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理念和技術創新_第1頁
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理念和技術創新_第2頁
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理念和技術創新_第3頁
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理念和技術創新_第4頁
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理念和技術創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二等獎突破我市企業技術創新瓶頸扎 實 推 進 我 市 工 業 化 進 程縉云縣科技局 周錦飛企業是微觀經濟的主體,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是實現“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主要形式和必走之路,是各類企業生產、發展、壯大的基本前提。工業化是城市化的前題和基礎,沒有工業化就不可能有城市化和現代化。我市要實現工業化,必須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必須突破制約我市企業技術創新的“六大”瓶頸。一、制約我市企業技術創新的“瓶頸”。1、瓶頸之一:人才資源匱乏。人是生產力諸要素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江澤民同志指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企業需有高尚之人才,更需有高上能力之人才。人才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發明者、傳

2、播者和使用者,已經成為當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欠發達地區人才資源缺乏,無論是科技人才,甚至是熟練技術工,都相當緊缺。我市企業人才匱乏表現為“三少”:一是高工、工程師級人才少。二是大學畢業生少。外地大學畢業生不愿到麗水落戶,本地大學畢業生又紛紛涌向北京、上海、深圳、寧波、杭州等大中城市。三是技師(有過硬本領的技術員)少。人才不愿“落戶”麗水,究其原因:“寧肯杭州5000元月,不要麗水10000元/月??N云一家民企大老板說:“我廠以每月一萬元(高出杭州人才市價1倍)去請一名人才,可人家寧愿在杭州拿5000元/月?!睘槭裁??這就是我們的區域環境、工作、生活、學習環境使然。我們請的人才

3、是某一企業“專業人才”,人才與企業是“一一對應”關系。在杭州,他(人才)可兼職,就算一個企業5000元/月,兼職三家企業就是1.5萬元/月,況且,杭州的工作生活環境,學習就業機會大大的優越于我們麗水。同時,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工業基礎薄弱,區位條件不佳,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等客觀上存在明顯“差距”,是故“當地大學生”“勝利大逃亡”于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發達地區。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就是人才差距、信息差距、技術差距和智力差距引起的。但歸根到底是人才資源匱乏引起的。2、瓶頸之二:企業家群體素質的缺陷(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的缺位)企業家階層是微觀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管理者,是先

4、進生產力的優秀代表,歷來是推進技術創新的中堅力量。當前,我市的企業家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是從“白手起家”、“小打小鬧”中沖殺出來,主要從供銷員和技術工人轉化而來。在生產經營上,他們均有一技或多技之長,但從文化結構看,絕大多數為初、高中文化程度??N云縣的縫紉機行業是我市最強勢行業之一,小包縫機產量居全國首位,家用縫紉機產量占全國1 / 3。當前,在全縣100多家縫紉機企業中。唯一只有“縉云世界縫紉機有限公司”的朱益民總經理是“浙大”機械專業畢業,有多年的實踐經驗的“班科”生。縉云帶鋸床產量占全國60%,環形燈管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70%,可縉云帶鋸床、燈管行業的大大小小“老總”們幾乎都是從“小打

5、小鬧”中沖殺出來的供銷員(或“半路出嫁”的技術工人),他們當中有相當部分人缺乏創新意識,欠缺專業知識、現代科技文化知識,缺乏駕馭市場能力,缺乏科學管理和創新能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大競爭時代。他們的經營理念、思維方式、知識結構有待更新和豐富,創新能力亟待提升。3、瓶頸之三:研發能力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市實施“生態立市、綠色興市”發展戰略,工業經濟大步向前發展。但由于發展工業起步晚、區位條件不佳等因素,我市的工業基礎、技術研發能力仍相當薄弱。我市當前的“工業·研發”情況大致可概括為:“四少一低三弱(工業企業少, 經濟總量少,產業工人少,科研成果少,產業技術

6、層級低,技術力量弱,企業創新能力弱,研發能力弱)”。截止2002年底,我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32.69億。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8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4.89億,出口總額18234萬美元,財政總收入209194萬元。縱向比較,進展可喜,但與全省各市相比,仍穩坐“末二至末位”鐵椅。(見市統計局2002年統計表系列)全省各市主要統計指標(一)2001年2002年比上年增長(%)一、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全 省 杭州市 寧波市 溫州市 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二、 工業增加值(億元)全 省 杭州市 寧波市 溫州市 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6

7、748.151568.011312.69932.08604.26385.00822.54597.34176.28126.69747.51158.973106.29676.90651.87464.26291.75181.42428.04292.1764.7434.32397.1053.287670.01780.01500.31055.0706.1422.5928.8680.4200.9144.1858.0183.83524.0773.0749.6524.5350.3198.7477.0330.173.742.2445.563.412.313.213.213.013.812.313.812.912

8、.912.513.813.213.513.715.013.116.613.015.613.614.721.215.418.0全省各市主要統計指標(三)2001年2002年比上年增長(%)五、財政總收入(億元) 全 省 杭州市 寧波市 溫州市 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六、地方財政收入(億元)全 省 杭州市 寧波市 溫州市 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臺州市麗水市855.82188.46190.3196.1153.3329.4862.3751.2214.1512.4065.0417.95500.69104.2899.1163.4129.7316.3435.5927.

9、858.887.9838.8111.721166.6257.1262.2126.372.538.585.066.518.515.786.820.9566.9118.3111.868.831.718.639.632.110.79.043.112.127.128.226.331.430.827.531.229.826.920.730.113.735.534.639.833.135.140.542.843.951.236.939.627.420012002年我市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0家,2002年底止,我市有(友邦化工)、“方正電機”、“浙南蓄電池”等10家企業被列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遂昌凱恩

10、集團是我市當前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據統計,2002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值達9.23億元,比上年增長62%,2002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41億元,是2000年1.4億元的2.4倍。不過,從全省看,2002年全省共擁有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88.47億元,比上年增長40.04%。目前,我市雖在建的“科技創業園區”已集聚10多家生產較高科技含量產品(有的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但尚沒實現高新技術工業園區“零”的突破。就企業研發機構實情看,“浙江納愛斯公司”的研發實力在全國同行業“一支獨秀”。我市目前也有一定實力的部分研發機構,如“浙江凱恩集團特種紙研究所(省級高新技術研

11、發中心)”、“縉云縣小型機械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浙江仙都啤酒科學研究所”等,但不可否認,目前我市有的研究所僅有一名工程技術員,有的更是“名存實亡”。真正有科研規劃、技術人才、有實力者“屈指可數”,充其量也是企業的技術的“新翻版”。工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協作關系松散,“顧顧問問”,短期行為多,沒有建立長期穩定可靠的“聯盟伙伴”關系,制約著我市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開展。4、瓶頸之四:技術研發投入短缺。有研究指出:技術開發資金占銷售額1的企業難以生存,占2的可以維持,占5的方有競爭力。我市的大部分企業正處于發展初創期和資本原始積累階段。企業發展普遍面臨“資金短缺”難題。據統計分析,2001

12、年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72.79億元,用于“更新改造”投資為9.28億元,2002年我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101.67億元,用于“更新改造”投資為12.63億元。(見下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二)指 標單位2001年2002年比上年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國有等單位投資# 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其他投資億元億元億元億元億元億元億元億元億元72.7961.6440.529.2811.770.5017.5643.5811.15101.6781.3150.4112.6318.020.8024.4956.1020.3839.731.924.4

13、36.253.259.639.528.782.6從我市企業的資金用途來看,目前大體上可分二類:一類是“發展資金(基金)”,一類為“創新(資金)基金”。我市大多數企業的有限資金均為“發展資金”,用于維護企業自身生存和正常發展。為數不多企業擁有專項的“創新基金”,但主要用于擴大生產規模。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研發經費。企業融資(借貸)二種形式。由于我市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壳?,我市企業“大哥大”“納愛斯”公司也沒有上市),難以達到上市或發債券的條件。融資渠道單一,以借貸為主。近年來。銀行處于降低風險:民間借貸利率高,企業負擔重,企業職工集資額有限、社會集資屬非法,最后造成企業不得不減少技術創新的投

14、入,這不僅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信心,也使企業喪失許多難得的發展機會,進而削弱企業競爭力。5、瓶頸之五:品牌創新乏力。品牌不靚,缺乏產品創新動力、品牌保護不力,相互仿制,放血競爭,是當前嚴重制約我市企業技術創新的又一大“瓶頸”。當前,全市只有“納愛斯公司”的“雕牌”商標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雕牌”洗衣粉加盟“中國名牌產品”,“仙都啤酒”、“凱恩紙業”入列浙江省“名牌產品”??N云縣民營企業眾多,目前卻沒有一家民營企業的產品是浙江省“名牌產品”。我市機電、玩具、皮革、縫紉機、工刃具、帶鋸床、環型燈管、竹制品、服裝制造等行業產品絕大多數是技術水平較低??萍己坎桓叩闹械蜋n產品,仿制快,往往是“

15、一家開發,一哄而上”。研發者投資,同行獲利,甚至連連上演“互相仿制、互相壓價、互相拆臺”的鬧劇,既嚴重挫傷企業產品創新、品牌創新主動性、積極性,又引發行業“自傷殘殺”。如縉云縣帶鋸床行業,剛開發時每臺帶鋸可獲利12萬元,且款到交貨;現已滑落到每臺獲利不到2000元,且大部分是“賒帳”。同時,我市企業研發的產品大多起點低,投入少,有的產品不對路,研發成功者也不多,有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更是“鳳毛麟角”。6、瓶頸之六:創新戰略選擇步入盲區。“敢闖、敢冒、敢為人先”是我市企業家的一大寶貴財富。但創新戰略選擇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技術創新的效果,甚至關系到企業成敗。不可否認,我市有的企業已步入創

16、新“盲區”、“雷區,”如縉云外貿肉聯廠投資上千萬購進國內一流凍鴨生產線,由于投資過猛,戰線過長,不顧企業實際,偏面“求大求強”,致使企業停步不前或不堪重負。二、突破企業技術創新瓶頸的對策。對策之一:打開“腦門”,走出“山門”,創新思維, 秉持“跳出麗水看麗水,跳出浙江看麗水,跳出中國看麗水”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理念和“技術創新是靈魂,是動力源”的科學理念,大力營造“借腦大上海,借力長三角”技術創新良好氛圍。江澤民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科學的本質就是創新”。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說:“理念的領先幾乎決定企業的命運,可以這樣講,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不創新,

17、企業就會走向“死胡同”。各級政府要扮演好自身角色,積極引導企業樹立“跳出麗水看麗水,跳出浙江看麗水,跳出中國看麗水”的現代開放性科學發展理念,唱響“立足大科技,面向大市場,參與大競爭”主旋律。如:縉云縣儀表廠、縉云摩托車氣缸體廠,它們均是我市原重點國有企業,也曾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這些企業目前或生存困難,或“壽終正寢”。面臨這種窘境,固然有多種原因,但這些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尤其在產品創新方面“停滯不前”不能不說是一種因素。幾十年幾乎仍“死抱”那只產品(計數器、摩托車氣缸體)。我市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技術創新任務緊迫,從長遠發展看,技術創新比資金短缺更為根本和關鍵。我們要樹立

18、“技術創新是靈魂,是動力源”的科學理念,強化創新意識,大膽創新。同時,技術創新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科學認知和把握它的“兩面性”。一方面,技術創新可以為企業帶來高利潤、高回報,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技術創新投資大,周期長,時機難把握,錯誤決策也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我們要理性營造技術創新良好輿論氛圍,引導、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通過企業有為技術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推進我市工業發展,加快我市工業化、城市化建設步伐。對策之二:創新科技立項,開我市“智力”科技項目立項之先河,啟動“科技·文化·人才素質”工程,著力造就一支有“文化底蘊”、有“科技意識”、有“創新

19、能力”的能駕馭市場的善科學管理的現代式企業家隊伍。國力的較量在于企業,企業的較量在于企業家,企業家的較量在于膽識、見識、學識、悟性、韌性、理性。科技部門要大膽開展“智力立項”創新嘗試,政府要大力支持之,要打破科技立項“送錢”不送“智”的傳統作法,開設“智力立項”投資。用于為企業家“輸知傳智”、“創新思維”、“就診把脈”、“出金點子”培育企業管理英才。政府和企業要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協力合奏“科技”·文化·人才”曲。要克服區位條件等不利因素,下大決心,一手抓人才引進,一手抓人才培育。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統籌規劃,將提升企業家的文化、科技、管理素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企業家外出

20、學習、參觀;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國內外知名企業家的聯系與協作,可采取“結對”合作,可借鑒“浙江大學與華倫集團、九源基因公司聯手培養人才”經驗。每年請專家、教授、知名成功企業家定期或不定期前來指導經營、開辦講座宏微觀結合,虛實結合,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迫切問題和中長期發展事宜,培養企業家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建立“助學、就業、人才、回鄉”工作機制。出臺扶持政策,盡快啟動“麗籍人才回流”工程,大力培育本地人才。科技部門要當好政府“科技參謀”和“企業·人才”的“科技紅娘”,積極幫助政府制定“助學、學習、成果、就業”扶助政策,建立工作機制,支持政府盡快啟動“麗籍人才回流工程”,激勵本地

21、企業吸納本地人才,吸引在學大學生回鄉創業。政府還要積極引導部分民營企業家摒棄“急功近利”的用人理念,變“相馬”為“賽馬”,積極擺設“擂臺”,讓更多的本地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回鄉“打擂”。要引導企業學習美國微軟公司、國內紅桃K集團等企業按業績分配,按生產要素分配,以“股票期權”、“技術入股”等分配機制成功經驗,激活人才,留住人才,創造人才健康成長良好環境,做到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對策之三:借鑒“上海六國組織”、“亞太經合組織”模式,探索“借腦大上海,借力長三角”科技合作新路子,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建立以產學研聯合為主要形式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打造新型的“戰略伙伴關系”或“全面合作

22、伙伴關系”,為我市企業技術創新建立強大智力支撐和技術支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什么要“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都市圈的世紀,都市圈之間的分工、合作和競爭將決定新的世界經濟格局。在21世紀,“長江三角洲”正崛起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被稱為“世界規劃第一人”的彼得·霍爾爵士前不久在“中國東部論壇”上感言:“50年后,長江三角洲可以與倫敦、紐約比肩,成為世界第一流的大都市圈?!鄙虾J恰伴L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中轉站和服務中心,是“長三角”地區科技人員的儲備中心和科技成果的蓄水池。上海集中了復旦、交大等40多所高等院校,有265所省市級以上的科研院所。高

23、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集中為吸引聚集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上海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為9000余人,共有120多位兩院院士,20萬以上的科研人員,并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002年,共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980.08億元?!伴L三角”地區憑借其在人才、技術、信息和智力等方面的優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于主導和有利地位。產學研聯合就是要建立企業與高等學府、科研院所聯合與互動的運行機制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機制,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我市作為欠發達地區要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共榮共發”的方針,全面推進省內外、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基點是按

24、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重要戰略決策,積極參與實施麗水市委提出“北承滬杭金,東接甬臺溫,突破點線面,融入長三角”發展戰略,借鑒“上海六國”、“亞太經合組織”模式,以“政府、部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民間”等形式開展與“長三角”地區多層面、多層次的有效合作與交流;依托自身的區域、資源和產業等特色,主動“走出去”,以此吸引“長三角”地區的人才、技術、信息和智力等資源要素,來共同推進我市企業技術創新和共同發展我市特色產業,真正立足于增強欠發達地區自身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實現雙向互動,開創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新局。我市企業要開展有為企業技術創新,就

25、要尋求依托,主動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結對,夯實技術進步的基礎。就要建立起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新型可靠的“戰略伙伴關系”或“全面合作伙伴關系”,全面推進我市與“長三角”地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榮共發”。這樣才能共享“長三角”地區人才資源,技術資源、信息資源、智力資源、借腦上樓,借智生財,引人之長,為我所用。我們必須根據市場機制,以采取合作開發、科技入股、技術轉讓、技術指導等形式,大力尋求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業的合作,并與之建立長期可靠的“科技·經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或“技術經濟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結成技術、智力聯盟,形成開發體系,共同開發新產品,開展技術創新。合作雙

26、方可遵循“各取所需,各顯其長,平等互利,發展雙贏”的合作方針,如一方負責資金投入、項目設定、技術孵化和產品生產,一方提供人才、智力、技術、科研。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享受國內外科技資源,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做到科研在外、人才在外、實驗在外、市場在外,把我市建設成為孵化基地、生產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技術創新大平臺。建立起扎實長期牢固可靠的以產學研聯合為主要形式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我市企業還要密切關注行業科技動態和發展信息,充分利用“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這一載體和平臺,廣泛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技術協作關系”。聘請專家、學者為我市的企業發展出謀劃策,幫助企業提高技術

27、水平,完善生產工藝,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借腦引智”,為克服自身的劣勢,拓展企業的可配置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有條件的企業可與外商合作,或與知名大企業結盟,著力實施技術引進和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各級政府要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建立“科技合作”激勵機制,出臺“科技合作”獎勵政策。如:“創新人才”獎、“項目合作”獎、“成果轉化”獎、“技術創新”獎等,鼓勵和支持相關單位與“長三角”地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全面的科技合作關系。把與“長三角”地區的科技合作項目優先列入或申報各級類科技計劃,并給予一定的科技經費支持。激勵吸收國內外優秀科技成果,開展有為技術創新,解決當前制約我市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

28、技術”、“專項技術”。切實提高企業技術層級、品位,產品科技含量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對策之四:建立投融資機制。擴大融資渠道,加大研發投資力度,增強企業技術創新活力。經濟相對落后,科技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瓶頸,無疑也成為欠發達地區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的“瓶頸”。我市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的發展資金大多用于在生產上,流動資金相當短缺;技術創新投入少,大多數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競爭力不強。要盡快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廣開融資渠道,加大投資力度。一方面,要篩選優勢項目“招商引資”,努力吸引市外資金。另一方面,金融部門,特別是地方性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要千方百計吸納存量、提高總量、擴大

29、貸款,并向“特色行業”、“支柱產業”傾斜,政府及各職能部門要大力支持,用足、用活、用好市內各單位自有資金,大力支持農村信用社存款總量的提升和對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改革“抵押貸款”制度,探索“項目投資”管理新路子,實施“項目投資”管理新辦法并與國際接軌。此外,我們還要建立投資機制,積極拓展項目融資、租賃融資等多種投融資方式,推行“引資主體多元化”、“人本引資”策略,借“長三角”地區巨大資本之力,來增大科技總體投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使欠發達地區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同時,還要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國內外風險投資企業到我市設立風

30、險投資機構。對策之五:借鑒“長三角”地區行業管理成功經驗,規范市場環境,加強行業管理,提高企業協作化水平,提升行業市場競爭力,建立“行業生命共同體”,支持保護技術創新。要加快我市企業發展,使企業形成產業的規模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就必須加強行業的管理,支持保護技術創新。行業協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要根據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認真學習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加強“行業管理”、保護創新的成功實踐,特別要借鑒“溫州行業協會”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市工業企業的實際,建立電機、木制玩具、皮革、竹制品、青瓷、縫紉機、帶鋸床、刀具、燈管、印刷等行業協會。制定行業公約,實行“同行議價、技術支持、公平

31、競爭、規模聯合”,保護“技術創新、品牌創新”,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培育搶市產業,發展搶市企業。市涉工部門要從全局利益出發,做好重點行業的組織和協調工作,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研究電機、木制玩具、青瓷、皮革、縫紉機、帶鋸床、刀具、燈管、印刷等行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為企業提供技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加強協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行業中企業內耗現象發生,促進企業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建立“行業生命共同體”,共榮共發。對策之六:選擇創新戰略,選準技術創新亮點,“五實”運作“技術創新”,奏響技術創新“三步曲”。各級黨委、政府在政策上要扶持和引導,營造好環境,制定(民營)企業科技發展政策,大力發展科技型

32、企業,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要積極引導、支持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引導支持企業開展有為技術創新,引導、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向“專、精、特、新”發展,幫助企業制定技術創新方略。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實際,以市場為導向,瞄準高起點,選擇技術創新新載體,找準技術創新亮點,加強產業關鍵、共性、前瞻性技術開發,做到技術創新既有前瞻性、科學性、預見性、又符合企業“五實”(實情、實時、實用、實效、實地)運作。模仿創新是我市企業的主要創新戰略,但不能盲目跟風,喜大“冒進”,以免步入技術創新“盲區、雷區”。我市企業要發揮“小”的特長,專攻某一點,形成核心競爭力,求專做強再求大。我市企業對技術創新要有清醒的認識,要奏好“

33、三步曲”:第一是技術改造,大部分企業必須把技改放在第一位,促使產品上檔次,企業上規模,增強生存能力;第二是技術創新,部分有實力的企業要突出抓技術創新,爭取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第三是發展高科技,一些實力特別強的企業要瞄準有發展前途的高科技項目,力爭突破,領先世界。通聯:縉云縣科技局 3312498 手機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關于麗水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的思考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就是在開放的環境中發展科技,以更寬的視眼、在更廣的領域、以更多的方式共享國內外科技資源。麗水市要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實現科技的跨躍式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著力做好五

34、篇文章。一、抓住一個關鍵關鍵是主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面推進科技合作與交流。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教育科技實力雄厚,高層次人才密集。2002年,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共有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174所,占全國總數的12.5%。高等院校的集中為吸引聚集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據2000年統計,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4493人,比全國平均多882人;共有中級技術職稱以上人員112.29萬人,占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 35.6%;共有兩院院士234人。人才的集聚,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2002年,上海及“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837.

35、71億元。因此,科技合作與交流主動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就是利用它們的資源要素優勢,與它們的人才、技術、信息和智力接軌,來增強我市自身綜合實力的競爭力,從而加速全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二、抓好二個重點“走出去”。就是要根據我市產業發展的特點和“科研在外、人才在外、實驗在外、市場在外,麗水成為孵化基地和生產基地”的要求,通過各種渠道,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到發達地區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項目對接,爭取科技項目合作;積極引導相關單位主動與發達地區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掛鉤,建立技術依托關系,聯合共建各類研發機構和科技中介機構,形成多層面、多形式、全方位的對外科技合作體系,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36、提供強力支撐?!罢堖M來”。就是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原則,邀請外地專家、學者來我市考察,發布各類科研成果;鼓勵和支持我市有關單位從發達地區引進高層次人才,也可采用柔性流動方式,引進“候鳥型”人才,為企業解決實實在在的技術難題。組織外地專家、學者圍繞我市重大經濟、科技問題,開展調研論證、決策咨詢和技術評估。此外,還可以通過科技特派員等上派下掛的形式,加強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與交流,為麗水科技走向市場開辟渠道。三、樹立三種意識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的意識。麗水位于浙西南山區,山地丘陵面積占88.42%。2002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83.79億元,財政總收入2

37、0.9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920元,在全省11個市中分別排行第10位、第9位和第11位。因此,麗水要加快發展,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依靠科技進步是欠發達地區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的一條捷徑,是欠發達地區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解決欠發達地區“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歸根結底,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就是人才差距、信息差距、技術差距和智力差距引起的。為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越是欠發達地區越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的意識。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意識。發達地區憑借其在人才、技術、信息和智力等方面的優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處于主導和有利地位。而麗水市由于經濟的欠發達,則明顯處于劣勢地位。但

38、麗水也有其自身的區域、資源和產業優勢,特別是麗水作為生態保護良好的“浙江綠谷”,在培育發展綠色經濟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和條件,最有希望使綠色產業成為麗水市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以此吸引發達地區的人才、技術、信息和智力等資源要素,來共同發展麗水的特色產業,真正立足于增強麗水自身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實現雙向互動,以平等、互惠、共贏、共存的理念,全面開展科技合作與交流,以大開放推進我市科技工作上新臺階。創新意識?!皠撔率且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痹邴愃壳暗目萍及l展水平下,要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特別要強調樹立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在發展理念、思路上,還是在機制、體制以及工

39、作的方式、方法上,都要進行不斷的大膽創新,做到敢想新事,敢出新招,敢闖新路。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承滬杭金,東接甬臺溫,深破點線面,融入長三角”的發展戰略,結合麗水開放型科技發展不足,對外開放程度明顯偏低的實際,按照“求新、求異、求變、求奇、求巧”的思維方法,依托我市的區位、資源和產業等特色,主動“走出去”,努力拓展我市科技工作的更大發展空間。要強化“你發財、我發展”的開放思想,重點加強對外開放的軟環境建設,積極落實“請進來”,進一步加強科技的合作和交流,借力發展壯大自己。另一方面,樹立創新意識,還必須強化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意識。一是強化市場意識,無論分析問題、制定政策、研究思路、部署

40、工作,都要自覺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尤其是企業的作用。二是強化機遇意識。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科技發展總體水平和質量遠遠落后,按部就班、四平八穩無疑將進一步拉大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不能再消極無為,坐等觀望,必須搶占先機,乘勢而上。三是強化開放意識。不僅要從科技意義上,而且要從政治意義上高度重視開放型科技發展工作,進一步加大開放力度,形成多層面、多形式、全方位的對外科技合作體系。四、緊扣四個環節共享人才資源。江澤民同志指出:“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作為高新技術的創造者、發明者、傳播者和使用者,已經成為當代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麗水人才資源缺乏,無論是科技人才,還是

41、管理人才,甚至是熟練技術工,麗水都相當緊缺。據統計,2001年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2581人,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僅為171。因此,要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必須要積極創造有利于培養、使用、留住人才的良好環境,俗話說得好:“種好梧桐樹,不愁鳳凰來”。其次,要充分利用發達地區的人才優勢,通過建立長期的協作關系和合作交流,多形式共享發達地區的人才資源,形成人才良性互動機制,共同發揮人才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再次,還要善用鄉賢,充分發揮麗水籍在外地的人才作用。共享技術資源。要利用發達地區的技術優勢,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依托,以高新技術產業化和發展生態農業、效益農業、現代農業為突破口,充分

42、發揮我市農、林副產品、旅游資源豐富,勞動力密集等比較優勢,擴大與發達地區的項目對接和合作。通過抓好“走出去”、“請進來”兩個重點,扎扎實實做好與發達地區共享技術資源工作,努力實現多層面、多形式、全方位的開放型科技發展格局。共享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是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可持續發展最寶貴的資源。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的信息資源應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視“數字麗水”的建設,與發達地區共同開發建設公共信息交換平臺,努力發揮信息資源的同步效應,讓發達地區的信息資源為我所用。繼續建好網上技術市場,積極吸引發達地區更多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及企業在此發布科技成果、優勢研究領域和學

43、科方向等信息,并參與麗水技術難題的招投標。共享智力資源。發達地區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林立,智力資源十分豐富。因此,我市要千方百計借助發達地區之智,為已所用。一是加強智力資源的交流和利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可以針對企業實際,組織定期和不不定期的學術交流活動,加強與企業界專家之間的交往。通過對話、互訪和對口考察方式,開展產學研之間的交流,促進三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二是互聘科技人員,可以采取兼職制、掛職制、短期流動制、兩棲制、借調制等,發揮各方的優勢和作用。三是根據實際需求,制定全市科技引智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引智工作,實現國內外智力資源共享。利用引智網絡,建立國內外智力資源庫,重點建立麗水籍華人

44、華僑專家學者資源庫,為全市提供引智信息。五、建立五項機制激勵機制。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我市相關單位與發達地區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全面的科技合作關系。把與發達地區的科技合作項目優先列入或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并給予一定的科技經費支持。對在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有關人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營造全市大力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的良好氛圍。投融資機制。經濟的相對落后,科技投入的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瓶頸。要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投融資機制是關鍵。因此,要積極拓展項目融資、租賃融資等多種投融資方式,推行“引

45、資主體多元化”、“人本引資”策略,借發達地區巨大資本之力,來增大我市的科技總體投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使我市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社會集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此外,還要建立風險投資機制,鼓勵國內外風險投資企業來麗水設立風險投資機構。調控機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按照我市“生態立市、綠色興市”戰略,確立我市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的具體內容和目標,編制好全市開放型科技發展規劃,并保證規劃的實現。積極引導相關單位圍繞我市開放型科技發展規劃,以市場為導向,主動實施適合本單位發展的各類科技合作項目,增強自身發展后勁。合作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46、建立新的合作平臺。從政府、企業、民間等多方著手,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建立與發達地區市、縣(市、區)主要領導定期會晤制度,經常就我市、縣(市、區)重大經濟、科技問題進行溝通,提升合作層次,形成緊密、有效的合作機制。進一步探索建立有組織、可操作的專項議事制度,積極推進跨區域各類科技活動的開展。通過友好市、縣(市、區)和聯絡機構等載體,進一步加強多層面、多形式、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己藱C制。要建立實施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考核制度,成立考核領導小組,制訂考核辦法,對科技、經濟等相關部門進行考核。以此為抓手,推進開放型科技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實現科技的跨躍式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青田縣

47、科學技術局 陳海毅 二年六月十二日 (聯系地址:青田縣鶴城鎮嗚山小區10幢1號 電話手機三等獎試論經濟欠發達地區高層次人才的現狀和對策蓮都區科技局 李勤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的逐步形成,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欠發達地區所擁有的土地、廉價勞動力等傳統競爭優勢在這場競爭中已不再是左右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欠發達地區要想避免競爭地位的進一步惡化或者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就必須集中力量,大力創新,在某些領域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又必須以人才資源開發為支撐。而當前人才競爭的特點就是高層化,

48、即側重于高層次人才,尤其是有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競爭。一、高層次人才的概念和特點1、高層次人才的概念高層次人才是一個相對概念,是指具有較高學歷或較高職稱,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高層次人才是人才資源的組成部分,是掌握了某種知識、技能和專長的人,是高水平生產力的體現者。本文所指的高層次人才是指具有研究學歷或已獲得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2、高層次人才的特點2.1需要的高層次性。高層次人才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較高,使得他們的自我人格和超我人格往往高于一般人,有一種展示自我才能的強烈愿望。他們更熱衷于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把攻克難關視為一種樂趣,一種體現自我價值的方

49、式。2.2較強的自主意識。高層次人才所從事的工作不是簡單的重復性勞動,工作往往復雜艱難,他們不愿意接受上司嚴格的程式化的指示和控制,而是要求工作場所和工作時間靈活、組織氣氛寬松,希望得到領導的充分信任,強調工作中的自我引導、自我嘗試。2.3流動性較強。人員流動率與人員素質成正比。人員的素質越高,由于其有較多的工作選擇機會因而流動率較高。2.4影響力較大。專業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傳輸渠道的多樣化改變了組織的權力結構,職位并不是決定權力有無的唯一因素。高層次人員由于具有某種特殊技能,往往可以對其上司、同僚和下屬產生影響;也由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長以及知識本身的不完善性使得他們并不崇尚任何權威。二、欠發

50、達地區高層次人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1、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欠發達地區大都是一些內陸的農業地區,其共同的特點是農業比重偏大,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低,一般還處于后農業經濟向前工業經濟過渡時期。欠發達地區由于本身的地理區位、交通條件、城市化程度以及人文環境等方面的相對落后,很難吸引科技人才,所以人才短缺矛盾較為明顯,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人才匱乏。下面以本人所在的麗水市為例對欠發達地區的高層次人才的現狀進行分析。根據2001年的統計信息資料,浙江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4550元,麗水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389元,還不到全省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二分之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1、960元,比全省水平10465元低1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740元,比全省人均數4582元低67%??梢?,麗水市屬于浙江省的經濟欠發達地區。那么,人才資源情況又如何呢?根據2001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統計監測評價報告,麗水市人才資源總量為64171人,每萬人口中人才資源數為258人,即占總人口的2.58%,遠遠低于發達地區67%的水平。2002年麗水市在職高層次人才(指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人員、具有研究生學歷人員、獲得國家特殊津貼的專家以及市級以上“人才工程”培養的人員)共1787人,占人才資源總數的1.78%,低于全國5.6%和全省3.4%的平均水平。從其現狀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

52、一,總量不足,且整體素質不高。麗水市人才資源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例和高層次人才占人才資源總量的比例都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而在這支總量不足的高層次人才隊伍中高學歷人才嚴重偏少。在麗水市高層次人才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只有7%,碩士研究生廖廖無幾,博士研究生則是空白。高層次人才隊伍中有四分之一人員的學歷在大專以下,近10%人員的學歷在高中以下。近幾年,我市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35人,列入省級“151人才工程”的有7人,占高層次人才總數的比例不到3%??梢?,在總量不足的同時,還存在整體素質不高、拔尖人才少的問題。第二,結構不合理。一是專業結構不合理,表現在:社會科學

53、類人才多,自然科學類人才少;傳統專業的人才多,高新技術人才少。大部分高層次人才集中在教學、醫學兩個領域,約占80%,而農業、工程、科研、企業管理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嚴重短缺。從人才分類觀點來看,教育、衛生、經濟和會計等類型的人才為傳統專業人才,這四類高層次人才占全市高層次人才總數的80%,而高新技術人才則嚴重短缺。高新技術人才的嚴重短缺,將嚴重影響經濟的持續發展。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中青年人才嚴重短缺,人才斷層情況嚴重。第三,分布不合理。大部分高層次人才分布在機關事業單位,占90%以上;企業中的高層次人才極少,還不到10%。企業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在發達國家,企業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一般占人才總

54、量的70%以上。專業技術人才的嚴重缺乏,已成為制約麗水市經濟發展的“瓶頸”。第四,流失嚴重。一種是通過調動、辭職等方式流向其它城市。尤其是學術和技術拔尖人員難以留住,有些自身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也紛紛流走。如某一市級醫院歷史以來共培養了六名研究生,留下的僅一個;先后有兩人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培養計劃,但兩人中一人已于2002年流動至杭州,另一人也已萌生去意。另一種是本地的大學生尤其是高材生畢業之后流向外地工作,除了名牌大學的高材生外,一些緊俏專業的大學生回麗水工作的比例也極低,本土大學畢業生嚴重流失致使我市高層次人才后繼乏人。2、原因分析引起上述問題的因素較多,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歸納

55、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1人才管理模式相對滯后,影響了人才的使用效率。合理的人才流動是實現人才資源合理配置的基本途徑,而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又是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欠發達地區,由于人才的引進、使用、培養、激勵等機制沒有健全,人才市場的發展比較落后,許多與人才供求密切相關的配套制度,如戶籍管理制度、商品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制度等由于改革力度不大,束縛著人才的自由流動。人才管理中法治因素少,人為因素多,人才的單位、部門、區域所有制尚未完全打破,人才流動不暢與無序流動并存,影響了人才的優化配置和使用效率。2.2科技創新條件落后,對高層次人才缺乏吸引力。高層次人

56、才都有自己的抱負,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施展自己的才華、為社會為人民造福是他們最大的追求,也是他們工作的最大動力。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對高層次人才而言,既是一種挑戰更是一種吸引力。然而,欠發達地區往往缺乏科技創新條件。一是缺乏創新信息,很難把握最新的技術、市場動態,在技術開發和新產品開發方面更多地表現為跟進。二是缺乏創新資金。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政府無力拿出大量資金支持創新活動;而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由于自我積累能力差,一般資金較少,致使創新的支撐條件欠缺,必然影響創新體系的建立和有效運作。三是缺乏傳播網絡,作為傳播網絡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咨詢服務機構等的科技中介服務工作還剛起步,有的地區甚

57、至還處于萌芽狀態。四是缺乏創新手段,技術創新所需的實驗條件和手段非常落后,造成創新工作事倍功半。由于欠發達地區沒有形成科技創新體系,缺乏科技創新條件,在推進新技術、發展新行業方面無法實現突破,所以無法留住一定數量的高層次人才,也無法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2.3城市化程度低,物質生活條件較差。盡管物質條件不是多數高層次人才看重的最首要條件,但不可否認,這一直以來是影響人才流動的一個主要因素。除了人員經濟收入與大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外,欠發達地區在文化、教育等設施方面的落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盡管一些欠發達地區具備較好的自然環境,然而,城市生活的落后與貧乏使許多高層次人才望而卻步,并使“孔雀東南飛”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