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_第1頁
2022年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_第2頁
2022年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_第3頁
2022年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_第4頁
2022年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品質文檔2022年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跡材料 XX年,全國聞名女勞模呂玉蘭的故里河北省臨西縣東留善固村,迎來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別客人。他放棄省城舒適優越的生活環境,一頭扎進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扎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先后33次來到這里,駐村300多天;這五年,他為東留善固這座村莊注入了全新的進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的騰飛抹上了濃重的一筆;這五年,他和東留善固的父老鄉親結下了濃濃的鄉情,成了這里地地道道的“東留善固人”。 “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農夫,心里覺得沒著沒落兒的。” 她,和農夫有著割舍不了的深深情緣 XX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鋪蓋,只身一人不聲不響地離開了繁華的省會城市,來到了夢

2、里牽掛、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東留善固村。 雖然是悄無聲息,但還是“驚動”了他過去很多老戰友。很多人問他,“東留善固給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勸他,“都啥年月了,還去革命,該歇歇了!” 對這位村里地里處處“亂轉”的老人,一開頭村民們也感到奇怪:“老張這次來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勞碌了大半輩子,好簡單離休在家了,就不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卻說,“我這人大半輩子抓農村工作,也沒啥愛好,就是愛和農夫打交道。農村,空氣好,民風醇,人厚道,有活兒干!” “農夫就像家里的暖水瓶,外邊涼,里邊熱。我跟農夫有感情。退下來想踏踏實實地給老百姓辦點事兒”正是這發自內心的樸實想法,使他的心與農夫緊

3、緊地貼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他晚年“余熱”獻給了他心愛的農村,獻給了他深愛的農夫。 今年已是74歲高齡的她,1945年6月參與革命,曾任邢臺地委副書記、衡水地區行署專員、省人大常委、省工經聯主席等職。1998年省委批準他離休,為革命事業勞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時“閑”了下來,離開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覺得沒了著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臺地區工作了整整XX年,期間曾多次到東留善固村里調研指導工作。離休后,他放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鼠標根據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棄了很多兼職,甚至連自己家鄉的村莊聘他,他都拒絕了。滿懷濃濃的玉蘭情結,揣著對老百姓的愛心,帶著對東留善固的縷縷鄉

4、情,以及對新一任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的希冀與信任,XX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為東留善固村顧問。 “東留善固是我的第二家鄉,說實在的,我真放不下這里啊” 來到東留善固,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知道他歷來艱苦樸實,于是就在村里的小食堂支配了簡潔的午餐,四菜一湯。沒想到,她老人卻一臉嚴厲,“我第一次來,你們把我當客人,上了這么東西,吃不了都鋪張掉了,從下頓開頭,以后每次只要兩個小菜,鄉親吃啥我吃啥。記住,我是給咱村幫忙來了,不是添亂來了。雖然條件好了,但不能壞了艱苦奮斗的法規。” 有一次,說到做到的她讓呂廷祥栽了面子。呂廷祥考慮到老人日夜為村里大事小情操勞受累,臉曬黑了,人也瘦了,實在過意不去,就靜靜支配

5、食堂多做出一個菜來,沒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氣上來了:“撤下一個菜,留到下頓吃。不撤,就罷飯!”平常有淚不輕彈的硬朗漢子呂廷祥流淚了:“您是打心眼里幫俺啊,叫鄉親們的心里咋能過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愛著這片土地,他把滿腔心血傾灑在了東留善固。每次來,他都把日程排得滿滿當當的:搞規劃、上黨課、去學校、和村干部風里雨里一塊兒跑項目他老伴說:“老張把家都忘了,就連說夢話也是東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駐村,他都是兩個簡潔的小菜,住著最簡潔的農家院落,他用真誠的樸實打動著身邊的每位同志。很多次呂廷祥背著她和村干部靜靜合計:“老人都這么大歲數了還為咱村的事操勞,多少給老人一點酬勞,也算是鄉親們一片心愿。”但這

6、片“好心”都被老人毫無情面地一次次拒絕了。“靠工資收入生活滿過得去,錢是身外之物,到東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還可以,關心你們出出辦法,當當參謀,能使東留善固人富起來,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老人心里裝的是東留善固的現在和將來,為讓百姓的日子有奔頭,他把心都掏給了鄉親。” 村干部稱他是“俺村第三次創業的總設計師” XX年一個酷熱的夏夜,勞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進入了夢鄉。然而,她老人仍戴著老花鏡對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字斟句酌。這已是他修訂過的第五稿了。就是這本薄薄的章程,飽含著他五個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東留善固如何實現以法治村,這是她和村干部們一起探究的一個新課題。這村原有的一本規范

7、化管理章程,還是1995年他擔當省八屆人大常委時參加制訂的。可季節變了要換衣裳,形勢變了要換思想,原有的章程明顯已經落伍了。于是“修”東留善固的新“憲”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腳”。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化到各家各戶,細聽每一位村民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鼠標根據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的所需所愿。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給鄉親們聽,看他們還有啥意見。為了使章程更加嚴謹規范,她老人又分別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設討論會和臨西縣人大,懇求有關專業部門從法律、政策上把關。經過五個多月的反復醞釀,舊章程重新更名為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條,上合國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干,啥事不能干,一翻小本

8、本心里就有數了。這是俺們村的小憲法啊!”村民們這樣評價。 摸透了村情和鄉親們的意愿,她老人幫助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綻開了推動政治經濟進展的全方位攻略。為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每次來東留善固,上黨課成了他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只要她老人駐村上黨課,晚上村委會的辦公室里就擠滿了黨員,就連七、八十歲的老黨員只要聽說上黨課了,也讓兒孫攙扶著去,說啥也舍不得拉下一課。經常是從晚上8點講到夜里12點,沒有一人離開,惟恐灌不進耳朵。一些老黨員說,“老張講的黨課通俗易懂,像重錘敲鼓心啊。”如今,東留善固村的80多名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里有啥難事急事,黨員都是搶著上。村民們說,

9、“黨員就是黨員,要不村里為啥有這么多年輕人爭著要做黨的人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月,作為全國勞模的老支書呂玉蘭,至今深深受到東留善固村民的愛戴,在她身上體現出的艱苦奮斗、戰天斗地、堅持走集體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們的頭腦中有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很多村民不好意思搞個體經濟,怕給玉蘭丟臉抹黑,傳統觀念使這個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進展個體經濟,讓百姓鼓起錢袋子,不是給玉蘭丟臉,而是給玉蘭掙面子!”她老人的話振聾發聵。他親自率領村主要干部到個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外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并把該村經濟進展思想和措施歸納為“抓住集體、放開個體、多業并舉,共同富有”。就是這四句話讓村民們的心里敞亮了,顧慮打消了。觀念變

10、、天地寬。放開了思想的東留善固人也放開了手腳。這一年,村里個體運輸從起初的三家兩戶,進展到200多人參加的運輸市場;棉紡作坊聯合生產,已經進展到300多家;軸承加工業也如星星之火慢慢燎原;個體經濟占據了該村的大半江山。 抓個體不放集體,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滿。1999年,玉蘭酒廠一度陷入逆境。當得知衡水老白干酒業集團老總是邢臺縣人時,她老人發揮他曾經在衡水工作過的優勢,帶領技術工人來到老白干酒業的廠房取經學習,進展了新的生產線。還把技術廠長請來手把手地教。如今,玉蘭酒廠已進展成為該村具有肯定生產、經營規模的支柱企業。 為加快東留善固的進展,她到省林業廳、農業廳請專家,關心村里引進技術和品種,對萬畝

11、果園進行嫁接、改造。規劃利用三年時間,讓東留善固成為冀南平原最綠的地方,進展生態旅游。他還帶領村干部進京津、下溫州招商引資,上項目、辦企業。春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然而,去年臘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干部卻在趕往溫州的路上。因為,只有在過年這幾天,溫州的老板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談的最好時機。大年的三十、初一、初二,他們馬不停蹄,洽談會開了一個又一個,溫州老板也一次一次被感動,“就沖這股勁兒,不和你們合作跟誰合作?”就這樣,合作項目順當談成了。直到正月初三,老人才匆忙趕回家中和妻兒團聚。這時,他已經累得走不了路了。 隨著村辦企業水泥廠、紡紗廠的興建,電力資源的緊缺成為了企業進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電力告急的現

12、狀,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邁,靠自己在省里的老面子、老關系,跑省進廳,最終要來了3.5變電站的指標,一方面村里勒緊褲腰帶籌集三百萬元的建設資金。指標要來了,老人卻病倒了,他在病中興奮地對黨總支書記呂廷祥說“你們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么了,電力部門變了卦,眼看著指標就要泡湯。但老人尚在病中,擾他又于心何安。廷祥書記正急火攻心的時候,她老人關懷地打來電話問他變電站建得如何了,呂廷祥這才吞吞吐吐地把實話說出來。老人二話沒有,托著帶病的身體,去和有關省領導聯系,當聽說主管領導正在外地開會,他們就直奔會場。省領導被他們這種執著的精神打動了,當即拍板進行協調。 如今,村變電站如期開工,轟隆隆地機器

13、轉了起來,白白的棉花飛揚著村民們的感謝,一寸寸白紗綻放著產業婦女們漂亮的笑臉,疾馳的水泥線上滾動著辛勤與汗水換來的財源,外來務工人員在這里安家落戶 這些年來,個體、私營經濟的進展態勢成為了該村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是前40年總投資的兩倍。在此基礎上,他們又謀劃了新一輪經濟騰飛的藍圖,開頭了“三次創業”,一批又一批農夫轉變了角色,打開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門,東留善固村的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全面提速階段。 “他不要東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貼了那么多,他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們的眼里,她就是這樣一位親民愛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產黨人 聽說要采訪她老人,玉蘭中學的

14、幾名老師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村委會辦公室,向我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老人辦訓練的事兒。東留善固村本資料權屬文秘寫作網,放上鼠標根據提示查看文秘寫作網更多資料有2300多名村民,直到XX年還沒有一所完整的中學。村里的孩子們,有的到十幾里外的鄰村或鎮里上中學,有的則由于多種緣由停學或輟學,過早地擔當了家務農活兒。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訓練,孩子窮輩輩窮啊!”她老人下決心要在村里建起一所屬于東留善固自己的村辦中學。 缺少資金,她老人帶頭從自己的退休金里拿出了300元;老師沒有備課本,學生缺少作業本,他還將自己出版專著剩下的紙訂成作業本、筆記本,送給了教職員工和同學們。呂廷祥書記得知此事后,馬上在每個

15、本子的扉頁上寫下“祝你成才她贈”幾個大字。九個閃閃大字熠熠生輝,那分明是老人火紅的愛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師們在座談中不經意地了解到,鎮上已經欠發了老師7個月的工資。7個月啊,眼看著老師精神不振,學生寥寥無幾,玉蘭學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話沒說,馬上來到村里和呂廷祥等村干部一起協商打算由村集體貸款2.8萬元支付了老師的工資,穩定了老師的心情。 她老人慷慨解囊辦訓練的事傳到縣領導那里,縣里當即協調了資金和師資問題。村投資250萬元蓋起了XX多平方米教學樓,學校已進展成為15個教學班,600多名在校學生,30多名教員的一般中學。 XX年,市委常委、秘書長王離湘,副市長郭俊苓和廣闊老師、學生一道過了

16、一個歡樂的老師節。在發言中,她老人滿懷深情地提出力爭把玉蘭學校辦成“臨西第一,邢臺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標。如今新的玉蘭學校為了適應農村經濟的特點,提出了“3+1”訓練教學新方針,也就是說中學畢業后,可以選擇再加一年的職業技能學習,就取得學校、職業兩個證書,為農村培育了諸多有用人才。 她老人的執著與愛心也深深感動著老師、學生和鄉親們。他們也都把老人當作親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學生們用“張爺爺”送給他們的作業本畫上了一幅東留善固的村景送給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輕老師在這里安下了心;體弱多病長年在家“療養”的老老師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重新登上了講臺;鄉親們有的從自家果樹上摘下一捧紅棗也忘不了

17、給他送去,讓老人嘗嘗鮮兒 她老人人在東留善固,心也融入了東留善固,他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他把家里的大圓桌送給村里的食堂,還把裝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辦企業,就連省高速大路更新下來的萬年青,他也讓村里用大車拉來美化街道。他把村里的老年人看作功臣,關愛有嘉。每次來村他都會去探望年邁的老人,他組織村民每年春秋兩季進行曬被評孝競賽;讓村老年協會給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5元零用錢;給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送生日蛋糕;XX年“九·九”重陽節,組織老人坐上小臥車到搖鞍鎮參觀波爾山羊,樂得老人們合不攏嘴。還請醫德高尚的大夫給老年人檢查身體。老人們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親兄弟。幾天不見,就想他 如今富起來的東留善固,村里條條都是筆直寬敞的水泥路,路邊的小樹苗郁郁蔥蔥,村民們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圍起院墻的平房之外,還有不少兩層小樓;村辦工廠一字排開,校內里抑揚頓挫的讀書聲響徹莊園的上空,村落間的深井冒著汩汩清泉,3.5伏變電站遙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