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精品文檔.【二語習得】課程教學大綱【課程代碼】08024053【課程類別】專業任選課 【學 分】2 【總 學 時】34 【講授學時】34【實驗學時】【先修課程】英語教師職業技能【適用專業】英語專業師范方向高年級學生【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第二語言(外語)習得的性質、特點、內容、理論研究流派、研究熱點、教學原則、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本課程采用多元視角,對二語習得與教學進行多學科、全方位的介紹與探討,以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二語習得與教學全過程的諸方面,學習和研究二語習得與教學理論,從而加深對二語教學這一認知活

2、動的理性認識,為進一步深入研究二語習得與教學打下基礎,提高科研能力,提高運用理論探討和解決英語教學問題的能力,力爭成為積極、自覺的思考者和有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者、研究者。【內容提要】第一章 【語言、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基本要求 了解語言教學中幾個最基本的議題,即語言、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語言學習和語言教學理論基礎的全貌,并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經過認真、審慎、理智、全面的思考,從中悟出自己的語言教學思路或理論。講授學時 2 學時第一節 語言、學習與語言教學 語言學習與教學語言學與心理學的趨勢第二節 語言教學理論與方法 應用語言學語言教學理論與方法第二章 【第一語言習得】基

3、本要求 要求學生了解第一語言習得是認識第二語言學習原理的基礎、掌握第一語言習得所涉及的主要議題、概念和主流理論觀點。重點難點 使學生意識到雖然本章議題都尚無定論,但第一語言習得研究與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關系密切相關,其導向和成果對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頗具啟示。講授學時 2 學時第一節 第一語言習得理論 行為主義內在論功能主義第二節 第一語言習得中的主要問題 能力與行為理解與產出先天本質與后天培養普遍語法 系統性與變化性語言與思維模仿實踐輸入語篇第三章 【第一語言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對比】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了解第一語言習得與第二語言習得可做的三類對比及三類比較重涉及的6個議題(關鍵期假設;神經學的研究成果

4、;精神運動協調方面的探討;認知心理學的觀點;情感因素的作用;語言發展的因素)重點難點 對本章所論述的因素進行綜合思考,就任何一類比較形成自己的認識。講授學時 2 學時第一節 第一語言與第二語言的對比與對照 對比與對照的類型關鍵期假說第二節 對比與對照中的關鍵問題 神經學問題感覺運動問題認知問題情感問題語言問題回顧一語習得中的問題第四章 【人類如何學習】基本要求 本章從認知過程角度討論人類學習的普遍特點,要求學生了解心理學領域里四種學習理論、理解教育學家Gagne推出的學習的八類學習方式,和掌握語言學習過程的三個常見現象。重點難點 使學生認識到本章涉及的種種學習理論、方式、過程與智力構成模式,在

5、語言學習的不同階段,不同方面起重要作用。講授學時 4學時第一節 人類學習理論 經典性為主義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奧蘇泊爾的意義學習理論系統型遺忘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學習的類型第二節 人類學習中的關鍵問題 遷移、干擾與泛化智力與二語學習第五章 【學習方式和策略】基本要求 使學生能夠從認知角度討論學習方式和策略方面的個體差異重點難點 “過程”(process)、“方式”(style)和“策略”(strategy)等術語 能夠對如何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導學、助學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斷和反應講授學時 4 學時第一節 方式 過程、方式和策略學習方式場獨立型左右腦功能側化模糊容忍度反思型與沖動型視覺型與聽

6、覺型第二節 策略 學習策略交際策略學習者策略訓練第六章 【人格因素】基本要求 本章從情感(affective)角度討論內在情感因素與第二語言習得。要求學生了解和掌握三個議題進行: 第一,人格因素和第二語言學習;第二,Myers-Briggs的性格分類和情感因素的測量;第三,學習動機與第二語言學習。重點難點 所涉及的人格因素:自尊(self-esteem);心理障礙(inhibition);冒險性(risk-taking);焦慮感(anxiety);移情度(empathy);外向/內向(extroversion/introversion) 動機:工具性(instrumental)動機、融合性(i

7、ntegrative)動機、同化性(assimilative)動機與內在(intrinsic)動機、外部(extrinsic)動機講授學時 4 學時第一節 情感因素 自尊抑制冒險性焦慮感移情度外向/內向第二節 性格類型與動機 Myers-Briggs的性格分類情感因素的測量動機工具性動機與融合性動機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第七章 【社會文化因素】基本要求 本章從情感角度討論社會文化因素與第二語言學習,要求學生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文化定式(cultural stereotyping)、對第二語言文化的態度、文化適應(acculturation)、文化沖擊(culture shock)、課堂上的跨文

8、化交際、社會距離、社會政治考慮及語言、思維與文化。重點難點 使學生意識到所有第二語言環境都涉及到不同程度的文化適應,引導學生考慮第二語言教學第二語言教學中由社會文化因素而帶來的態度、社會距離、社會政治等問題。講授學時 4 學時第一節 文化因素 文化定式對第二語言文化的態度文化適應課堂上的跨文化交際第二節 Social Factors 社會距離皮欽化感知的與最佳的社會距離 社會政治考慮語言、思維與文化第八章 【對比分析、中介語與錯誤分析】基本要求 本章則從語言體系的角度探索第二語言習得。要求學生了解對比分析假想及該方向研究的發展過程、中介語研究:錯誤分析及該方向研究的發展過程。重點難點 中介語的

9、發展階段、錯誤來源、語言發展僵化(fossilization)、標記理論(markedness)和普遍語法講授學時 4 學時第一節 對比分析與中介語 對比分析假設難度等級折中的對比分析理論標記性與普遍語法中介語第二節 錯誤分析 錯誤分析認出與描述錯誤中介語發展的階段錯誤來源僵化第九章 【交際能力】基本要求 本章的出發點是始于二十世紀八十年達的交際模式語言教學(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綜述主體是該教學模式在語用研究成果方面的淵源,要求學生掌握的主要問題有:(1)交際能力理論框架;(2)語用學、交際能力理論與第二語言學習;(3)語言功能;(4)話語分析;(

10、5)文體與語域(register);(6)語言與性別;(7)非語言交際: 手勢與身體語言、目光接觸、身體距離、穿著與服飾、動作、嗅覺;(8)交際模式語言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看到交際能力所涉及的心理、社會文化、交際雙發、語言等方方面面錯綜復雜的因素,教師和語言教學研究者參與研制這樣方案的努力,定會推動第二語言教學的發展。講授學時 4 學時第一節 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定義語用學語言功能話語分析風格與語域語言與性別非語言交際第二節 交際語言教學 第十章 【語言測試】基本要求 本章的出發點是,語言測試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第二語言教學理論和原則是否有效,要通過系統測量手段來衡量。要求學生掌握的主題

11、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語言測試中的重要概念。第二部分介紹了語言測試發展的三個階段。重點難點 語言測試發展中的幾個重要研究課題:(1)分離式測試與整合式測試;(2)語言能力(proficiency) 是整體還是可以分割的? (3) 評估語言交際能力;(4)口語能力測試。講授學時 2 學時第一節 An Introduction of a Test 測試可行性信度效度(內容效度、結構效度)測試的種類(水平測試、成就測試、學能測試)第二節 測試的發展 歷史視角:前科學階段、心理衡量結構主義階段、整合是社會語言學主導階段分離式測試與整合式測試語言能力(proficiency) 是整體還是可以分割的

12、評估語言交際能力口語能力測試第十一章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基本要求 本章重申全書的目的在于促使語言教師發展自己對語言學習和教學原則的綜合性認識,進而形成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為了強化學生在理論方面的思考,本章介紹了幾個頗具影響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重點難點 三個認識論方面的問題:第一,鑒于真理本身和尋求真理途徑的多元性,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應持相信還是懷疑的認識觀? 第二,如何理解語言教學領域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第三,“直觀”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 講授學時 2 學時第一節 二語習得中的更多模式 分類、假設與模式Krashen的語料輸入假想Bialystok的分析自動加工模式McLa

13、ughlin的注意程度加工機制模式中介語能力差異性模式第二節 從理論到實踐 相信還是懷疑?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直觀”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建議使用教材】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Brown, H. D. 1994. Beijing: FLTRP【參考資料】1. Mitchell, R. and F. Myles. 2004. (Second Editi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London: Arnold.2.  Lightbown, P. and N. Spada.

14、1993.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3. Brown, H. D. and S. T. Gonzo. 2006. Reading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4.  Saville-Trioke, M. 2006.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P.5. Penny Ur .2000.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

15、ing: Practice and Theor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6. 劉潤清,1999,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北京。7. 上海外教社:牛津應用語言學叢書、劍橋應用語言學叢書、外語教學法叢書等8. 外研社: 應用語言學實踐系列、劍橋英語教師叢書、教育學精品原版教材系列等9.  國內外語學刊和國外學刊(Language;TESOL quarterly;Applied linguistics;Cognitive science; Language &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anguage learning)【考核方式】該課程的測試形式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其中形成性評價占40%,終結性評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