高等優點,由于采用頻分多址等新技術,具有抗多徑衰落能力,非常適合非視距環境下的傳輸。但是這些新興的無線傳輸技術和設備多數是用作集群通信應用,主要是利用基站進行大范圍的覆蓋,提供一種固定用戶或移動用戶的接入技術,系統主要由基站和用戶終端構成。受用戶終端尺寸和性能的限制,非視距的傳輸距離都不太遠,一般僅1公里左右,不能滿足變電站調試通道的要求。3.2 LTE技術的特點LTE(Lon
17、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是3GPP大力發展的新一代寬帶無線通信技術,屬于國際標4G標準。根據上行、下行信道的方式,分為LTE的TDD(時分雙工)系統和FDD(頻分雙工)系統。TDD系統的演進與FDD系統的演進相似度很高,是同步進行的。LTE除了除有其他幾種新興通信方式的優點,在非視距傳輸環境中更有自己的優勢。LTE采用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正交頻分復用技術)和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作為其無線網絡演進的標準。將由CDMA技術改變為能夠更有效對抗
18、寬帶系統多徑干擾的OFDM。OFDM技術源于20世紀60年代,其原理是將高速數據流通過串/并變換,分配到傳輸速率相對較低的若干個相互正交的子信道中傳輸,可以減輕無線信道的多徑時延擴展所產生的時間彌散性對系統造成的影響。OFDM具有抗多徑干擾、實現簡單、靈活支持不同帶寬、頻譜利用率高支持高效自適應調度等優點。MIMO技術利用多天線系統的空間信道特性,能同時傳輸多個數據流,從而有效提高數據速率和頻譜效率。將MIMO技術用于非視距傳輸,能同時利用空間分集接收和頻率分集接收,大大提高抗多徑干擾能力。TD-LTE網絡架構主要由eNodeB(Evolved Node B,演進型Node B)和aGW(接入
19、網關)兩部分構成,和2G、3G網絡比較,少了RNC,減少了通信時協議的層次。eNodeB除具有原NodeB功能外,還承擔了RNC的大部分功能。eNodeB具有現有3GPP R5/R6/R7的Node B功能和大部分的RNC功能,包括物理層功能(HARQ等),MAC,RRC,調度,無線接入控制,移動性管理等;aGW作為核心網的一部分,包括3種功能實體: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動管理實體)、SGW(Service Gateway,服務網關)和PGW(PDN Gateway,分組數據網網關)。LTE網絡最大特點是網絡扁平化,LTE采用由eNodeB構成的單層結
20、構,有利于簡化網絡和減小延遲,實現低時延、低復雜度和低成本的要求。相對于3G網絡, TD-LTE協議中引入了X2接口,用于基站間的空間接口,多個eNodeB可組成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系統,利用空中中繼和多站接收,能提供更遠的傳輸距離和更高的傳輸可靠性,能滿足各種復雜情況下的使用要求。這使得利用LTE的eNB互連構成寬帶、遠距離非視距傳輸通道成為可能。4 LTE變電站調試通道的組成建設變電站調試通道的就是在新建變電站與就近的運行變電站之間架設一道臨時通道,當采用LTE(TD-LTE或FDD-LTE)
21、基站中繼作為變電站調試通道時,應由LTE的兩個機動eNodeB(Evolved Node B,演進型Node B,俗稱基站)構成。機動通信車輛作為調試通道設備的移動承臺,與無線通信裝置一起組成了車載基站,基站間以非視距傳輸為主,傳輸距離不小于5km,通道有效容量不小于1.4Mb/s。變電站電壓等級不同、電氣二次設備不同、接口類型不同,為了增加變電站調試通道的通用性,需要增加綜合接入設備。4.1 基站設備eNodeB(Evolved Node B,演進型Node B)是LTE系統的無線接入設備,也即基站設備,主要由BBU(基帶處理單元)、RRU(射頻拉遠單元)及天線、電源等組成。主要完成無線接入
22、功能,包括空中接口管理、接入控制、移動性控制、用戶資源分配等無線資源管理功能。多個eNodeB可組成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系統。天線與RRU采用饋線連接,RRU通常靠近天線安裝,以減少饋線損耗。RRU與BBU采用光纜連接。這種分布式基站結構見圖4.14。本方案每個車載基站配置一套GPS、1套BBU、2套RRU及天線,兩基站間采用雙發雙收,采用頻率分集和空間分集多路技術,提高抗多徑衰落的能力。基站GPS信號模塊接收到GPS信號后,通過1/2同軸饋線連接至基站設備的時鐘板。本系統擬采用GPS作為同步時鐘
23、,一個車載基站為一個同步區。不考慮UE的服務區切換。為了能使應急通道快速投入,縮短調試時間,天線采用單極化全向外置天線。圖4.14 分布式基站基帶處理單元主要功能為基帶處理,信令處理,無線資源管理,以及提供到核心網的傳輸接口,提供操作維護功能和時鐘同步。是基帶控制單元,其主要功能包括:l 提供eNodeB與MME/S-GW連接的S1接口,以及eNodeB與eNodeB連接的X2接口;l 提供與RRU通信的CPRI接口,完成上下行基帶信號處理;l 集中管理整個基站系統,包括操作維護和信令處理;l 提供與集中操作維護系統連接的維護通道;l 提供時鐘接口、告警監控接口、USB接口等分別用于時鐘同步,
24、環境監控和USB調測等。USB加載口具有USB加密特性,可以保證其安全性。射頻拉遠單元(RUU)實現基帶信號、中頻信號和射頻信號之間的轉換,實現對無線接收信號的解調、對發送信號的調制和功率放大。要求支持TD-LTE主流頻帶,射頻拉遠單元具有全工作帶寬,大發射功率,高功放效率。RRU可靠近天線安裝,節省饋線長度,減少信號損耗,提高系統覆蓋容量。RRU主要完成基帶信號和射頻信號的調制解調、數據處理、功率放大、駐波檢測等功能。在本方案中, LTE構建的變電站調試通道包括二個eNB。為了提高基站的通用性和使用的靈活性,兩個車載基站都作同樣的配置。為了能更有效地對抗多徑衰落,在信號速率不變的情況下,LT
25、E系統盡可能采用配置較寬頻譜帶寬,充分發揮OFDM抗多徑衰落的能力。同時采用雙發雙收的MIMO技術進行空間分集和頻率分集。4.2 用戶終端設備TD-LTE用戶終端設備(UE)主要功能是將變電站中需傳遞的數據轉化為無線信號,傳遞到車載基站,并接受車載基站下行的無線信號傳遞給變電站的相關系統。用戶終端設備在損耗允許的范圍內可以與車載基站相距可靠連接,使車載基站的停放位置更有選擇性,提高應急通信系統的實用性和靈活性。4.3 綜合接入設備綜合接入設備的功能包括多路串口和開關量采集、控制系統和系統軟件,實現多路串口和開關量采集的功能。完成串口設備的讀寫和網絡數據的收發,軟件系統負責完成協議轉換工作、數據
26、封包、數據緩沖、參數配置。通過協議轉化完成數據的透明傳輸。在變電站調試通道中有三個地方需用綜合接入設備:新建變電站采用UE與eNodeB連接方式時,為解決UE與變電站各類業務的接口需設置綜合接入設備;eNodeB直接設在變電站內,為解決eNodeB與變電站各類業務的接口需設置綜合接入設備;在通信中心進行各類業務的匯接與分離,需設置綜合接入設備。4.4 通信車輛將LTE的基站(eNodeB)及配套設備就安裝在通信車輛上,能節省基站安裝、調試和天線的安裝、調整,方便運輸。用通信車輛作為基站的平臺,可以攜帶蓄電池及其他更多的工具、附件,提高了變電站調試通道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二根單極化全向外置天線分別
27、安裝在車身前后兩端的天線升降架上,天線升降架的最大升高高度不小于5米。圖6.1 機動應急通信車輛外觀圖通信車輛不是簡單的運輸工具,它也是一個移動的通信站。為滿足變電站調試通道的需要,充分發揮移動的通信站的功能,通信車輛的布置應參照通信機房及移動基站的有關規程。4.5 變電站調試通道組成用于變電站調試通道組成如圖3.1所示。圖3.1 變電站調試通道模型從變電站調試通道模型中可以看到有二種方式完成新建變電站至中轉變電站的數據傳送:第一種是將車載基站開到新建變電站的通信機房旁,將變電站的數據通過線纜接入車載基站的綜合接入設備,經基站中繼傳輸至附近投運的變電站;第二種將車載基站停靠在一個新建變電站內或
28、附近、各方面條件較好的地方,新建變電站的數據通過無線用戶終端(LTE終端UE)接入附近的車載基站,再經車載基站間的無線信道傳輸至中轉變電站。第二種方式應用更靈活,當配備足夠數量的無線終端,不僅可作單個變電站的調試通道,也可用于局部區域的應急通信。5 LTE通道鏈路預算鏈路預算是對發射端至接收端所有增益和衰耗的核算,來估算傳輸路徑的最大允許損耗,進而確定從發射端到接收端的最遠距離。LTE調試通道有車載基站車載基站、UE基站、車載基站UE三種鏈路。最大允許路徑損耗PLmax(dB)可以表示為:PLmax=PTXGTXGRXLfMfMILCLbSRX(4.21)其中:PTX為發射機最大發射功率(dB
29、m);GTX為發射機天線增益;GRX接收機天線增益(dBi);Lf為饋線損耗(dB);Mf為陰影衰落余量(dB),陰影衰落標準差為8dB,取85%的邊緣覆蓋概率和95%的區域覆蓋率相對應的陰影余量為8.3dB;LC為建筑物穿透損耗(dB);Lb為人體損耗(dB);MI為干擾余量(dB);SRX為接收機靈敏度(dBm)。SRX是指接收機輸入端為保證以一定誤碼率正確解調信號所必須達到的最小信號功率,收信機靈敏度SRX由下式確定:SRX=底噪(接收端噪聲功率)+解調門限(信噪比SINR)(4.22)5.1 LTE基站間鏈路預算變電站調試通道中,兩LTE基站的中繼作為主要傳輸通道,是整個調試通道通信系
30、統的關鍵。除了預測兩基站中繼通道的傳播損耗,還應計算允許的路徑衰耗。在本變電站調試通道方案中,以TD-LTE設備為例。兩TD-LTE基站均采用雙發雙收,最大發射功率46dBm,每路43dBm;發射天線增益18dBi,接收天線增益18dBi;取多徑衰落余量8dB。計算得基站間允許的最大路徑衰耗為152dB。大于之前雙重孤立的刀刃形障礙物繞射的損耗值,說明兩基站可以達到預想的中繼距離。表.4.1 TD-LTE基站間鏈路預算(基站基站)(2.1GHz/15MHz/2×2MIMO)序號項目參數備注1鏈路速率(kb/s)102440962使用帶寬(kHz)180043203RB數10244最大
31、發射功率(dBm)46462×2,每路43dBm5發射天線增益(dBi)18186接收天線增益(dBi)18187噪聲系數(dB)2.32.38接收基底噪聲(dBm)-102.5-96.59SINB(dB)-0.4-0.410接收機靈敏度(dBm)-102.9-96.9=(8)+(9)11饋線和接頭損耗(dB)2.32.312穿透損耗(dB)2020車載基站在戶外時為0dB13多徑衰落余量(dB)8814陰影衰落余量(dB)8.38.315干擾余量(dB)3316最大路徑損耗(dB)158152=(4)+(5)+(6)-(10)-(11)×2-(14)-(15)通過對LTE
32、基站間鏈路預算的估算,LTE基站中繼方式作為變電站調試通道的傳輸方式,能滿足一般情況下的衰耗余量要求。5.1 車載基站與UE間鏈路預算車載基站與UE間的傳輸距離較近,傳播損耗容易控制,當傳播總損耗超過相應的鏈路預算時,可以通過將UE放在控制室墻外、縮短車載基站與UE之間距離、尋找無阻擋的通道等方法解決,不會成為應急通道的技術制約因素,因此本文不作討論。6 結論對國網紹興供電公司現有電力光纜網、SDH/MSTP傳輸網絡及變電站站點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得出國網紹興供電公司適合建設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的結論。提出了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建設的設計原則。設計出了一套由一對車載TD-LTE基站作為中繼通道、利用現有光纜傳輸網絡中轉的變電站機動應急通信系統方案,較詳細描述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對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和性能作了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種應急通信系統建設的新思路。本方案用無線車載應急通道來代替常規固定通道,通過無線/有線融合完成應急通信業務的傳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相關課件
- 中醫婦科護理課件
- 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書法專業》生涯發展展示
- 自媒體賬號內容合作合同(版)
- 生豬養殖合作協議
- 專科電子信息工程課件
- 項目合同協議書模板
- 二手房屋帶車庫交易合同樣本
- 軟裝一體化裝修合同模板
- 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一中學2025屆普通中考第二次適應性檢測試題數學試題含解析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二子女無財產無債務離婚協議書
- 裝配作業指導書
- 換填承載力計算(自動版)
- 公司董事會會議臺賬
- 2021-2022學年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
- 煤礦安管人員七新題庫及答案
- (完整word版)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
- HIV-1病毒載量測定及質量保證指南
- 電路原理圖設計評審檢查要素表
- 工控機測試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