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初二文言文對比閱讀閱讀下面甲、乙>兩個文言選段,作6-9題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節選自酈道元三峽) 乙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
2、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節選自陸游入蜀記)注釋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太、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翳:遮蓋,這里指云。6.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沿溯阻絕。 絕( )或王命急宣。 或( )不以疾也。 疾(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悉(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 8甲 乙兩文都寫到“山”,兩文段所寫的“山”各有著怎樣的特點?(4分) 9甲 乙兩文段所抒發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這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案】6. 斷 有時 快 全,都(2分,每解釋對兩個得1
3、分)7. 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議論的人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種奇異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確,無語病即可)8.甲文段寫群山具有連綿不斷、雄奇險拔、遮天蔽日的特點。乙文段描繪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點。(4分,各2分)9.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3分,只答出“熱愛”或只答出“贊美”一方面內容的得2分【原文】 芙蕖 芙蕖與草本諸花,似覺稍異;然有根無樹,一歲一生,其性同也。譜云:“產于水者曰草芙蓉,產于陸者曰旱蓮。”則謂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以此為命者,非故效顰于茂叔宋周敦頤,字茂叔,而襲成說于前人也;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
4、之。群葩當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
5、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池,植樹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以池水滲漏為苦),望天乞水以救之,殆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注釋】芙蕖:即荷花,又名蓮花、芙蓉。可人:合人心意。可:合,宜。群葩(p):百花。葩:花。令:時令,時節。各種花都在一定的時節開花,這段時節稱為當令。過:過時,不當令。秋:時候。過而不問之秋:過了花開時節而無人過問的時候。荷錢:初生的荷葉,小如銅錢,所以稱荷錢。莖:指荷梗。妍:美麗。裊娜
6、:形容體態輕盈柔美。逸致:悠閑的情趣。致:情趣。迨至:等到。迨:及,到。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別稱。未開曰菡萏,已開曰芙蕖。欲滴:形容荷花的嬌嫩。徂(cú):到。資:資財,里指享受。蒂:花托。蓬:即蓮房,蓮蓬。實:指蓮子。擎:高舉,這里指聳立。可鼻:適合人們用鼻子嗅聞。馥:香氣。【閱讀訓練】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義。(1)其事不一而足,請備述之 ( )(2)前此后此皆屬過而不問之秋矣 ( )(3)及花之既謝 ( )(4)又備經年裹物之用 ( )2.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2)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
7、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3)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3.我們可以把芙蕖看作是說明文。請梳理出本文的說明順序。 4.我們也學過周敦頤的愛蓮說,請從文體、題材、手法、立意等方面,將芙蕖與愛蓮說作一比較鑒賞。 【參考答案】1(1)詳細,完備 (2)借指時候 (3)已經 (4)整年,全年2.(1)等到它的莖和葉長出后,就又一天一天地高起來,一天比一天美麗好看。(2)至于它適合人們口味的方面,那就是蓮子與藕都可以放入盤中,一齊擺上餐桌,吃后使人齒頰生香。(3)它有五谷的實際作用而不沒有五谷的名聲,它兼有百花的優點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種植的好處有比種荷花大的嗎?3芙
8、蕖的中心內容是說明“芙蕖之可人”。開頭提出說明對象后,分別從“可目”、“可鼻”、“可口”、“可用”等方面進行說明,最后加以總結。4.兩文相比:文體愛蓮說是散文,芙蕖是說明文,也可看作是散文。題材二者都以荷(蓮)為寫作對象,盡管二者角度不同。寫法二者都是托物言志;不過芙蕖比較含蓄,它外在形式是說明,而意在托物言志。立意愛蓮說寫超塵脫俗的君子之風;而芙蕖則立足貧民,寫的是可貴的無私奉獻精神 獨醒雜志 曾敏行【原文】 元祐初,山谷與末坡、錢穆父同游京師寶梵寺。飯罷,山谷作草書數紙,東坡甚稱賞之。穆父從旁觀曰:“魯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無他,但未見懷素真跡爾。”山谷心頗疑之,自后
9、不肯為人作草書。紹圣中,謫居涪陵,始見懷素自敘于石楊休家。因借之以歸,摹臨累日,幾廢寢食。自此頓悟草法,下筆飛動,與元祜已前所書大異。始信穆父之言不誣,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嘗自謂得草書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見也。 (選自曾敏行獨醒雜志)【注釋】元祜:宋哲宗趙煦年號。山谷: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宋四大書法家”之一,下文的“錢穆父”、“石楊休”都是人名。紹圣:宋哲宗趙煦年號。涪陵:地名。懷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書跡自敘對后世影響很大。已:同“以”。不誣:不假:【譯文】元佑初年,山谷與東坡、錢穆父(錢勰)一起到京城的寶梵寺游玩。吃完飯,山谷寫了幾張草書,東坡對山谷的字很贊賞,而
10、穆父在旁邊觀看過后說:“魯直(山谷的字)的字接近于俗氣。”山谷問:“為什么?”穆父說:“沒有其他原因,只是因為沒有看過懷素的真跡。”山谷心里很疑惑,從此不肯再為別人寫草書。紹圣中年,山谷被貶住在涪陵,第一次在石揚休家里看到懷素的自敘,所以借走回去臨摹了很多天,幾乎廢寢忘食。自此對于草書茅塞頓開,下筆飛動,寫下的字與元佑年之前的字有很大的不同,山谷這才相信穆父的話不是胡說的。但是穆父已經過世了。所以山谷曾經自己認為是在涪陵深得草書的真諦,遺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書法。軸鼠畫東安一士人喜畫,作鼠一軸,獻之邑令。令初不知愛,漫懸于壁,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令怪之,黎明物色,軸在地,而貓蹲其
11、旁;逮舉軸,則踉蹌逐之。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注釋】東安:縣名,在今湖南省境內。作鼠一軸:畫了一幅裝裱好的鼠畫。【啟發與借鑒】 側面描寫文中寫東安人士的畫技逸群,其鼠畫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文中卻沒一句話直接介紹或描繪畫面上的老鼠,事實上即使介紹或描繪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筆,因為難于寫得形神兼備。作者巧妙地避開難點,大寫其貓,說貓見了軸上的鼠畫“踉蹌逐之”,“踉蹌”兩字,極力描寫貓的急于追逐,而貓的急不可待又正說明鼠畫的逼真。把貓兒的錯覺寫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畫的活龍活現。這就是側面描寫的妙用。樂府陌上桑中說秦羅敷是個極美麗的女子,其中寫道:“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
12、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作者也是用側面描寫的手法突出秦羅敷的美貌。【】 東安有一個讀書人喜歡做畫,作了一幅題材為老鼠的畫,獻給縣令。縣令開始不知道愛惜它,很隨意地把這幅畫掛在墻壁上,每天早晨走過掛畫的地方,那幅鼠畫總是落在地上,多次掛上去多次落下地。縣令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時候縣令起來察看,發現畫落在地上,而一只貓蹲在畫的旁邊;等到縣令把畫拿起來,貓就跟著跳起來追趕那幅鼠畫。縣令就用這幅畫來試其它的貓,結果沒有一只不是這樣的,到這時候,縣令才知道這幅鼠畫是畫得很逼真。1.解釋:(1)漫 (2)物色 (3)逮 (4)踉蹌 2.:(1
13、)旦而過之,軸必墜地,屢懸屢墜。(2)以試群貓,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畫為逼真。【參考】1(1)隨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大龍湫記元 李孝光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蕩,按圖記以求名跡,則蕪沒者十之七矣。訪于眾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繼之,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則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徑可尋者希。”過華嚴,鮑甥率眾登,余止山下。或曰:龍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詰旦,輿者同聲以險遠辭。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沿澗行三里而近,絕無險艱。至龍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許,蔓草被徑,輿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悵然而返,則老僧在門。
14、問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隨之,經蒙茸則手披足踏。輿者坦步里許,徑少窄,委輿于地,曰:“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跡是瞻。”鮑甥牽引,越數十步,則蔓草漸稀,道坦平,望見瀑布。又前,列坐巖下,移時乃歸。輿者安坐于草間,并作鄉語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輩之誑,必眾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蕪久矣。眾皆以遠跡為難,而不知茍有識道者為之先,實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眾廝輿,而時君不寤,豈不惜哉!夫輿者之誑,即暴于過客,不能譴呵而創懲之也,而懷怒蓄怨至此;況小人毒正,側目于君子之道以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嚴光、管寧
15、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注】摽:把持。廝輿:舊時指仆役一類的人。暴:施加惡行,欺侮。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訪于眾僧訪:詢問B其始辟者,皆畸人也畸:神奇C經蒙茸則手披足踏披:撥開D況小人毒正毒:危害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輿者之誑”的一組是()(3分)故蹊徑可尋者希輿者同聲以險遠辭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此中皆毒蛇貍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ABCD3下列對作者有關觀點與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以“尋大龍湫瀑布”為線索,由按圖記到問眾僧,繼而鮑甥尋,乘輿尋,老
16、僧引,從中可見作者尋找大龍湫瀑布費盡了周折。B眾僧告訴我,那些名勝古跡之所以荒蕪廢棄,是因為繼承者或把持田宅來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離開到其它地方去了。C作者一行后來在老僧的帶領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結尾發出感慨:只要有“識道”的人帶路,遠道可以成為近道,難道可以變為易道。D文章結尾緣事明理,從“尋大龍湫瀑布”之行聯想到孔、孟、程、朱的學問在當今流行的原因,從而豐富了文章的社會內涵。4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3分) 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輩之誑,必眾辱之。(4分) 此嚴光、管寧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3分) 參考答案:1D(毒:怨恨)2C(眾
17、僧所講事實;“我”去探尋的決心;老僧勉勵“我”去探尋。)3D(“在當今流行的原因”錯,應是“在當今不能流行的原因”)4.(10分)暫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離開,又有什么妨害呢?(譯對“俟”“即”“傷”字各給1分。俟:等到。即:接近。傷:妨害。)他自己炫耀他的聰明,來證實我們說謊,一定要當眾羞辱他。(譯對“耀”“征”“誑”“眾”各給1分。耀:炫耀。征:證實。誑:說謊。眾:當眾。)這就是嚴光、管寧之類的人躲藏起來不把聲名張揚出去而不敢親身嘗試小人的惡毒手段的原因啊!(譯對“儔”“所以”“以身”各1分。儔:類。所以:的原因。以身:親自。客夏游黃山、白岳,見竹筏行溪林間,好事者載酒從之甚適。因想吾家
18、西湖上,湖水清且廣,雅宜此具,歸而與吳德聚謀制之。朱欄青幕,四披之,竟與煙水云霞通為一席,泠泠如也。按地理志云:“有梅湖者,昔人以梅為筏,沉于此湖,有時浮出。至春則開花流滿湖面。”友人周東音至,遂欣然題之曰:“浮梅檻。”古今人意同不同,未可知也。書聯者二,一曰:“湍回急沫上,纜錦雜華浮。”一曰:“指煙霞以問鄉,林嶼而放泊。”每花月夜,及澄雪山陰,予時與韻人禪衲2,尚羊六橋3。觀者如堵,具嘆西湖千載以來未有,當時蘇、白風流4,意想不及。此人情喜新之潭。夫我輩寥廓湛妙之觀,豈必此具,乃與梅湖仙人爭奇哉?聊述所自,以貽觀者。1 1黃山:在安徽歙縣西北。白岳:在安徽休寧縣西。2泠泠:形容水流
19、清越的聲音。3禪衲:僧衣,代指僧人。4尚羊:同“徜徉”。六橋:在西湖蘇堤上。5蘇白:蘇軾、白居易。都曾守杭州。1 6貽:贈給。7具:通“俱”,都。8潭:通“談”。【譯文】夏天我去黃山、白岳兩地旅游,見竹筏漂行在林間小溪之上,有那好游玩的人們坐著筏子載著酒隨著水流而行非常愜意的樣子。因為想到我家是住在西湖邊上的,西湖那水清澈而且寬廣,非常適合竹筏子這種優雅的東西,回來之后我便與友人吳德聚在一起謀劃做一個玩。竹筏用朱紅色的欄桿圍起來,并在船四周遮以青色的紗幕,遠遠看過去竟然跟煙水云霞融為一體,一派清幽凄冷的樣子。地理志里頭說過:“金陵有一個叫梅湖的地方,曾有人以梅樹和梅花做了一個筏子,沉
20、放在此湖之中,有時候它會浮起來,到春天時這個梅筏會開出梅花來,滿湖面的漂流。”我的朋友周東音到我這看到這個獨特的筏子,于是欣然為它題寫了“浮梅檻”的名字。古時和現在的意韻相不相同,我不知道。寫了兩副對聯,一副是“湍回急沫上,纜錦雜華浮。”另外一副是“指煙霞以問鄉,林嶼而放泊。”每逢花月夜,或者是雪天夕陽時候(此句不知何意,揣測),我常和雅士禪衲,徜徉蘇堤六橋。圍觀人群像一堵墻一樣,都感嘆說這是西湖千百年來從未有過之景,就算當年蘇東坡白居易在杭州時的風流倜儻,怕也遜色于今日幾分。這是人們喜歡新意的緣故吧,像我們空曠深遠、妙圓湛寂之輩,豈不是必須配備此筏以與梅湖的那個仙人爭奇斗艷嗎?簡單記述下這些
21、,以供讀者欣賞。【甲】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心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崇楨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爭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而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22、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選自陶庵夢憶)【注】挐:撐(船)。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氣。芥:比喻細微,微小。白:酒杯。1解釋選文中加點字的意思。(4分)(1)互相軒邈 (2)窺谷忘反 (3)上下一白 &
23、#160; (4)及下船 2.下列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2分) (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百叫無絕以為妙絕c.余強飲三大白項為之強 D問其姓氏其真無馬邪3翻譯下列句子。(4分)(1)橫柯上蔽在晝猶昏。譯文: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譯文: 4填空和簡答。(5分)(1)甲文通過描寫富春江的山水,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霧凇沆碭舟舯中人兩三粒而已”幾句意境優美。有人依此作了一幅畫
24、,請你為這幅畫加個標題: 。(1分)(3)甲乙兩文畫線句都寫環境的幽靜,但藝術手法不同,請簡析。(2分) 【答案】1.(4分)(1)比高 (2)看到 (3)全,部(4)到,等到 每空1分。2.(2分)A3(4分)(1)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還像黃昏一樣。(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還能有這樣的人!(2分)
25、“焉”1分,解釋為“哪里”也算對;語義連貫1分。4(5分)(1)厭棄塵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寫成“寄情山水”也算對。(2)示例:湖山夜雪(1分)寫成“湖中賞雪圖”、“雪夜賞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對。(3)甲文以聲音襯托幽靜(以鬧寫靜),乙文文字簡練,直接寫靜。(2分)每點l分。甲文寫成“以動襯靜”也算對。【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無,連鳥聲也都聽不見了。這一天天剛剛亮,我劃著一只小船,穿著皮袍,帶著火爐,一個人去湖心亭欣賞雪景。樹掛晶瑩,白氣彌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見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長堤一道淡淡的痕跡,湖心亭是一片白
26、中的一點,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葉,船上的人像兩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到了湖心亭上,已經有兩個人鋪著氈席,對坐在那兒,一個小仆人燒著酒爐,爐上的酒正在沸騰。那兩個人看見我,十分驚喜地說:“湖中哪能還有這樣賞雪的癡情人!”拉著我一同喝酒。我勉強喝了三大杯就告別。問他們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時候,替我駕船的人喃喃自語地說:“不要說先生癡,還有像你一樣癡的人。”文言文比較閱讀練習121與朱元思書一、閱讀下面兩文,完成17題。(26分)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
27、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向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與顧章書 吳均)【注】謝病:因病而自請退職。 還覓薜蘿:意思是正準備隱居。薜,蘿,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辭:“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后以此
28、代指隱士的服飾。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內。 森壁爭霞:陰森陡峭的峭壁與天上的云霞爭高。 限日:遮擋住陽光。 幽岫:幽深的山穴。 唳:鳴叫。英英:形容聲音和諧動聽。 綿綿:形容聲調悠長。重:這里是向往的意思。 葺宇:建屋舍。葺,修建。 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幸好菊花、竹實很多。富,充裕。偏,特別。饒,豐富,竹實,又名竹米,狀如小麥。菊花、竹實,都是隱士所食之物。于斯:在這兒,指石門山。辦,具備。 仁智之樂:意思是,佳山秀水為仁人智士所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1解釋下面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4分)(1)猛浪若奔 ( ) (2)猿則百叫無絕( ) (3)窺谷忘反( )
29、 (4)豈徒語哉( )2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1)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2) 山谷所資,于斯已辦。 3兩文都運用了化靜為動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靜止的重山疊嶺之狀寫活的句子。甲文是 (甲文該句同時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突出了山的什么特點?);乙文是 。(4分)4甲文中有一句與柳宗元小石潭記里“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意思相近,請寫出來,并說說這些句子在寫法上有什么妙處。(4分) 5.乙文中體現了“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一旨趣的句子是 。(2分)6.兩文中都描寫了山中的各種聲音,有什么表達作用?(4分) 7.這兩篇山水小品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趣?(
30、4分) 參考答案:1(4分)(1)飛奔的馬 (2)停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空(各占1分)2(4分)(1)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 (2) 山谷中隱居生活的必需品,在這里都已具備。3甲文句子是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甲文該句同時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化靜為動,突出了山的峻峭。乙文句子是森壁爭霞,孤峰限日。4句子是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些句子都是從側面 寫出了水的清澈,同時也寫出了魚的可愛,讓人流連忘返。5.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6.一方面襯托山谷的
31、幽靜,一方面奏響一支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交響曲,令人無限神往。7.抒發了作者愛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與顧章書譯文我上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尋找隱居的地方。在梅溪山的西面,有座石門山,那陰森陡峭的崖壁,爭著沐浴朝夕的霞光,拔地而起的孤峰,遮擋住了天上的日光,山洞幽暗,銜著朵朵白云,溪水深深,呈現出翠綠的顏色。蟬兒吟唱,白鶴啼叫,水聲淙淙,猿猴哀鳴,這些聲音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諧、動聽,奏成了連續不斷的天籟音韻。我既然一向向往隱居,于是就在山上蓋了間房屋。有幸有各式各樣的的菊花,遍地長滿的竹實,都是山里隱居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在這里都已齊備。論語上所說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難道是一句空話!
32、與朱元思書比較閱讀練習一 對比閱讀答謝中書書與與朱元思書,回答1-5題【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乙】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1解釋加點的詞。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
33、一組是( )A、四時俱備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B、沉鱗競躍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C、有時見日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D、橫柯上蔽 負勢競上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4.【甲】文中寫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體描寫高峰“入”的動態的幾個四字短語是什么? 5【甲】【乙】兩文都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2B3(1)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2)治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連忘返。4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5要點:熱愛自然,娛情山水;避世退隱,鄙棄名利。10.下面句子的
34、朗讀停頓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實是/欲界之仙都B.蟬/則千轉不窮C.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D.水/皆縹碧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2分)A.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消散)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參與,這里指欣賞)D.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通“返”)12.甲文中統領全文的句子是“ ”;乙文中總領下文寫景的句子是“ ”。(2分)1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14甲乙兩文都是寫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的熱愛之情。但兩文的思想格調不盡一樣,甲文全篇充滿樂觀情趣,而乙文則暗含作者對塵世生活的厭棄
35、之情,從文中“ ”即可看出。(參考答案)10、(2分)C 11、(2分)B 12、(2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奇山異水,天下獨絕13、(4分)(1)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準確譯出“頹”、“沉鱗”,語句通順)(2)(我乘船)隨著江流飄蕩,任意往東或往西。(準確譯出“從”、“東西”,語句通順)14、(3分)山水自然;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
36、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二 對比閱讀三峽與與朱元思書,回答6-11題甲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乙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
37、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見日。6.解釋加點的詞語。良多趣味( ) 屬引凄異( ) 泠泠作響( )7.甲文先寫山,后寫水,層次井然。寫水是按(順序) 寫的。乙文則是按 順序來寫的。8.兩文在寫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9.甲文總寫三峽的特點是什么?乙文總寫富陽到桐廬的山水特點是什么?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 10.乙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并把它譯成現代漢語。 11.假如你是一位投資者,根據兩文介紹的特點,你將如何開發這兩個地方?簡要回答。 答案:7.夏、
38、春、冬、秋(或季節);先總后分(或總分)8兩文都做到了動靜結合,都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去寫景,使人如同身臨其境9甲: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乙:奇山異水,天下獨絕10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5在三峽修建水利工程,同時搞旅游開發。在富陽到桐廬一帶搞旅游開發。(要抓住兩個地方的特點來談。)與朱元思書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語的意思。(2分)(1)猛浪若奔() (2)略無闕處 ()2.下列句子中加線詞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猿則百叫無絕 B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富陽至桐廬C回清倒影清榮峻茂 D隱天蔽日疏條交映 有時見日3.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2)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4.甲、乙兩文同為描寫山水美景的文章,兩文都以()(表達方式)為主,但是兩文的寫作目的不同:三峽主要是為了客觀地介紹地理知識,而與朱元思書則突出了()。 (2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主管年度工作總結范文(17篇)
- 《汽車保養與維護技巧》課件
- 五年級信息技術上冊 第4課 送給爸爸的賀卡教學設計 華中師大版
- 《精英銷售技巧與策略》課件
- 小學滬教版 (五四制)五、幾何小實踐小練習(2)教學設計
- 財政工作總結范文(15篇)
- 教師自我鑒定800字(27篇)
- 多邊投資擔保借款合同書(4篇)
- 2025公司辦公室工作總結參考范文(18篇)
- 2025學年教室教案及反思
- 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施工組織設計
- 最新國際貿易術語培訓
- 2021年高考真題--化學(江蘇卷)(附解析)
- 項目功能需求調研表通用精選文檔
- 基于節約里程法的大潤發超市濟南地區配送路徑優化研究
- 工廠個人簡歷登記表格
- JJG機動車檢測專用軸輪重儀檢定規程
- 用友U8數據字典
- 化工概論:典型化工工藝
- 國際酒店訂單樣本
- 快捷酒店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安全現狀評價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