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模式研究-副本_第1頁
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模式研究-副本_第2頁
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模式研究-副本_第3頁
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模式研究-副本_第4頁
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模式研究-副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研究 1 2012年2月19日星期日 徐貴東 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研究中學教育要真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都應有利于學生參與意識培養。在新編教材的藍圖上,制定出提高學生參與培養的教學策略,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1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現狀1.1學生課堂現狀的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學生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參與學習的現狀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是我校高二7班全體學生,共44名問卷教材取自美國克勞斯博士如何有效學習一書,選擇了與參與學習直接關聯的8個問題進行調查統計,涉及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要方面。問卷的每道題有ABC三個選項,A為

2、“經常”,B為“有時”,C 為“從不”,要求學生在符合自己的情況的選項上做“”,選擇A項的記2分、選擇B項的記1分,選擇C項的記0分,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看出: 表1 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學習的狀況調查表編號問卷內容滿分得分百分比1積極參與課堂理論 88 46 52、27 2懂得從別人的發言中獲益 88 58 65、9 3積極思考,用自己的話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88 40 45.45 4閱讀教材時,思考原理和方法 88 62 70.45 5愿意與同學合作互助 88 60 68、18 6學會學習別人的長處 88 62 70、45 7樂于助人 88 61 69、32 8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88

3、 62 70、451、1、1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缺乏表中第3項“積極思考,用自己的話回答老師的提問”得分最低,僅占滿分的45.45%,其次為第1項“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占滿分52.27%。1,1.2學生有合作互助,參與學習的愿望從表1中第5、7、6即如果可知,這三項分別占滿分的68.18%和70.45%反映出學生互相合作的參與學習的愿望。1.1.3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較低從表第3項看,得分很低,還反映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較低。1.1.4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的傾向表中第2項“從別人的發言中獲益”得分為65.9%,第6項“學習別人的長處”得分最高為70.45%。這兩點雖然不矢一種有點,但從另一角度分析,

4、學生希望別人多伐多展現思維,而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多“暴露”自己,他們習慣與“接受”和“吸收”,這與傳統的教學影響不無關系。1.1.5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 第4項“閱讀教材時,思考原理方法”則得分最高,占滿分的70.45%這是本課題研究的有利條件,這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教師中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有關。1.2學生參與學習現狀的原因分析形成學生參與學習現狀較差的原因有許多,我認為主要由以下兩點:1.2.1今天的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在長輩的呵護下成長,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享受型環境中,家庭生活很少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這是造成他們參與的機會,這是造成他們參與能力發育不良的原因。1.

5、2.2教育原因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的單向型知識傳遞模式。這種模式,又使學生參與能力發育后天失調(雖然學生的接受學習能力要強于參與學習能力),即使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學校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傳統教育的這一影響仍不可低估。因該指出的是,調查中發現的噓聲有合作互助,探討學習的學習愿望,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因素。在學生的接受學生傾向中也存在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有利因素。學生的自學能力基礎也是一個重要的有利條件。只要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趨利避害,歷盡能力的改善學生成長的后天環境條件,也可能開發出學生參與學習的潛能。2異質合作,分層遞進的教學思路目前,以班級為單位的課

6、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題。教師只能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才能優化課堂教學,才能加強基礎,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異質合作,即把學生按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智力水平編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由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組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異質小組內的合作互助,異質小組間的學習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他們學習互助,培養他們參與學習,共同實現教育目標。分成遞進則是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的差異,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從簡倒繁,循序漸進的為學生鋪設符合認知規律的思維軌道,設置合理的思維坡度,然各種不同層次的學生達

7、到教學要求。2.1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思路的理論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必須承認差異,正確處理差異。我們認為,異質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能產生互補和激勵作用。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同齡學生認知差異往往處在同一“最近發展區”內。發展較晚的學生易于接受發展相近但超前一些的學生的影響,促進認知發展。異質合作就是通過異質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助,形成知識和能力互補的良好環境,促進教學班級的整體認知水平的提高過程。課堂教學中的異質學生合作學習,使課堂教學活動由教生雙邊活動向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變方向拓展,在教師的指導下,異質學生之間的磋琢磨,質疑問難,共同探討,使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主題,

8、素質教育認為所為優等生和后進生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每個學生之間都潛藏著智慧和才能有待開發。形式上的學習主題一旦形成真正的學習主題,被動學習一旦轉變為主動探究,其蘊含的學習積極性將會極大的發揮出來,潛藏在學生身上的智慧和才能也會得以開發。由此可見,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思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有助于激發學生動機,發展學生個性,因而是可行的。課堂教學中異質合作,分層遞進,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的機會。學生們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想象,積極思維而,主動的了解,認識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究不同事物之間的關系。在認知過程中,異質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具有培養參與與學習能力功效。參與能力是現代公民素

9、質構成的基本素質之一。培養學生參與能力是當前中學教育從應試教育轉軌的重要任務之一。這說明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思想具備現實意義。在異質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為啟發引導,分成遞進。面對異質學生的差異,教師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要從簡到繁,化難為易,極小成大,分層遞進;在方法上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啟發引導。教師既要注意異質組內學生之間的差異,運用學生認知發展過程中“最近發展區”原理,通過組內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達到異質互補,優化學習效果,又要巧設各類適度的“思維空隙”,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使定位于“最近發展區”內的“思維空隙”最終在異質學生的互助合作中得以解決。學生們在解決“思維空隙”的認知

10、沖突體驗愉悅,整個教學活動逐步分成遞進。異之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思路本質上市因材施教,啟發教學原則的表述。2.2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思路的實施2.2.1分層定位,異質編組2.2.1.1摸清情況,是分層定位,異質編組的依據在對學生學習的基礎,智力能力及個性心理特征情況全面和細致的調查后,著手定位,編組工作。情況摸得越透,定位編組就越恰當、準確,2.2.1.2異質編組根據了解情況,把學生分成A、B、C三類,然后將學生混合編組,每組四人。一般每組由A、C類學生各一名,B類學生兩名組成。2.2.1.3確定角色,推選組長組長具有領導和組織協調作用。組長可由A、B、C三類學生中任何一類學生擔任,以淡化學生

11、等級意識,調動后進學生積極性。2.2.2實施原則2.2.2.1平等參與原則異質合作的學生類別僅表明學生間的差異,無高低之分,不同類別的學生各有所長,組內學生可優勢互補。例如有的學生有較強的分析能力,不輕信別人,敢于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合作學習中可以讓他當小先生,具有詳盡的表述自己的思維;熱油的學生則長于動手操作,試驗時就可以然他先走一步,為其他學生做演示;對于傾向于整體把握,而不敢提出見解的學生, 則可讓她多回答一些需要多加以思考的問題,顯露其把我自覺的特長、。平等參與是異質合作的基礎。2.2.2.2集體代表發言優先原則組間交流中,代表小組的發言有先進行,個人發言只能在小組發言之后,此舉旨在促進

12、組內異質學生的合作互補。2.2.2.3組間競賽,激勵原則課堂學習討論發言的評價由教師掌握。評價方式為打分,優為5分,良為4分,差為3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階段性評比。此原則激發學生多參與,發好育。2.2.2.4后進生傾斜原則對后進學生的發言,在堅持科學性和準確性的前提下,在課堂表達知識的深度方面,均適當放寬要求,以鼓勵后進生多發言。2.2.2.5提問難易容量恰當原則教師提問,問題應定位于學生認知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內,對教材中的難點,應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同一知識點可設置不同難度、層次的幾個小問題,分步解決,層層遞進,是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達到教學目的。例如:為什么體育鍛煉能使肌肉長得粗壯、收縮

13、力強?這一問題可以分解為:骨骼肌的結構是怎樣的?骨骼肌的活動有何特點?骨骼肌活動需要的氧氣和養料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五個問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在解決新的復雜問題時,要鼓勵學生發善思維,這時的合作學習顯然要優于個人努力。例如在解決農藥污染這一問題時,學生們異想天開,從發明高效低毒農藥到培養植物抗病品種,設想出十余種方法來預防農藥污染,學生們的思維也因此得到開發。在完成成各種簡單的或不需要進行太多思維的作業時,就無必要再讓學生討論了。2.2.2.6啟發指導原則對異質組學生之間的討論,教師要特別關注,予以指導。討論前,教師要指導學生收集資料,準備參與討論;討論中,教師既要

14、關心異質學生間的互助互補,又要為各層次問題鋪設一定的思維軌道,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發言中分析歸納出思維方法,展示思維軌跡,進行學法指導;討論后,教師要對各組討論學習情況作簡單評價,以貫徹組間的競賽激勵原則。2.3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思路的實施模式2.3.1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實施準備過程研究學生的認知最近發展區決定討論題內容和數量,預測合作學習的時間決定難點,設置合適的人之間隙檢查反饋的形式和內容。2.3.2課堂教學中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模式 設置問題情景學生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自學、觀察、思索異質合作學習 組件交流 師生討論展示思維過程完成討論內容學習效果反饋 2.4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材處理實例在

15、中預年級人體衛生第一冊第四章“人體育外界的氣體交換-呼吸系統”,第二節“呼吸運動和氣體交換”的教學中,我對氣體交換的教材內容進行了一下處理,以適應分層遞進教學內容。總思考題:人體與外界環境是怎樣進行氣體交換的?第一層思考題: 新鮮空氣中的氧氣是如何從體外進入人體內組織細胞的?組織細胞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是怎樣排出體外的?第二層思考題: 新鮮空氣是如何從體外進入肺部的?新鮮空氣中的氧氣是如何從肺部到達組織細胞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是如何從組織細胞到達肺部的?肺部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從細胞排出體外的?第三層思考題:構成肺部的基本單位是什么?肺泡又如何特點?毛細血管又如何結構特點?氧氣是怎樣從肺泡進入血液的,血

16、液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進入肺泡的?血液是如何輸送二氧化碳的?血液攜帶氧氣并和二氧化碳時,其特點又如何變化?什么較動脈血,什么叫靜脈血?血液攜帶的氧氣是如何從毛細血管進入細胞的?組織細胞內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從細胞進入毛細血管內血液中去的?思考題互相關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及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原理。由于第三層思考題涉及前面學過的內容,課題是學生復習舊知識。學生通過運用舊知識解決問題,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參與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3.1研究目的異質合作,分成遞進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生參與學習能力是有效的

17、。3.2研究對象實驗班:我校高二(7)班全體學生共44名。對照班:我校高二(8)班全體學生共48名。3.3 試驗時間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3.4試驗方法實驗采用比較求異法。高二(7)班和高二(8)班是兩個平行教學班,高二(7)班運用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法,高二(8)班用常教學進行教學。3.5觀察指標3.5.1實驗前后高二(7)班學生整體課堂參與學習能力測試差異比較(定量)3.5.2高二(8)班與高二(7)班學生整體文化知識測試成績差異比較(定量)3.6實驗結果和討論3.6.1學生整體課堂參與學習能力測試差異比較3.3.6.1在測試的八個方面中,1、2、3、4、5五各方面的差異顯著(

18、1.96t2.25756),而是6.7.8三個方面不顯著(表2)。但從得分百分率看,學生在6、7、8三個方面 有程度不同的進步,表明異質合做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對培養與學生參與學習能力的積極作用。3.6.1.2 在差異顯著的五個方面中,有兩個是調查中得分最低的項目(第1、3兩項)。傳統教學中的知識被動接受者一旦成了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知識學習的探求者,蘊藏在學生身上的積極性便噴涌而出。這樣,在課堂參與學習活動中學生參與能力的提高就成為可能。第3項,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只要求學生回答問題不照本宣讀,答案簡明準確即可。3.6.1.3第四項閱讀時思考原理和法則的t值最大,表明差異最顯著。雖然實驗前學生已有

19、一定的這方面能力,調查得分最高。由于學生在異質合作學習前,必須自己先獨立搜尋資料,閱讀課文,而且教師出示的討論題直接指向課本中原理和法則,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實踐,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對學生實踐不斷地的啟發指導,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滲透在異質合作,分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這一能力上有了發展。這一能力的發展是合作學習,分層遞進的重要條件。3.6.1.4 第五項愿意探討學習,合作互助是一種情感傾向。分層遞進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學生們對此一開始有了新奇感,一段時間后,學生們感到這種模式下展開的課堂教學活動氛圍寬松,學習過程能產生一種成功后愉悅的體驗。師生共同參與,各類學生地位平等,于

20、是情感傾向油然而生。這種情感傾向發展對異質合作,分層遞進的教學活動來說是重要的,因為他是培養學生參與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3.6.1.5第2項,從別人發言中獲得啟發是學生異質合作、分層遞進教學活動中經常能感受得到的情感體驗,也是本模式的運用同年齡學生的認知發展一般處在“最近發展區” 的原理的反應,而第6項學習別人的長處則不同,則是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學習技巧問題,當學生在第2項情感體驗不斷發展,學生學會了如何從別人發言中獲得啟發的技巧你之后,才能發生技巧遷移,這里教師的指導也是重要的。 表2高二(7)班學生整體實驗前后課堂參與學習能力比較編號問卷內容滿分實驗前 試驗后差異比較得分% 得分%t結論1積極參與課堂討論884652.271.4050.4165967.051.340.561.99顯著2懂得別人發言中獲得啟發885865.691.3180.3156877.271.5450.25372.00顯著3積極思考,用自己的話題問884045.450.9090.3175259.091.180.2452.398顯著4閱讀認真思考原理和法則886270.4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