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ppt課件_第1頁
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ppt課件_第2頁
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ppt課件_第3頁
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ppt課件_第4頁
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1 肝肝 臟臟 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是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體內新陳代謝的中心站,是體內最大的消化腺。 其主要功能有:其主要功能有:代謝功能:參與糖、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的合成分解代謝功能:參與糖、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的合成分解和儲存;核酸的代謝;激素的生物轉化;膽紅素和膽酸和儲存;核酸的代謝;激素的生物轉化;膽紅素和膽酸的代謝。的代謝。排泄功能:主要是膽紅素、膽酸、某些陰離子染料等的排泄功能:主要是膽紅素、膽酸、某些陰離子染料等的運輸和排泄。運輸和排泄。解毒功能:參與對藥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還原、水解毒功能:參與對藥物毒物等化合物的氧化、還原、水解

2、、結合等。解、結合等。凝血和纖溶因子、纖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對活性凝血因凝血和纖溶因子、纖溶抑制因子的生成及對活性凝血因子的清楚等。子的清楚等。 2肝病實驗診斷的目的肝病實驗診斷的目的 了解肝細胞(Hepatocyte)有無損傷及損傷程度 對肝膽系統疾病進行病原、病種、病型的診斷 對肝功能狀態作動態比較,觀察療效及估計預后 手術前的準備和用藥監護,評價肝的儲備功能 健康普查,以檢出亞臨床肝病3我院開展的肝膽疾病相關檢查項目我院開展的肝膽疾病相關檢查項目a) TP (總蛋白) Alb (白蛋白)b) TBIL(總膽紅素) DBIL(直接膽紅素)c) 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谷丙”) AST(天門

3、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谷草”) ALP(堿性磷酸酶) GGT(r-谷氨酰轉肽酶)d) TBA(總膽汁酸)4TP Alb 肝是集體蛋白質代謝的主要器官,肝合成的蛋白質約占人體每天合成蛋白質的40% Alb是由肝實質細胞合成,是血漿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占TP的40%-60%。Alb是血漿中重要的運輸蛋白,許多非水溶性的物質易與Alb結合后被運輸;Alb具有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和緩沖血液酸堿的能力;Alb的濃度也能反映肝的損傷程度、療效的觀察及預后的判斷。 TP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組成。球蛋白=TPAlb TP雙縮脲法 Alb 溴甲酚綠法 TP :65-85 g/l Alb:40-55 g/l5TPTP、Al

4、bAlb臨床意義臨床意義急性肝臟損傷早期或局灶性肝臟損傷等輕度肝損害時,血中ALB濃度可正常或輕度下降,GLB濃度可輕度升高,TP和A/G均可正常亞急性重癥肝炎早期多數TP未見明顯下降,而GLB增加晚期發生肝壞死時,TP明顯下降慢性肝臟疾病慢性肝臟疾病 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實質細胞受損,常見ALB減少和GLB增加。A/G比值下降,隨病情加重而出現A/G比值倒置,此時提示肝功能嚴重受損。ALB 持續下降者多預后不良;治療后ALB上升,說明治療有效; ALB減少到30g/L以下,易產生腹水肝外疾病肝外疾病TPTP減少,可見于減少,可見于蛋白質丟失過多 如:腎病綜合癥、大面積燒傷等蛋白質分

5、解過剩 如:惡性腫瘤、甲亢等蛋白質攝入不足 如:慢性營養障礙 GLBGLB增高增高 GLBGLB多克隆性增高見于多克隆性增高見于 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感染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等GLB單克隆性增高,見于多發性骨髓瘤6來源:大部分膽紅素是由衰老RBC破壞后的Hb分解而產生, 約占人體膽紅素總量的75%-80%;小部分來自其他含血紅素的蛋白質;極小部分來自造血過程中在骨髓部位破壞的未成熟的RBC。正常人每日可生成250-350mg膽紅素。肝對膽紅素的攝取、轉化及排泄:在血循環中,膽紅素主要以脂溶性膽紅素-白蛋白復合物(間接膽紅素既未結合膽紅素)的形式存在和運輸,隨血運輸到肝后,與白蛋白解離并

6、被肝細胞攝取;在肝細胞中膽紅素被轉化為水溶性的單或雙葡萄醛酸結合膽紅素(既直接膽紅素),可通過腎臟排泄。結合膽紅素隨膽汁至小腸,在腸道菌的作用下,還原成尿膽原亦稱糞膽元,接觸空氣后被氧化為尿膽素亦稱糞膽素,一部分尿膽原可被腸粘膜重吸收進入肝門靜脈,其中大部分以原形再次排入膽道,小部分經體循環隨尿排出。TBILTBIL、DBILDBIL789 參考范圍:TBIL 0-19.2 umol/l DBIL 0-6.8 umol/l判斷有無黃疸及黃疸的程度:總膽紅素25.7-34為隱性黃疸,34-171為輕度黃疸,171-342為中度黃疸,342為重度黃疸判斷黃疸類型:總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增多為溶血性黃

7、疸,見于溶血性貧血,嚴重大面積燒傷等總膽紅素與直接膽紅素增多見于阻塞性黃疸。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皆增高為肝細胞性黃膽見于病毒性肝炎TBILTBIL、DBILDBIL的臨床意義的臨床意義10黃疸的類型:肝前性黃疸肝前性黃疸(溶血性)(溶血性)肝性黃疸肝性黃疸肝后性(阻肝后性(阻塞性)黃疸塞性)黃疸主要原因RBC破壞過多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化和排泄能力肝細胞的破壞使其攝取、排泄、轉化膽紅素的能力降低各種原因引起的膽汁排泄通道受阻,使DBIL逆流入血變化情況TBILDBIL IBIL TBIL DBIL IBIL TBIL DBIL IBIL 糞便顏色深變淺或正常完全阻塞時陶土色11黃疸

8、類型黃疸類型 血清血清 尿尿 便便 總總 間間 直直 色色 原原 素素 正常人正常人 總25.7 (差) 直20umol/L時,應考慮慢活肝;TBA30ummol/L 酒精性肝臟疾病,膽汁淤積綜合癥,膽汁分泌障礙, 不能有效排出TBA ,使血中TBA 均明顯增高 TBA在檢查肝細胞損傷時比膽紅素更敏感,由于血清膽紅(bilirubin)水平受RBC 破壞影響,而膽汁酸水平不受其影響,故TBA還可作為鑒別溶血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膽的指標 肺心病急性期,在心衰,肝淤血時TBA升高血清總膽汁酸的臨床意義血清總膽汁酸的臨床意義14肝膽酶學肝膽酶學 從臨床生化角度看,肝內含多種酶催化參與體內代謝,在因病理

9、肝細胞膜通透變化時,酶活性變化,故可結合臨床以酶學變化為診斷,鑒別診斷及予后重要參考標志15 在機體內存在著60多種轉氨酶,用于檢測肝細胞損傷程度的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a) ALT廣泛存在于多種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順序為肝臟,腎臟,心臟,骨骼肌等。肝細胞中ALT主要存在于細胞漿中,只有少量在線粒體中b) 由于肝細胞中ALT 活性約比血清高2850倍,故有1%的肝細胞損傷,就足以使血液中ALT 活性升高1倍以上c) AST在很多組織的含量都很多,特別是心臟,肝臟,骨骼肌與腎臟。肝細胞中AST有兩種同工酶:胞質AST(c-AST)存在于細胞漿中,占60%,

10、線粒體-AST (m-AST)存在與線粒體中,占40%。正常血清中大部分為c-AST,m-AST 僅占10%以下d) 血清中AST和ALT活性比值約為1.15左右e) 參考范圍:ALT 7-40 u/l AST 13-35 u/l血清轉氨酶血清轉氨酶ALTALT、ASTAST16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 :ALT不特異,但為最敏感指標。在急性肝炎過程中,肝炎患者血清ALT變化規律一般表現為三種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ALT活性升高,出現黃疸后ALT急劇生高,至黃疸極期,ALT活性迅速下降。某些無黃疸患者早期ALT也可急劇生高,達高峰后迅速下降至100-200U/L,常常持續一段時間后恢復正

11、常 部分無黃疸性肝炎患者,早期ALT升高并不明顯,長期停留于較高水平,持續數月或數年而轉為慢性肝炎 輕型無黃疸肝炎常常只有一過型ALT升高,很快恢復正常酶膽分離現象:酶膽分離現象:急性肝炎和亞急性重癥肝炎早期,ALT明顯增高,隨 病情惡化,大量肝細胞壞死致使血中ALT活性下降,甚至在正常范圍內,與此同時膽紅素卻進行性升高,呈現酶膽分離現象;此為重癥肝炎臨終期的表現,預后極差 臨臨 床床 意意 義義 17 慢性肝炎和脂肪肝:慢性肝炎和脂肪肝:急性肝炎患者如血清ALT活性持續升高或反復波動達半年以上者,說明已成為慢性肝炎。慢性遷延性肝炎ALT,AST輕度上升,一般不超過正常值的三倍,有時可降至正常

12、,其他肝功能試驗正常。當病變累及線粒體時,AST升高程度可超過ALT。慢性活動性肝炎,ALT多數升高至正常值的3-5倍以上,且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如伴有肝壞死ALT可升高到正常值10倍以上;脂肪肝患者,ALT活性可持續輕度升高并伴有高脂血癥 肝硬化:肝硬化:肝硬化代償期病人血清ALT活性可輕度增高或正常,失代償期ALT可持續升高。膽汁淤積性肝硬化ALT活性較高可與黃疸平行,AST升高不及ALT顯著。肝硬化累及線粒體時,多數AST升高程度超過ALT 原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ALT可輕度正常或輕中度升高,明顯升高提示可能并發肝壞死,預后嚴重 膽道疾病:膽道疾病:當各種原因引起膽道梗阻時,可致ALT

13、中度升高,梗阻緩解后1-2周即可恢復正常 m-ASTm-AST活性升高的意義活性升高的意義:m-AST 在肝細胞壞死時大量釋放入血,導致AST活性明顯升高. 用AST/ALT比值可協助判斷肝實質損害的嚴重程度。急性肝炎時AST/ALT比值常1,慢性肝炎,肝硬化時AST/ALT比值常218堿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ALPALP 是一組在PH9-10.5的堿性環境中催化有機磷酸酯水解的酶。有六種亞型,ALP 16;血清中的ALP主要來源于肝臟(ALP2)、骨骼(ALP3),少部分來源于小腸(ALP5)和妊娠期胎盤組織(ALP4),腎臟也就極少量,肝細胞產生的ALP一般從膽道排入小腸。 參考范圍: 成人

14、40-150 U/L19ALPALP臨床意義臨床意義1、生理性增高:a、新生兒、兒童、青少年骨骼生長期比成人高,1-5歲時有一個高峰,為成人的2-4倍,10-18歲時出現第二個高峰為成人的4-5倍;b、妊娠3個月時胎盤即可產生ALP,9個月達高峰,可為同齡婦女的3-4倍,分娩后一個月左右即可恢復正常。2、病理性增高: 肝膽管梗阻性疾病:ALP水平均可增高;梗阻性黃疸時, 如膽道結石,腫瘤,胰頭癌,病人血中活性呈明顯持續性升高,可達正常上限10倍之多,梗阻消除后恢復正常; 肝炎或肝硬化:ALP活性可輕度增高,很少超過正常上限的三倍; 原發或繼發性肝癌時,ALP活性也明顯增高,如肝臟疾病患者ALP

15、持續輕度升高應考慮肝有無占位性病變20 骨骼系統疾病:成骨細胞功能旺盛和增生活躍時ALP生成增多,如成骨細胞瘤,骨折恢復期轉移性骨腫瘤等均可致ALP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他疾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高維生素D 血癥,肢端肥大癥等,ALP活性均升高 堿性磷酸酶同工酶:ALP同工酶的檢測對肝外阻塞性黃疸及肝內膽汁淤積性黃疸,原發及繼法性肝癌具有一定鑒別意義。ALP1升高伴有ALP2的升高,可見于肝外膽道梗阻,轉移性肝癌,肝膿腫,肝淤血。而肝內膽道梗阻所致的膽汁淤積,則以ALP2增高為主,ALP1相對減少21- -谷氨酰轉肽酶(谷氨酰轉肽酶(GGT)GGT)-谷氨酰轉肽酶是在氨基酸吸收過程中,參與-

16、谷氨酰基循環的一個重要的酶。在體內分布較廣,其按活性強度的順序排列依次為:腎臟、前列腺、胰臟、肝臟、脾臟、腸、腦等。不同器官的GGT的理化性質有差異,血清中的GGT主要來自肝臟,少量來自腎臟和胰腺。GGT在肝內由肝細胞的線粒體產生,在膽汁淤積,肝內合成亢進,肝癌產生特異性GGT同工酶等情況下均 可見增高參考范圍: 0-39 U/L22GGTGGT臨床意義臨床意義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時血清GGT輕度升高,其變化一般與ALT平行,但升高幅度較低。若在恢復期其他肝功能指標都已正常,而GGT仍未復原,提示肝炎尚未痊愈,如反復波動或長期維持較高水平,則應考慮肝炎有慢性化趨勢。慢性肝炎時GGT輕度升高或正常,如長期持續升高則預示病情在進展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 GGT和AFP同樣具有癌胚蛋白的性質,特別是在結節性增生時出現強活性,是反映肝內占位性病變的一個指標,95%的肝癌患者血清中GGT活性增高;腫瘤切除后GGT可下降至正常,復發時則又升高。故監測血中GGT的濃度可判斷腫瘤療效和預后。GGT還可用于觀察乳腺癌,直腸癌,睪丸癌是否發生肝轉移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 GGT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