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月 份周次節數教學內容備注11行為習慣養成教育211.1 我們知道的植物311.2 觀察一棵植物411.3 觀察葉511.4 這是誰的葉611.5 植物是“活”的嗎71中秋節、國慶節國慶節811.6校園里的植物91單元閱讀10.23-10.271012.1 在觀察中比較1112.2 起點和終點1212.3 用手來測量1312.4 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1412.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1512.6做一個測量紙帶1612.7 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171期末復習18復習、期末考試2017-2018學年度上學期一年級 科學 教學進度表教科版小學一年級科學 1.我們知道的植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識
2、別植物,能簡單描述植物的特征。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植物和塑料花的對比觀察,學習用證據支持自己的看法。2.嘗試種植一棵植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科學態度目標1.意識到植物具有生命體的特征,產生認識植物的濃厚興趣。2.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環境,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教學重點:識別植物,能簡單描述植物的特征。教學難點:通過植物和塑料花的對比觀察,學習用證據支持自己的看法。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 塑料花、植物、種子、花盆、泥土、小鏟子、小蔥、大蒜、胡蘿卜、學生活動手冊等。教師準備:植物、課件。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
3、價要點一、 導入新課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喜歡植物嗎?你家里有植物嗎?今天我們就走進植物王國去研究它們。傾聽、表達。關注每個學習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方法、能力)二、講授新課(一)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1看視頻教師播放一段有關植物的視頻,提問:圖中哪些是植物?預設生:樹、草、花等。教師提問:說說你知道的植物。你能描述它的樣子嗎?請你和你的小組同學們說一說。預設追問:這棵植物會不會開花? 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生長在哪里?教師活動: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植物,讓學生描述一下它的樣子。預設生:葉子是綠色的,像芭蕉扇,生長在水里。2.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教師出示書中第2頁的圖片。教師提問:圖上有多少種植物?
4、請同學們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預設生4:池塘邊長在石頭縫里的也是植物教師引導: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點?預設生:都有葉子,都是綠的,會開花,會長大教師板書并記錄。3.塑料花是植物嗎教師提問:蝴蝶是植物嗎?為什么?預設生:不是;植物不會動,蝴蝶會飛;蝴蝶是動物。教師:塑料花是植物嗎?預設生:不是,因為塑料花不是活的。(二)種一棵植物1.種植方式教師出示自己帶來的一些植物, 如胡蘿卜、小蔥、綠蘿枝條、大蒜、多肉植物的葉片、小苗、種子等。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老師帶來這些植物的種植方式有哪些不同?預設生:有的種在水里,有的種在土里。教師介紹:哪些植物適合種在土里,哪些植物適合種在水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
5、進行討論。學生進行匯報。預設生1:陸地上有植物,水中也有植物;預設生2::長葉子的是植物;預設生3:開粉色、紅色花的是植物;三、拓展延伸種一棵植物教師談話:布置學生回家完成種一課植物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學生思考、梳理。四、小結教師提問: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呢? 預設生1:我知道了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預設生2:動物雖然有生命,但是它不是植物; 預設生3:塑料花不是植物學生表達、思考、質疑、梳理。備注:板書設計: 1.我們知道的植物綠色、有葉子、能生長、開會、結果有生命、需要水、陽光水培土培 2.觀察一棵植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結構。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
6、用多種感官觀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征;2.在教師引導下,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3.能畫一棵植物的簡圖。科學態度目標1.對常見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現出探究興趣;2.能認真觀察、認真記錄。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體會植物是有生命的,要愛護植物。教學重點: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結構。教學難點:能畫一棵植物的簡圖。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植物、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植物、課件。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導入新課教師出示一盆菊花問:誰認識它?預設生:在菊花沒有開放的情況下, 不少學生可能并不認識它。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如何觀察一棵植物。傾聽、表達。關
7、注每個學習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方法、能力)二、講授新課(一)初識菊花1.猜一猜教師組織學生猜一猜。預設生:在學生猜不出,答案五花八門。教師出示一張菊花開花時的圖片, 讓學生通過觀察盛開的菊花再次猜測植物的名稱。預設生:菊花。2.說一說教師組織學生說說在哪里見過菊花。預設生:在很多地方見過,公園里、家里種植師生小結:菊花分布很廣泛,生長在土壤中。(二)植物的身體教師談話:老師給每個同學帶來一株植物,現在我們要認識它和它交朋友,首先,我們要分清楚植物的身體結構。誰能來指一指?預設生:葉子、莖、根。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走進它,你還能更仔細的發現它的秘密嗎?預設生1:葉子上有條紋(葉脈);預設生
8、2 :葉子邊緣有鋸齒;預設生3 :莖上還有小結。教師提問:你還有更多的方法觀察它嗎?預設生1:聞聞味道;預設生2 :如果是在大自然中還可以聽聽。(三)畫一株植物教師談話:現在我們已經認識這株植物了,讓我們一起送它第一份禮物,給它畫個像吧!打開活動手冊我們一起來畫植物。學生在積累本上畫,教師指導。全班分小組進行匯報交流。五花八門教師出示一張菊花開花時的圖片, 讓學生通過觀察盛開的菊花再次猜測植物的名稱。三、拓展延伸種一棵植物教師談話:布置學生回家完成種一課植物并完成學生活動手冊。種一棵植物四、小結教師提問: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呢? 預設生1:我知道了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預設生2:動物雖然有生命,但
9、是它不是植物; 預設生3:塑料花不是植物學生表達、思考、質疑、梳理。備注:板書設計: 2觀察一棵植物根、莖、葉 3. 觀察葉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2.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科學態度目標1.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植物的葉表現出探究興趣;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1.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
10、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重點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教學難點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課件。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導入新課教師展示葉子。教師提問:同學們,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么禮物?預設生:各種各樣的葉子。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葉子。觀察、表達。關注每個學習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方法、能力)二、講授新課(一)認識葉片1.教師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較清晰完
11、整的葉子。教師提問:說說圖上是什么葉?預設生:生如不能回答師可講授,豐富學生對植物種類的認識。2. 觀察葉教師引導:這些葉是什么樣的? 都有什么特點? 同桌之間一邊看一邊說。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預設生1:葉片是綠色的;預設生2:葉脈;預設生3:葉柄。(合理描述結構即可,不要求記住專業詞匯)。(二)各種各樣的葉1. 分一分教師提問:現在我們要給葉子找朋友了,你有什么好辦法?預設生1:按樣子分,一樣的分在一起;預設生2:按顏色進行分類;預設生3:按大小進行分類;學生進行活動、匯報。師生小結: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葉子的種類真多啊。2.給葉子起名字 教師談話:不同葉子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
12、科學家們還按照葉子的形狀給葉子起了好多有趣的名字,我們也來試一試。教師活動:出示葉片,學生起名字。3.小游戲猜一猜學生活動:學生說葉子的特點,同學們猜名字。教師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條上的嫩葉和老葉。教師引導:同學們,請你看看,比一比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葉?預設生1:不是,因為兩片葉的顏色、大小不同,所以它們不是同一種。預設生2:是同一種,雖然顏色、大小不同,但是形狀一樣。教師出示枝條上不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并講解顏色淺、比較小的是“小時候”的葉, 顏色深且比較大的是“長大后”的葉,我們通常把這樣的葉分別稱為嫩葉和老葉。(四)畫一片葉教師指導學生畫葉子,1.講畫法:先畫葉片、再畫葉柄, 最后畫葉
13、片上的葉脈;2.教師示范畫葉子;3.學生與老師一起畫葉子;4.交流,猜猜看游戲。觀察葉教師引導:這些葉是什么樣的? 都有什么特點? 同桌之間一邊看一邊說。分一分教師提問:現在我們要給葉子找朋友了,你有什么好辦法?三、拓展延伸做葉畫做葉畫四、小結教師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預設生: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葉子的種類真多啊!學生表達、思考、質疑、梳理。備注:板書設計: 3.觀察葉 掌形葉 扇形葉 卵形葉針形葉圓形葉 . 4.我們知道的植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2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葉具有的特征。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和描述
14、一片葉的特征。2.能用簡單的圖畫描述葉的外部特征。3.根據葉的特征到校園中尋找它們是哪一種植物的葉。科學態度目標1.對常見植物的特征表現出探究的興趣。2.產生到植物生長環境中觀察植物的興趣。3.提高到室外開展活動的能力,并養成良好的習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完成任務并表達。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思考根據葉的哪些特征找到對應的植物。教學難點如何組織一年級學生有序并有效的到室外開展科學活動。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冬青葉、牽牛花、法國梧桐(懸鈴木)葉、松樹葉、月季葉等,或者校園中其他具有明顯特征的植物的葉,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課件。教學時數 1課時。教學
15、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教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和走進秋天活動,我們已經對葉的結構、不同的葉具有不同的特征有了初步認識,并可以從大小、形狀、顏色等角度描述葉的主要特征。本節課我們先進行一個小游戲,游戲名字叫做“猜葉”。課堂活動一:猜葉-初級版 目的: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并學會利用多種特征來區分葉子。規則:教師提前將學生在走進秋天活動中收集的葉子分類整理好,并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請同學們猜。猜到最多的小組獎勵小紅花。預設學生:進行活動。(教師適時給予引導提示:顏色、形狀)教師談話:通過以上活動可見:從多角度觀察植物葉子特征的同學可以更好的猜出葉子屬于
16、哪種植物。課堂活動一:猜葉-初級版 目的:讓學生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并學會利用多種特征來區分葉子。關注每個學習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方法、能力)二、講授新課教師提問: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翻到第11頁,來觀察一下教材中圖片所展示的不同植物的葉子,小組成員之間分工說一說這些葉子都有哪些特征呢?預設學生:討論交流并互相描述葉子的特征。教師巡視,適時給予學生指導。教師總結:找出每組小組代表來描述葉子的特征,并總結歸納。教師提問:我們發現教材中的5種葉子特征不完全相同,那請同學們試著來找一找這些葉子都有什么不同呢?預設學生:討論交流并在老師引導下進行對比觀察。教師談話:同學們大都發現了同一種植物的
17、葉子具有相同的特征,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特征,可見這種特征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和區分植物。教師提問:那你能不能根據葉子的特征知道它是哪些植物的葉子呢?(教師板書:這是誰的葉。)預設生1:根據不同葉子的顏色不同來區分。預設生2:根據不同葉子的形狀不同來區分。預設生3:根據不同葉子的氣味不同來區分。預設生4:教師談話:剛剛老師聽到有些同學根據葉子的形狀來區分是哪種植物的葉子,有的同學根據葉子的顏色來區分。并且有些同學還產生了爭辯,其實你們都有道理,我們可以根據葉子的形狀、顏色、大小、薄厚、氣味等多種特征來分辨葉子屬于哪一種植物。我們在觀察葉子時不要只關注一個特征,要多種角度進行比較區分。(教師板書:形狀、
18、顏色、大小、薄厚、氣味)教師引導:現在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區分葉子的方法,那么我們來進行猜葉游戲的升級版吧。獲勝的小組在下一輪游戲時有獎勵喲!課堂活動二:猜葉升級版目的:鍛煉學生描述葉子特征的方法,并學會從多種角度來辨別不同植物的葉子。規則:抽簽方式選出出題組和答題組,出題組學生出題描述某一種葉子的特征,答題組同學來猜。答題數最多和描述最清楚的小組獲勝。預設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及時提醒孩子們要注意課堂紀律。教師獎勵:總結活動中表現最優秀的小組,并獎勵一片葉子。教師談話:鑒于大家上一輪游戲的出色表現,老師讓大家放松一下,揮動你的畫筆在我們的學生活動手冊中畫上一片葉子。課堂活動三:畫葉。規則:要認真
19、觀察,將葉子的明顯特征(葉的形狀、顏色等)畫出來,畫得清晰的同學老師多獎勵一片葉子。預設學生:在活動手冊中進行畫葉活動。教師小結:總結活動。教師引導:在學校走進秋天活動之前,老師曾經讓大家帶著活動手冊,要求大家去大自然中尋找活動手冊中的葉子,很多同學都找到了多種植物的葉子,現在請同學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找到的呢?預設學生:分享對照葉子找植物的經過和方法。教師追問:你是根據葉的什么特征找到的呢?在找的過程中是只有一處有這種植物嗎?預設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提問。教師總結:小結本節課內容,再次提醒學生可以撿葉子,不要隨意摘植物的葉子,要保護身邊的植物。課堂活動二:猜葉升級版目的:鍛煉學生描述葉子特
20、征的方法,并學會從多種角度來辨別不同植物的葉子。規則:抽簽方式選出出題組和答題組,出題組學生出題描述某一種葉子的特征,答題組同學來猜。答題數最多和描述最清楚的小組獲勝。課堂活動三:畫葉。規則:要認真觀察,將葉子的明顯特征(葉的形狀、顏色等)畫出來,畫得清晰的同學老師多獎勵一片葉子。三、拓展延伸用葉辨植物一名學生拿樹葉,另一名學生辨認植物學生思考、回答。四、小結教師提問: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表達、思考、質疑、梳理。備注:板書設計: 1.4 這是誰的葉 區分角度:葉子形狀、顏色、大小、薄厚、氣味5.植物是“活”的嗎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能說出植物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2知
21、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比較植物的特征及其變化。2.通過搜集證據證明植物是“活”的。科學態度目標1.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2.培養學生認識和研究植物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珍愛生命,愛護身邊的植物。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具有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和記錄自己種植的植物生長過程,歸納植物作為生命體“活”的證據。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自己種養的植物、學生活動手冊,以及有關植物是“活”的的生活照片、圖畫等相關資料。教師準備:塑料花、植物、課件等。教學
22、時數 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教師提問:在我國一年有幾個季節呢?現在是什么季節呢?預設學生:思考回答。一年有四個季節,現在是秋季。教師提問:在這一年四季中我們有沒有發生變化呢?預設學生:長高了,變胖了,變瘦了,頭發變長了等等。教師追問:那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過一年四季中我們周圍的植物有什么變化呢?預設學生:交流討論回答。教師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知道,春暖花開的季節,很多植物都開始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秋季又被稱為收獲的季節,很多植物都是在秋季收獲果實。可以見得,一年四季里植物都發生著許多的變化。在開學的第一課,老師就讓大家種下了一棵植物
23、,并讓大家做植物生長記錄表,也在班級填寫了植物生長記錄表,那老師不禁要問:植物是“活”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書寫板書:植物是“活”的嗎?)預設學生:討論交流植物在生長中的變化。課堂活動一:思考 一年四季中我們周圍的植物有什么變化呢?關注每個學習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方法、能力)二、講授新課教師引導:同學們觀察都比較認真,也看到了大家在過去一個月里的努力,下面我們一起打開活動手冊,在活動手冊中將你找到的植物是“活”的理由圈出來。預設學生:填寫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提問:有沒有同學想在全班同學面前來展示自己的記錄表呢?學生活動一:展示記錄表規則:學生將自己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觀察到的植物變化
24、記錄展示出來,并簡單講解。教師追問:在植物生長過程中你是如何照顧它的呢?預設學生:回顧自己如何照顧植物。教師指導:對展示記錄表環節進行總結歸納,幫學生理清思路,幫助學生將不能作為植物是“活”的證據劃掉。教師談話:老師這也有一些圖片記錄了櫻花在一年四季的變化,請同學們利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給圖片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序。(教師出示課件)預設學生:討論完成要求。教師巡視,并適時給與指導。教師提問:現在老師要找同學來描述一下櫻花在一年四季的樣子。預設學生:回答。教師追問:那么在明年櫻花又會有什么變化呢?預設學生:思考交流。教師提問:經過剛剛大家的激烈討論,我們找到了一些植物是有生命的證據,同學們還
25、有沒有其他證據呢?預設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給與評價。教師談話:同學們真棒,在大家找到的“證據”中,有一些可以證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有一些不能證明植物是有生命的,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整理歸納植物是“活”的證據。(打開班級記錄表)預設學生:討論交流哪些是真證據,哪些是假證據?教師引導:對學生的交流討論進行正向評價,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分辨哪些可以作為植物是有生命的證據。并指導學生完成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板書)預設學生:完成活動手冊。教師提問:同學們還記得第一節課老師帶來的塑料花嗎?當時有的同學還有一些疑惑,現在誰能給大家說一下塑料花不是“活”的理由呢?預設學生:思考交流回答。教師給與評價與總結。學生活動一:
26、展示記錄表規則:學生將自己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觀察到的植物變化記錄展示出來,并簡單講解。三、拓展延伸拓展活動教師談話: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植物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植物,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不能隨意踐踏和采摘,那如果媽媽有一些菜買多了剩下吃不完怎么辦呢?比如說:胡蘿卜、土豆、地瓜等。預設學生:思考。教師引導:有些同學說扔掉,有點浪費哦,現在老師教大家一個小妙招,可以讓看似多余的植物既不浪費又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先看一看老師這里的小盆景,美不美呢?你能猜到這是什么嗎?預設學生:猜植物。教師談話:我教給大家的方法就是將一些多余的植物制作成植物盆景,各位同學可以讓爸爸媽媽一起做哦。(講授植物盆
27、景做法)附:植物盆栽做法:用料:做菜時丟棄的胡蘿卜頭一個、淺盤一個、少量水步驟:1、胡蘿卜頭留得稍厚一點;(因為胡蘿卜生長需要養料,越厚長得越茂盛)2、取淺盤,倒入少量水,大約0.5cm深的水即可;3、放入胡蘿卜頭,將淺盤放在有陽光的地方。4、經常換水,接著就等著綠油油的小苗出來啦。制作植物盆栽用料:做菜時丟棄的胡蘿卜頭一個、淺盤一個、少量水步驟:1、胡蘿卜頭留得稍厚一點;(因為胡蘿卜生長需要養料,越厚長得越茂盛)2、取淺盤,倒入少量水,大約0.5cm深的水即可;3、放入胡蘿卜頭,將淺盤放在有陽光的地方。4、經常換水,接著就等著綠油油的小苗出來啦。四、小結教師提問: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
28、表達、思考、質疑、梳理。備注:板書設計: 1.5 植物是“活”的嗎? 會長大、會生病等 需要陽光、需要水、要施肥等5.校園里的植物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通過實地觀察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2.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對植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科學態度目標1.學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2.產生認識植物的興趣,養成珍愛生命,愛護植物的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1.人類與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兩者相互作用、相
29、互影響。2.植物可以美化人類的生活環境。教學重點帶領學生去校園實地觀察和認識植物,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和主動交流、匯報觀察到的現象的能力。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探究植物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保護。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師準備:一些植物的圖片、資料或者實物和課件。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覺得我們的校園美不美?我們的校園哪里最美?預設生1:大樓、操場。預設生2:大樹、小草、花。教師提問:是
30、什么裝點了我們美麗的校園?預設生1:是植物!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到校園里去觀察和認識植物!課堂活動一:思考校園中的植物有哪些。你最喜歡哪株。關注每個學習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知識、方法、能力)二、講授新課(一)聚焦:去校園里觀察植物前的布置1教師提問:說說你觀察過的一株植物,你能描述它的樣子嗎?請你和你的小組同學們說一說。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描述、討論。學生進行匯報: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教師出示:一張學生種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實物學生觀察和描述。全班交流:初步形成班級記錄表。記錄內容可包括學生說到的葉、開花、有果實等,他們知道的植物生長的地點, 例如墻角、墻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長需要陽
31、光和水等。探索:到校園里去觀察和認識植物教師引導:我們應該怎樣觀察和描述植物,有什么注意事項呢?全班交流,達成共識:注意安全,不能邊走邊畫, 安全保管鉛筆。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并提出要求:活動時,小組一起行動;不到有危險的地方去;聽到老師的集合聲要及時回來;注意不拔起、采摘或傷害植物。(教師帶領學生排隊前往室外,首先把他們帶領到事先確定的一棵植物前,組織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觀察)。教師談話:我們怎樣觀察和記錄?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開展觀察、記錄活動。教師隨時注意學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導,答疑解惑。研討:交流我們觀察的植物觀察、記錄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有序回到教室。教師談話:誰愿意和大家分
32、享觀察和記錄結果?學生上臺展示:描述自己畫下來的植物的特征,說一說這棵植物的名稱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教師提問:其他同學還有哪些新的發現?全班交流。學生觀察和描述。一張學生種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實物三、拓展延伸教師談話:我們不光可以觀察校園里的植物,回家還可以繼續觀察小區里、公園里的植物,看看你們還有什么新發現.觀察思考。四、小結教師提問:今天你都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表達、思考、質疑、梳理。備注:板書設計: 校園里的植物觀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聞.記錄方法:文字描述,畫圖.新的發現: 第1課 在觀察中比較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觀察物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是在進
33、行比較。 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科學探究目標 能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比較物體。 嘗試用排序的方式來描述和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具有對探究過程與方法進行反思的意識。科學態度目標 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 樂于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了解觀察和比較是人們經常用到的認識活動。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比較物體。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嘗試用排序的方式來描述和記錄觀察的結果,并與同學討論、交流。教學準備每組四只恐龍模型(要求:長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縮放比例相同的恐龍模型)、學生活動手冊。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
34、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視頻導入:創設侏羅紀公園情境,允許學生即時表達所見所聞。即時表達所見所聞。二、講授新課1.明確學習任務:在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圖片后,教師提問:“圖中的恐龍,哪只大、哪只小?”并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總結提煉:我們需要進行比較,這樣才能知道恐龍的大小。2.探索:比較恐龍模型的大小(1)明確觀察任務:比一比四只恐龍模型的大小,給它們排序。(2)探究要求:四人小組,分工合作(3)比較恐龍模型的大小: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教師觀察學生的比較過程,提醒學生把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教師要將學生比較結果中有代表性的內容記錄到黑板
35、上。(4)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思考和討論:有幾種比較結果?關于恐龍的大小排序,小組內能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結果嗎?怎么比才更準確?觀察圖片,回答問題。比一比,給恐龍排序。記錄比較結果。進行觀察比較。 把結果記錄在學生活動手冊中。在小組內思考和討論。三、拓展延伸3.研討(1)引導學生總結:我們用了哪些方法比較恐龍的大小?我們該怎樣描述比較結果?學生匯報:展示并介紹自己小組的比較方法,同時說出比較結果。個別學生發言:自己是如何比較恐龍的大小的?全班學生交流討論,找出不同的方法。四、小結教師總結: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比較方法,比較的標準是不同的,比如長短和高矮,所以結果不同。備
36、注:板書設計:第2課 起點和終點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共同的起始線是公平比較的基礎。確定起點和終點是測量的基本要素。 紙蛙跳遠的距離可以用起跳點和落地點來標識。科學探究目標學習標記起點和終點的方法。 嘗試以圖表的形式記錄和組織信息。科學態度目標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探究證據。 認同客觀地記錄紙蛙跳遠距離比獲得比賽勝利更重要。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認識到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解決問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掌握標記起點和終點的方法,學習用紙帶測量。教學難點嘗試以
37、圖表的形式記錄和組織信息。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每人一只紙蛙、一條紙帶、一支彩筆,膠水、剪刀、學生活動手冊。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游戲導入:請一位高個子和一位矮個子學生上臺比賽跳遠,其他學生觀察。 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游戲。二、講授新課1.明確學習任務:教師提問:“怎樣才能知道誰跳得更遠呢?” 根據回答,讓學生重新比賽,畫起跳線和落腳線。2.探索:紙蛙跳遠比賽 (1)體驗紙蛙跳遠。發紙蛙,每人一個,讓學生體驗紙蛙跳遠的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讓紙蛙跳躍一段距離。提問:“你怎么知道紙蛙跳了多遠?”引導學生說出,在紙蛙起跳點畫一條線表示起點,在紙
38、蛙落地點畫一條線表示終點,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就可以表示紙蛙跳了多遠。 (2)確定紙蛙跳遠的公平比賽規則。教師需要指出,我們通過在地上畫線的方式記錄了紙蛙跳遠的距離,但是無法方便地與別人紙蛙跳遠的距離進行比較。為了方便,我們可以在紙帶上記錄紙蛙跳遠的距離,然后剪下來和別人的進行比較。可以用課件展示一條起跳線和一個紙蛙,讓學生看清紙蛙的頭要對齊起跳線,再展示一條終點線和一個紙蛙,讓學生注意紙蛙的尾部要對齊終點線。全班要統一標準。(3)紙蛙跳遠比賽。發材料。關注并指導學生對起點線和終點線的確定,提醒他們在紙帶上寫上姓名及日期,養成記錄的好習慣。(4)誰的紙蛙跳得最遠。比較自己紙蛙三次跳遠的距離,確定最
39、遠的一次作為自己紙蛙的跳遠距離。比較小組成員的紙蛙,確定“哪只紙蛙跳得最遠”。要求對齊起點,然后比較終點。張貼各小組的紙帶,讓學生觀察、比較“誰的紙蛙跳得最遠”,評出全班跳得最遠的紙蛙。舉手回答問題。重新比賽,畫起跳線和落腳線。學生體驗紙蛙跳遠的方法。思考問題。先傾聽,然后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分小組活動。自己練習。比較自己紙蛙三次跳遠的距離,確定最遠的一次作為自己紙蛙的跳遠距離。比較小組成員的紙蛙,確定“哪只紙蛙跳得最遠”三、拓展延伸3.研討提問:“在小組中,誰的紙蛙跳得最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學生基于實驗的關鍵步驟,有根據地說出自己的結論。提問:“觀察張貼在黑板上的紙帶,它為你提供了有關紙
40、蛙跳遠的什么信息?” “你的紙蛙三次跳遠的距離相同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有其他可以確定跳遠距離的方法嗎?”教師在比較中需反復提醒:對齊起點,確定終點。4.貼紙帶有根據地說出自己的結論。思考,舉手回答問題。學生把紙帶粘貼在學生活動手冊上。四、小結備注:板書設計:第3課 用手來測量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測量可以量化比較結果。 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 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科學探究目標 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 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會觀察、比較紙帶上的標記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
41、感。 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識到細致的一拃一拃的測量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點知道 “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教學難點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學準備向每位學生提供一條紙帶、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筆、一個膠棒。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1.問題引入。從生活入手,說明我們不僅要比較,有時還需要測量。測量有許多工具,我們的身體也可以作為測量工具。追問:“我們身體的什么
42、部位能當作測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測量的?”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回答。傾聽。根據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回答。二、講授新課1.明確學習任務:教師可以用課件介紹,用拇指和中指間的最大距離作為“一拃”來測量長度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課的活動主題就是用我們的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2.探索:測量桌子的高度(1)預測桌子高度相當于多少拃。讓學生觀察桌子的高度,再觀察手指一拃的長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當于多少拃的預測。(2)請幾位學生演示測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學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間的最大距離來測量,一拃的指尖與下一拃的指尖必須緊緊相連,在一拃與一拃相連處要畫線作為記號。隨后請學生談談測
43、量的體會。(3)匹配一條測量紙帶。向學生說明為了便于在測量中做記號,我們要用一條紙帶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學生確定起點和終點,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測量紙帶的長度。教師要講解探究步驟,發材料。當學生測量紙帶的長度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操作,提醒學生注意:用相同的手指測量;一拃的指尖與下一拃的指尖必須緊緊相連;在紙帶上寫上姓名、日期。(5)展示紙帶,觀察測量結果。需要選擇幾條有代表性的紙帶,把紙帶對齊黑板的紅線(代表地面)粘貼好。看課件,傾聽。 傾聽。觀察桌子的高度,再觀察手指一拃的長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當于多少拃的預測。演示測量桌子高度的方法。談談測量的體會。傾聽。按照老師的要求測量紙帶的
44、長度。舉手上臺展示。三、拓展延伸3.研討請學生先觀察一會兒紙帶。教師可以提問:“我們的測量結果一樣嗎?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導致測量結果不一樣的呢?”“比較紙帶上的拃的標記,它們有什么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去反思。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學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紙帶匹配桌子高度時可能出現誤差;沒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測量;不能很準確地做到一拃緊連著一拃;很難做到每一拃的長度都相同;每個人的手指長度不一樣,有些同學手指長,有些同學手指短。4.拓展與思考請學生課后思考:測量時,怎么解決測量單位長短不同的問題?四、小結備注:板書設計:第4課 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45、目標 不同的物體可以作為標準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來測量物體,長的工具便于測量長的物體。 標準單位的測量比非標準單位的測量能產生更為一致和可比較的結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測量需要讓標準單位的物體首尾相連,需要統一起點、終點。科學探究目標 能使用多種標準物完成測量任務。 能運用數字描述測量結果。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組織信息和整理測量結果。科學態度目標 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逐步形成記錄數據的意識與習慣。 愿意關注和客觀看待他人的測量結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會到測量單位的標準化給交流帶來的便利。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嘗試使用不同的物體進行長度的測量
46、,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學難點學習運用十進制記錄測量結果。教學準備紙帶、橡皮、回形針、小棒、小立方體、學生活動手冊、班級記錄表。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流程:教學環節及時間教師指導要點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 復習導入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用手測量桌子高度的過程和結果。教師需要指出用手測量時,每人的一拃長度不同,導致我們的結果不同,無法真實反映桌子的高度。繼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來測量?”回憶上節課用手測量桌子高度的過程和 結果。思考問題,舉手回答。二、講授新課1.明確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討論,教師可以小結,生活中的許多物體都可以作為測量工具來測量。提出任務:今天,我們要使用常見
47、的物體來測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長度和書的長度。2.探索:測量(1)物體的選擇。出示可供選擇的測量物(即測量單位的物體):回形針、小棒、橡皮、小立方體,提問:“你們小組會選哪兩種物體來測量?” (2)測量桌子和書。教師要先提醒學生測量注意事項:確定起點和終點;每一個單位之間要首尾相連,一條直線擺放;可以利用第3課的測量紙帶測量桌子的高度。分發材料。教師巡視,提醒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寫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終點和起點;每一個測量單位之間要首尾相連,一條直線擺放。教師還需指導學生解決不是一個測量單位時的讀數問題。(3)匯報測量結果。小組討論,選擇兩種物體,在學生活動手冊的記錄表上畫“”。學生測量桌子和書
48、的長度。學生完成測量任務后將數據寫在黑板上的班級記錄表里。三、拓展延伸3.研討(1)引導學生觀察數據,提示學生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2)討論:“我們的測量結果有哪些不同?”(3)討論:用物體和用手測量,哪個更準確?引導學生對比紙帶正面和反面用物體測量與用手測量的結果,得出結論。學生觀察數據。學生各抒己見。可能出現的觀點有:用不同的物體測量桌子高度,結果很不一樣;用相同的物體測量桌子高度,結果非常接近;用同一個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不同物體, 測量結果能比較出不同物體的長短;用不同物體作為工具測量不同物體,測量結果不能比較出物體的長短。學生可能的觀點有:物體的長度不變,用物體測量,測量結果更準確;不同
49、的人用同一種物體測量,結果基本相同,與用手測量相比,測量結果更準確;不同的人手的長度不同,一拃的長度不同,測量結果不夠準確。四、小結備注:板書設計:第5課 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 標準單位的測量比非標準單位的測量能產生更為一致和可比較的結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體可以組合成較長的工具,測量長的物體時便于測量和計數,也更準確。科學探究目標 學習預測事物的長度。 使用標準工具進行長度的測量。 運用十進制記錄測量結果。科學態度目標 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樂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主動關注他人的測量結果,并有分析結果的意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體驗統一計量單位給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 認識到人們總是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工具,從而拓展和增強了人的能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嘗試使用小立方體進行長度的測量,掌握基本的方法。教學難點學習運用十進制記錄測量結果。教學準備每小組一塊橡皮(長條形)、一個回形針、一根小棒、40個小立方體、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膠帶、和講臺長度相當的紙帶或棉線、學生活動手冊、教師用的班級記錄表。教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事件數據記錄器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COVID-19 DNA疫苗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育林產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高鈣奶粉市場投資格局與消費需求趨勢研究報告版
- 2025-2030中國重質純堿市場規模估測與未來發展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聚氨酯膠粘劑行業經營狀況及企業發展策略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組合聚醚市場需求前景及發展戰略研究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筒輥磨行業戰略規劃及未來運行形勢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碳鋼行業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睡褲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平面位置(軸線)測量記錄表
- 工序標準工時及產能計算表
- 處分通報范文員工處分通報范文4篇
- 汽車品牌馬自達課件
- 罰沒收繳物品處理管理流程圖
- 生命體征監測-PPT課件
- 《漢服文化介紹》PPT課件(完整版)
- (新版)內科主治醫師中級職稱(代碼303)醫學衛生資格考試題庫(真題導出版)
- 起重吊裝吊裝作業安全培訓課件
- 110KV變電所一次部分設計
- 鋼結構安裝工程檢驗批驗收記錄表(共14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